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陰雎的話語落下,眾官紛紛抬頭看向端坐上位的王匡。


    陰雎說的有問題嗎?沒問題。


    我就是遲到罷了,又不是故意遲到,你派兵馬直接來抓我,是不是不太合適?


    王匡聞言,啞然一笑。


    “我聽聞,南陽陰氏之才從出不窮,朝野上下各級官員多有陰氏子弟的名號。


    陰縣令為政一方,想必定然有族中指點。


    不知族中長輩可曾告訴你,上官點卯未至,該當何罪?”


    陰雎聞言,心中一肚子話被憋住。


    根本不接我話,讓我怎麽迴?


    見陰雎低頭不語。


    王匡笑問道:“怎麽?特進大人沒有跟後輩說過為官點卯是為官之基本嗎。”


    “哼!王太守何必如此?


    我朝官員點卯不至,輕則罰俸一月,重則杖打三十。”


    陰雎麵露怒色,冷哼一聲道。


    談點卯就談點卯,你把我祖宗抬出來幹啥。


    “哦,我就說陰氏乃大漢一等大族,怎麽可能這都不教你。”


    王匡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


    接著道:


    “既然今天也沒有大事,那就從輕處理,你十人都罰俸祿一月,如何?”


    眾人聞言,眼中皆閃過莫名的光芒。


    十人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齊聲道:


    “多謝太守大人寬宏。”


    聞言,陰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王匡看向還有些緊張的眾人,開口道:“張琥縣尉,我聽聞你是邊軍出身,不知軍中點卯不至或者說未按照軍令到達預定地點,軍規如何處置?”


    張琥聞言,剛剛放鬆的心神頓時緊繃起來。


    額頭汗水浮現,很快就汗流浹背。


    “軍中點卯不至者,斬。


    未按照軍令到達預定地點者,斬!”


    張琥低下頭去,雙手緊握,青筋暴起。


    陰雎這一聽嚇了一跳,怎麽個意思?遲到要砍我的頭?但很快反應過來,急忙道。


    “太守大人,我們可不是在軍中啊。”


    “哈哈,陰縣令說的對。


    這不是在軍中,肯定不至於斬首示眾。


    但我作為河內郡的主官,你們算不算是我王匡的兵?”


    王匡已經牢牢把握了主動,笑眯眯道。


    “太守大人,下官可不是兵,我頂多算太守的下屬。”


    陰雎已經意識到這王匡不按照他的節奏走,自己卻在王匡的思維節奏上,立馬避開王匡話鋒。


    “哦?不是兵?


    我問問諸位,你們是我王匡的兵嗎?”


    王匡環視四周,抬高音量道。


    眾人心中一震,這是在逼眾人表態啊。


    早聽聞王匡是出身大將軍門下,手握大軍,手中人命過百,是個狠人。


    他升任太守之前,官居中郎將。


    有些軍中習慣,稱自己的部下為兵,很正常。


    而且懷縣四扇城門皆有精兵把守,街道皆有士卒巡查。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於是,陰雎的耳邊響起一陣隆隆的聲音:


    “我等皆是太守大人的兵。”


    陰雎心中一跳,大事不妙,他被從河內郡官僚體係中割離出來了。


    “好,既然諸位大人都願意做我的兵,我也會把諸位按照我的兵來看待,以後絕對不會虧待諸位。”


    王匡話鋒一轉,道:


    “陰縣令,這裏隻有你不是我的兵,那你是誰的兵?”


    “我……下官……既是太守大人的下屬,就是太守的兵。”陰雎聞言,頹道。


    “嗯……既如此,那就聽令。”


    王匡見狀,身體前傾道:


    “汝等十人,罰俸一月,停職留用。


    你等可服氣?”


    “停職!?”


    眾人聞言皆是眼觀鼻鼻觀心,默不作聲。


    跪著的十人多數認命,口稱服氣。


    陰雎聞言,麵露掙紮之色。


    隨後想到陰氏的能量,他陰雎很快就能登山再起。


    隻是,族中不可能無限製的扶助。


    有價值的族人值得提攜,失去價值的族人自然就不值得花費精力了。


    短時間內,自己的日子不會好過了。


    “陰雎服氣。”


    倔強僵硬的身軀拜倒在地。


    …………


    河內郡第一次領導幹部會議正式宣布結束。


    也許是借著王匡的威勢,魯肅這邊的的任務安排格外順利。


    各縣的縣丞都接取了各自份額的任務。


    一張張公告貼到了各縣城池要地,鄉鎮也有小吏挨個宣傳。


    整個河內郡的百姓都知道:


    河內郡有太守了,名為王匡。


    他來了,要為百姓幹五件事:


    第一件事,要給百姓增加耕地。


    第二件事,要給百姓新建水利。


    第三件事,要給百姓提供生計。


    第四件事,要操練兵馬,保護百姓。


    第五件事,太守要舉辦河內郡武道大會,選拔軍中武官。


    總之,王匡太守就是一位為民所想,為民所憂而奮鬥的好太守。


    百姓們都傳,王太守來了,好日子要來了。


    生一個孩子不管男女,都能領取一畝耕地,孩子十二歲前不交口賦。


    到官府報名參與開墾土地,每開墾三畝土地,就能領取一畝耕地和一百錢。


    報名扒河隊和建湖隊,每日兩餐,每日五錢。


    河內郡武人沸騰了。


    紛紛憋著一口氣,操練起來。


    甚至鐵匠們都忙起來,今天修刀,明天打戟,後天要鍛劍。


    一時間會不會武的,手頭都把兵器在,河內尚武之風頓時隨風而起。


    甚至一些外郡人都聞聲而來,想要靠自己引以為傲的武藝搏一個高位。


    就算是在文官都腰佩刀劍出行的大漢朝也算是獨此一家。


    隨著韓浩的到來,新田開墾邁出第一步:懷縣十七萬畝新田選定位置,墾荒隊招募三千餘人。


    孫觀調任野王縣令,懷縣縣丞馬翔調任野王為縣丞輔助孫觀。


    尹禮任波縣長,琅琊王氏子弟王基為縣丞。


    孫康為汲縣長,琅琊王氏子弟王超為縣丞。


    河內郡的發展生產工作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了。


    有韓浩在,開墾新田的工作迅速推進,一個月新增耕田八千餘畝。


    而且還有上升的趨勢。


    一年內完成十七萬畝新田的開墾工作不再是可望不可及。


    新生兒的數量上漲了一些,但是相對於招收兗州、青州、豫州三方麵的流民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河內郡給房、給田的政策吸引下,從郡外吸引來的流民將近五萬人。


    而且這個數量還在繼續增長。


    河內郡,一片欣欣向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