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再赴大名府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轉眼半個月過去,這一日武鬆在馬上練完了盤龍棍,心情大暢。見天氣漸涼,秋高氣爽,便動了出去行走的心思。
林衝每日操練兵丁,從嘍囉中選出了十數個伶俐刻苦的做操練頭領,自己也清閑下來。聽武鬆邀他出去踏秋,便請王進代管幾日,欣然同意。
於是二人叫上時遷,騎馬直奔大名府而來。
此次來大名府,一是讓林衝和神交已久的盧俊義見個麵,二是多走動走動聯絡感情。臨行前,時遷給三人都喬裝打扮,依舊扮作山東來的綢緞商人。
數日後到了大名府,三人來到盧俊義家解庫,燕青恰在門口守著,武鬆喚了聲“小乙”。
燕青見了武鬆不禁發愣,武鬆這才意識到自己換了模樣。
“我是武鬆,因出門行走不便,隻得改頭換麵了。”
燕青一驚,慌忙拜倒,道:“上次一別,主人和小乙都時常惦記哥哥。”
武鬆還了禮,四人走入宅院,燕青急匆匆去稟告,林衝道:“盧師兄家業不小。”
“師兄可曾聽說河北三絕?”
“河北三絕?那是哪三個?”林衝問道。
武鬆笑道:“不是三個,都是一個。武藝第一,豪富第一,長相第一。都是咱們的盧師兄。”
林衝一驚:“天下竟有如此人物,真讓我開眼界了。”
時遷為三人卸了臉上油彩,這時盧俊義也走了出來,見到武鬆十分歡喜:“兄弟,大半年不見,你又雄壯許多。”
武鬆笑道:“時常懶惰,倒是生了一身贅肉。”
武鬆為盧俊義、林衝二人引見,問起遇見周侗的時間,還是盧俊義在前,於是林衝拜倒見禮,口唿“師兄”。
盧俊義請三人到後堂,須臾酒菜上桌,歡飲起來。
武鬆見燕青始終在旁伺候著,心下不忍,便拉燕青坐過來說話,又教仆人添了碗筷酒杯。
燕青自知不合禮數,連忙婉拒,武鬆道:“我聽人說,小乙哥相撲本領天下無雙,快來與我講講。”
武鬆這麽做,實際上是在為燕青鳴不平,因為他是真的喜歡燕青這個人。對主人知恩盡忠,對朋友講義氣,美色在前而不動心,危險來臨知進退,比大名鼎鼎的“河北三絕”盧俊義可聰明多了。
燕青從小父母雙亡,被盧俊義收養長大,又教他武藝,又供他讀書。學了一身本事。盧俊義和他的關係,既是恩人,又是主人,又像父親。
燕青被這種關係束縛太多,以致險些迷失自我,武鬆想抬一抬燕青的地位,靠著自己的麵子,讓盧俊義對燕青重視些。
畢竟盧俊義能多信燕青幾分,就不會被李固害了。
盧俊義道:“二郎也喜相撲?”
武鬆道:“我隻有一身蠻力,對相撲卻一竅不通,正要請小乙哥教我兩招。”
燕青急忙道:“小乙何能,我的相撲之術都是主人所教。”
盧俊義大笑:“相撲之道,我隻是帶你入門,你天賦好又肯下苦功,單論技法,你已勝過我許多。隻是身量力氣小些,占不得便宜。”
林衝道:“師兄果真不凡,連相撲也是行家裏手。”
盧俊義道:“我自幼好武,又不惜銀錢,但凡經過大名府的武藝人,被我知道了,總要學上幾手才肯放他走。”
說著話燕青就留在桌上,武鬆屢屢舉盞,沒一會便灌得燕青雙腮赧紅。
盧俊義對江湖事頗感興趣,這一年來常聽人說武鬆在外麵做了些大事,尤其是劫了大名府梁中書的生辰綱,現在又敢堂而皇之進城,不覺也佩服他膽量。
“三位兄弟,在梁山泊日子過得如何?”盧俊義問道。
林衝道:“無非清閑二字,梁山險地,朝廷大軍也難打上來。”
盧俊義又道:“今後又當如何?”
林衝笑道:“我不想那許多,一切聽二郎吩咐便是。”
武鬆道:“盧師兄,我等如今是朝廷要犯,剛奪了大名府梁世傑的生辰綱,若非想念的緊,實是不敢來此。”
“二郎這話見外,你當我是何等人?”盧俊義將酒杯在桌上一頓,朗聲道,“我家世清白,素來不與草寇交往,但你兩個與我同師授藝,自然與旁人不同,隻是飲幾杯酒,又能如何?”
