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王匡笑了,其他人也笑了起來。
“不僅是你,想必大家都要發黴了。”
王匡臉上笑容漸斂,正色道:“等這秋雨一停,大軍即刻迴師河內,眾將做好準備。”
“末將遵命。”
眾將拱手領命。
王匡點點頭,看向座中一臉嚴肅的廖化。
“廖校尉,如今可能適應我軍中生活?”
廖化見自己被點名,連忙站起身來,拱手道:“多謝主公關心,有趙將軍指點,末將已經記牢軍規軍紀,堅決以身作則,不辜負主公的知遇之恩。”
王匡滿意地點點頭:“元儉,你有將才,我期待你早日立下功勳,把假校尉的假字去掉。”
“多謝主公。”廖化連忙拱手感謝,望向王匡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感激之色。
一個月前,王匡提見了廖化。
“廖化,廖元儉。”
王匡笑道:“我說得不錯吧。”
廖化板著個臉,默不作聲。
王匡搖頭笑了笑,道:“可知道為何杜遠被殺,而你卻能活下來?“
廖化掃了王匡一眼,還是沒有應答。
王匡淡淡道:“我知你廖化身有正氣,心有義氣,武藝也不俗,是個人才。”
廖化張了張嘴,沒有出聲。
“我聽聞你家中頗為富裕,卻背井離鄉入了黃巾?能說一說為什麽嗎?”
王匡的問題問進了廖化心中,讓他想到了自己離鄉千裏,卻做了賊。
“我……本襄陽人士,如你所言,家中還算富裕,日子過得還算不錯。自家中去廣陵遊曆,見兵荒馬亂,官員橫征暴斂,欺瞞百姓,流民驟增,餓殍遍野。
士族豪紳隻管自家享樂,不管黎民死活,我心怒之。又逢黃巾起事,索性入了黃巾,懲治貪官汙吏和欺壓百姓的民賊……”
不等他說完,王匡道:“黃巾……不欺壓黎民嗎?不搶掠百姓嗎?跟著黃巾,百姓的日子能過的好嗎?”
王匡的一係列問題將他的嘴堵住了。
答案,他心中明了,隻是不想再迴首。
“百姓民們不過是被那些黃巾渠帥用來攻城掠地的工具罷了,連飯都吃不飽,哪裏有好日子過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河內,那裏的百姓人人都能吃飽穿暖,人人都有土地耕種,有房屋居住,有好日子過。”
“我王匡,能讓更多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廖化怔怔地看著王匡,心中早就對這個河內太守佩服不已。
光是兵退三十萬黃巾軍,又豈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元儉,跟我一起,為天下黎民百姓謀一個能活下去的前程吧。”
王匡突然轉身,期待地看向廖化。
士為知己者死。
廖化心中情緒上湧,拱手拜倒:“廖化,多謝府君不殺之恩,願為府君效犬馬之勞。”
“好,我拜元儉為假校尉,統領兩千精銳。”
“謝府君!“
王匡又召見了劉辟和龔都,開門見山道:“劉辟、龔都,你二人棄暗投明,為擊敗司馬直大軍立下功勞,又帶三萬精銳來投效,功勞再加一等,我先拜你們為校尉,日後待立下功勞,立升將軍,如此也不虧待二位,如何?”
兩人聞言大喜,心滿意足,連忙拜倒:“劉辟、龔都拜謝主公,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至此,三員黃巾將改頭換麵,成為王匡麾下先鋒校尉。
大帳之外的細雨還未斷絕且越下越密,看起來還要一段時間才會結束。
“秋雨連綿下不休,寒風入帳使人愁。”
王匡感歎一聲,道:“這秋雨下起來就是幾天,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停下了。
不過諸位還是要做好準備,等雨一停,立刻拔寨。”
“是!”
王匡又與眾人討論了軍中事務,分由趙雲幾人去處理,在郭大寶的陪同下迴府去了。
此時府中,王磊已經把兩個兄弟召集在了一起。
“二弟,之前跟你講過的,去河內幫匡兒處理商事,你意下如何?”
王淼聽到老大哥發問,笑道:“大哥,能幫到匡兒我自然是願意的。隻是這邊的渠道丟下未免可惜……”
王磊笑道:“二弟,一郡之利難道比不上一縣之利?”
王淼一愣,哈哈一笑:“小心翼翼慣了,眼界都小了!”
隨後,王磊接著道:“三弟,你如今升任泰安縣令,政務纏身。你對匡兒提出遷家族到河內……有什麽想法?”
