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這位年輕的漢室天子,心思縝密,遠非表麵所見的單純。他深知,若發出求援的信號,或許真的會有忠誠於漢室的力量,因那至高無上的名頭而趕來馳援。但洛陽,這座曆史悠久的城市,如今已如朽木般腐朽,再加之這場浩劫般的戰鬥,昔日的輝煌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隻有一片廢墟。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辯提出了遷都的議題。他深知,為了漢室的未來,為了群臣和百姓的安危,必須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他希望能找到一個新的起點,一個能讓漢室重新煥發生機的地方。這個決定,雖然充滿了無奈和不舍,但也是為了大局著想,為了漢室的長遠未來。
劉辯帶著群臣北上而去,留下的是一地狼籍,能帶走的都帶走了,就連宗廟裏的佛祀金器,也一樣不留。大殿中包裹房柱的金鉑早就沒了,隻剩光禿禿的柱子。
劉辯的遷都之行,並未顯得倉促。他悠然北上,甚至還將願意遷移的百姓一同驅趕至幽州。沿途的百姓,一見他的軍隊便紛紛四散奔逃,如同驚鳥四散,隻留下空空如也的村落。
劉辯的逃亡路線,如同精心布局的棋局,一步一著。洛陽,作為他的第一道防線,雄踞中原,宛如一道堅實的壁壘。而河內,作為第二道防線,則如同隱藏在暗處的利劍,靜待出擊的時機。最後的上黨,作為第三道防線,更是如同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據河而守,據守而守,仿佛向世人宣告:此地,易守難攻。
在他的精心策劃下,每一道防線都如同銅牆鐵壁,難以攻破。他的逃亡之路,仿佛一場精心策劃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滿了策略與智慧。然而,這場棋局的勝敗,卻需要時間來證明。
劉辯作足了準備,遷都北上,從河內進入冀州,駐兵之處位於東城,麵積廣闊,足足占去大半條街。從外麵看去,隻能瞧見庭院深深,青煙如霧,富貴氣象十足。府正門一年也開不了幾次,一般來客都是從側門進入。至於府內仆人婆子,自然是從東北麵的角門出入。
沿角門入府,行五六十米,在一座抱廈旁有一間矮屋,與這處處透著雍容華貴氣息的府邸顯得格格不入。
矮屋無窗,僅有一扇半掩著的門,屋內光線昏暗。
一名身軀單薄的少年躺在拔步床上,黑白分明的眼中盡皆迷惘之色。
劉辯從小跟隨道士同住,住的就是這樣的房子,如果讓劉辯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便是這樣的普通清白人家,因為皇室的生活太累了,提心吊膽不說,整天為一些俗事小事分神。
本不想作這個皇帝,反而事得其反。因為自己早以看破紅塵俗事,卻連累生母何皇後受汙慘死。雖然這何皇後是狐狸精下凡,生性殘忍,妄害了多少無辜性命,董皇後這樣頗有手段的女人都不是何皇後的對手,更別說王美人和其他相貌較好的女子,嬪妃爭寵奪位怎麽可能奪得過成精的狐狸。特別是漢世劉家的子嗣,多半死在她的手上,何皇後的死也算死有餘辜。但終究是自己的生身母親,而且她能作出這些荒唐事,隻為了一個目地,就是自己的皇位,隻有得到真正可以左右別人生死的權利,才有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氣魄。
在洛陽的殘垣斷壁之中,王允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站在廢墟之上,目光遠眺,仿佛能穿透這厚重的曆史塵埃,看見那個曾經繁榮昌盛的洛陽。
