“黑山賊軍犯我郡縣,殺我臣民,不可饒恕。
幸有主公英明神武,揮軍征伐,所向披靡,戰功赫赫。
又立英烈祠告慰英靈,築京觀震懾宵小。
天下無不為之鎮服。
然臣心中實有隱憂,不得不逆耳進言。
主公明鑒,賊眾之中,多有被時勢所迫之人,非盡皆惡貫滿盈。若持續捕殺,必將使矛盾愈深,仇恨愈烈,於軍於民皆為不利。如今賊勢破敗,若能施以仁德,恩威並施,或可使其分化,歸心者亦會眾多。以武力強壓,終非長治久安之策。
且戰爭日久,生靈離位,田地荒蕪,郡縣亦將受損。吾等當以蒼生為重,尋求更妥善之解決途徑。宜廣開恩宥之門,赦其可赦,編入奴籍,許以改過自新之機,給其生存之希望,引其向善,如此則禍亂可平,而百姓亦可得安寧。
主公向來以英武愛民聞世,當能權衡利弊,明察此中意。望主公斟酌,止殺伐之舉,另謀良策,以安天下。”
王匡將手中書信拍到案上,冷哼一聲。
甚為不滿。
陳宮寫信來勸他不要再造殺業,給那些躲藏起來的黑山賊一個機會。
若是一年前,王匡大概會三思之後,聽從了這逆耳忠言。
王匡自入主河內以來,一直施行仁政,寬以待民,寬以待商,聚築民心,河內一片生機。
可是河內能夠成就亂世之中一片淨土的原因,就是因為戰火沒有燒到這裏。
如今黑山軍打破了這個局麵。
十萬軍殺戮入境。
屠城。
這是那董卓還有他那些麾下都沒有做的事情。
這種境況,再施仁義……已經疲軟無力!
唯有亮劍,殺出一條血路,殺得敵人膽寒,殺得天下人色變,才能讓那些自視甚高的家夥小聲說話,審慎考慮,不敢輕易向河內動武!
再者,王匡話已經放出去了。
“殺我百姓,不共戴天。”
君……無戲言。
單憑這一點,王匡就不能變。
念頭至此,王匡針對陳宮的這篇“肺腑之言”,書信一封迴應。
主要有三點:
一是共縣三萬冤魂要有個交待。
二是河內需要一次重典,殺出個兇名!
最後,則是“下次一定”。
中心思想:你講得有道理,但是這次我不聽你的。
當然,信中也叮囑陳宮與王蓋,守好河東,關注西安與西河動向,不可大意。
打發信使迴去之後,王匡招見諸軍主將。
趙雲、張益、典韋,還有剛剛從朝歌趕來的張遼。
王匡的目光落在四人身上,久久沒有離開,目中滿是笑意。
笑意中有戰勝黑山的高興,有諸將敢啃硬骨頭的滿意,還有一些複雜的自得。
還記得數日前看到的趙雲,一身白色披風被鮮血浸透,變成了一件濕答答滴水的血色披風。
往日裏那幹勁滿滿的眼眸也染上了幾分疲憊。
這才休養幾日,趙子龍又恢複精神,走起路來威風更甚。
聽說他在朝歌戰場上一人斬落了上百敵軍首級,一戰斬殺百人,自古少見!
怪不得鮮血染透戰袍!
百人屠!
這是誰的的部將?竟然如此勇猛?
是我的!
還有張益、典韋,兩人皆是膂力超群,殺戮起來更是虎入羊群,蠻熊暴怒。
玄刀重甲衝的最猛,把本就沒有什麽陣形的黑山軍來迴分割,一路橫推,本身減員也極少。
虎衛軍攻的最穩,有典韋帶頭,上千虎衛軍一步一殺,擋在前進路上的一個賊人也沒有漏掉,據初步統計,至少有一萬五千黑山賊死在虎衛軍手中。
皆是武力絕頂,軍功赫赫。
這等猛將能有一人,都是幸事。
如今,王匡獨占三位,怎能不自得?
