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一片狼藉,隻有那殘存的硝煙和滿地的鮮血,見證著這場慘烈的大戰。
朝歌戰場上的黑山軍大勢已去,紛紛敗逃。
不想白陘已經被王匡派人控製住,想要從白陘逃迴太行山中已經難如登天。
眾渠帥隻好四散潛逃。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
黑山軍之流,不過亂民罷了。
然,這夥人居然敢屠城,犯下如此讓人天人共怒之事,王匡定然不會放過。
快馬傳令各處關卡城寨全部封禁,不許進出通行。
各縣關閉城門,徹底清查黑山餘孽。
若是百姓主動檢舉身邊陌生、可疑之人,如查證是黑山餘孽,多有賞賜。
一旦獲得蹤跡,銀甲、玄刀兩大騎兵,憑借馬力火速追殺。
一時間,將黑山軍圈死在河內之地。
共縣。
如今入侵的黑山軍被殺大半,朝歌之困暫解,張遼領黑甲軍繼續屯住朝歌,王匡則帶著典韋等人來到共縣。
共縣,原有民八千戶,人口三萬。
如今,城郭舊街猶在,無一聲息。
縣衙已經被燒成灰燼,隻剩一座倒塌斷裂的石碑還能辨認。
王匡帶著虎衛軍和陷陣營用三天時間,收殮屍骨兩萬七千餘,葬在共縣北郊。
據統計,在共縣、朝歌兩地大戰之中犧牲的河內將士足有一萬二千眾,是曆次戰鬥犧牲將士最多的一次。
將士們的遺體按照家屬意願或送迴家鄉,或安葬於共縣這片生前戰鬥過的地方。
陵墓前蓋起一座英烈祠,裏麵供奉兩座石碑。
一碑上書“共縣之戰紀念碑”。
一碑上書“殺我百姓,不共戴天”。
立碑當天,近幾日抓到的數百黑山賊拉到祠堂前,當眾審判。
其中還有兩個小方渠帥:白雀,浮雲。
各縣主官、士族、鄉老皆被邀請,見證英烈祠的建立。
祭台上,王匡目光掃過眾人臉龐,莊重高唿:
“黑山之賊,妖言惑眾,誆騙愚民,聚而為亂,劫掠鄉裏,褻瀆綱常,屠我共縣之民,壞我河內根基。其行可憎,其心可誅!致良田荒蕪,百姓流離,朗朗乾坤,為之蒙塵。”
“河內上下,血戰數日,斬得賊之首級六萬三千八百三十四,築觀祭靈!”
“今日,在此設英烈之祠,祭英烈之魂,撫枉死之靈。”
“祭禮告成,伏惟尚饗。”
斬!
一聲令下,五百多顆黑山賊的人頭應聲落地,滾落一片!
台下眾豪紳皆是麵色慘白,驚駭一片,隻覺得王匡不似傳聞那般恭謙君子,如今親眼一見忽變作一尊冷血屠夫。
好生嚇人。
王匡又掃了台下眾人一眼,抽出腰間戰刀,指天發誓:
“黑山惡賊,殺我百姓,天人共憤,此仇不報,不共戴天!”
將士們也舉起手中兵器,高聲迴應他們的主公。
“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
………
數日後,河內全部勢力動員起來,搜查可能存在的黑山賊。
不管世家、豪門、地主,還是農民、工匠、商賈,都組織起來。
搜山,搜林,搜湖!
