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外,盟軍士氣高漲,個個摩拳擦掌,磨刀霍霍向關牆。
眾諸侯如曹操、孫堅、公孫瓚等均厲兵秣馬,一鼓作氣準備攻城。
此時卻傳來盟主將令:退兵!
曹操看著前來傳令的小卒,一臉陰沉:如今劉關張三兄弟擊退呂布,士氣高漲,正是一舉攻破虎牢關的最佳時機,怎可退兵?
可,將令已下,不可違逆。
唉……
其他諸侯得令之後,皆是心中差異,隨後飛快的盤算起來,各有所謀。
…………
孫堅領軍還營之後,得知袁術所應之糧草還未送至營中,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衝天怒氣!
當即招來程普、韓當,三人披甲著袍,腰別寶劍,直奔袁術大營而去。
來到袁術營中,孫堅盯著端坐上位的袁術,一雙虎目寒光迸發,看得袁術心虛又害怕。
生怕這頭猛虎展露本性,像之前斬殺張諮那樣砍殺了自己。
光憑自己帳中的酒囊飯袋,恐怕還攔不住孫堅。
正盤算著如何開口為好,隻聽孫堅冷聲道:
“公路,我與那董賊本來並無仇隙,如今我奮不顧身,冒著身死之危隨你前來會盟,往大說是為國討賊,往小了說是為了將軍你前來征戰。
而將軍你卻……聽信讒言,不發我軍糧草,使我之麾下兵馬饑餓,軍心不穩,以被華雄抓住機會,幾乎讓我全軍覆沒!
若非王公節相救,我孫堅恐怕就不能站在這裏了。
請問將軍,於心何安呐?”
孫堅麵色冷淡,平靜的語氣中暗藏驚雷,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袁術聞言,在寒冬之日汗流浹背,心中忐忑不安。
忽然,袁術偏見了角落的糧草官。
心中一動,那種不安和害怕的情緒找到了宣泄口,頓時散去。
“正是此人獻計,不發糧草。”
袁術的聲音在大帳內響起,那糧草官幾乎是腦子一懵。
慌忙辯解道:“將軍,這也不都是小人的主意啊?”
他不說還好,這一說基本就定了他的命運。
袁術憤然起身,道:“還敢抵賴!左右,給我拉出去砍了。”
糧草官哀嚎求饒道:“饒命啊,主公饒命啊!“
很快,袁術的近衛甲士捧來糧草官血淋淋的首級。
袁術見狀,上前幾步露出笑容道:“我誤聽小人讒言,還請諸公原諒啊。”
孫堅臉色也緩和一些,可是想到那為了掩護自己而戰死沙場的兄弟,怎麽也笑不出來。
“袁將軍既然殺了進讒言的小人,誤解自是消散。
今後我們還是要齊心協力,共同匡扶漢室,不可再生他念。”
袁術聞言,知道這事翻篇了,笑道:“文台所言極是。”
就在此時,一人在大帳外稟報說,孫堅軍營中有要事需要處理,需要孫堅速迴。
孫堅聞言,立馬轉身離去。
袁術看著孫堅離去,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笑意。
孫堅急忙迴到大營之中,卻見一熟人正站在營中。
那人見孫堅迴來,連忙道:“李傕拜見孫將軍。”
“李傕,你來我這幹什麽!”孫堅自顧自走到案前坐下。
李傕笑道:“丞相派我前來,看望將軍。”
“哼!董卓派你前來所為何事啊?”
“丞相所敬的唯有孫將軍一人罷了,今特命我來,與將軍結親。”
孫堅聞言,虎目一瞪:“結親!?”
李傕拖著眼皮接著道:“丞相有一女,正好配將軍之子……”
不等李傕說完,孫堅大怒道:“住口!
董卓逆天無道,廢立漢室,我恨不能誅滅其九族,以謝天下!怎可與逆賊結親!”
說著,一腳踢翻李傕帶來的豐厚的禮物,怒喝道:“滾!”
李傕還要再說,隻見黃蓋、韓當、程普三將齊齊拔劍,怒喝道:“滾!”