王允,一介文臣,卻與眾將並肩,統領兵馬,誓守洛陽。正因有他這番堅毅,劉辯方能從容布置,順利遷都。在這亂世之中,王允用智勇雙全,書寫了一段不一樣的文臣傳奇。
洛陽,這座曆經風雨的古城,又經幾次黑山軍聯盟的攻擊,他們如同狂野的狼群,一次又一次地發動猛烈的攻擊,使得這座曾經堅不可摧的城市,如今卻顯得搖搖欲墜,仿佛隨時都可能崩潰瓦解。
每一次的攻擊,都像是一場狂風暴雨,無情地摧殘著洛陽的每一寸土地。城牆上的磚石在敵人的炮火下顫抖,仿佛隨時都可能崩塌;街道上的房屋在戰火的摧殘下搖搖欲墜,殘垣斷壁隨處可見。空氣中彌漫著硝煙和血腥的氣息,讓人不禁心生恐懼。
現在王允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像其他人一樣逃跑,二便是死守。聽聞昨夜宋憲的部隊都棄城而逃了,怕驚動了其他將軍,連夜逃的。馬腳上裹了布,第二天便隻剩一地的廢墟與慌亂逃走剩下的狼藉。
王允是一個正直的人,熟悉他或不熟悉他都知道他的為人,他是一個真正的大將軍、大司徒,作大事,有大義,愛民如子,這麽多年,對百姓秋豪不犯,軍紀嚴明,但今天他妥協了。
成廉和侯成的部隊,是王允最後的希望。如果他們都逃了,這個城便是一座死城。麵對最後的希望,王允隻能聽從對方的要求。
要一萬五千石的糧食,整整一萬五千石,想都不敢想的數目。
王允知道,現在不是糧食數目的問題,是國之存亡。王允把全洛陽城裏數得上的大戶,富商,紳甲,士族,和所有留下的老百姓,都叫了過來,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遷都,放棄祖業。
這裏的人,有的抱著幻想,如果他們放棄了財產,選擇逃跑,那麽剩下的人,便擁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財富,光是房屋和各種家具,老物件,就是一筆非常不錯的財富。因為洛陽紙貴,文人墨客都在這裏守著天子臭腳,房子依舊是有價無市的存在。
這些人並不是天真,而是他們知道,洛陽城經曆的風霜洗禮與各種災難,隻會讓洛陽更加輝煌。
王允雙目閃著光,一種希望的光,其中也夾雜著淚水。
他就這樣站直了身體,沉默。用自己炙熱的目光,看著麵前這些人。也許這個時候沉默更能讓人震奮。
良久,他才緩緩動情的說道:“鄉親們,黑山軍和黃巾軍,還有牛脯的西涼大軍即將殺到,也許今天就是我與各位最後一次見麵。黑山軍的軍隊,我不知道諸位聽說過沒有,他們燒殺搶略,無所無為,喪盡天良,形同野獸。我希望大家都籌出足夠的糧食,因為成廉和侯成兩位將軍,願作洛陽城的守軍。隻是沒有糧,他們的軍隊就會餓肚子。我肯請各位把家裏的餘糧拿出來,渡過這個難關,就是救你們自己,救下洛陽城的百姓”。
百姓麵對遷都放棄洛陽這件事,也是眾說紛雲,但他們知道兵禍意味著什麽。遷都放棄的東西,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還可以在掙迴來,如果洛陽城破,活下來都是命大。
立即就有人小聲說道:“給了糧。成廉和侯成就會留下來,保衛洛陽城”?
還有人說:“誰來不是交糧交稅……”。
在各種聲音中,這次會麵結束了,看著籌上來的糧食,王允憤怒不以。因為連五千石的整數都沒有籌上。
王允一邊拍著桌子,一邊痛心疾首。他想像不到,這些人隻懂得小家,不懂大家的道理。國家馬上都要淪為廢土,何以有小家的立足。
王允止不住的顫抖,因為他正在下一個決定,一個足以讓他毀掉一世英名的決定。並且這個決定並不一定會向好的結果走,但也是他此時必須下的決定。