武鬆瞥見燕青目露憂色,心道,若論對危險的敏感度,我這師兄遠不如小乙。
盧俊義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剛愎自用。他自恃武藝高強,為人狂傲的很,在大名府經營多年,被管家李固陷害時竟無一人出麵相助,個個都來落井下石,可見人緣差得很。
《水滸傳》中,盧俊義被吳用一席話忽悠出門,家人相勸都一概不聽,像極了拿著養老錢買保健品的現代老年人,如此固執,簡直幼稚,近乎弱智。
盧俊義的性格源於實力,他太相信憑著一身武藝能包打一切了,殊不知,一個人再強大也無法與一個組織抗衡,更別提對抗國家機器了。
盧俊義這麽一說,武鬆幾人再不提梁山事,隻談論武藝和江湖異聞。
平時不怎麽開口的時遷此時話卻多了起來,他對江湖事最是了解,專挑那些殺富濟貧、以武犯禁的事情來說,聽得盧俊義既暢快又覺不爽,糾結得很。
一席酒飲罷,盧俊義邀林衝到後院演武,林衝使了一趟林家槍法,盧俊義看了讚不絕口,偏要與林衝換三招槍法。
盧俊義也使了一遭大槍,林衝看了不禁歎服,果然槍棒無雙,這一根丈許長的大槍竟被他使得風雨不透,林衝久居禁軍中,各種槍法見得多了,如盧俊義這般法矩森嚴的槍法還是生平僅見。
這時,一個丫鬟端著茶盤出來,將茶壺茶碗都放在演武場旁的方桌上,另有一個青衣小帽的男子在廊中朝這邊看。
武鬆扭頭細看,與這人目光一碰,這男子看清武鬆樣貌,不僅麵露驚色,急忙轉身走開了。武鬆心存蹊蹺,問燕青道:“剛才那個是何人?”
燕青隻看清一個背影,道:“那是李固李都管,他本是東京人,來北京投奔親戚不著,凍倒在主人家門口,主人將他救下,見這人能寫會算,便留他在解庫做事,四年前做了都管,手下也管著四五十人。”
武鬆道:“方才他見了我轉身便走,似是認出了我。”
燕青一驚:“李固與哥哥未曾見過麵,是如何認出的,那必定是大名府內張掛榜文上才有!”
林衝每日操練兵丁,從嘍囉中選出了十數個伶俐刻苦的做操練頭領,自己也清閑下來。聽武鬆邀他出去踏秋,便請王進代管幾日,欣然同意。
於是二人叫上時遷,騎馬直奔大名府而來。
此次來大名府,一是讓林衝和神交已久的盧俊義見個麵,二是多走動走動聯絡感情。臨行前,時遷給三人都喬裝打扮,依舊扮作山東來的綢緞商人。
數日後到了大名府,三人來到盧俊義家解庫,燕青恰在門口守著,武鬆喚了聲“小乙”。
燕青見了武鬆不禁發愣,武鬆這才意識到自己換了模樣。
“我是武鬆,因出門行走不便,隻得改頭換麵了。”
燕青一驚,慌忙拜倒,道:“上次一別,主人和小乙都時常惦記哥哥。”
武鬆還了禮,四人走入宅院,燕青急匆匆去稟告,林衝道:“盧師兄家業不小。”
“師兄可曾聽說河北三絕?”
“河北三絕?那是哪三個?”林衝問道。
武鬆笑道:“不是三個,都是一個。武藝第一,豪富第一,長相第一。都是咱們的盧師兄。”
林衝一驚:“天下竟有如此人物,真讓我開眼界了。”
時遷為三人卸了臉上油彩,這時盧俊義也走了出來,見到武鬆十分歡喜:“兄弟,大半年不見,你又雄壯許多。”
武鬆笑道:“時常懶惰,倒是生了一身贅肉。”
武鬆為盧俊義、林衝二人引見,問起遇見周侗的時間,還是盧俊義在前,於是林衝拜倒見禮,口唿“師兄”。
盧俊義請三人到後堂,須臾酒菜上桌,歡飲起來。
武鬆見燕青始終在旁伺候著,心下不忍,便拉燕青坐過來說話,又教仆人添了碗筷酒杯。
燕青自知不合禮數,連忙婉拒,武鬆道:“我聽人說,小乙哥相撲本領天下無雙,快來與我講講。”
武鬆這麽做,實際上是在為燕青鳴不平,因為他是真的喜歡燕青這個人。對主人知恩盡忠,對朋友講義氣,美色在前而不動心,危險來臨知進退,比大名鼎鼎的“河北三絕”盧俊義可聰明多了。
燕青從小父母雙亡,被盧俊義收養長大,又教他武藝,又供他讀書。學了一身本事。盧俊義和他的關係,既是恩人,又是主人,又像父親。
燕青被這種關係束縛太多,以致險些迷失自我,武鬆想抬一抬燕青的地位,靠著自己的麵子,讓盧俊義對燕青重視些。
畢竟盧俊義能多信燕青幾分,就不會被李固害了。
盧俊義道:“二郎也喜相撲?”
