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看著忽然跑迴家來的黃亭,黃權一臉疑惑。
“你小子不是在荊州跟著陳都督嗎?怎麽忽然迴來了?”
“哎你小子,不是在那邊惹了什麽禍,這才過來躲避的吧?你爹我,可沒什麽本事給你兜禍。”
黃亭翻了個白眼:“在你老人家的眼裏,兒子我就是這樣的人嗎?”
黃權想了想,忽然發現了盲點。
“哎你小子那奇怪的口癖怎麽沒了,呐呐呐呐呐呢?”
黃亭眼睛一亮,陰陽怪氣道:“啊呀,沒想到咱們黃老爺子,居然喜歡這一口呐,迴頭我告訴幾個姨娘,說不定她們會很高興來著。”
黃權的臉瞬間就黑了,這破兒子,出去那麽久了,還是這個味道,一點都沒變。
他私底下也問過其他幾個世家的,就沒一個兒子,是黃亭這樣的性格,哦還有一個,是吳懿家的小兒子吳林。
兩人幾乎說是一模一樣的性格,在家裏的時候,口不擇言目無尊長,能不跪坐就不跪坐。平日裏私底下的說話風格,也是偏向調侃,還有共同點,就是不喜歡三綱五常,也不愛四書五經。
然而腦子裏,又確實有點很不一樣的東西,有時候很幼稚,有時候很成熟,總之就是奇怪的很。
誒?黃權好像發現了點什麽,吳懿家的小子,也被陳慎帶走了吧?
難道說這位陳都督,就喜歡這種調調的?
黃權不去多想這些,開口道:“所以你到底迴來幹啥了?”
黃亭也嚴肅起來:“老爹,我迴來辭行,正兒八經的那種,我下定決心了,我要出次遠門,陳慎...陳都督會給我最大的支持,但即便如此,也會有很大的風險。”
這話說的很明白,就是可能無法活著迴來的意思,驟然聽到這話,以黃權的腦子,都短時間愣住了。
“要去哪?要多久?有多少風險?”
黃亭道:“老爹,具體的你也別多問,總之我下定決心了,要是我活著迴來了,咱們家就青史留名,比肩先賢的那種。”
“若是我沒活著迴來,後世,後世大概會給我個美名,稱唿我為先驅者。”
“至於風險,準備萬全的情況下,估計五五之數,順利的話,估計四到五年的時間,可以迴返。”
黃權一把扯下了下巴上的兩根胡須,皺眉道。
“既然這事兒如此重要,難道就不能讓其他人去嗎?咱們家不缺這個名氣。”
黃亭搖搖頭:“既然來了一遭,總要做點什麽事情的,這事兒就這樣決定了,你也別多問了,母親那邊,也幫我瞞著吧。”
“我明天去次主公那邊,之後就直接去揚州出發了。”
“老爹,你得保重呐,萬一兒子我聞名天下了,你看不到那一天,那豈不是天可惜了。”
黃權心裏五味雜陳,歎了口氣,能讓這兒子如此重視的,必然不是小事。
年輕人有此決心可不容易,如果是於國有利的大事,又要用什麽理由來阻止呢?
......
翌日一早,成都議政廳內。
黃亭恭敬的對著劉備和諸葛亮行禮。
劉備笑道:“所以你特意讓你爹今天迴避,到底是有什麽大事兒?”
黃亭道:“主公,軍師,我和陳都督商量過了,鄭先生也答應了,我要出海為咱們漢民,尋找三種神奇的作物。”
“若我能順利的活著迴來,漢民就從此再也不受餓殍之苦,即便是在那天災年裏,隻要肯勞作,依舊有活下去的機會。”
這話說的很大了,劉備下意識的皺眉,諸葛亮的臉色也微變,這得有多高產的作物,才能做到這種事?
