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太後……張耆……”趙一凡凝著眉,喃喃自語。他的目光望向窗外,對著那棵老槐樹出神。
從昨日與太後的一番言語相對,他能深切感覺到,她放棄了。尤其是無人時的淚水,是真實的。還有那不經意間的話語,將她對先帝的情表露無疑。
但是,往往有另外一種可能。
當大勢所趨之時,所有的決定,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被顛覆。即使太後放棄,那麽擁戴她的那些人是否願意放棄?或者,他們會在私底下預謀,等大事所成之時,太後也是無計可施。
隻能是,做最壞的打算。
“五郎,夏竦那裏暫且由蘇若盯著。你與四郎重點留意張耆。隻要樞密院的虎符一日不出,兵變絕無可能。”
說出這句話,趙一凡隻覺眼前一片黑暗。若是太後一意孤行,調動禦前侍衛逼宮,到那時,就真的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的心情無比沉重,感覺快要窒息。
這一切,讓人恐懼。
二簫相視一眼,心領神會,隨即告辭離去。
知道真正的曆史進程又能如何,當真真切切麵對這一切的時候,那種未知感還是縈繞在心頭,迷茫、恐懼、彷徨,繼而奮發、前行、鼓起勇氣麵對。這,是每個人麵對曆史所要走過的心理曆程。
趙一凡攥緊了拳頭,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不管怎樣,他不能眼睜睜看著無辜的百姓遭到牽連。幾乎每一場謀朝篡位,都伴隨著血腥。管它誰當皇上,趙一凡最簡單的願望,便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沒有戰爭,沒有死亡。
神思正遊離於天際,趙允熙端著藥碗進來,笑若桃花,打斷道:“凡哥哥,從今日起,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趙一凡轉過頭來,看到她的笑臉,宛若一束陽光射進了昏暗的心境,頓覺溫暖,開懷笑道:“熙妹妹,這些日子,讓你受苦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二人坐下閑談。
聊了聊趙一清的情況,又談到三兒的傷勢。趙一凡話題一轉,問道:“官家可是有一個妹妹?昨天我在宮中遇到她,竟也是想不起來。”
“是的。她名叫趙誌衝,比清兒略小。聖上的親兄弟姐妹本不多,大多夭折。隻剩下這麽一個親妹妹。兩人很是親近。不過,公主自小入道,在一起的日子並不多。”趙允熙娓娓道來,說到最後,長歎一聲。
“入道?你是說她是道士?不,是道姑?”趙一凡很是驚訝。他怎麽也想不到,堂堂公主,會常年守著孤燈。
趙允熙點點頭,扼腕歎息:“據說,當年先帝在位時,修景靈宮,信奉道教。為了表示虔誠之心,特選了一位公主入教。公主尚在繈褓之中,便已然入道。她的生活,也多是在景靈宮度過。前兩年才賜了府邸,這才略微有所改變。”
這番話,令趙一凡恍然大悟。怪不得,公主素顏,且給人仙風道骨之感。隻是可惜,大好年華,就這般荒廢了。
“那麽,她是不能與人婚配了?”
趙允熙遲疑片刻,淡淡一笑:“這也未知。或許太後與官家開恩,準她還俗,那麽,就能嫁個如意郎君,過平凡人的生活。不過,她自小入道,恐怕早已斷了這個念頭。”
趙一凡點點頭,很中意最後一句。結婚,就是最好的結局嗎?或許,在入道人的心中,早已獲得精神的極大自由,擺脫這些凡塵俗世,遨遊於天地間,得道飛仙。
時間總是在該快的時候,卻感覺慢得離譜。
煎熬了一天一夜之後,趙一凡終於等來了小簫的消息。
夜已漆黑,張耆入宮覲見。
趙一凡沉思片刻,咬咬牙,決定出手。他目光盯緊小簫,義正辭嚴道:“五郎,你陪我入宮。若是圖謀不軌,即刻射殺張耆。”
小簫鄭重地點點頭,對於一個凡夫俗子,一刀,足以致命。
至於刺殺張耆之後該如何行事,二人皆不多想。
不容耽擱,二人由密道入宮,兩腿飛走,半個時辰之後,來到太後的寢殿——寶慈殿的地下。
若是張耆覲見,必然殿內隻他們二人。
二人來到出口處,凝神傾聽,並無聲響。可見,太後離出口較遠。
趙一凡點頭示意,小簫旋即按下機關。
與福寧殿不同,寶慈殿的出口在一麵牆壁之上,被一幅畫所遮擋。
隨著輕微的聲響,牆壁上閃開一個極小的出口,隻比一個人頭略微大些。
寂靜的夜裏,這個聲響還是讓趙一凡有些警覺。斷定沒有人發覺之後,他這才輕手輕腳鑽了出來。小簫緊跟其後。
殿中一片黑暗。二人各自行動。