向百姓征糧,“一人一石米,保洛陽城,救國危”。
王允自然知道這樣的決定意味著什麽,甚至他可以看到老百姓為了糧食,咒罵不止的畫麵,各種慘絕人寰的情景。
一人一石,本就不是富裕的災年,足可以說要了老百姓半條性命。
老百姓到底作錯了什麽,需要承受這樣的苦難。
這樣的命令,平日裏維護洛陽城治安的兵卒,便成了搶奪百姓的魔鬼,就算老百姓咒天怨地,灑熱血,也無法改變自己最後生存之本被平日裏保護他們的兵卒搶走。
洛陽城的搶糧運動終於結束了,可以想像這些兵卒是如何在老百姓手中搶下他們最後的活命糧。整整一萬五千石糧食,交到了成廉和侯成倆位將軍手上。
事情的結果向著最壞的方向發展了。兩位將軍拿了糧,還是趁著夜色逃走了。
成廉和侯成並不傻,他們知道劉辯是皇帝,皇帝都不要的都城還有守的必要嗎?皇帝下旨遷都,但必須有人守著這漢世最後的臉麵,就算要棄洛陽,也隻能給黑山聯軍一個戰火紛飛,被血染紅的洛陽。
戰場上最多的屍首將是自己的士兵,讓人看的驚心動魄,膽戰心驚。如果城破而逃,他們便是喪家之犬,積攢的兵士又有幾層能存活。
皇帝選擇棄城,說明沒有援軍。成廉和侯成都是戰場上撕殺過的將軍,自然知道守城的後果是什麽,士兵也是自己一點點培養,還有很多是自己同族兄弟。他們用巨大的糧食數字,嚇退王允,為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逃跑借口而以。
成廉和侯成分別住守的洛陽南門和洛陽西門,常山、趙國、中山等縣,一夜間隻留幾人把守城門,其餘人都退守上黨、河內一帶。上黨和河內成為劉辯勢力新的門戶。
劉辯旨意就是自願,因為留守洛陽,是一些頑固派老臣的道理。他們的道理就是皇世威嚴不可丟。
這也是王允最後的希望。有人曾經問過王允,為什麽要一次性把一萬五千石的糧食都交到他們手上。
王允迴道:“顯示出對他們的信任,同時也希望他們看在糧食份上,還有良心的份上留下。如果這麽多的糧食都留了下來,洛陽城破之時,這些就是叛賊的糧食,我王允罪過可就大了”。
從這句話中,就可以聽出,王允早就想到過成廉和侯成會拿了糧食跑路。也不是王允太過單純,沒有見過人心的險惡。天真與善良隻有沒經曆過世間人心的人才會有,顯然王允不是這樣的人。但他必須這麽作,因為這是最後的希望。
王允帶著區區幾百的守軍,站在城牆之上,“秋風蕭蕭愁殺人何其悲壯。
因為搶糧,黑山的土匪笑了。因為王允象征著官和府,官府名正言順的在老百姓嘴裏搶糧食,那麽這洛陽是真的攻破了。
王允心中仍燃燒著報國的火焰。他堅信,即便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也要以死報國。
王允家族世世代代擔任州郡長官,堅實的底蘊、優越的教育,讓他自小就獲得“王佐之才”的評價。王允的父親這一日在後花園裏獨自賞月,借著月光,提壺飲酒,不覺雅起,便沉吟要作詩一首。
孕晾半天,也無佳句。正是此時,突然看見一隻白斑猛虎從外麵高牆之上衝進後花園裏的假山後麵,王允的父親還沒顧得上喊叫那隻猛虎卻已無蹤無影了。
王允的父親不相信自己眼花了,便四處尋找。也是膽大之人,一生光明磊落,不相信這善人還有惡報。
找了好一會兒,王允的父親隻見一個朱唇粉麵,白璧無瑕的美人正躲在那兒發著抖,王允的父親出於好奇就上前問道:“這位姑娘,你剛才看沒看見一隻猛虎跑到這兒來了?”
這美人嬌嫩柔弱,低著頭迴道:“我一直躲在這裏,並沒見到什麽猛虎呀!”
王允的父親聽罷心中暗想,剛才自己親眼看見猛虎跑到了這兒,可她為什麽說沒見呢?再看麵前這人花容月貌,儀表非俗,莫非她就是天上的白虎星下凡?我若能娶給她這樣一個美人也不枉活一世。
想到這兒王允的父親又問道:“姑娘,你家住在哪裏?姓甚名誰?為何深夜在這裏?”