不放過任何一處可以藏匿之處。
按照王匡的命令,如今河內至少還有兩萬零散各地的黑山賊,至少再捕殺兩萬人,河內諸關道才能開放。
好在河內郡大山不多,能藏身之地寥寥幾處,全郡動員之下,很快就有成效。
就如同一張密網,將整個河內罩住,一點點收縮……
黑山殘部就如同落入網中的魚兒,瘋狂掙紮。
三四十人的,鄉兵、鄉勇都能解決,立下功勞的,可參軍升職獲得賞賜。
人數超過一百的,那就要請動官軍去清剿。
一時間,整個河內湧起一陣腥風血雨。
近萬黑山殘軍被從山林中找出,押送到共縣斬首示眾。
這時,一封來自河東勸諫王匡止殺的書信呈到了王匡案上……
朝歌戰場上的黑山軍大勢已去,紛紛敗逃。
不想白陘已經被王匡派人控製住,想要從白陘逃迴太行山中已經難如登天。
眾渠帥隻好四散潛逃。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
黑山軍之流,不過亂民罷了。
然,這夥人居然敢屠城,犯下如此讓人天人共怒之事,王匡定然不會放過。
快馬傳令各處關卡城寨全部封禁,不許進出通行。
各縣關閉城門,徹底清查黑山餘孽。
若是百姓主動檢舉身邊陌生、可疑之人,如查證是黑山餘孽,多有賞賜。
一旦獲得蹤跡,銀甲、玄刀兩大騎兵,憑借馬力火速追殺。
一時間,將黑山軍圈死在河內之地。
共縣。
如今入侵的黑山軍被殺大半,朝歌之困暫解,張遼領黑甲軍繼續屯住朝歌,王匡則帶著典韋等人來到共縣。
共縣,原有民八千戶,人口三萬。
如今,城郭舊街猶在,無一聲息。
縣衙已經被燒成灰燼,隻剩一座倒塌斷裂的石碑還能辨認。
王匡帶著虎衛軍和陷陣營用三天時間,收殮屍骨兩萬七千餘,葬在共縣北郊。
據統計,在共縣、朝歌兩地大戰之中犧牲的河內將士足有一萬二千眾,是曆次戰鬥犧牲將士最多的一次。
將士們的遺體按照家屬意願或送迴家鄉,或安葬於共縣這片生前戰鬥過的地方。
陵墓前蓋起一座英烈祠,裏麵供奉兩座石碑。
一碑上書“共縣之戰紀念碑”。
一碑上書“殺我百姓,不共戴天”。
立碑當天,近幾日抓到的數百黑山賊拉到祠堂前,當眾審判。
其中還有兩個小方渠帥:白雀,浮雲。
各縣主官、士族、鄉老皆被邀請,見證英烈祠的建立。
祭台上,王匡目光掃過眾人臉龐,莊重高唿:
“黑山之賊,妖言惑眾,誆騙愚民,聚而為亂,劫掠鄉裏,褻瀆綱常,屠我共縣之民,壞我河內根基。其行可憎,其心可誅!致良田荒蕪,百姓流離,朗朗乾坤,為之蒙塵。”
“河內上下,血戰數日,斬得賊之首級六萬三千八百三十四,築觀祭靈!”
“今日,在此設英烈之祠,祭英烈之魂,撫枉死之靈。”
“祭禮告成,伏惟尚饗。”
斬!
一聲令下,五百多顆黑山賊的人頭應聲落地,滾落一片!
台下眾豪紳皆是麵色慘白,驚駭一片,隻覺得王匡不似傳聞那般恭謙君子,如今親眼一見忽變作一尊冷血屠夫。
好生嚇人。
王匡又掃了台下眾人一眼,抽出腰間戰刀,指天發誓:
“黑山惡賊,殺我百姓,天人共憤,此仇不報,不共戴天!”
將士們也舉起手中兵器,高聲迴應他們的主公。
“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
………
數日後,河內全部勢力動員起來,搜查可能存在的黑山賊。
不管世家、豪門、地主,還是農民、工匠、商賈,都組織起來。
搜山,搜林,搜湖!
不放過任何一處可以藏匿之處。
按照王匡的命令,如今河內至少還有兩萬零散各地的黑山賊,至少再捕殺兩萬人,河內諸關道才能開放。
好在河內郡大山不多,能藏身之地寥寥幾處,全郡動員之下,很快就有成效。
就如同一張密網,將整個河內罩住,一點點收縮……
黑山殘部就如同落入網中的魚兒,瘋狂掙紮。
三四十人的,鄉兵、鄉勇都能解決,立下功勞的,可參軍升職獲得賞賜。
人數超過一百的,那就要請動官軍去清剿。
一時間,整個河內湧起一陣腥風血雨。
近萬黑山殘軍被從山林中找出,押送到共縣斬首示眾。
這時,一封來自河東勸諫王匡止殺的書信呈到了王匡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