趙一凡眼觀六路,發覺遠處有一絲幽微的光線在晃動。那裏,應當是大廳。他緩緩走了過去,片刻之後,在一個巨大的屏風前停住腳步。透過屏風的空隙,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兩三丈開外,太後身著常服,坐在一把椅子上,而張耆躬身跪地,二人不發一言。
此時的小簫,已上了房梁。目光所及之處,便是飛刀所及之處。見機行事。
看二人如此情狀,趙一凡索性席地而坐,傾耳傾聽。
半晌,劉娥長籲一口氣,歎道:“愛卿請起。八王爺行事向來謹慎入微,你是最後一個知曉密詔之事,自然無計可施。愛卿不必自責。”
張耆仍是跪地不起,老淚縱橫:“娘娘,你的一番心血,隻怕要前功盡棄。老臣心有不甘,此番深夜前來,隻聽娘娘一聲令下,即便是粉身碎骨,也要替娘娘達成心願。”
劉娥伸出一隻手臂,扶他起身,又命他坐下。隨後拿起茶碗來,細細品著。此刻,殊死一搏,或許還有幾分勝算。
她的目光時亮時暗,透出讓人匪夷所思的神情。前塵往事,功過是非,她的腦中究竟在想些什麽,無人知曉。
看太後沉默,張耆抹了把眼淚,低聲勸道:“太後,事到如今,婦人之仁,實不足取。太後聖明,老臣願替娘娘攬下這千古罵名。娘娘,你與官家又無血脈親情,不必如此掛懷。想當年,武皇的對手,哪一個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更何況,傳言她曾親手殺死——”
“張耆!你的話……未免太多了!”劉娥突然打斷道,似乎有些動怒。
“是……”張耆頓了頓,歎口氣道,“請娘娘三思。”
聽到此處,趙一凡的心一緊。難道,他們是要對皇上下手不成?也難怪,若是皇上駕鶴西去,太後登基,必然是大勢所趨。果然夠狠毒!
從昨日與太後的一番言語相對,他能深切感覺到,她放棄了。尤其是無人時的淚水,是真實的。還有那不經意間的話語,將她對先帝的情表露無疑。
但是,往往有另外一種可能。
當大勢所趨之時,所有的決定,都有可能一夜之間被顛覆。即使太後放棄,那麽擁戴她的那些人是否願意放棄?或者,他們會在私底下預謀,等大事所成之時,太後也是無計可施。
隻能是,做最壞的打算。
“五郎,夏竦那裏暫且由蘇若盯著。你與四郎重點留意張耆。隻要樞密院的虎符一日不出,兵變絕無可能。”
說出這句話,趙一凡隻覺眼前一片黑暗。若是太後一意孤行,調動禦前侍衛逼宮,到那時,就真的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的心情無比沉重,感覺快要窒息。
這一切,讓人恐懼。
二簫相視一眼,心領神會,隨即告辭離去。
知道真正的曆史進程又能如何,當真真切切麵對這一切的時候,那種未知感還是縈繞在心頭,迷茫、恐懼、彷徨,繼而奮發、前行、鼓起勇氣麵對。這,是每個人麵對曆史所要走過的心理曆程。
趙一凡攥緊了拳頭,一種使命感油然而生。不管怎樣,他不能眼睜睜看著無辜的百姓遭到牽連。幾乎每一場謀朝篡位,都伴隨著血腥。管它誰當皇上,趙一凡最簡單的願望,便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沒有戰爭,沒有死亡。
神思正遊離於天際,趙允熙端著藥碗進來,笑若桃花,打斷道:“凡哥哥,從今日起,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趙一凡轉過頭來,看到她的笑臉,宛若一束陽光射進了昏暗的心境,頓覺溫暖,開懷笑道:“熙妹妹,這些日子,讓你受苦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二人坐下閑談。
聊了聊趙一清的情況,又談到三兒的傷勢。趙一凡話題一轉,問道:“官家可是有一個妹妹?昨天我在宮中遇到她,竟也是想不起來。”
“是的。她名叫趙誌衝,比清兒略小。聖上的親兄弟姐妹本不多,大多夭折。隻剩下這麽一個親妹妹。兩人很是親近。不過,公主自小入道,在一起的日子並不多。”趙允熙娓娓道來,說到最後,長歎一聲。
“入道?你是說她是道士?不,是道姑?”趙一凡很是驚訝。他怎麽也想不到,堂堂公主,會常年守著孤燈。
趙允熙點點頭,扼腕歎息:“據說,當年先帝在位時,修景靈宮,信奉道教。為了表示虔誠之心,特選了一位公主入教。公主尚在繈褓之中,便已然入道。她的生活,也多是在景靈宮度過。前兩年才賜了府邸,這才略微有所改變。”
這番話,令趙一凡恍然大悟。怪不得,公主素顏,且給人仙風道骨之感。隻是可惜,大好年華,就這般荒廢了。
“那麽,她是不能與人婚配了?”
