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請假,但周末加更。)
許昌。
曹操因為前線戰事激烈,思來想去,準備移身去宛城,親自督戰。
忽然校事府傳來消息,根據宮內眼線傳來的消息,皇帝行璽,疑似失蹤。
曹操頓時勃然大怒,這種重要的,藏在深宮內苑中的東西,都能莫名其妙的失蹤,是不是下次就有人,能把劉協也給神不知鬼不覺的送出去?
“查,給孤嚴查,讓華歆帶兵去,任何人都可以查。”
華歆先帶人去了尚書台,調閱了兩年內,所有璽印的使用情況,細細排查之下,並沒有發現這枚皇帝行璽,有被使用過的記錄。
事已至此,基本就明朗了起來,既然不是尚書台調用中丟失,那就隻能是從宮內遺失的了。
華歆帶著甲士來到宮內,找來奉璽官,找個借口,讓他交出行璽,自然是沒的,丟失了璽,不由分說一頓好打,最終得知,早在一年半以前,皇帝行璽就被陛下要走,再也沒有還迴來過。
到了這個地步,華歆也沒處理的權利了,將前因後果都匯報後,曹操親自帶人來到宮內。
魏王擁有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當然無需通報。
曹操直接開門見山:“敢問陛下,行璽何在?”
劉協並沒有多害怕,他早就料到有這一天了,在劉備去年打破揚州之後,他感覺底氣就更足了。
有一個給力的皇叔就是好啊,自從赤壁之後,聽到的都是好消息,在這深宮之內,算是唯一的慰藉了。
隨著曹操一步步的封公封王,他就徹底想明白了,漢室傳到他的手裏,若是不能再出個世祖光武皇帝這樣的人,肯定就要亡國了。
到了這個地步,劉協就剩下一個指望了,皇叔快點來吧,再快點,能救朕出這牢籠,到了那一天,朕願意以祖宗江山,傾心相托。
早就想明白一切,劉協笑著開口。
“敢問魏王,自高祖以來,哪個王爵,能詢問皇帝行璽的去處?這叫皇帝行璽,而不是某王行璽,還請魏王,莫要自誤。”
曹操一時語塞,他隻覺得眼前之人讓他陌生,皇帝說的沒錯,按照製度來說,這事兒真不是他能過問的,但這話是劉協敢說的嗎?他哪兒來的底氣?
“若是孤一定要問個水落石出呢?”
“孤聽說,伏家多行不端,在外欺壓良民,伏壽作為皇後,對內亦沒有照顧好陛下,多有失責,今日之事,陛下切勿自誤。”
曹操自知在道理上無法自圓其說,隻能拿出老一套的威脅套路。
劉協哈哈大笑:“魏王,你不就是要知道皇帝行璽去哪兒了嗎?朕自送走了行璽,便早就知道有今日了。”
“伏家小一輩裏,早就選出了幾個才華出眾的,從去年開始,就都隱姓埋名改頭換麵的,逃出去啦。”
“你今日就算殺盡伏家,日後皇叔也定會為他們平反,所以,朕不怕,你但要去做什麽盡管去便是,所有留下的人,也都有了覺悟。”
“今日他等視死如歸,明日你曹家也未必能好到哪兒去。”
曹操那麽多年,還是第一次被劉協這樣硬剛,他隻覺得腦門子突突的,感覺都快被氣笑了。
“說來說去,原來陛下的底氣是那大耳賊,既然如此,孤便親征,待打破大耳賊後,看陛下還有何話說。”
曹操拂袖而去,到了這個地步,他自然猜得到皇帝行璽去哪兒了。
“來人,以竊取內廷器物之名,先把伏家全族拿下,待到我打破大耳賊,到時候當眾斬首,許昌城內的這群個老鼠,也該給他們點警告了。”
......