李傕見孫堅態度強硬,隻好訕訕離去。
離開孫堅大營後,縱馬跑了十幾裏,才停下來休息。
“孫堅,嗬嗬。”李傕目光中不再是先前的溫和低調,而是變得陰翳兇戾。
打馬離開,直奔董卓大營而去。
………
諸侯盟軍大營。
盟軍已經取得了不小的勝利,諸侯一合計,來了個“表彰大會”。
眾人分析評判了眾諸侯的功績,分別進行了表奏封賞。
如王匡的奮威將軍,如曹操的奮武將軍,再如孫堅的破虜將軍。
這是一場諸侯享受勝利果實的盛宴。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董卓要跑了。
卻說李傕迴到董卓大帳之中,把在孫堅處所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說出來,幾乎沒有添油加醋。
因為他知道無論是董卓,還是那個在他身側的心腹謀士,都能看出他是否在撒謊。
所以,沒有這個必要。
董卓聞言,先是大怒,隨後把身邊身姿玲瓏的美人趕走,看向端坐一旁的李儒。
“文優,你怎麽看?”
這個可是你給老夫出的主意,你來看該如何辦。
李儒起身道:“主公,呂將軍新敗,兵無戰心,若還是與諸侯交戰,則必敗無疑,不如,不若引兵迴洛陽,遷都長安。”
“遷都?”董卓眉頭一皺,麵露思所之色。
“長安,漢之十二帝王定都之處,地廣人豐,富裕非常,而且主公在長安經營多年,實力雄厚。
以潼關為界,既可依之抵擋山東群雄之兵鋒,又易守難攻,憑此天險,主公無憂矣。”
董卓聞言,點頭讚同。
有我文優,主公無憂。
“主公,近日街市有童謠傳唱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正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共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至今亦傳有一十二帝。
天道輪迴,主公此時遷迴長安,方可無虞。”
董卓聞言大喜,哈哈笑道:“文優啊,要不是你說,我還真不明白它在說什麽。”
當即下令,班師迴朝。
帶著李儒、呂布星夜趕迴洛陽,商議遷都大事。
半夜三更,董卓來到天子寢宮,把抱在一起睡的天子和伏貴人拉開,請天子上朝。
劉協半夜被一群披堅執銳的甲士拉起來,本就害怕,哆哆嗦嗦地上了朝。
卯時,百官上朝。
董卓上前一步,朗聲道:“我大漢朝都洛陽已經二百餘年,氣數已盡。
我看長安有興龍之氣,我想請陛下移幸西都。你們做好準備!”
百官一聽,嘩然不止。
其中一人上前一步,出列道:“關中殘破上百年,如今冒然前去,恐怕會民怨沸騰,天下難安。
請丞相明察。”
眾諸侯如曹操、孫堅、公孫瓚等均厲兵秣馬,一鼓作氣準備攻城。
此時卻傳來盟主將令:退兵!
曹操看著前來傳令的小卒,一臉陰沉:如今劉關張三兄弟擊退呂布,士氣高漲,正是一舉攻破虎牢關的最佳時機,怎可退兵?
可,將令已下,不可違逆。
唉……
其他諸侯得令之後,皆是心中差異,隨後飛快的盤算起來,各有所謀。
…………
孫堅領軍還營之後,得知袁術所應之糧草還未送至營中,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衝天怒氣!
當即招來程普、韓當,三人披甲著袍,腰別寶劍,直奔袁術大營而去。
來到袁術營中,孫堅盯著端坐上位的袁術,一雙虎目寒光迸發,看得袁術心虛又害怕。
生怕這頭猛虎展露本性,像之前斬殺張諮那樣砍殺了自己。
光憑自己帳中的酒囊飯袋,恐怕還攔不住孫堅。
正盤算著如何開口為好,隻聽孫堅冷聲道:
“公路,我與那董賊本來並無仇隙,如今我奮不顧身,冒著身死之危隨你前來會盟,往大說是為國討賊,往小了說是為了將軍你前來征戰。
而將軍你卻……聽信讒言,不發我軍糧草,使我之麾下兵馬饑餓,軍心不穩,以被華雄抓住機會,幾乎讓我全軍覆沒!
若非王公節相救,我孫堅恐怕就不能站在這裏了。
請問將軍,於心何安呐?”
孫堅麵色冷淡,平靜的語氣中暗藏驚雷,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袁術聞言,在寒冬之日汗流浹背,心中忐忑不安。
忽然,袁術偏見了角落的糧草官。
心中一動,那種不安和害怕的情緒找到了宣泄口,頓時散去。
“正是此人獻計,不發糧草。”
袁術的聲音在大帳內響起,那糧草官幾乎是腦子一懵。
慌忙辯解道:“將軍,這也不都是小人的主意啊?”