趙允熙遲疑片刻,淡淡一笑:“這也未知。或許太後與官家開恩,準她還俗,那麽,就能嫁個如意郎君,過平凡人的生活。不過,她自小入道,恐怕早已斷了這個念頭。”
趙一凡點點頭,很中意最後一句。結婚,就是最好的結局嗎?或許,在入道人的心中,早已獲得精神的極大自由,擺脫這些凡塵俗世,遨遊於天地間,得道飛仙。
時間總是在該快的時候,卻感覺慢得離譜。
煎熬了一天一夜之後,趙一凡終於等來了小簫的消息。
夜已漆黑,張耆入宮覲見。
趙一凡沉思片刻,咬咬牙,決定出手。他目光盯緊小簫,義正辭嚴道:“五郎,你陪我入宮。若是圖謀不軌,即刻射殺張耆。”
小簫鄭重地點點頭,對於一個凡夫俗子,一刀,足以致命。
至於刺殺張耆之後該如何行事,二人皆不多想。
不容耽擱,二人由密道入宮,兩腿飛走,半個時辰之後,來到太後的寢殿——寶慈殿的地下。
若是張耆覲見,必然殿內隻他們二人。
二人來到出口處,凝神傾聽,並無聲響。可見,太後離出口較遠。
趙一凡點頭示意,小簫旋即按下機關。
與福寧殿不同,寶慈殿的出口在一麵牆壁之上,被一幅畫所遮擋。
隨著輕微的聲響,牆壁上閃開一個極小的出口,隻比一個人頭略微大些。
寂靜的夜裏,這個聲響還是讓趙一凡有些警覺。斷定沒有人發覺之後,他這才輕手輕腳鑽了出來。小簫緊跟其後。
殿中一片黑暗。二人各自行動。
趙一凡眼觀六路,發覺遠處有一絲幽微的光線在晃動。那裏,應當是大廳。他緩緩走了過去,片刻之後,在一個巨大的屏風前停住腳步。透過屏風的空隙,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兩三丈開外,太後身著常服,坐在一把椅子上,而張耆躬身跪地,二人不發一言。
此時的小簫,已上了房梁。目光所及之處,便是飛刀所及之處。見機行事。
看二人如此情狀,趙一凡索性席地而坐,傾耳傾聽。
半晌,劉娥長籲一口氣,歎道:“愛卿請起。八王爺行事向來謹慎入微,你是最後一個知曉密詔之事,自然無計可施。愛卿不必自責。”
張耆仍是跪地不起,老淚縱橫:“娘娘,你的一番心血,隻怕要前功盡棄。老臣心有不甘,此番深夜前來,隻聽娘娘一聲令下,即便是粉身碎骨,也要替娘娘達成心願。”
劉娥伸出一隻手臂,扶他起身,又命他坐下。隨後拿起茶碗來,細細品著。此刻,殊死一搏,或許還有幾分勝算。
她的目光時亮時暗,透出讓人匪夷所思的神情。前塵往事,功過是非,她的腦中究竟在想些什麽,無人知曉。
看太後沉默,張耆抹了把眼淚,低聲勸道:“太後,事到如今,婦人之仁,實不足取。太後聖明,老臣願替娘娘攬下這千古罵名。娘娘,你與官家又無血脈親情,不必如此掛懷。想當年,武皇的對手,哪一個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更何況,傳言她曾親手殺死——”
“張耆!你的話……未免太多了!”劉娥突然打斷道,似乎有些動怒。
“是……”張耆頓了頓,歎口氣道,“請娘娘三思。”
聽到此處,趙一凡的心一緊。難道,他們是要對皇上下手不成?也難怪,若是皇上駕鶴西去,太後登基,必然是大勢所趨。果然夠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