災年裏也能夠讓百姓們活下來,在這種年代裏,沒有人敢開這個口。
災年裏,百姓們都是靠一口官府的救濟,才能活下去。
如果有人能做到這種事情,絕對是比肩聖人的功業。
眼下荊州鋪開種占城稻,也僅能保證一州之民無虞,劉備和諸葛亮仔細探討和計算過,若是用兵過度,即使有占城稻,都未必頂得住。
文景兩代勤儉持家的帝王,給劉徹留下了多少家產,打匈奴都打完差點沒迴過氣來,可見打仗對於糧食和錢的消耗。
諸葛亮開口道:“何等糧食,能有如此神效?”
黃亭取出一張紙,他決定之後,便憑借著記憶,畫出了大致的圖來。
“主公,軍師,這三種作物,分別為土豆,紅薯,玉米。”
“三者均能做主糧,其中土豆和紅薯,畝產都在二十五石以上。玉米不一樣,產量稍微少點,但能作為五穀之外的,第六種主食,且這種東西,對人類的好處非常多。”
劉備和諸葛亮感覺到唿吸驟然急促起來,兩人麵麵相覷,畝產二十五石?沒有聽錯吧,是二十五石?
別說二十五了,打個折,隻要有十二石,他們都覺得是一等一的神物。
眼下占城稻,在朱婉瑩科學的管理培育下,每畝的平均收成,也才四石五都不到呢。
劉備抬起手,看得出他有點顫抖:“可知此物在何處?你要多少士卒?要哪個將軍,都隨你挑,如何?”
黃亭拱手道:“主公,軍師,此行的路程,要比去那倭國,單程遠上至少十倍,還未必能找到,去了人多,在海上徒耗糧食和淡水,並沒有用。”
“我估計帶千人左右,便足以成行,此事陳都督會全力配合我,我們暫時是決定,等明年開春化冰後,就立刻出發北上。”
倭國來迴已經數次,但即便隻要二十天左右的航程,也不能確保無事發生,暈船嘔吐虛弱而死者,已有數十人之多。
聽聞這次出海,距離是去倭國的十倍之上,如此遠的距離,劉備也隻能按捺下內心的激動。
拍了拍黃亭的肩膀,開口道。
“你可有什麽心願?”
黃亭拱手道:“若是我沒能迴來,還請主公和軍師,善待家父。”
劉備笑道:“這事兒不算,即便你不去,我也會善待公衡。”
黃亭撓了撓頭,心說我其實也沒什麽想要的,最後才開口道。
“其實也沒什麽了,若是我能迴來,能否厚顏請主公到時候賜婚?”
劉備點頭:“可以,到那個時候,但凡年齡合適,在家未婚的,你看上哪家女子,我都親自給你做媒。”
黃亭點頭:“那就借主公吉言了。”
黃亭退出後,劉備歎了口氣,光是聽這些話,就知道能成功的概率,十不足三。
“孔明,沐道挖掘出的人,為何都有如此忠義之心呢?”
諸葛亮同樣讚歎道:“壯哉,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種視死如歸,一往無前的氣勢,大概就是如此吧。”
......
襄陽城下,南門附近。
看著遠處的黃忠,指揮著士卒們,搭建起了一架十多米高的大型井闌,曹仁的臉色,就和吃了屎一般難看。
井闌這玩意出現很多年了,但始終不在戰場上受重用,原因無他,隻有攻城的時候有效,不方便,且移動巨慢。
優勢兵力下,攻城直接用士兵堆,上雲梯,上衝車,隻要人夠多,很快就能打下來。
劣勢兵力,誰在劣勢情況下攻城,那也是絕。
所以這玩意的作用在哪裏呢?居高臨下用弓手壓製,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起不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想要最大程度的發揮井闌的價值,就要造的更大,大到上邊能排開站一兩百個弓手,那就厲害了。
那麽問題又來了,造的越大,移動起來是不是越不方便?於是陷入死局。
