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百姓見武鬆當機立斷殺了五個強搶民財的嘍囉,又每人多給了十兩銀子,心中驚駭的同時卻也安定下來。


    梁山這群人雖是盜匪山賊,卻比官府還仁義,於是一齊跪倒磕頭,口稱:“大王仁義,小人定會好好宣揚梁山替天行道的美事。”


    這正是武鬆所希望的,他讀過的史書比這年代的任何人都多,深知民意最好裹挾,民心最好煽動的道理,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個前提下,那就是“掌控輿論”。


    這年頭沒有網絡,也沒有電視、廣播,一切都要靠口口相傳,要不怎麽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因為古代統治階級要想控製輿論,就是物理意義上的“防民之口”。當然,這在後世就簡單多了,掐了網線,萬事大吉。


    武鬆狠下心來殺自家人,也是要這些頭領們清楚,梁山可不是要做打家劫舍的綠林強賊,而是要籠絡民心、施仁政,做一群胸有大誌的草頭王。


    果然眾好漢都麵色凝重,聰明的都看出了武鬆用意,不太聰明的都心有戚戚之感。心中暗道,這種事萬一輪到自己頭上,不知大頭領會如何處置呢?


    武鬆見幾個百姓都走遠了,對眾頭領道:“這五人也曾是梁山兄弟,但他們行事太過愚蠢,汙我梁山美名,因此不得不殺!”


    “咱們占山為王,要的是什麽?隻為了奪取百姓這點錢財,那真是叫人笑掉大牙!武鬆勸眾位哥哥,凡事眼光放長遠,今日謹守節操,將來必有厚報!”


    “醜話說在前,誰若是敗壞德行胡作非為,我也絕不會手下留情!”


    眾好漢聽了,齊聲應了聲“好”,如魯智深、杜嶨、高成朔、林衝、花榮等人,本身就行的端立的正,什麽禁律都不怕;而像樊瑞、劉唐、項充、李袞等那些綠林江湖廝混出來的好漢,他們明白了武鬆的底線,心裏反倒踏實了。


    誰都知道燒殺搶掠爽快,拿人錢財花的過癮,但總比不過自己性命重要。


    武鬆在巨野縣停留了五天,每天就帶著好漢們巡視縣城,酒肆、當鋪、賭坊、馬市……凡是有銀錢往來的地方都走了個遍。借此機會,也將梁山的稅收製度科普一番,眾商戶聽了紛紛謝恩。


    當然,梁山劫富濟貧的手段還是沒有生疏,五天內,縣城內二十餘個富戶被洗劫一空,在街坊鄰居的指認下,入獄竟達百餘人之多。


    這些富紳家中,共有三百餘個仆役、二百餘個丫鬟婢女,除去有家能歸,仍有大半無枝可依。武鬆大手一揮,將這些丫鬟婢女都分發給了眾好漢,做丫鬟還是做正妻,就看這些小女子本事了。


    那三百餘個仆役則送至梁山,人各有才能,留待梁山上小頭領們揀選發現。


    聞煥章高興得幾天合不攏嘴,單是巨野一縣金銀就堆成了山,夠買多少馬匹、購置多少鎧甲的!


    武鬆正與他不謀而合,要想攻遼國、伐西夏,必須要有一支無堅不摧的騎兵隊伍,是時候建立一條穩定、可靠的購馬渠道了。


    楊林、鄧飛都是對薊州十分熟悉的,先叫他二人去探探行情再說,於是武鬆叫這二人即刻出發,行遍薊州左近馬場,打聽良馬品類價格。


    又過三天,戴宗從武陶鎮趕了過來,對武鬆道:“吳軍師並唿延將軍等人已在武陶鎮紮下營寨、布下埋伏,隻等大軍入駐。我閑著無事,去廣濟軍走了一遭,廣濟軍早得知丟了巨野、鄆城二縣,但無朝廷下令,不敢發兵。”


    武鬆早知如此,問道:“張叔夜去了東京?”


    “正是。”


    武鬆不敢大意,即使廣濟軍官兵不來,他也要堵住要道,於是下令命盧俊義、王寅、李助率董澄、耿恭、歐鵬、馬麟、樊瑞等人率兵奔赴武陶鎮,務必保巨野不受侵擾。


    接下來的幾日,武鬆又命魯智深、林衝、秦明、欒廷玉、花榮等人各率人馬,在巨野縣周邊村鎮擇日巡視,遇有不法事,各自依梁山規矩處置。


    因周邊山口、合蔡二鎮都已被梁山大軍掃掠過,故此聞聽梁山到來,各地尚存鄉紳均恭敬相迎,眾好漢依照武鬆叮囑,到處散發張貼告示,征集無屋可住、無家可歸的閑人。


    這件事,武鬆和聞、吳二人商議許久了,要叫天下無房無地的窮苦人,皆有土地耕種。至於土地從何而來,對梁山來說,這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


    殺一個鄉紳,幾十幾百頃良田便是無主之物!


    “種地的本錢、工具、種子都由梁山出,有收成之前,梁山供吃供住,管保他們吃飽穿暖!”


    “每人先分三五畝地,能者多勞,好好種地幹活,每年收成一半歸梁山所有,剩下的也足夠他們過活。”


    “遇到災年酌情減收,願意的就與梁山簽個契約,除了這一半收成,其餘勞役賦稅全無。”


    對衣食無著的窮人來說,梁山的分發土地政策簡直就是天降甘霖,莫說那些客戶佃戶,就連有一二畝薄田的也心甘情願簽下契約。


    這主意當然是武鬆想的,細節都由吳用、聞煥章完善,二人齊讚,這是開天辟地之舉,毫不誇張地說,此舉一旦推廣開來,能撼動宋朝根基!


    武鬆倒是不以為意,宋朝的根基已經搖搖欲墜了,還用自己撼動?再說,對付一個腐朽王朝,用這等神級技能豈不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


    武鬆的想法很簡單,他要讓自己統治的地盤繁榮起來,要想繁榮,就不能有人吃不飽飯,人人都有事情做,自然和平繁榮。


    一旦“為梁山種地”這件事傳播開來,自然有大批窮人往巨野、鄆城縣湧來,到那時,沒準這兩縣的土地真就不夠用了。


    不夠用怎麽辦,這就逼著自己必須向外擴張,如此滾雪球似的擴張開來,糧食有了、錢財有了,人丁也有了。


    真不愧是神級技能,自己根本沒有完全發揮利用,也能產生這麽大的威力。想到此處,武鬆忍不住想跪下來磕個頭,心中大喊一句:教員千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聲會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聲會色並收藏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