張遼雖然武力上不如這三位,但是作為王匡最器重的大將,行軍布陣統帥一軍的能力那是沒得說。
隻是,張遼現在看起來疲憊不堪,仿佛被一座大山壓著,眉宇間的鬱抑凝現,就像烏雲籠罩,精神狀態不佳,宛如一個負重前行的荒漠旅人。
王匡歎息一聲。
黑甲軍是他手中的王牌精銳。
一切供給最優。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啊。
幸有主公英明神武,揮軍征伐,所向披靡,戰功赫赫。
又立英烈祠告慰英靈,築京觀震懾宵小。
天下無不為之鎮服。
然臣心中實有隱憂,不得不逆耳進言。
主公明鑒,賊眾之中,多有被時勢所迫之人,非盡皆惡貫滿盈。若持續捕殺,必將使矛盾愈深,仇恨愈烈,於軍於民皆為不利。如今賊勢破敗,若能施以仁德,恩威並施,或可使其分化,歸心者亦會眾多。以武力強壓,終非長治久安之策。
且戰爭日久,生靈離位,田地荒蕪,郡縣亦將受損。吾等當以蒼生為重,尋求更妥善之解決途徑。宜廣開恩宥之門,赦其可赦,編入奴籍,許以改過自新之機,給其生存之希望,引其向善,如此則禍亂可平,而百姓亦可得安寧。
主公向來以英武愛民聞世,當能權衡利弊,明察此中意。望主公斟酌,止殺伐之舉,另謀良策,以安天下。”
王匡將手中書信拍到案上,冷哼一聲。
甚為不滿。
陳宮寫信來勸他不要再造殺業,給那些躲藏起來的黑山賊一個機會。
若是一年前,王匡大概會三思之後,聽從了這逆耳忠言。
王匡自入主河內以來,一直施行仁政,寬以待民,寬以待商,聚築民心,河內一片生機。
可是河內能夠成就亂世之中一片淨土的原因,就是因為戰火沒有燒到這裏。
如今黑山軍打破了這個局麵。
十萬軍殺戮入境。
屠城。
這是那董卓還有他那些麾下都沒有做的事情。
這種境況,再施仁義……已經疲軟無力!
唯有亮劍,殺出一條血路,殺得敵人膽寒,殺得天下人色變,才能讓那些自視甚高的家夥小聲說話,審慎考慮,不敢輕易向河內動武!
再者,王匡話已經放出去了。
“殺我百姓,不共戴天。”
君……無戲言。
單憑這一點,王匡就不能變。
念頭至此,王匡針對陳宮的這篇“肺腑之言”,書信一封迴應。
主要有三點:
一是共縣三萬冤魂要有個交待。
二是河內需要一次重典,殺出個兇名!
最後,則是“下次一定”。
中心思想:你講得有道理,但是這次我不聽你的。
當然,信中也叮囑陳宮與王蓋,守好河東,關注西安與西河動向,不可大意。
打發信使迴去之後,王匡招見諸軍主將。
趙雲、張益、典韋,還有剛剛從朝歌趕來的張遼。
王匡的目光落在四人身上,久久沒有離開,目中滿是笑意。
笑意中有戰勝黑山的高興,有諸將敢啃硬骨頭的滿意,還有一些複雜的自得。
還記得數日前看到的趙雲,一身白色披風被鮮血浸透,變成了一件濕答答滴水的血色披風。
往日裏那幹勁滿滿的眼眸也染上了幾分疲憊。
這才休養幾日,趙子龍又恢複精神,走起路來威風更甚。
聽說他在朝歌戰場上一人斬落了上百敵軍首級,一戰斬殺百人,自古少見!
怪不得鮮血染透戰袍!
百人屠!
這是誰的的部將?竟然如此勇猛?
是我的!
還有張益、典韋,兩人皆是膂力超群,殺戮起來更是虎入羊群,蠻熊暴怒。
玄刀重甲衝的最猛,把本就沒有什麽陣形的黑山軍來迴分割,一路橫推,本身減員也極少。
虎衛軍攻的最穩,有典韋帶頭,上千虎衛軍一步一殺,擋在前進路上的一個賊人也沒有漏掉,據初步統計,至少有一萬五千黑山賊死在虎衛軍手中。
皆是武力絕頂,軍功赫赫。
這等猛將能有一人,都是幸事。
如今,王匡獨占三位,怎能不自得?
張遼雖然武力上不如這三位,但是作為王匡最器重的大將,行軍布陣統帥一軍的能力那是沒得說。
隻是,張遼現在看起來疲憊不堪,仿佛被一座大山壓著,眉宇間的鬱抑凝現,就像烏雲籠罩,精神狀態不佳,宛如一個負重前行的荒漠旅人。
王匡歎息一聲。
黑甲軍是他手中的王牌精銳。
一切供給最優。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