然而眼下襄陽的這種困局,才最適合井闌這東西。
這架黃月英新設計不久的東西,兼顧了便捷和安全,但隻有一點,需要在別人眼皮子底下,慢慢的拚起來。
黃忠帶著兩萬人守了三天時間,這座大型井闌,總算是順利的架了起來。
然後就沒然後了,曹仁臉色越不好看,荊州兵的臉色就越好看。
黃忠老爺子甚至還親自爬上這井闌,好好的體會了一把這居高臨下射箭的快感,當真是指哪打哪,沒幾個功夫,曹軍就又全躲沒了。
至於對射,這井闌架在南門外,上午到下午的大部分時間裏,你士兵抬個頭,看到的就是太陽。
晚上,曹仁在太守府來迴踱步,下了一個決定。
喚來李典,開口道:“曼成,我決定了,如果估算的沒錯,魏王的大軍,十天內必然會趕迴樊城,並啟動攻城戰。”
“我和曹洪,滿寵,帶著三萬多人去參與樊城戰役,爭取一把按死關羽。”
“你帶著剩餘一萬八千人,隻管守著,隻要等我們打破了樊城,主動權又全部迴到我們手裏。”
這話沒任何毛病,李典拱手道:“喏。”
當夜,曹仁曹洪,帶著滿寵和司馬晨,帶著大部分的士卒,星夜走西門,過武當山腳迴南陽。
又過幾天,樊城被射塌的城牆,已經修複起一大半來,雖然比不上原來的,但至少曹軍來之前,總算是正兒八經的城牆了。
斥候們的情報,也基本傳了迴來。
徐晃受傷,手下士卒移交張合,張合帶兩萬多人,已經出宛城,新野附近,有曹休的一萬虎豹騎,正在養精蓄銳,壽春方向,夏侯惇領著大軍,也已經過了汝南,在五天內時間,便能趕到。
樊城。
加緊修固城池的同時,關羽對著周亮,法正,太史慈及淩統道。
“前幾天,曹仁帶著大部隊離開了襄陽,這是個好消息。”
“那按照預先的計劃,我迴船上等待時機,子義先行北走,此處的城防,就交給孝直,伯同和公績了。”
“盡量牽製住來援的兵馬,最後能守則守,若是實在守不住,我允許你們走西門撤。”
周亮拱手道:“關將軍放心,我等定然會守到最後一刻,曹劉雙方,扭轉攻守之勢,就在此戰。”
法正和淩統,同樣拱手道:“預祝關將軍一切順風。”
看著忽然跑迴家來的黃亭,黃權一臉疑惑。
“你小子不是在荊州跟著陳都督嗎?怎麽忽然迴來了?”
“哎你小子,不是在那邊惹了什麽禍,這才過來躲避的吧?你爹我,可沒什麽本事給你兜禍。”
黃亭翻了個白眼:“在你老人家的眼裏,兒子我就是這樣的人嗎?”
黃權想了想,忽然發現了盲點。
“哎你小子那奇怪的口癖怎麽沒了,呐呐呐呐呐呢?”
黃亭眼睛一亮,陰陽怪氣道:“啊呀,沒想到咱們黃老爺子,居然喜歡這一口呐,迴頭我告訴幾個姨娘,說不定她們會很高興來著。”
黃權的臉瞬間就黑了,這破兒子,出去那麽久了,還是這個味道,一點都沒變。
他私底下也問過其他幾個世家的,就沒一個兒子,是黃亭這樣的性格,哦還有一個,是吳懿家的小兒子吳林。
兩人幾乎說是一模一樣的性格,在家裏的時候,口不擇言目無尊長,能不跪坐就不跪坐。平日裏私底下的說話風格,也是偏向調侃,還有共同點,就是不喜歡三綱五常,也不愛四書五經。
然而腦子裏,又確實有點很不一樣的東西,有時候很幼稚,有時候很成熟,總之就是奇怪的很。
誒?黃權好像發現了點什麽,吳懿家的小子,也被陳慎帶走了吧?
難道說這位陳都督,就喜歡這種調調的?
黃權不去多想這些,開口道:“所以你到底迴來幹啥了?”
黃亭也嚴肅起來:“老爹,我迴來辭行,正兒八經的那種,我下定決心了,我要出次遠門,陳慎...陳都督會給我最大的支持,但即便如此,也會有很大的風險。”
這話說的很明白,就是可能無法活著迴來的意思,驟然聽到這話,以黃權的腦子,都短時間愣住了。
“要去哪?要多久?有多少風險?”
