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李助又說了些什麽,酒席上氣氛一下子變得歡快起來,李俊和童威、童猛極盡地主之誼,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


    酒席後半段,隻剩下武鬆、吳用、石秀和李助、李俊五個是清醒的。


    “哥哥,你怕是不知道,你的名頭養活了多少茶館酒樓的說書人啊!”李俊搖搖晃晃端著酒碗感歎道。


    “還有這樣的事?”武鬆知道,這其中有周侗的功勞,但自己後來成了朝廷命犯,如此大肆宣揚,難道官府不管嗎?


    “絕無虛言!我等初聞,開始也是十分不信,後來北麵來往的客商與江湖好漢多了,都知道哥哥殺衙內、劫生辰綱的事,這才信了。”


    吳用笑道:“再過一陣,梁山泊大破官兵的消息也會傳過來。”


    李俊一怔,急忙細問,吳用便將大破連環甲的戰績說了。順帶介紹了一下梁山上眾多好漢,李俊聽了半晌不語,他忽然覺得,武鬆這個人真是太低調了……而李助剛才所說的話,似乎也不是那麽離譜。


    武鬆見時機已到,便將自己準備在太湖建立水軍營地一事說了,李俊立刻會意,義氣激昂道:“哥哥若不嫌,小弟願執鞭隨鐙,聽從哥哥調遣!”


    武鬆大喜,他等的就是李俊這句話。本來李俊、費保等人有著自己的結局,現在經自己這麽一攪,想必不會再有出海的念頭了。


    追根究底,李俊出海是因為朝廷招安,眼見梁山好漢必將陷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無解之局,遠遁海外也隻是為自保而已。


    如今的梁山,根本不可能被朝廷招安,就算有一天征討外虜,那也是為這片土地上的子民,而不是為了趙宋!


    這場酒宴持續到了子夜,次日醒來已日上三竿。


    李俊請了鎮上有名的烹魚師父,好好為眾好漢做了頓魚宴。這頓飯以吃為主,沒喝太多酒,吃完飯已是中午,武鬆道:“既來到揭陽鎮,便出去走一走。”


    於是李俊陪著武鬆、李助、史進、石秀四個出了門,其餘人都由童威、童猛陪著去江邊看捕魚了。


    揭陽鎮著實不小,東西向綿延五六裏路市井,南北也有四條寬街,因這條江的緣故,此地商賈舟船停靠甚多,因此繁華。


    五人慢慢閑遊,到街邊店鋪中買了許多北方見不到的新鮮玩意兒,武鬆還給徐朗和高寵買了許多孩童的竹木玩具。


    李俊看著武鬆細心的一麵,不禁暗自稱奇。


    走到街心處,前麵人煙湊集,市井喧嘩,一大群人正圍著看,五人也湊上去,見一條好漢正在演練拳腳。


    武鬆一看便知,這人打得是金台拳法。金台是宋時拳法大家,民間曾有“王不過項,將不過李,拳不過金”之說,可見其拳法之強。


    武鬆對金台則更為熟稔,因為周侗親口說過,金台曾指點過他拳法,從輩分上論,也算是武鬆師爺輩的了。


    場中那漢子,腳下生風,步步踩實,一招一式虎虎生威。待他演練十餘招後,硬地上已被踩出形如八卦的腳印。


    金台拳中的“八卦拳”,能練到這種地步,非有正宗傳承不行。


    “打得好拳!”史進喝了一聲,圍觀眾人皆一言不發,故此他這一聲顯得尤為響亮。


    那漢子練完了拳,又提起哨棒來耍了一趟,看似哨棒,實則是大槍的用法,武鬆越看越奇,這人的本領真是了不得,恐怕不在林、王之下!


    小小的揭陽鎮竟能遇到如此奇人,真是難得。


    “李賢弟,這人每日都在此賣藝嗎?”武鬆問道。


    李俊笑著搖頭:“哥哥有所不知,揭陽鎮是不許人賣藝的。沒見這人練了許久都無人喝彩,待會更不會有人打賞,練上一日都是白練。”


    “孔府邊上也許人賣書,揭陽鎮有何稀奇?就算武聖人在此,也要給人活路才對。”石秀道。


    李俊道:“話是這麽說,可人活一世各有各路,揭陽鎮上有一對富戶兄弟,在鎮上算是一霸。哥哥叫沒遮攔穆弘,弟弟小遮攔穆春,專管鎮中商戶,連遊走賣藝之人到此,也要先送禮與他們,打著穆家招牌才敢立起攤子來。”


    “什麽沒遮攔,我一拳過去,叫他攔不住!”史進憤憤道,“賺這等錢,算什麽好漢?”


    武鬆道:“揭陽嶺上,就是李賢弟的地盤了吧。”


    李俊道:“慚愧慚愧,不值一提。”


    這時,那漢子已使完了哨棒,拱手作揖,拿起一個銅盤道:“小人從安徽過來,投貴地討口飯吃。雖無驚人的本事,出門在外,全靠恩官作成,諸位看了許久,若覺在下拳腳槍棒還能入眼,可煩賜些銀兩銅錢,齎發咱家,休教空了盤子。”


    話已落下,無一人應聲,更無人掏錢。


    漢子麵皮變了色,又道:“恩官高抬貴手。”仍是無人答話。


    漢子還要再說什麽,卻忍住了,歎口氣開始拾掇攤子,看樣子便要離去。這時,武鬆高喝一聲:“咱也是個過路人,賢兄著實武藝不凡!本地無人出錢,我送你五十兩白銀,聊表心意,休嫌禮薄!”


    武鬆說完,石秀真就掏出一錠二十兩大銀,走入場中雙手遞給那漢子。


    圍觀人群見是真金白銀,一陣驚唿,花二十兩銀子賞一個賣藝的,真是驚世駭俗!


    武鬆看了李俊一眼,道:“不會給李賢弟惹麻煩吧。”


    李俊忙道:“哥哥哪裏話,穆家兄弟雖霸道,我卻不怕他們!話說迴來,哥哥麵前,他們又算得什麽。”


    李俊清楚得很,雖然古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那是因為強龍不強,在梁山武鬆麵前,再提什麽揭陽三霸,那實在有些可笑了。


    問自己一句,那是給自己麵子,以武鬆的本領地位,行遍天下,哪裏都是主場!


    大漢知道石秀是奉武鬆之命送銀,他連攤子也不收拾,徑直走過來深施一禮,道:“這位恩官如此慷慨,小人如何敢要,求恩官賜下半兩碎銀,叫小人吃上幾日飽飯便可。”


    武鬆笑道:“賢兄哪裏話,人有一時落魄,而蛟龍雖困,必有騰空之日,江湖兄弟幫扶也是常情,我豈敢以恩官居之?”


    大漢頗為感動,大聲道:“偌大一個揭陽鎮,竟無一人識貨,難得這位恩官賜銀,這二十兩銀子,勝卻往日千萬兩!懇請恩官賜名,小人必當天下傳揚!”


    武鬆還未說話,人群中擠出一條大漢,口中罵道:“兀那廝是甚麽鳥漢!哪裏來的恩官,敢來滅俺揭陽鎮上威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聲會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聲會色並收藏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