美人迴道:“先生有所不知,我姓允名雪兒,不幸自幼二老雙亡,留下苦命一人,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權且在一孔破窯裏安身。因天黑迴不去了,又是孤身一個弱女子,見庭院寬大,故此隻好在這裏安身。”
女子說罷一臉愧色,可王允的父親聽到這兒卻滿臉是笑。
因為女子一定是在說謊,這附近有一座險峻山鋒,確有一山洞,相傳有天上白虎星居住,這白虎星竟然落得自家後花園,必然是天大的機緣。
他倆談得非常投機,真是相見恨晚。他倆談著談著,不覺已月上柳梢,這一對情人這原互吐了心聲,在月下山盟海誓,私訂了終身。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辯提出了遷都的議題。他深知,為了漢室的未來,為了群臣和百姓的安危,必須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他希望能找到一個新的起點,一個能讓漢室重新煥發生機的地方。這個決定,雖然充滿了無奈和不舍,但也是為了大局著想,為了漢室的長遠未來。
劉辯帶著群臣北上而去,留下的是一地狼籍,能帶走的都帶走了,就連宗廟裏的佛祀金器,也一樣不留。大殿中包裹房柱的金鉑早就沒了,隻剩光禿禿的柱子。
劉辯的遷都之行,並未顯得倉促。他悠然北上,甚至還將願意遷移的百姓一同驅趕至幽州。沿途的百姓,一見他的軍隊便紛紛四散奔逃,如同驚鳥四散,隻留下空空如也的村落。
劉辯的逃亡路線,如同精心布局的棋局,一步一著。洛陽,作為他的第一道防線,雄踞中原,宛如一道堅實的壁壘。而河內,作為第二道防線,則如同隱藏在暗處的利劍,靜待出擊的時機。最後的上黨,作為第三道防線,更是如同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據河而守,據守而守,仿佛向世人宣告:此地,易守難攻。
在他的精心策劃下,每一道防線都如同銅牆鐵壁,難以攻破。他的逃亡之路,仿佛一場精心策劃的棋局,每一步都充滿了策略與智慧。然而,這場棋局的勝敗,卻需要時間來證明。
劉辯作足了準備,遷都北上,從河內進入冀州,駐兵之處位於東城,麵積廣闊,足足占去大半條街。從外麵看去,隻能瞧見庭院深深,青煙如霧,富貴氣象十足。府正門一年也開不了幾次,一般來客都是從側門進入。至於府內仆人婆子,自然是從東北麵的角門出入。
沿角門入府,行五六十米,在一座抱廈旁有一間矮屋,與這處處透著雍容華貴氣息的府邸顯得格格不入。
矮屋無窗,僅有一扇半掩著的門,屋內光線昏暗。
一名身軀單薄的少年躺在拔步床上,黑白分明的眼中盡皆迷惘之色。
劉辯從小跟隨道士同住,住的就是這樣的房子,如果讓劉辯自己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便是這樣的普通清白人家,因為皇室的生活太累了,提心吊膽不說,整天為一些俗事小事分神。
本不想作這個皇帝,反而事得其反。因為自己早以看破紅塵俗事,卻連累生母何皇後受汙慘死。雖然這何皇後是狐狸精下凡,生性殘忍,妄害了多少無辜性命,董皇後這樣頗有手段的女人都不是何皇後的對手,更別說王美人和其他相貌較好的女子,嬪妃爭寵奪位怎麽可能奪得過成精的狐狸。特別是漢世劉家的子嗣,多半死在她的手上,何皇後的死也算死有餘辜。但終究是自己的生身母親,而且她能作出這些荒唐事,隻為了一個目地,就是自己的皇位,隻有得到真正可以左右別人生死的權利,才有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氣魄。
在洛陽的殘垣斷壁之中,王允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站在廢墟之上,目光遠眺,仿佛能穿透這厚重的曆史塵埃,看見那個曾經繁榮昌盛的洛陽。
王允,一介文臣,卻與眾將並肩,統領兵馬,誓守洛陽。正因有他這番堅毅,劉辯方能從容布置,順利遷都。在這亂世之中,王允用智勇雙全,書寫了一段不一樣的文臣傳奇。