樊城外。
關羽讓太史慈,帶走諸多的騎兵,在曹軍合圍到來之前,往西北而去,和當初張飛走的,同一個方向,他本人則是迴到列艦之上,靜待離開的時機。
為了能在不熟悉的地方宛城附近,迅速找到並會合三爺,太史慈此行,連陳慎的愛將白咕咕都帶上了。
隻是初次接觸這大鳥,打仗無往不利,鎮守威懾四方的大將軍,竟然有些束手束腳起來。
好在咕咕是個自來熟,站在他肩上,從他掌心內啄食,一人一鳥,很快便熟絡了起來。
樊城內。
眾人在做最後的盤算,這場戰役,最關鍵的地方要來了。
本次荊襄北伐,經過徐庶,法正,龐統,三人的多次推演,外加鄭橋的協助,眾人最終的目標是,打下襄陽,樊城,外加宛城,才會罷手。
打下襄陽和樊城,花點心思和力氣,有列艦的存在,有漢水的天然地利,花點時間慢慢磨,真的不算太難。
但宛城就不一樣了,這座城附近隻有淯水,還是遠遠的從側邊而過,並不能用來橫船射擊,而且宛城作為南陽首府,離著許昌不足五百裏,是曹操的核心城池,是攻打中原的重要橋頭堡。
無論是從宛城來樊城,新野來樊城,亦或是汝南來樊城,曹操所有能派到樊城前方的援軍,都是隻能從東北方向而來,這點關鍵的信息,早就被荊揚的三位頂級軍師所洞悉。
因此眾人推演的戰術就是,無視襄陽,先打下樊城,吸引曹軍眾兵力來圍。
之後派出兩支最強的精銳騎兵,在合圍前就往西北方向走,繞開曹軍大部分的視野,保持隱蔽,晝伏夜行,並在宛城附近匯合。
關羽這邊,則尋求到合適的時機後,帶著列艦,走漢水轉淯水向北方,星夜前往。
張飛,太史慈,關羽,三支部隊到時候合力,孤軍深入,硬撼宛城。
至於樊城,按照推演,是能守住的,隻不過需要頂住前幾天的強攻,如果實在守不住,也沒關係。
必須拖住曹軍大部隊,並給深入部隊,留出足夠的時間,隻要能打破宛城,後麵的一切就能水到渠成。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就沒有一帆風順的,曹操聽聞樊城失守,大手一揮,決定帶著親衛,去宛城前線,親自督戰。
雖然被小皇帝陰了一手,不過大漢魏王表示,問題不大。
襄陽。
曹仁帶著主力,撤走去參與圍剿樊城後,李典徹底選擇固守,在四門後都布滿障礙物。
隻要荊州軍選擇攻城,就一起魚死網破,不過更大的可能,雙方眼下的重點,都不會在襄陽這邊。
襄樊兩城中間的漢水,僅三百多丈寬,李典躲在城頭,不露出腦袋來,看著荊州兵,一船一船的物資,被運往樊城前線,看來關羽也是決定死守了。
不過李典並不看好樊城守衛戰,樊城本就不是一等一的堅城,又無襄陽為犄角,先次的一陣爆射,更是打塌了半麵南城牆,這大半個月內,能修起多少來?
襄陽城樓上的士卒們,習慣了弩箭的射程和威力後,再次加高城門樓子上的城垛,並全部伏在後邊,坐看對麵城下到位的越來越多曹軍。
“開個盤兄弟們,我賭關羽守不了五天。”
“關將軍還是很厲害的,我當初在許昌遠遠的見過一麵,我賭他能守十天。”
“話說你們幾個,是不是傻?沒看到還橫在那的巨艦嗎?前幾天都送了大捆大捆的弩箭上去,不解決了那幾條船,兩個月也打不下樊城來。”
......
曹仁繞了一圈南陽後,累個半死,灰頭土臉的又兜了迴來,現在他變成了攻城方,下定決心要好好的出上一口惡氣。
曹洪去汝南對接夏侯惇去了,聽聞他們選擇撤出反攻樊城,曹操讓夏侯惇交兵給曹洪,然後繼續迴去守著淮河。
畢竟淮河地理位置也極其重要,若是揚州要北進,打破合肥後攻淮河,就是最好的線路,他必須要防著一手。
曹軍大帳內,曹仁,張頜,司馬晨等數個文官,聚集於此。
作為當仁不讓的指揮官,曹仁指著輿圖,咬牙切齒的說道。
“在正式攻打樊城之前,咱們還是要想辦法,把停在那漢水中的荊州巨艦給先弄走,那東西看著就膈應,諸位群策群力,看看有什麽手段。”
“若是無此巨艦,我等便可大膽的繞行至南門外,直接攻打那最薄弱的南門,而不用眼下在此北門和東門,與他空耗時間,徒損兵士。”
許昌。
曹操因為前線戰事激烈,思來想去,準備移身去宛城,親自督戰。
忽然校事府傳來消息,根據宮內眼線傳來的消息,皇帝行璽,疑似失蹤。
曹操頓時勃然大怒,這種重要的,藏在深宮內苑中的東西,都能莫名其妙的失蹤,是不是下次就有人,能把劉協也給神不知鬼不覺的送出去?