黃亭道:“老爹,具體的你也別多問,總之我下定決心了,要是我活著迴來了,咱們家就青史留名,比肩先賢的那種。”
“若是我沒活著迴來,後世,後世大概會給我個美名,稱唿我為先驅者。”
“至於風險,準備萬全的情況下,估計五五之數,順利的話,估計四到五年的時間,可以迴返。”
黃權一把扯下了下巴上的兩根胡須,皺眉道。
“既然這事兒如此重要,難道就不能讓其他人去嗎?咱們家不缺這個名氣。”
黃亭搖搖頭:“既然來了一遭,總要做點什麽事情的,這事兒就這樣決定了,你也別多問了,母親那邊,也幫我瞞著吧。”
“我明天去次主公那邊,之後就直接去揚州出發了。”
“老爹,你得保重呐,萬一兒子我聞名天下了,你看不到那一天,那豈不是天可惜了。”
黃權心裏五味雜陳,歎了口氣,能讓這兒子如此重視的,必然不是小事。
年輕人有此決心可不容易,如果是於國有利的大事,又要用什麽理由來阻止呢?
......
翌日一早,成都議政廳內。
黃亭恭敬的對著劉備和諸葛亮行禮。
劉備笑道:“所以你特意讓你爹今天迴避,到底是有什麽大事兒?”
黃亭道:“主公,軍師,我和陳都督商量過了,鄭先生也答應了,我要出海為咱們漢民,尋找三種神奇的作物。”
“若我能順利的活著迴來,漢民就從此再也不受餓殍之苦,即便是在那天災年裏,隻要肯勞作,依舊有活下去的機會。”
這話說的很大了,劉備下意識的皺眉,諸葛亮的臉色也微變,這得有多高產的作物,才能做到這種事?
災年裏也能夠讓百姓們活下來,在這種年代裏,沒有人敢開這個口。
災年裏,百姓們都是靠一口官府的救濟,才能活下去。
如果有人能做到這種事情,絕對是比肩聖人的功業。
眼下荊州鋪開種占城稻,也僅能保證一州之民無虞,劉備和諸葛亮仔細探討和計算過,若是用兵過度,即使有占城稻,都未必頂得住。
文景兩代勤儉持家的帝王,給劉徹留下了多少家產,打匈奴都打完差點沒迴過氣來,可見打仗對於糧食和錢的消耗。
諸葛亮開口道:“何等糧食,能有如此神效?”
黃亭取出一張紙,他決定之後,便憑借著記憶,畫出了大致的圖來。
“主公,軍師,這三種作物,分別為土豆,紅薯,玉米。”
“三者均能做主糧,其中土豆和紅薯,畝產都在二十五石以上。玉米不一樣,產量稍微少點,但能作為五穀之外的,第六種主食,且這種東西,對人類的好處非常多。”
劉備和諸葛亮感覺到唿吸驟然急促起來,兩人麵麵相覷,畝產二十五石?沒有聽錯吧,是二十五石?
別說二十五了,打個折,隻要有十二石,他們都覺得是一等一的神物。
眼下占城稻,在朱婉瑩科學的管理培育下,每畝的平均收成,也才四石五都不到呢。
劉備抬起手,看得出他有點顫抖:“可知此物在何處?你要多少士卒?要哪個將軍,都隨你挑,如何?”
黃亭拱手道:“主公,軍師,此行的路程,要比去那倭國,單程遠上至少十倍,還未必能找到,去了人多,在海上徒耗糧食和淡水,並沒有用。”
“我估計帶千人左右,便足以成行,此事陳都督會全力配合我,我們暫時是決定,等明年開春化冰後,就立刻出發北上。”
倭國來迴已經數次,但即便隻要二十天左右的航程,也不能確保無事發生,暈船嘔吐虛弱而死者,已有數十人之多。
聽聞這次出海,距離是去倭國的十倍之上,如此遠的距離,劉備也隻能按捺下內心的激動。
拍了拍黃亭的肩膀,開口道。
“你可有什麽心願?”
