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和盤托出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鬆起身還禮,道:“原來是及時雨宋公明哥哥,小弟清河縣武鬆,久仰哥哥大名,今日相見,實在三生有幸。”
依照江湖禮節,武鬆年紀小些,此時應行跪拜“頓首”禮,所謂頓首,需雙膝跪地,頭觸地即起,是地位相等或平輩相交的普通禮節,十分常見。
但武鬆不願拜,他可以拜王進,拜林衝,拜魯智深,卻唯獨不願拜宋江。自己要奪他天魁星氣運,就要在氣勢上壓他一頭,哪怕被人說失禮,也不能讓。
宋江聽了“武鬆”二字不禁麵露驚喜之色,雙掌連拍幾下,大聲道:“諸位,昨日茶樓裏講書說的是哪個?”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道:“說的是清河縣武二郎獨退山賊,又在館陶縣殺賊救人的故事。”
宋江拉住武鬆的手舉了起來,嗬嗬大笑道:“說書人口中的神人,今日親眼見到了,我隻當是他胡編的,見了武二郎才知,這般鐵打的身軀,有什麽做不到的?”
的確,宋時男子的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隻要武鬆不站在杜遷、宋萬兩個傻大個身邊,到哪兒都是鶴立雞群的存在。
眾人一同讚歎,武鬆拱手為謝,又舉起茶杯與眾人共飲一碗,才邀宋江同坐。
山東鄆城的說書人居然會講自己的事跡,這真讓武鬆意外,他想起周侗離開清河時說的那句“此去南方,為二郎宣揚名聲……”心中不禁一暖,這件事,一定是老師周侗做的。
“早就聽說山東鄆城有個及時雨宋公明,為人仗義疏財,能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實不相瞞,武二來鄆城,就是想拜識哥哥,不想竟在這裏偶遇!”武鬆為宋江倒了一碗碧螺春,道,“武二是個粗人,喝茶也隻愛大碗解渴,哥哥勿怪。”
宋江哈哈大笑:“兄弟果然是性情中人,你我相見,還喝什麽茶水,自然要吃酒去!”
“好!那便吃酒去!”二人立刻起身,武鬆見宋江伸手入懷,自然是要結了茶水錢,他早有防備,搶先丟一錠大銀在桌上,發出“咣當”一聲響。
宋江一看,這錠大銀足有十兩,驚道:“兄弟,哪裏用得著這麽多?”
武鬆道:“要得要得,既見哥哥,武鬆心中歡喜萬分,哪還在乎些許銀錢。”
武鬆就是故意的,他太了解宋江的手段了,見了好漢便送錢,這就是他的揚名之道。既然你喜歡花錢,我偏偏讓你花不出去!
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許多好漢都受過宋江恩惠,因此對他死心塌地,李逵就是最典型的一個。
《水滸傳》中,武鬆與宋江初識時,也曾蒙受宋江的許多照顧,因此結拜成異姓兄弟。可謂“柴進搖櫓一整年,武鬆不謝反埋怨,鬥米恩、升米仇,宋江搭上順風船”。
現在武鬆可不是那個走投無路的窮小子了,論名聲或許不及宋江,也算是冉冉上升的一顆江湖新星;論錢財,雖不敢說取之不盡,應付社交場合是綽綽有餘;論心智,若還鬥不過宋江,《水滸傳》就白讀了……
宋江被武鬆這一錠大銀砸暈了,怎麽,清河縣做都頭油水這麽多嗎?
這時,茶樓主人得知清河縣武鬆到此,趕緊過來打招唿,說什麽也不收武鬆茶錢,武鬆無奈,隻得收了迴來,心裏頗為鬱悶。
唉,山東人好客,誠不我欺也。
出了茶樓,宋江問道:“兄弟到此有公幹?”
武鬆道:“並無公幹,聽聞山東有兩個了不起的豪傑,武鬆特來拜會。”
“是哪兩個?”
“一個自然是哥哥你,另一個是東溪村的保正晁蓋,人稱托塔天王的便是。”
宋江大笑:“晁保正是我生死兄弟,你既想見他,咱們這便同去!”
武鬆大喜,從茶樓下牽了馬,宋江道:“兄弟且等我片刻,我去縣衙借匹馬來。”
趁著宋江去取馬,武鬆在路旁店鋪中買了些茶點肉脯,初次登門,總不好空著手。
片刻後宋江迴來,二人騎馬直奔東溪村,不過半個時辰,便到了晁保正莊上。
晁蓋正在後院葡萄園午睡,聽莊客說宋押司來此,披件褂子便起了身,穿過前院,見宋江和一條彪形大漢坐在前廳看茶。
武鬆見了晁蓋,納頭便拜,唿道:“晁天王哥哥在上,小弟清河縣武鬆,久仰晁保正威名,特來拜識。”
晁蓋一怔,忙拜倒還禮:“兄弟便是清河武鬆?我早聽說兄弟雄武威猛,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宋江看著二人在地上相互吹捧,心裏有些納悶,武鬆和晁蓋也是初次相見,為何待他要親近許多呢?