王淼撫須道:“我們老了,眼界遠不如年輕人。匡兒的想法我這個做叔叔的肯定支持,正好如今就我們三家,人口不到五十人,往來搬遷到也方便,讓王勳、王益兩兄弟過去曆練曆練吧。
不過,我就不過去了。若是匡兒有一天能……迴泰山,我也能給他個落腳的地方。”
“不僅是你,想必大家都要發黴了。”
王匡臉上笑容漸斂,正色道:“等這秋雨一停,大軍即刻迴師河內,眾將做好準備。”
“末將遵命。”
眾將拱手領命。
王匡點點頭,看向座中一臉嚴肅的廖化。
“廖校尉,如今可能適應我軍中生活?”
廖化見自己被點名,連忙站起身來,拱手道:“多謝主公關心,有趙將軍指點,末將已經記牢軍規軍紀,堅決以身作則,不辜負主公的知遇之恩。”
王匡滿意地點點頭:“元儉,你有將才,我期待你早日立下功勳,把假校尉的假字去掉。”
“多謝主公。”廖化連忙拱手感謝,望向王匡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感激之色。
一個月前,王匡提見了廖化。
“廖化,廖元儉。”
王匡笑道:“我說得不錯吧。”
廖化板著個臉,默不作聲。
王匡搖頭笑了笑,道:“可知道為何杜遠被殺,而你卻能活下來?“
廖化掃了王匡一眼,還是沒有應答。
王匡淡淡道:“我知你廖化身有正氣,心有義氣,武藝也不俗,是個人才。”
廖化張了張嘴,沒有出聲。
“我聽聞你家中頗為富裕,卻背井離鄉入了黃巾?能說一說為什麽嗎?”
王匡的問題問進了廖化心中,讓他想到了自己離鄉千裏,卻做了賊。
“我……本襄陽人士,如你所言,家中還算富裕,日子過得還算不錯。自家中去廣陵遊曆,見兵荒馬亂,官員橫征暴斂,欺瞞百姓,流民驟增,餓殍遍野。
士族豪紳隻管自家享樂,不管黎民死活,我心怒之。又逢黃巾起事,索性入了黃巾,懲治貪官汙吏和欺壓百姓的民賊……”
不等他說完,王匡道:“黃巾……不欺壓黎民嗎?不搶掠百姓嗎?跟著黃巾,百姓的日子能過的好嗎?”
王匡的一係列問題將他的嘴堵住了。
答案,他心中明了,隻是不想再迴首。
“百姓民們不過是被那些黃巾渠帥用來攻城掠地的工具罷了,連飯都吃不飽,哪裏有好日子過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河內,那裏的百姓人人都能吃飽穿暖,人人都有土地耕種,有房屋居住,有好日子過。”
“我王匡,能讓更多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廖化怔怔地看著王匡,心中早就對這個河內太守佩服不已。
光是兵退三十萬黃巾軍,又豈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元儉,跟我一起,為天下黎民百姓謀一個能活下去的前程吧。”
王匡突然轉身,期待地看向廖化。
士為知己者死。
廖化心中情緒上湧,拱手拜倒:“廖化,多謝府君不殺之恩,願為府君效犬馬之勞。”
“好,我拜元儉為假校尉,統領兩千精銳。”
“謝府君!“
王匡又召見了劉辟和龔都,開門見山道:“劉辟、龔都,你二人棄暗投明,為擊敗司馬直大軍立下功勞,又帶三萬精銳來投效,功勞再加一等,我先拜你們為校尉,日後待立下功勞,立升將軍,如此也不虧待二位,如何?”
兩人聞言大喜,心滿意足,連忙拜倒:“劉辟、龔都拜謝主公,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至此,三員黃巾將改頭換麵,成為王匡麾下先鋒校尉。
大帳之外的細雨還未斷絕且越下越密,看起來還要一段時間才會結束。
“秋雨連綿下不休,寒風入帳使人愁。”
王匡感歎一聲,道:“這秋雨下起來就是幾天,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停下了。
不過諸位還是要做好準備,等雨一停,立刻拔寨。”
“是!”
王匡又與眾人討論了軍中事務,分由趙雲幾人去處理,在郭大寶的陪同下迴府去了。
此時府中,王磊已經把兩個兄弟召集在了一起。
“二弟,之前跟你講過的,去河內幫匡兒處理商事,你意下如何?”
王淼聽到老大哥發問,笑道:“大哥,能幫到匡兒我自然是願意的。隻是這邊的渠道丟下未免可惜……”
王磊笑道:“二弟,一郡之利難道比不上一縣之利?”
王淼一愣,哈哈一笑:“小心翼翼慣了,眼界都小了!”
隨後,王磊接著道:“三弟,你如今升任泰安縣令,政務纏身。你對匡兒提出遷家族到河內……有什麽想法?”
王淼撫須道:“我們老了,眼界遠不如年輕人。匡兒的想法我這個做叔叔的肯定支持,正好如今就我們三家,人口不到五十人,往來搬遷到也方便,讓王勳、王益兩兄弟過去曆練曆練吧。
不過,我就不過去了。若是匡兒有一天能……迴泰山,我也能給他個落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