黃亭拱手道:“若是我沒能迴來,還請主公和軍師,善待家父。”
劉備笑道:“這事兒不算,即便你不去,我也會善待公衡。”
黃亭撓了撓頭,心說我其實也沒什麽想要的,最後才開口道。
“其實也沒什麽了,若是我能迴來,能否厚顏請主公到時候賜婚?”
劉備點頭:“可以,到那個時候,但凡年齡合適,在家未婚的,你看上哪家女子,我都親自給你做媒。”
黃亭點頭:“那就借主公吉言了。”
黃亭退出後,劉備歎了口氣,光是聽這些話,就知道能成功的概率,十不足三。
“孔明,沐道挖掘出的人,為何都有如此忠義之心呢?”
諸葛亮同樣讚歎道:“壯哉,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種視死如歸,一往無前的氣勢,大概就是如此吧。”
......
襄陽城下,南門附近。
看著遠處的黃忠,指揮著士卒們,搭建起了一架十多米高的大型井闌,曹仁的臉色,就和吃了屎一般難看。
井闌這玩意出現很多年了,但始終不在戰場上受重用,原因無他,隻有攻城的時候有效,不方便,且移動巨慢。
優勢兵力下,攻城直接用士兵堆,上雲梯,上衝車,隻要人夠多,很快就能打下來。
劣勢兵力,誰在劣勢情況下攻城,那也是絕。
所以這玩意的作用在哪裏呢?居高臨下用弓手壓製,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起不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想要最大程度的發揮井闌的價值,就要造的更大,大到上邊能排開站一兩百個弓手,那就厲害了。
那麽問題又來了,造的越大,移動起來是不是越不方便?於是陷入死局。
然而眼下襄陽的這種困局,才最適合井闌這東西。
這架黃月英新設計不久的東西,兼顧了便捷和安全,但隻有一點,需要在別人眼皮子底下,慢慢的拚起來。
黃忠帶著兩萬人守了三天時間,這座大型井闌,總算是順利的架了起來。
然後就沒然後了,曹仁臉色越不好看,荊州兵的臉色就越好看。
黃忠老爺子甚至還親自爬上這井闌,好好的體會了一把這居高臨下射箭的快感,當真是指哪打哪,沒幾個功夫,曹軍就又全躲沒了。
至於對射,這井闌架在南門外,上午到下午的大部分時間裏,你士兵抬個頭,看到的就是太陽。
晚上,曹仁在太守府來迴踱步,下了一個決定。
喚來李典,開口道:“曼成,我決定了,如果估算的沒錯,魏王的大軍,十天內必然會趕迴樊城,並啟動攻城戰。”
“我和曹洪,滿寵,帶著三萬多人去參與樊城戰役,爭取一把按死關羽。”
“你帶著剩餘一萬八千人,隻管守著,隻要等我們打破了樊城,主動權又全部迴到我們手裏。”
這話沒任何毛病,李典拱手道:“喏。”
當夜,曹仁曹洪,帶著滿寵和司馬晨,帶著大部分的士卒,星夜走西門,過武當山腳迴南陽。
又過幾天,樊城被射塌的城牆,已經修複起一大半來,雖然比不上原來的,但至少曹軍來之前,總算是正兒八經的城牆了。
斥候們的情報,也基本傳了迴來。
徐晃受傷,手下士卒移交張合,張合帶兩萬多人,已經出宛城,新野附近,有曹休的一萬虎豹騎,正在養精蓄銳,壽春方向,夏侯惇領著大軍,也已經過了汝南,在五天內時間,便能趕到。
樊城。
加緊修固城池的同時,關羽對著周亮,法正,太史慈及淩統道。
“前幾天,曹仁帶著大部隊離開了襄陽,這是個好消息。”
“那按照預先的計劃,我迴船上等待時機,子義先行北走,此處的城防,就交給孝直,伯同和公績了。”
“盡量牽製住來援的兵馬,最後能守則守,若是實在守不住,我允許你們走西門撤。”
周亮拱手道:“關將軍放心,我等定然會守到最後一刻,曹劉雙方,扭轉攻守之勢,就在此戰。”
法正和淩統,同樣拱手道:“預祝關將軍一切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