“查,給孤嚴查,讓華歆帶兵去,任何人都可以查。”
華歆先帶人去了尚書台,調閱了兩年內,所有璽印的使用情況,細細排查之下,並沒有發現這枚皇帝行璽,有被使用過的記錄。
事已至此,基本就明朗了起來,既然不是尚書台調用中丟失,那就隻能是從宮內遺失的了。
華歆帶著甲士來到宮內,找來奉璽官,找個借口,讓他交出行璽,自然是沒的,丟失了璽,不由分說一頓好打,最終得知,早在一年半以前,皇帝行璽就被陛下要走,再也沒有還迴來過。
到了這個地步,華歆也沒處理的權利了,將前因後果都匯報後,曹操親自帶人來到宮內。
魏王擁有參拜不名、劍履上殿的至高權力,當然無需通報。
曹操直接開門見山:“敢問陛下,行璽何在?”
劉協並沒有多害怕,他早就料到有這一天了,在劉備去年打破揚州之後,他感覺底氣就更足了。
有一個給力的皇叔就是好啊,自從赤壁之後,聽到的都是好消息,在這深宮之內,算是唯一的慰藉了。
隨著曹操一步步的封公封王,他就徹底想明白了,漢室傳到他的手裏,若是不能再出個世祖光武皇帝這樣的人,肯定就要亡國了。
到了這個地步,劉協就剩下一個指望了,皇叔快點來吧,再快點,能救朕出這牢籠,到了那一天,朕願意以祖宗江山,傾心相托。
早就想明白一切,劉協笑著開口。
“敢問魏王,自高祖以來,哪個王爵,能詢問皇帝行璽的去處?這叫皇帝行璽,而不是某王行璽,還請魏王,莫要自誤。”
曹操一時語塞,他隻覺得眼前之人讓他陌生,皇帝說的沒錯,按照製度來說,這事兒真不是他能過問的,但這話是劉協敢說的嗎?他哪兒來的底氣?
“若是孤一定要問個水落石出呢?”
“孤聽說,伏家多行不端,在外欺壓良民,伏壽作為皇後,對內亦沒有照顧好陛下,多有失責,今日之事,陛下切勿自誤。”
曹操自知在道理上無法自圓其說,隻能拿出老一套的威脅套路。
劉協哈哈大笑:“魏王,你不就是要知道皇帝行璽去哪兒了嗎?朕自送走了行璽,便早就知道有今日了。”
“伏家小一輩裏,早就選出了幾個才華出眾的,從去年開始,就都隱姓埋名改頭換麵的,逃出去啦。”
“你今日就算殺盡伏家,日後皇叔也定會為他們平反,所以,朕不怕,你但要去做什麽盡管去便是,所有留下的人,也都有了覺悟。”
“今日他等視死如歸,明日你曹家也未必能好到哪兒去。”
曹操那麽多年,還是第一次被劉協這樣硬剛,他隻覺得腦門子突突的,感覺都快被氣笑了。
“說來說去,原來陛下的底氣是那大耳賊,既然如此,孤便親征,待打破大耳賊後,看陛下還有何話說。”
曹操拂袖而去,到了這個地步,他自然猜得到皇帝行璽去哪兒了。
“來人,以竊取內廷器物之名,先把伏家全族拿下,待到我打破大耳賊,到時候當眾斬首,許昌城內的這群個老鼠,也該給他們點警告了。”
......