他不說還好,這一說基本就定了他的命運。
袁術憤然起身,道:“還敢抵賴!左右,給我拉出去砍了。”
糧草官哀嚎求饒道:“饒命啊,主公饒命啊!“
很快,袁術的近衛甲士捧來糧草官血淋淋的首級。
袁術見狀,上前幾步露出笑容道:“我誤聽小人讒言,還請諸公原諒啊。”
孫堅臉色也緩和一些,可是想到那為了掩護自己而戰死沙場的兄弟,怎麽也笑不出來。
“袁將軍既然殺了進讒言的小人,誤解自是消散。
今後我們還是要齊心協力,共同匡扶漢室,不可再生他念。”
袁術聞言,知道這事翻篇了,笑道:“文台所言極是。”
就在此時,一人在大帳外稟報說,孫堅軍營中有要事需要處理,需要孫堅速迴。
孫堅聞言,立馬轉身離去。
袁術看著孫堅離去,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笑意。
孫堅急忙迴到大營之中,卻見一熟人正站在營中。
那人見孫堅迴來,連忙道:“李傕拜見孫將軍。”
“李傕,你來我這幹什麽!”孫堅自顧自走到案前坐下。
李傕笑道:“丞相派我前來,看望將軍。”
“哼!董卓派你前來所為何事啊?”
“丞相所敬的唯有孫將軍一人罷了,今特命我來,與將軍結親。”
孫堅聞言,虎目一瞪:“結親!?”
李傕拖著眼皮接著道:“丞相有一女,正好配將軍之子……”
不等李傕說完,孫堅大怒道:“住口!
董卓逆天無道,廢立漢室,我恨不能誅滅其九族,以謝天下!怎可與逆賊結親!”
說著,一腳踢翻李傕帶來的豐厚的禮物,怒喝道:“滾!”
李傕還要再說,隻見黃蓋、韓當、程普三將齊齊拔劍,怒喝道:“滾!”
李傕見孫堅態度強硬,隻好訕訕離去。
離開孫堅大營後,縱馬跑了十幾裏,才停下來休息。
“孫堅,嗬嗬。”李傕目光中不再是先前的溫和低調,而是變得陰翳兇戾。
打馬離開,直奔董卓大營而去。
………
諸侯盟軍大營。
盟軍已經取得了不小的勝利,諸侯一合計,來了個“表彰大會”。
眾人分析評判了眾諸侯的功績,分別進行了表奏封賞。
如王匡的奮威將軍,如曹操的奮武將軍,再如孫堅的破虜將軍。
這是一場諸侯享受勝利果實的盛宴。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董卓要跑了。
卻說李傕迴到董卓大帳之中,把在孫堅處所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說出來,幾乎沒有添油加醋。
因為他知道無論是董卓,還是那個在他身側的心腹謀士,都能看出他是否在撒謊。
所以,沒有這個必要。
董卓聞言,先是大怒,隨後把身邊身姿玲瓏的美人趕走,看向端坐一旁的李儒。
“文優,你怎麽看?”
這個可是你給老夫出的主意,你來看該如何辦。
李儒起身道:“主公,呂將軍新敗,兵無戰心,若還是與諸侯交戰,則必敗無疑,不如,不若引兵迴洛陽,遷都長安。”
“遷都?”董卓眉頭一皺,麵露思所之色。
“長安,漢之十二帝王定都之處,地廣人豐,富裕非常,而且主公在長安經營多年,實力雄厚。
以潼關為界,既可依之抵擋山東群雄之兵鋒,又易守難攻,憑此天險,主公無憂矣。”
董卓聞言,點頭讚同。
有我文優,主公無憂。
“主公,近日街市有童謠傳唱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正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共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至今亦傳有一十二帝。
天道輪迴,主公此時遷迴長安,方可無虞。”
董卓聞言大喜,哈哈笑道:“文優啊,要不是你說,我還真不明白它在說什麽。”
當即下令,班師迴朝。
帶著李儒、呂布星夜趕迴洛陽,商議遷都大事。
半夜三更,董卓來到天子寢宮,把抱在一起睡的天子和伏貴人拉開,請天子上朝。
劉協半夜被一群披堅執銳的甲士拉起來,本就害怕,哆哆嗦嗦地上了朝。
卯時,百官上朝。
董卓上前一步,朗聲道:“我大漢朝都洛陽已經二百餘年,氣數已盡。
我看長安有興龍之氣,我想請陛下移幸西都。你們做好準備!”
百官一聽,嘩然不止。
其中一人上前一步,出列道:“關中殘破上百年,如今冒然前去,恐怕會民怨沸騰,天下難安。
請丞相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