敘禮完畢,晁蓋命莊客準備酒食,邀二人到後院葡萄架下乘涼,又叫過一個莊客道:“去請吳學究,就說有貴客在我莊上,邀他來相識。”
武鬆適時道:“吳學究,可是人稱智多星的加亮先生?”
宋江道:“我住在鄆城,都不認識吳學究,兄弟在河北卻知道,真是奇了。”
晁蓋也道:“吳學究極少在外走動,名聲不顯,二郎是在哪裏聽說的?”
武鬆起身告罪,道:“實不相瞞,兄弟如今已不在河北了。”
“兄弟家搬到山東了?”晁蓋喜道,“既如此,日後常來飲酒,那可方便許多。”
“也差不多,兄弟前些日子做了幾件捅破天的大事,清河是不敢住了,再過些日子,各州各縣必定張榜通緝,因此來這裏躲一躲。”武鬆輕描淡寫道。
晁蓋和宋江對視一眼,道:“兄弟但說無妨,我這莊院中也住過些盜取庫銀的賊人、殺人越貨的路匪。”
武鬆道:“在下有個師兄在東京做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喚作林衝。高俅太尉的幹兒子色膽包天,調戲我林家嫂嫂,被我撞見一刀殺了,便帶著師兄全家逃出東京。後來聽聞大名府梁中書要送十萬貫生辰綱給蔡太師,我便與師兄、華陰縣史大郎、鼓上蚤時遷將生辰綱劫了,又奪了二龍山送與林師兄徒弟,喚作操刀鬼曹正的便是。”
武鬆說完這番話,宋江的臉色已有些變化,晁蓋卻越聽越是興奮,催促道:“好痛快!後來怎樣?”
“我等都是有家眷之人,做了這幾樁事,唯恐官府追查,隻能尋個山頭避難。聽聞此地梁山泊地勢險要,有八百裏水麵環繞,便帶著生辰綱來投梁山。不想大頭領王倫是個貪財忘義之人,想獨占生辰綱,還要殺死我兄弟三個。無奈之下,我隻得動手殺了王倫,占了山寨。”
宋江覺得自己的喉嚨有些幹,喝了口茶,問道:“二郎,如此說來,你已成了梁山泊的大頭領?”
武鬆笑道:“沒有什麽大頭領,兄弟因義氣相聚,大家都是一樣,還分什麽高下?”
晁蓋撫掌大笑:“說得好!能與武二郎相交,晁蓋實在高攀了,取酒來!”
依照江湖禮節,武鬆年紀小些,此時應行跪拜“頓首”禮,所謂頓首,需雙膝跪地,頭觸地即起,是地位相等或平輩相交的普通禮節,十分常見。
但武鬆不願拜,他可以拜王進,拜林衝,拜魯智深,卻唯獨不願拜宋江。自己要奪他天魁星氣運,就要在氣勢上壓他一頭,哪怕被人說失禮,也不能讓。
宋江聽了“武鬆”二字不禁麵露驚喜之色,雙掌連拍幾下,大聲道:“諸位,昨日茶樓裏講書說的是哪個?”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道:“說的是清河縣武二郎獨退山賊,又在館陶縣殺賊救人的故事。”
宋江拉住武鬆的手舉了起來,嗬嗬大笑道:“說書人口中的神人,今日親眼見到了,我隻當是他胡編的,見了武二郎才知,這般鐵打的身軀,有什麽做不到的?”
的確,宋時男子的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隻要武鬆不站在杜遷、宋萬兩個傻大個身邊,到哪兒都是鶴立雞群的存在。
眾人一同讚歎,武鬆拱手為謝,又舉起茶杯與眾人共飲一碗,才邀宋江同坐。
山東鄆城的說書人居然會講自己的事跡,這真讓武鬆意外,他想起周侗離開清河時說的那句“此去南方,為二郎宣揚名聲……”心中不禁一暖,這件事,一定是老師周侗做的。
“早就聽說山東鄆城有個及時雨宋公明,為人仗義疏財,能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實不相瞞,武二來鄆城,就是想拜識哥哥,不想竟在這裏偶遇!”武鬆為宋江倒了一碗碧螺春,道,“武二是個粗人,喝茶也隻愛大碗解渴,哥哥勿怪。”
宋江哈哈大笑:“兄弟果然是性情中人,你我相見,還喝什麽茶水,自然要吃酒去!”
