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柱石之臣忠且武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鬆對宋江,可以說既沒有感情,也沒有交情,甚至連好感也沒多少。
但他已意識到,名滿江湖的及時雨宋公明已經無法和梁山大頭領武鬆相提並論了,這一年來隨著梁山實力的膨脹,對所有的江湖人士,自己皆可俯視!
無他,自大破連環甲之後,梁山已成為獨一無二的敢與大宋朝廷對抗的義軍,綠林翹楚,誰敢不敬?
因此,宋江愛走就走,愛留就留,看在花榮的麵子上,武鬆也不會刻意為難他。
梁山兩千士卒很快將整個鄆城縣控製住,依照吳用發兵前的建議,凡攻破一城,先殺幾戶當地富紳豪強威懾人心,真正地劫富濟貧換取人心。
但武鬆還是采納了聞煥章的策略,既然決定占據整個山東,首要之事就是維護梁山形象。眼光放長遠,不要認為暴力能解決一切。
殺人越貨固然痛快利落,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旦名聲壞了,搶得的那些錢怕是買不迴來。
聽了聞煥章這番話,武鬆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這眼界可比吳學究高出不止一個檔次了。
武鬆將高成朔、聞煥章、王進、曇忍等人留在鄆城,打下鄆城才隻是個開始,雖然官兵一時半會還不能來,但仍需布置城防,把守要道,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朱仝被關在縣衙的典史房中,沒有綁縛,門也沒有鎖,隻有兩個嘍囉看守著。
武鬆進了典史房,見朱仝正端坐椅上,麵色如常。
“賢兄為何不走?”武鬆詫異道。
朱仝道:“我既被擒,便任憑擺布,並無人告知我走,偷離此地,非是好漢所為。”
武鬆讚道:“賢兄義名遠播,果然並非虛傳,武鬆佩服。”
“武頭領,你我也曾有一麵之緣,我敬你是了不得的豪傑,若不願放我去,可否答允我一件事?”
“但講無妨。”
朱仝道:“可還記得步軍都頭雷橫,他被你打死後,家中老母無人照應,我每隔十日便登門去看一眼。購置些糧米菜蔬,有病延醫,無事便說幾句話。今天又到了日子,懇請大頭領允我出去一趟,片刻即迴。”
武鬆聞言不禁肅然起敬,朱仝這份仁義實在難得,便道:“賢兄自去無妨,我豈敢約束。但賢兄有閑暇還請過來飲杯酒,武鬆還有話說。”
朱仝施了一禮,道:“朱仝家中世代良民,大頭領所請,固不敢受。”
武鬆笑著擺了擺手,先叫朱仝去了,這樣的好人,不上梁山怎麽行?
大抵安排妥當,武鬆與聞煥章二人帶著十數人離了鄆城,直奔巨野而來。
兩支隊伍雖是同時出發,杜壆、吳用這支大軍卻走的更慢,主要是被淩統、彭玘所帶的火炮與攻城器械拖累了行程。
待武鬆與聞煥章趕到巨野時,發現大軍正在巨野城外十五裏處安營紮寨,原來巨野城畢竟是濟州治所,城外哨所甚多。有人看到梁山大軍經過,雖不知是哪路人馬,但也及時上報。
濟州太守張叔夜是個精明強幹的能臣,聞聽消息立刻察覺到異常,方圓數百裏內隻有廣濟軍,而廣濟軍在巨野西南,這數千人從北麵來,甚是可疑。
於是張叔夜立刻下令緊閉城門,一邊派人去定陶廣濟軍求援,一邊命手下軍士布下滾石檑木,據守城牆。
杜壆、吳用見武鬆和聞煥章到來,都是大喜,得知鄆城縣已不戰而勝,二人不禁麵露慚色。吳用道:“區區巨野城,還要大頭領前來督戰,真讓我手足無措了。”
武鬆笑道:“我在那邊閑著無事,隻要不添亂就好。”
這時,兩匹快馬飛奔而至,石秀和劉唐從馬上躍下來,他兩個剛才去巨野城探聽消息,卻根本無法入城。隻知道城門緊閉,城上旌旗招展、刀槍林立。
杜壆命手下拿上些吃食來,幾人一起坐下來商議,巨野已嚴防死守,那就不急在一時了。
吳用道:“巨野城最多不過千餘兵士,強攻下來固有死傷,卻可速戰速決。加之淩統領攜火炮前來,不愁攻不下。”
聞煥章道:“張叔夜此人不可小覷,他年輕時曾任蘭州錄事參軍,與羌人多有戰績,曾設計攻取天都,朝廷在天都建起西安城,從此蘭州再無羌患。”
聽到張叔夜之名,武鬆心中一動,這個張叔夜是個良將啊,少年從軍有勇有謀,金人南下時他與之苦戰,後來隨二帝北上,後來絕食而亡。
“這樣的英雄,在朝廷為官實在可惜。”武鬆道。
聞煥章道:“張叔夜曾出使過遼國,與遼人比試弓箭大勝,歸來後又手繪遼國山川、城郭,頗受趙官家嘉獎。後來因其弟張克公彈劾蔡京而被牽連,一貶再貶,否則以他之能,絕不致隻做區區一太守。”
武鬆越聽越是高興,與蔡京有仇?我也與蔡京有仇,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啊!
