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龍說道:\"日本人一直覬覦東番島,目的是占為己有。


    荷蘭人雖然也想占據東番島,但目的是為了從事貿易,賺取利潤。


    皇上如果與荷生人談判的話,其實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收迴東蕃島。


    這樣做其實更為有利。從長遠來說,與荷蘭人談判對朝廷利益很大。


    如果皇上願意談判的活,微臣可以從中周旋。\"


    作為一個大海盜兼大海商,鄭芝龍與荷蘭人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天啟二年,荷蘭人進攻澳門失敗,占據澎湖,與福建水師打打談談。


    天啟四年八月,迫於福建巡撫南居益壓力,荷蘭人破壞澎湖一切設施,退往東番島大員開設商館,想以大員作為中繼站進行對明朝的貿易。


    然而進展得並不順利,主要原因是貨源控製在大海商手中,荷蘭人必須將財貨交予壟斷商人,然後等待所需貨物送來。


    但這些商人極不守信用,要麽不按時交貨,要麽數量不夠,要麽有次充好,要麽臨時加價,有些還卷款跑路。


    荷蘭人苦於明朝法律禁止外國人前來通商,隻得強行到廈門灣貿易,或是拉攏當時橫行海上的海盜。


    崇禎元年秋,鄭芝龍接受福建巡撫熊文燦的招安,率部進入廈門。


    十月,大員長官納茨設計扣押了鄭芝龍,強迫他簽訂為期三年的奧易契約,並上報巴達維亞總督。


    總督庫恩卻認為契約對東印度公司不利,新任大員長官普特曼斯上任時得到訓令,此契約無效。


    崇禎二年八月,普特曼斯從大員出航,準備去廈門見鄭芝龍商談,卻在途中得之廈門己經被李魁奇占據。


    原來,鄭芝龍受招安不久,同夥李魁奇趁鄭芝龍去福州的時候,帶領鄭芝龍的一大批部下、船隻。叛逃廣東,糾結海盜劫掠海上,成為海上霸王,擊敗鄭芝龍,占據了廈門。


    普特斯曼經過權衡,決定幫助鄭芝龍搶迴廈門,以期得到自由貿易。


    崇禎三年二月,普特曼斯、鄭芝龍與另一個海盜頭子鍾斌,兵分三路,進逼廈門灣。


    李魁奇見勢不妙,試圖逃往海上,但被居於上風的荷蘭軍艦擋住出路,隻得率三艘小船,走內港試圖逃脫,卻被鍾斌生擒,押入廈門處死。


    鄭芝龍與普特曼斯私下達成協議,承諾將為荷蘭人向熊文燦爭取自由貿易,並使荷蘭船得以留在廈門灣內交易。


    一時,巴達維亞當局對廈門灣寄予厚望,甚至考慮放棄大員,改往廈門灣內交易。


    但朝野上下幾乎沒有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文武官員一致認為,外國人前來沿海貿易,是海盜橫行的原因,福建當局因此嚴禁荷蘭船來廈門交易。


    普特曼斯對這種結果相當不滿,向巴達維亞總督強調:\"我方雖盡力消滅海賊,為中國建立功勞,但事實不被承認,完全之貿易非籍武力不可得。\"


    但此時明荷貿易在福建巡撫熊文燦的默許下,還可以在廈門灣沿岸的海麵上,通過接駁船來偷偷進行,所以普特曼斯還有所保留,擔心發動武力攻擊後買不到貨物,仍然期待鄭芝龍幫他們爭取到自由貿易。


    朱由檢是傾向於與荷蘭人談判的,之所以親自到福建來,就是為了擺脫朝中大臣的掣肘。


    大航海時代早已開啟,閉關鎖國拒絕貿易是行不通的。


    十七至十九世紀,荷蘭人的東方商業殖民帝國立足於爪哇島,以巴達維亞為中心。鼎盛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廣闊的商業和貿易壟斷權,向西遠至波斯、印度、錫蘭,向東延伸到馬魯古香料群島,向北抵達中國和日本。


    這本應是明朝的勢力範圍,卻被萬裏而來的彈丸小國荷蘭下所占有。


    萬曆四十六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三任總督彼德爾斯遜\/昆,襲擊和驅趕了萬丹軍隊後,在今天印尼首都雅加達所在地,建立了東印度公司總部:巴達維亞城,統治爪哇以至整個東印度群島殖民地。


    荷蘭東印度公司販運中國生絲前往歐洲,毛利高達370\/%,它出入巴城海關時,又能增加其海關稅收。


    因此,巴達維亞總督昆不惜派船艦封鎖西班牙人所占的馬尼拉,葡萄牙人所占的澳門,以及澎湖列島的一些港口,又威逼利誘明朝商船前往巴達維亞貿易。


    麵對鄭芝龍提出的與荷蘭人和談的提議,朱由檢報以長久的沉默。


    海外貿易是一種正常的經濟需求,並不是海禁就禁得住的,並不是閉關鎖國鎖得住心。


    不論是宋朝還是元朝,海外貿易都十分繁榮。尤其是南宋,在世界範圍內,經濟影響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熊文燦首先開口說話:\"我認為可以考慮。\"


    袁可立卻激烈地反對:\"與荷蘭人談判,他們必定仿葡萄牙人的例子,要求開辟一處商埠,起初或許遵章守紀,時間一長就會開始胡作非為了,等他們紮下根來了,再想驅逐就難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西洋人畏威不畏德,必須將他們武力驅離東番島。\"


    朱由檢看向楊嗣昌,\"你說呢?\"


    楊嗣昌:\"西洋人桀驁不馴,久之必成大患,不可讓他們來福建自由貿易。\"


    餘諮皋也說道:\"荷蘭人生性殘暴,在澎湖一帶和東蕃島內殺了很多漁民,民憤極大。\"


    這還是在福建,就有這麽多人反對向荷蘭開放貿易,如果是在北京,那就是一邊倒的反對之聲。


    明朝有很多難以逾越的政治禁忌。


    朱由檢明知這不是最好的選擇,卻也不得不作出妥協。


    \"這樣吧,鄭芝龍部攻打東蕃島北部,驅逐盤踞在淡水和雞籠的西班牙人;毛文龍部攻打琉球島上的日本人。準備半個月後展開軍事行動。\"


    西班牙的海上勢力已經式微,在琉球的日本人也隻有七八百人,這是兩個軟柿子,大可以捏一捏。


    朱由檢向毛文龍要來了從東江鎮調往福建的將領的名單,為首的是參將沈世魁、黃龍,都司陳大韶、王學易,遊擊宋鵬舉、劉可坤。


    臭名昭著的"三順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也赫然在列。


    朱由檢對毛文龍說道:"叫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來見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朕本天驕,中興大明過分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山聽雨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山聽雨客並收藏崇禎:朕本天驕,中興大明過分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