樊城外。
關羽讓太史慈,帶走諸多的騎兵,在曹軍合圍到來之前,往西北而去,和當初張飛走的,同一個方向,他本人則是迴到列艦之上,靜待離開的時機。
為了能在不熟悉的地方宛城附近,迅速找到並會合三爺,太史慈此行,連陳慎的愛將白咕咕都帶上了。
隻是初次接觸這大鳥,打仗無往不利,鎮守威懾四方的大將軍,竟然有些束手束腳起來。
好在咕咕是個自來熟,站在他肩上,從他掌心內啄食,一人一鳥,很快便熟絡了起來。
樊城內。
眾人在做最後的盤算,這場戰役,最關鍵的地方要來了。
本次荊襄北伐,經過徐庶,法正,龐統,三人的多次推演,外加鄭橋的協助,眾人最終的目標是,打下襄陽,樊城,外加宛城,才會罷手。
打下襄陽和樊城,花點心思和力氣,有列艦的存在,有漢水的天然地利,花點時間慢慢磨,真的不算太難。
但宛城就不一樣了,這座城附近隻有淯水,還是遠遠的從側邊而過,並不能用來橫船射擊,而且宛城作為南陽首府,離著許昌不足五百裏,是曹操的核心城池,是攻打中原的重要橋頭堡。
無論是從宛城來樊城,新野來樊城,亦或是汝南來樊城,曹操所有能派到樊城前方的援軍,都是隻能從東北方向而來,這點關鍵的信息,早就被荊揚的三位頂級軍師所洞悉。
因此眾人推演的戰術就是,無視襄陽,先打下樊城,吸引曹軍眾兵力來圍。
之後派出兩支最強的精銳騎兵,在合圍前就往西北方向走,繞開曹軍大部分的視野,保持隱蔽,晝伏夜行,並在宛城附近匯合。
關羽這邊,則尋求到合適的時機後,帶著列艦,走漢水轉淯水向北方,星夜前往。
張飛,太史慈,關羽,三支部隊到時候合力,孤軍深入,硬撼宛城。
至於樊城,按照推演,是能守住的,隻不過需要頂住前幾天的強攻,如果實在守不住,也沒關係。
必須拖住曹軍大部隊,並給深入部隊,留出足夠的時間,隻要能打破宛城,後麵的一切就能水到渠成。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就沒有一帆風順的,曹操聽聞樊城失守,大手一揮,決定帶著親衛,去宛城前線,親自督戰。
雖然被小皇帝陰了一手,不過大漢魏王表示,問題不大。
襄陽。
曹仁帶著主力,撤走去參與圍剿樊城後,李典徹底選擇固守,在四門後都布滿障礙物。
隻要荊州軍選擇攻城,就一起魚死網破,不過更大的可能,雙方眼下的重點,都不會在襄陽這邊。
襄樊兩城中間的漢水,僅三百多丈寬,李典躲在城頭,不露出腦袋來,看著荊州兵,一船一船的物資,被運往樊城前線,看來關羽也是決定死守了。
不過李典並不看好樊城守衛戰,樊城本就不是一等一的堅城,又無襄陽為犄角,先次的一陣爆射,更是打塌了半麵南城牆,這大半個月內,能修起多少來?
襄陽城樓上的士卒們,習慣了弩箭的射程和威力後,再次加高城門樓子上的城垛,並全部伏在後邊,坐看對麵城下到位的越來越多曹軍。
“開個盤兄弟們,我賭關羽守不了五天。”
“關將軍還是很厲害的,我當初在許昌遠遠的見過一麵,我賭他能守十天。”
“話說你們幾個,是不是傻?沒看到還橫在那的巨艦嗎?前幾天都送了大捆大捆的弩箭上去,不解決了那幾條船,兩個月也打不下樊城來。”
......
曹仁繞了一圈南陽後,累個半死,灰頭土臉的又兜了迴來,現在他變成了攻城方,下定決心要好好的出上一口惡氣。
曹洪去汝南對接夏侯惇去了,聽聞他們選擇撤出反攻樊城,曹操讓夏侯惇交兵給曹洪,然後繼續迴去守著淮河。
畢竟淮河地理位置也極其重要,若是揚州要北進,打破合肥後攻淮河,就是最好的線路,他必須要防著一手。
曹軍大帳內,曹仁,張頜,司馬晨等數個文官,聚集於此。
作為當仁不讓的指揮官,曹仁指著輿圖,咬牙切齒的說道。
“在正式攻打樊城之前,咱們還是要想辦法,把停在那漢水中的荊州巨艦給先弄走,那東西看著就膈應,諸位群策群力,看看有什麽手段。”
“若是無此巨艦,我等便可大膽的繞行至南門外,直接攻打那最薄弱的南門,而不用眼下在此北門和東門,與他空耗時間,徒損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