“但張叔夜此人忠心無二,想招攬他,難哪!”聞煥章的一句話立刻讓武鬆清醒許多。
武鬆冷笑一聲:“忠心無二?那是忠於君,還是忠於民,或是忠於國?若隻是忠於趙家,也不過是個迂腐之輩。”
杜嶨道:“說得好!男兒一身本領,若是為虎作倀助長奸邪氣焰,教百姓遭殃,那還算什麽好漢?”
武鬆發現,這些日子的耳濡目染下來,梁山好漢的認識都提升了一個台階,原本心中對趙家的敬畏早蕩然無存,開口就罵,毫無忌憚。
吳用道:“管他如何忠心,先擒下再說,淩統領早已等不及建功了。”
武鬆卻搖頭道:“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動用火炮,打壞了城牆,還得咱們自己修……這玩意兒,等到對付外虜時再放開用吧。”
一個時辰後,營寨安紮完畢,天色也漸漸暗下來。吳用命林衝、秦明、欒廷玉三人各率二百人輪流守夜,又在遠處撒下哨探,張叔夜是懂得用兵的,要防備他來夜襲。
武鬆在營寨周圍獨自逡巡,見魯智深正在一處樹林中掄著禪杖砍樹,幾個軍士高舉火把照明。武鬆走過去道:“大哥,這活計還要你來做?”
魯智深見了武鬆,沒好氣道:“哪個說軍中不許帶酒的?灑家在西軍也是日日飲酒,沒有酒喝,誰與你出力打仗?”
但他已意識到,名滿江湖的及時雨宋公明已經無法和梁山大頭領武鬆相提並論了,這一年來隨著梁山實力的膨脹,對所有的江湖人士,自己皆可俯視!
無他,自大破連環甲之後,梁山已成為獨一無二的敢與大宋朝廷對抗的義軍,綠林翹楚,誰敢不敬?
因此,宋江愛走就走,愛留就留,看在花榮的麵子上,武鬆也不會刻意為難他。
梁山兩千士卒很快將整個鄆城縣控製住,依照吳用發兵前的建議,凡攻破一城,先殺幾戶當地富紳豪強威懾人心,真正地劫富濟貧換取人心。
但武鬆還是采納了聞煥章的策略,既然決定占據整個山東,首要之事就是維護梁山形象。眼光放長遠,不要認為暴力能解決一切。
殺人越貨固然痛快利落,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旦名聲壞了,搶得的那些錢怕是買不迴來。
聽了聞煥章這番話,武鬆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這眼界可比吳學究高出不止一個檔次了。
武鬆將高成朔、聞煥章、王進、曇忍等人留在鄆城,打下鄆城才隻是個開始,雖然官兵一時半會還不能來,但仍需布置城防,把守要道,未雨綢繆總是好的。
朱仝被關在縣衙的典史房中,沒有綁縛,門也沒有鎖,隻有兩個嘍囉看守著。
武鬆進了典史房,見朱仝正端坐椅上,麵色如常。
“賢兄為何不走?”武鬆詫異道。
朱仝道:“我既被擒,便任憑擺布,並無人告知我走,偷離此地,非是好漢所為。”
武鬆讚道:“賢兄義名遠播,果然並非虛傳,武鬆佩服。”
“武頭領,你我也曾有一麵之緣,我敬你是了不得的豪傑,若不願放我去,可否答允我一件事?”