洛陽,這座曆經風雨的古城,又經幾次黑山軍聯盟的攻擊,他們如同狂野的狼群,一次又一次地發動猛烈的攻擊,使得這座曾經堅不可摧的城市,如今卻顯得搖搖欲墜,仿佛隨時都可能崩潰瓦解。
每一次的攻擊,都像是一場狂風暴雨,無情地摧殘著洛陽的每一寸土地。城牆上的磚石在敵人的炮火下顫抖,仿佛隨時都可能崩塌;街道上的房屋在戰火的摧殘下搖搖欲墜,殘垣斷壁隨處可見。空氣中彌漫著硝煙和血腥的氣息,讓人不禁心生恐懼。
現在王允隻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像其他人一樣逃跑,二便是死守。聽聞昨夜宋憲的部隊都棄城而逃了,怕驚動了其他將軍,連夜逃的。馬腳上裹了布,第二天便隻剩一地的廢墟與慌亂逃走剩下的狼藉。
王允是一個正直的人,熟悉他或不熟悉他都知道他的為人,他是一個真正的大將軍、大司徒,作大事,有大義,愛民如子,這麽多年,對百姓秋豪不犯,軍紀嚴明,但今天他妥協了。
成廉和侯成的部隊,是王允最後的希望。如果他們都逃了,這個城便是一座死城。麵對最後的希望,王允隻能聽從對方的要求。
要一萬五千石的糧食,整整一萬五千石,想都不敢想的數目。
王允知道,現在不是糧食數目的問題,是國之存亡。王允把全洛陽城裏數得上的大戶,富商,紳甲,士族,和所有留下的老百姓,都叫了過來,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遷都,放棄祖業。
這裏的人,有的抱著幻想,如果他們放棄了財產,選擇逃跑,那麽剩下的人,便擁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財富,光是房屋和各種家具,老物件,就是一筆非常不錯的財富。因為洛陽紙貴,文人墨客都在這裏守著天子臭腳,房子依舊是有價無市的存在。
這些人並不是天真,而是他們知道,洛陽城經曆的風霜洗禮與各種災難,隻會讓洛陽更加輝煌。
王允雙目閃著光,一種希望的光,其中也夾雜著淚水。
他就這樣站直了身體,沉默。用自己炙熱的目光,看著麵前這些人。也許這個時候沉默更能讓人震奮。
良久,他才緩緩動情的說道:“鄉親們,黑山軍和黃巾軍,還有牛脯的西涼大軍即將殺到,也許今天就是我與各位最後一次見麵。黑山軍的軍隊,我不知道諸位聽說過沒有,他們燒殺搶略,無所無為,喪盡天良,形同野獸。我希望大家都籌出足夠的糧食,因為成廉和侯成兩位將軍,願作洛陽城的守軍。隻是沒有糧,他們的軍隊就會餓肚子。我肯請各位把家裏的餘糧拿出來,渡過這個難關,就是救你們自己,救下洛陽城的百姓”。
百姓麵對遷都放棄洛陽這件事,也是眾說紛雲,但他們知道兵禍意味著什麽。遷都放棄的東西,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還可以在掙迴來,如果洛陽城破,活下來都是命大。
立即就有人小聲說道:“給了糧。成廉和侯成就會留下來,保衛洛陽城”?
還有人說:“誰來不是交糧交稅……”。
在各種聲音中,這次會麵結束了,看著籌上來的糧食,王允憤怒不以。因為連五千石的整數都沒有籌上。
王允一邊拍著桌子,一邊痛心疾首。他想像不到,這些人隻懂得小家,不懂大家的道理。國家馬上都要淪為廢土,何以有小家的立足。
王允止不住的顫抖,因為他正在下一個決定,一個足以讓他毀掉一世英名的決定。並且這個決定並不一定會向好的結果走,但也是他此時必須下的決定。
向百姓征糧,“一人一石米,保洛陽城,救國危”。
王允自然知道這樣的決定意味著什麽,甚至他可以看到老百姓為了糧食,咒罵不止的畫麵,各種慘絕人寰的情景。
一人一石,本就不是富裕的災年,足可以說要了老百姓半條性命。
老百姓到底作錯了什麽,需要承受這樣的苦難。
這樣的命令,平日裏維護洛陽城治安的兵卒,便成了搶奪百姓的魔鬼,就算老百姓咒天怨地,灑熱血,也無法改變自己最後生存之本被平日裏保護他們的兵卒搶走。
