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朝堂之上,寂靜一片。


    董卓撇嘴道:“楊司徒,你要阻國家大計,眼看著漢室衰亡?”


    太尉黃琬連忙道:“楊司徒之言乃是正道之言。


    昔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無一二。如今棄宮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


    董卓聞言,笑道:“關東群賊並起,天下四亂。今長安有崤函之險;更近隴右,木石磚瓦,克日可辦,宮室營造,不須月餘。你等聽命便可,不要再多廢話。”


    司徒荀爽諫曰:“丞相若欲遷都,勞民傷財,恐民怨沸騰。”


    董卓見一個個都來阻攔他西遷大計,不由得怒火填胸:“我為天下人謀劃大事,豈能因些許小民而廢止?!”


    當即即宣布罷楊彪、黃琬、荀爽之公位,貶為庶民。


    文武百官見狀,紛紛閉口不言,明哲保身。


    董卓冷哼一聲邁步離開朝殿,留下呆若木雞的天子和一眾忠臣。


    董卓剛剛走出宮門,就見二人在門口等候,抬眼望去卻是尚書周毖、新任城門校尉伍瓊。


    董卓自顧自地上了馬車,開口問道:“你二人等候在此有何事要說?”


    周毖上前一步拱手作揖道:“今聞丞相欲遷都長安,下官思慮良久特來勸諫。”


    董卓聞言沉默三息,冷笑道:“我去歲聽你們的,保用袁紹;今袁紹帶頭反我,你們都是一黨!”


    不管三七二十一,叫來武士把兩人直接推出都門斬首,懸於城門示眾。


    洛陽城中,再也沒有反對遷都的聲音。


    正式宣告城中上下:三日之後,遷都長安。


    百姓中多是抱怨咒罵,但也隻是私下中說,以免惹禍上身。


    不過洛陽城中那些巨富,不管你同不同意遷都,但凡看你不順眼,抄家充公。


    這個“公”當然是董公了。


    民怨沸騰,也隻限於沸騰。


    在那無情鐵騎的鎮壓之下,皆是埋首閉口,老老實實收拾家資,準備前往長安。


    …………


    關東諸侯聽聞這個消息,個個都“義憤填膺”。


    十八路諸侯合計二十萬大軍齊聚汜水關,誓死攻破汜水關,要救駕天子。


    汜水關守將早就跑得差不多了,其中心腹愛將也被董卓帶迴了洛陽,剩下沒跑的都是無依無靠之人。


    比如,趙岑。


    丞相啊,屬下非是不忠之人,奈何主已棄我而去了,一顆棄子哪有資格選擇立場。


    “下令,開城門!”趙岑輕聲對著身邊的部下說道。


    “將軍!你說什麽?”副將錯愕。


    “你看到遠處的諸侯聯軍了嗎?不開門,兄弟們都得死。


    一切由我承擔,不用擔心。”趙岑拍了拍部下的肩膀,強笑道。


    “末將遵命!”部將聞言不再猶豫,轉身下關牆。


    下令開關!


    城門下正在進攻的孫堅,得到城樓上的降書,連忙收住兵勢。


    趙岑披發去甲下到關門前,無力道:“趙岑降了。”


    孫堅冷哼一聲,領兵馬穿關而過。


    公孫瓚用劉關張三人,攻破虎牢關,至此兩關皆下。


    各路諸侯大軍直入洛陽,再無一個抵抗之兵。


    王匡也領著三千人馬跟隨大軍前往。


    不過他身側倒是多了兩個新的身影。


    一個中年大漢,麵容消瘦,眼眸中精光一閃而過。正是原公孫瓚麾下白馬義從隊率張益。


    另一人就要年輕許多,一身白衣英姿颯爽,恍若刺天之槍,正是王匡心心念念的趙雲!


    此時兩人已經取代了典韋,成為了新的親衛統領。


    也許是還不熟悉,兩人臉上皆是掛著生人莫近的神色。


    “子龍,你如今年歲幾何?家中可還有其他親人?”王匡偏頭問道。


    趙雲聞言,一板一眼道:“屬下今年剛剛弱冠,家中還有一兄,名為趙風,正在雲的家鄉常山郡。”


    王匡聞言,點了點頭問道:“哦?不知汝兄趙風武藝如何?可願出仕?”


    “迴太守,家兄體弱,一直在家鄉養病,恐怕不能出仕。”趙雲低頭迴道。


    王匡聞言,露出了然的神色,轉頭望向另一側的張益。


    “張益,還不知你是哪裏人呢?”


    “迴太守,屬下張益是益州巴郡人,二十歲時,家中遭逢大難,父母皆亡故,之後就出來闖蕩數年,後在公孫太守麾下三年了。”張益目露懷念之色,把自己的來曆徐徐道來。


    王匡聞言,盯著張益看了一圈,道:“你可曾聽說過一人,名為嚴顏?我聽聞此人弓馬嫻熟,刀法精湛,不知可屬實?”


    張益想了想,道:“確實有這麽一個人,是巴郡嚴氏之人。我也聽聞此人武藝了得,為人忠勇可信。”


    “嗯,原來真有此人,他之武藝和你相比如何?”


    “他年紀比我大上八九歲,武藝比我好上不少。不過如今應該是不相上下。”


    聽著張益的迴答,王匡不由得高看張益一眼,能與嚴顏相比不相上下,也非尋常武將。


    難不成還撿到寶了!?


    心中暗暗上心,準備找個機會考教一下,看看這張益是真有本事還是耍嘴皮子。


    且說孫堅率軍飛奔洛陽,還是來遲一步,隻見洛陽城中火焰衝天,黑煙鋪地,方圓二百裏,皆無雞犬人煙;


    孫堅見狀隻好先發兵救火。


    待軍中大火被撲滅,袁紹令傳眾諸侯於城外荒地上屯住軍馬。


    見諸侯又是停兵不前,曹操思慮再三,還是去見袁紹:“盟主,如今董賊西遷長安,挾持洛陽百萬百姓車馬,行程緩慢,正可乘勢追襲;本初按兵不動,不知有何用意?”


    袁紹飲了口美酒,隨意道:“孟德啊,諸位盟友皆是兵馬疲困,此時進兵必然有害無益。”


    曹操聞言,急道:“諸位,董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天下震動:此危急存亡之時也,放手一戰則天下定矣。諸公為何疑慮不前?”


    眾諸侯如孔融、孔伷、劉岱者皆言不可輕動。


    曹操見狀,指著在場宴飲貪吃的諸侯,慘淡一笑:“豎子不足與謀!”


    迴到自己軍營中,點齊兵馬萬人,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


    剛出大營,就見一人打馬上前,正是王匡。


    曹操看著王匡,也打馬上前,道:“公節不在盟主處宴飲,來我這裏幹什麽?”


    王匡聞言苦笑不已,道:“我王匡所追求的和你曹孟德是一樣的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