“但講無妨。”
朱仝道:“可還記得步軍都頭雷橫,他被你打死後,家中老母無人照應,我每隔十日便登門去看一眼。購置些糧米菜蔬,有病延醫,無事便說幾句話。今天又到了日子,懇請大頭領允我出去一趟,片刻即迴。”
武鬆聞言不禁肅然起敬,朱仝這份仁義實在難得,便道:“賢兄自去無妨,我豈敢約束。但賢兄有閑暇還請過來飲杯酒,武鬆還有話說。”
朱仝施了一禮,道:“朱仝家中世代良民,大頭領所請,固不敢受。”
武鬆笑著擺了擺手,先叫朱仝去了,這樣的好人,不上梁山怎麽行?
大抵安排妥當,武鬆與聞煥章二人帶著十數人離了鄆城,直奔巨野而來。
兩支隊伍雖是同時出發,杜壆、吳用這支大軍卻走的更慢,主要是被淩統、彭玘所帶的火炮與攻城器械拖累了行程。
待武鬆與聞煥章趕到巨野時,發現大軍正在巨野城外十五裏處安營紮寨,原來巨野城畢竟是濟州治所,城外哨所甚多。有人看到梁山大軍經過,雖不知是哪路人馬,但也及時上報。
濟州太守張叔夜是個精明強幹的能臣,聞聽消息立刻察覺到異常,方圓數百裏內隻有廣濟軍,而廣濟軍在巨野西南,這數千人從北麵來,甚是可疑。
於是張叔夜立刻下令緊閉城門,一邊派人去定陶廣濟軍求援,一邊命手下軍士布下滾石檑木,據守城牆。
杜壆、吳用見武鬆和聞煥章到來,都是大喜,得知鄆城縣已不戰而勝,二人不禁麵露慚色。吳用道:“區區巨野城,還要大頭領前來督戰,真讓我手足無措了。”
武鬆笑道:“我在那邊閑著無事,隻要不添亂就好。”
這時,兩匹快馬飛奔而至,石秀和劉唐從馬上躍下來,他兩個剛才去巨野城探聽消息,卻根本無法入城。隻知道城門緊閉,城上旌旗招展、刀槍林立。
杜壆命手下拿上些吃食來,幾人一起坐下來商議,巨野已嚴防死守,那就不急在一時了。
吳用道:“巨野城最多不過千餘兵士,強攻下來固有死傷,卻可速戰速決。加之淩統領攜火炮前來,不愁攻不下。”
聞煥章道:“張叔夜此人不可小覷,他年輕時曾任蘭州錄事參軍,與羌人多有戰績,曾設計攻取天都,朝廷在天都建起西安城,從此蘭州再無羌患。”
聽到張叔夜之名,武鬆心中一動,這個張叔夜是個良將啊,少年從軍有勇有謀,金人南下時他與之苦戰,後來隨二帝北上,後來絕食而亡。
“這樣的英雄,在朝廷為官實在可惜。”武鬆道。
聞煥章道:“張叔夜曾出使過遼國,與遼人比試弓箭大勝,歸來後又手繪遼國山川、城郭,頗受趙官家嘉獎。後來因其弟張克公彈劾蔡京而被牽連,一貶再貶,否則以他之能,絕不致隻做區區一太守。”
武鬆越聽越是高興,與蔡京有仇?我也與蔡京有仇,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啊!
“但張叔夜此人忠心無二,想招攬他,難哪!”聞煥章的一句話立刻讓武鬆清醒許多。
武鬆冷笑一聲:“忠心無二?那是忠於君,還是忠於民,或是忠於國?若隻是忠於趙家,也不過是個迂腐之輩。”
杜嶨道:“說得好!男兒一身本領,若是為虎作倀助長奸邪氣焰,教百姓遭殃,那還算什麽好漢?”
武鬆發現,這些日子的耳濡目染下來,梁山好漢的認識都提升了一個台階,原本心中對趙家的敬畏早蕩然無存,開口就罵,毫無忌憚。
吳用道:“管他如何忠心,先擒下再說,淩統領早已等不及建功了。”
武鬆卻搖頭道:“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動用火炮,打壞了城牆,還得咱們自己修……這玩意兒,等到對付外虜時再放開用吧。”
一個時辰後,營寨安紮完畢,天色也漸漸暗下來。吳用命林衝、秦明、欒廷玉三人各率二百人輪流守夜,又在遠處撒下哨探,張叔夜是懂得用兵的,要防備他來夜襲。
武鬆在營寨周圍獨自逡巡,見魯智深正在一處樹林中掄著禪杖砍樹,幾個軍士高舉火把照明。武鬆走過去道:“大哥,這活計還要你來做?”
魯智深見了武鬆,沒好氣道:“哪個說軍中不許帶酒的?灑家在西軍也是日日飲酒,沒有酒喝,誰與你出力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