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孫觀等人效率還是很高的。


    次日淩晨,雙方三千六百多人馬駐紮在懷縣城外。


    野王、波縣、汲縣三地官員十人已經送到了懷縣城中。


    巳時,河內郡第一次領導幹部會議就在懷縣正式召開。


    參會人員八十餘人,郡縣重要官員齊至。


    相熟的官員坐在一起竊竊私語,討論著中央跪在地上的十個人。


    “我早聽聞這新上任的太守不是好相與的,手上人命過百,還有這種不開眼的來碰刺兒。”


    “嗨,你看那波縣縣長,官不大卻是潁川郭氏出身,明顯是想仗著身厚家族想給太守施壓。”


    “看樣子這幾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咯。”


    “拜見上官本就是應該的,非要來試試王太守成色,這下恐怕難下台咯。”


    “誰知道這背地裏是什麽情況,沒準人家就有恃無恐。”


    “不過話說迴來,這王太守新官上任,就敢對三地官員下手?”


    “往下看就知道了,要是太守雷聲大雨點小,恐怕在這河內站不久……”


    場中議論紛紛,直到王匡到來。


    主次落座,眾人拱手拜見。


    “下官拜見太守大人。”


    “王匡見過諸位。


    今日請各位大人來懷縣一聚呢,主要想和各位見見麵,了解一下各地的情況。


    還有幾個想法想和諸位交流一下。”


    眾人聞言默不作聲,一副你說我聽著就是的樣子。


    畢竟那不是還有十個人在那跪著的。


    王匡見狀,很是滿意。


    這讓他想到了在太原的時候,那幫王氏部曲桀驁不馴的樣子,至今曆曆在目。


    王匡見大家都很聽話,至少沒有站出來唱反調,開口道:


    “這幾日,我和諸位都有所交流,獲益匪淺。


    諸位對河內郡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河內郡的今天離不開諸位才能相助。


    因此,我在這裏向大家表態,絕不會上來就對各位官職進行調整,請諸位安心。


    但是,我會派出督郵,巡查各縣,但有作奸犯科、魚肉百姓者,必定嚴肅處理。”


    眾官聞言,紛紛鬆了一口氣,隻要不一上來動官職,一切都好說。


    也有些人目露不屑之色。


    如溫縣縣令李亮等人。


    開刀?我倒要看看你要拿誰開刀。


    王匡緊接著提出了自己的目標和要求。


    一、鼓勵生育,招收流民。要求全郡三年內人口數量達到八十萬。


    二、開墾土地,屯田儲糧。三年內新增耕地八十萬畝,其中第一年要完成總量的四成。


    三、興建水利,修整道路。新建水利工程二十個,修補新建道路保證各縣來往道路通暢。


    四、操練兵馬,強化武備。小縣兩百常備守軍,大縣五百常備守軍,但有發現武備廢弛者,嚴懲不貸。


    五、舉辦河內郡第一屆武道大會,擇優錄用為郡縣及軍中武官。第一名直任司馬,第二名、第三名直任軍侯。


    …………


    眾官員聽完王匡的“命令”,覺得雖然任務很重,但是不是無法完成。


    最關鍵的是,王匡沒有動他們的利益。


    這也是王匡作為“先知”的一個體現。


    曆史上大小變法革新何其多也?


    真正成功有效的又有幾次?


    論變法革新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不顧實際,妄動頑固守舊派的利益,強行變法。


    如商君,在孝公竭力支持之下,變法取得成功,秦國國力大大提升,但是觸動了老貴族的利益,最終落了個淒慘的結局。


    當然,王匡不是不知道“亂世用重典”,隻是時機未到,隨意妄動定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如今,你世家豪門手中有多少地,多少人口我不管,到時間你得給我完成任務,八十萬畝新田,八十萬總人口你不能少!


    修建水裏、操練兵馬、招募武將和這些士族利益哪有什麽糾葛?


    說不得操作好,這些士族還能從中獲益。


    眾官員紛紛表態,一定執行。


    隻是這十八縣中,無論從人口、大小、地形上來說,大中小縣各不一樣,這任務分配上該做如何決定?


    就有人開口發問:


    “太守大人,我軹縣多山林,往來不便,縣中不過四千餘戶,人口不過兩萬人。


    不知這任務,我軹縣要負責多少?”


    王匡看向此人,有些印象。


    軹縣縣長田隆,好像是巨鹿人氏。


    “田縣長所慮亦是我之所想,鑒於各縣情況不一,各家負責也有不同。


    魯肅,你給諸位說一說。”


    魯肅聞言,站起身來走到中央。


    “諸位,我乃魯肅,字子敬,忝為太守府中主記,專負責此事。


    我河內郡有一十八縣,其五為大縣,其十為中縣,其三為小縣。


    而每個縣情況又有所不同,我已略做計劃,稍後還請諸位縣丞留下我們仔細探討一番。”


    眾人聞言,點了點頭,沒有什麽異議。


    隻是驚異於這個主記年輕的過分,好像尚未及冠。


    隨後,眾人又對各縣目前遇到的困難進行了討論,多數都有解決方案。


    比如說什麽匪患肆虐、糧食短缺等等。


    日到中天,會議開的差不多了,甚至大家都忽略了跪在中央的十個人。


    “幾位,明人不說暗話,太守召見為何不來?”王匡看向跪著的幾人,笑問道。


    幾人一陣騷動,但是都默不作聲。


    “可是我王匡哪裏做的不對?引得爾等要與我對抗?”王匡接著道。


    這時,波縣縣尉道:“啟稟太守大人!我乃波縣縣尉張琥,自接到太守詔令,當即決定飛馬來懷縣拜見太守,隻是……”


    這名叫張琥的縣尉說著說著,有些遲疑。


    “隻是什麽,你且說來,練武之人怎可婆婆媽媽?”王匡皺眉道,語氣不悅。


    “隻是這郭治就是不允,甚至下令關閉城門,不允我二人出城。


    他說他出身郭氏,定會得到太守重視,想要太守三請才至,想要待價而沽。”


    張琥見王匡不悅,連忙道。


    “正是如此,還請太守大人明察啊!”波縣縣丞也開口附和道。


    那跪在地上的郭治聞言,臉色鐵青,不知道在想什麽。


    王匡看向那郭治,來自郭氏?潁川郭氏?


    或許王匡愛才,又或許這郭治是大才,再或許潁川郭氏有很大威懾力。


    但是這郭治弄混了一件事。


    如若你郭治是山川隱士,身負大才,那王匡去“三顧茅廬”倒也罷了。


    可是,你已經擔任波縣縣長,已經是人家麾下官員,還拿架子裝腔作勢,就不適合了。


    結果被張遼拎上馬去,捉到懷縣。


    灰頭土臉不說,還被押跪會上,丟大臉了。


    “你又何話說?”王匡聞言,一陣無語。


    生活中總有這種自以為是的家夥。


    “唉,郭治無話可說,太守見笑了。”郭治早已悔青腸子,頹敗道。


    “你野王、汲縣又是為何?”


    野王,河內郡的五個大縣之一,主官皆不來,這很有問題。


    再加上之前這郡丞衛臨就在野王理政,不由得讓王匡聯係在一起。


    野王縣令,陰雎。


    “娶妻當娶陰麗華”的那個陰。


    出身南陽陰氏。


    “王太守,我等不過是因事誤了時辰,就派兵把我們抓來,這恐怕不妥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