武鬆道:“我隻有一身蠻力,對相撲卻一竅不通,正要請小乙哥教我兩招。”
燕青急忙道:“小乙何能,我的相撲之術都是主人所教。”
盧俊義大笑:“相撲之道,我隻是帶你入門,你天賦好又肯下苦功,單論技法,你已勝過我許多。隻是身量力氣小些,占不得便宜。”
林衝道:“師兄果真不凡,連相撲也是行家裏手。”
盧俊義道:“我自幼好武,又不惜銀錢,但凡經過大名府的武藝人,被我知道了,總要學上幾手才肯放他走。”
說著話燕青就留在桌上,武鬆屢屢舉盞,沒一會便灌得燕青雙腮赧紅。
盧俊義對江湖事頗感興趣,這一年來常聽人說武鬆在外麵做了些大事,尤其是劫了大名府梁中書的生辰綱,現在又敢堂而皇之進城,不覺也佩服他膽量。
“三位兄弟,在梁山泊日子過得如何?”盧俊義問道。
林衝道:“無非清閑二字,梁山險地,朝廷大軍也難打上來。”
盧俊義又道:“今後又當如何?”
林衝笑道:“我不想那許多,一切聽二郎吩咐便是。”
武鬆道:“盧師兄,我等如今是朝廷要犯,剛奪了大名府梁世傑的生辰綱,若非想念的緊,實是不敢來此。”
“二郎這話見外,你當我是何等人?”盧俊義將酒杯在桌上一頓,朗聲道,“我家世清白,素來不與草寇交往,但你兩個與我同師授藝,自然與旁人不同,隻是飲幾杯酒,又能如何?”
武鬆瞥見燕青目露憂色,心道,若論對危險的敏感度,我這師兄遠不如小乙。
盧俊義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剛愎自用。他自恃武藝高強,為人狂傲的很,在大名府經營多年,被管家李固陷害時竟無一人出麵相助,個個都來落井下石,可見人緣差得很。
《水滸傳》中,盧俊義被吳用一席話忽悠出門,家人相勸都一概不聽,像極了拿著養老錢買保健品的現代老年人,如此固執,簡直幼稚,近乎弱智。
盧俊義的性格源於實力,他太相信憑著一身武藝能包打一切了,殊不知,一個人再強大也無法與一個組織抗衡,更別提對抗國家機器了。
盧俊義這麽一說,武鬆幾人再不提梁山事,隻談論武藝和江湖異聞。
平時不怎麽開口的時遷此時話卻多了起來,他對江湖事最是了解,專挑那些殺富濟貧、以武犯禁的事情來說,聽得盧俊義既暢快又覺不爽,糾結得很。
一席酒飲罷,盧俊義邀林衝到後院演武,林衝使了一趟林家槍法,盧俊義看了讚不絕口,偏要與林衝換三招槍法。
盧俊義也使了一遭大槍,林衝看了不禁歎服,果然槍棒無雙,這一根丈許長的大槍竟被他使得風雨不透,林衝久居禁軍中,各種槍法見得多了,如盧俊義這般法矩森嚴的槍法還是生平僅見。
這時,一個丫鬟端著茶盤出來,將茶壺茶碗都放在演武場旁的方桌上,另有一個青衣小帽的男子在廊中朝這邊看。
武鬆扭頭細看,與這人目光一碰,這男子看清武鬆樣貌,不僅麵露驚色,急忙轉身走開了。武鬆心存蹊蹺,問燕青道:“剛才那個是何人?”
燕青隻看清一個背影,道:“那是李固李都管,他本是東京人,來北京投奔親戚不著,凍倒在主人家門口,主人將他救下,見這人能寫會算,便留他在解庫做事,四年前做了都管,手下也管著四五十人。”
武鬆道:“方才他見了我轉身便走,似是認出了我。”
燕青一驚:“李固與哥哥未曾見過麵,是如何認出的,那必定是大名府內張掛榜文上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