洛陽城的搶糧運動終於結束了,可以想像這些兵卒是如何在老百姓手中搶下他們最後的活命糧。整整一萬五千石糧食,交到了成廉和侯成倆位將軍手上。
事情的結果向著最壞的方向發展了。兩位將軍拿了糧,還是趁著夜色逃走了。
成廉和侯成並不傻,他們知道劉辯是皇帝,皇帝都不要的都城還有守的必要嗎?皇帝下旨遷都,但必須有人守著這漢世最後的臉麵,就算要棄洛陽,也隻能給黑山聯軍一個戰火紛飛,被血染紅的洛陽。
戰場上最多的屍首將是自己的士兵,讓人看的驚心動魄,膽戰心驚。如果城破而逃,他們便是喪家之犬,積攢的兵士又有幾層能存活。
皇帝選擇棄城,說明沒有援軍。成廉和侯成都是戰場上撕殺過的將軍,自然知道守城的後果是什麽,士兵也是自己一點點培養,還有很多是自己同族兄弟。他們用巨大的糧食數字,嚇退王允,為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逃跑借口而以。
成廉和侯成分別住守的洛陽南門和洛陽西門,常山、趙國、中山等縣,一夜間隻留幾人把守城門,其餘人都退守上黨、河內一帶。上黨和河內成為劉辯勢力新的門戶。
劉辯旨意就是自願,因為留守洛陽,是一些頑固派老臣的道理。他們的道理就是皇世威嚴不可丟。
這也是王允最後的希望。有人曾經問過王允,為什麽要一次性把一萬五千石的糧食都交到他們手上。
王允迴道:“顯示出對他們的信任,同時也希望他們看在糧食份上,還有良心的份上留下。如果這麽多的糧食都留了下來,洛陽城破之時,這些就是叛賊的糧食,我王允罪過可就大了”。
從這句話中,就可以聽出,王允早就想到過成廉和侯成會拿了糧食跑路。也不是王允太過單純,沒有見過人心的險惡。天真與善良隻有沒經曆過世間人心的人才會有,顯然王允不是這樣的人。但他必須這麽作,因為這是最後的希望。
王允帶著區區幾百的守軍,站在城牆之上,“秋風蕭蕭愁殺人何其悲壯。
因為搶糧,黑山的土匪笑了。因為王允象征著官和府,官府名正言順的在老百姓嘴裏搶糧食,那麽這洛陽是真的攻破了。
王允心中仍燃燒著報國的火焰。他堅信,即便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也要以死報國。
王允家族世世代代擔任州郡長官,堅實的底蘊、優越的教育,讓他自小就獲得“王佐之才”的評價。王允的父親這一日在後花園裏獨自賞月,借著月光,提壺飲酒,不覺雅起,便沉吟要作詩一首。
孕晾半天,也無佳句。正是此時,突然看見一隻白斑猛虎從外麵高牆之上衝進後花園裏的假山後麵,王允的父親還沒顧得上喊叫那隻猛虎卻已無蹤無影了。
王允的父親不相信自己眼花了,便四處尋找。也是膽大之人,一生光明磊落,不相信這善人還有惡報。
找了好一會兒,王允的父親隻見一個朱唇粉麵,白璧無瑕的美人正躲在那兒發著抖,王允的父親出於好奇就上前問道:“這位姑娘,你剛才看沒看見一隻猛虎跑到這兒來了?”
這美人嬌嫩柔弱,低著頭迴道:“我一直躲在這裏,並沒見到什麽猛虎呀!”
王允的父親聽罷心中暗想,剛才自己親眼看見猛虎跑到了這兒,可她為什麽說沒見呢?再看麵前這人花容月貌,儀表非俗,莫非她就是天上的白虎星下凡?我若能娶給她這樣一個美人也不枉活一世。
想到這兒王允的父親又問道:“姑娘,你家住在哪裏?姓甚名誰?為何深夜在這裏?”
美人迴道:“先生有所不知,我姓允名雪兒,不幸自幼二老雙亡,留下苦命一人,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權且在一孔破窯裏安身。因天黑迴不去了,又是孤身一個弱女子,見庭院寬大,故此隻好在這裏安身。”
女子說罷一臉愧色,可王允的父親聽到這兒卻滿臉是笑。
因為女子一定是在說謊,這附近有一座險峻山鋒,確有一山洞,相傳有天上白虎星居住,這白虎星竟然落得自家後花園,必然是天大的機緣。
他倆談得非常投機,真是相見恨晚。他倆談著談著,不覺已月上柳梢,這一對情人這原互吐了心聲,在月下山盟海誓,私訂了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