“好!那便吃酒去!”二人立刻起身,武鬆見宋江伸手入懷,自然是要結了茶水錢,他早有防備,搶先丟一錠大銀在桌上,發出“咣當”一聲響。
宋江一看,這錠大銀足有十兩,驚道:“兄弟,哪裏用得著這麽多?”
武鬆道:“要得要得,既見哥哥,武鬆心中歡喜萬分,哪還在乎些許銀錢。”
武鬆就是故意的,他太了解宋江的手段了,見了好漢便送錢,這就是他的揚名之道。既然你喜歡花錢,我偏偏讓你花不出去!
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許多好漢都受過宋江恩惠,因此對他死心塌地,李逵就是最典型的一個。
《水滸傳》中,武鬆與宋江初識時,也曾蒙受宋江的許多照顧,因此結拜成異姓兄弟。可謂“柴進搖櫓一整年,武鬆不謝反埋怨,鬥米恩、升米仇,宋江搭上順風船”。
現在武鬆可不是那個走投無路的窮小子了,論名聲或許不及宋江,也算是冉冉上升的一顆江湖新星;論錢財,雖不敢說取之不盡,應付社交場合是綽綽有餘;論心智,若還鬥不過宋江,《水滸傳》就白讀了……
宋江被武鬆這一錠大銀砸暈了,怎麽,清河縣做都頭油水這麽多嗎?
這時,茶樓主人得知清河縣武鬆到此,趕緊過來打招唿,說什麽也不收武鬆茶錢,武鬆無奈,隻得收了迴來,心裏頗為鬱悶。
唉,山東人好客,誠不我欺也。
出了茶樓,宋江問道:“兄弟到此有公幹?”
武鬆道:“並無公幹,聽聞山東有兩個了不起的豪傑,武鬆特來拜會。”
“是哪兩個?”
“一個自然是哥哥你,另一個是東溪村的保正晁蓋,人稱托塔天王的便是。”
宋江大笑:“晁保正是我生死兄弟,你既想見他,咱們這便同去!”
武鬆大喜,從茶樓下牽了馬,宋江道:“兄弟且等我片刻,我去縣衙借匹馬來。”
趁著宋江去取馬,武鬆在路旁店鋪中買了些茶點肉脯,初次登門,總不好空著手。
片刻後宋江迴來,二人騎馬直奔東溪村,不過半個時辰,便到了晁保正莊上。
晁蓋正在後院葡萄園午睡,聽莊客說宋押司來此,披件褂子便起了身,穿過前院,見宋江和一條彪形大漢坐在前廳看茶。
武鬆見了晁蓋,納頭便拜,唿道:“晁天王哥哥在上,小弟清河縣武鬆,久仰晁保正威名,特來拜識。”
晁蓋一怔,忙拜倒還禮:“兄弟便是清河武鬆?我早聽說兄弟雄武威猛,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宋江看著二人在地上相互吹捧,心裏有些納悶,武鬆和晁蓋也是初次相見,為何待他要親近許多呢?
敘禮完畢,晁蓋命莊客準備酒食,邀二人到後院葡萄架下乘涼,又叫過一個莊客道:“去請吳學究,就說有貴客在我莊上,邀他來相識。”
武鬆適時道:“吳學究,可是人稱智多星的加亮先生?”
宋江道:“我住在鄆城,都不認識吳學究,兄弟在河北卻知道,真是奇了。”
晁蓋也道:“吳學究極少在外走動,名聲不顯,二郎是在哪裏聽說的?”
武鬆起身告罪,道:“實不相瞞,兄弟如今已不在河北了。”
“兄弟家搬到山東了?”晁蓋喜道,“既如此,日後常來飲酒,那可方便許多。”
“也差不多,兄弟前些日子做了幾件捅破天的大事,清河是不敢住了,再過些日子,各州各縣必定張榜通緝,因此來這裏躲一躲。”武鬆輕描淡寫道。
晁蓋和宋江對視一眼,道:“兄弟但說無妨,我這莊院中也住過些盜取庫銀的賊人、殺人越貨的路匪。”
武鬆道:“在下有個師兄在東京做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喚作林衝。高俅太尉的幹兒子色膽包天,調戲我林家嫂嫂,被我撞見一刀殺了,便帶著師兄全家逃出東京。後來聽聞大名府梁中書要送十萬貫生辰綱給蔡太師,我便與師兄、華陰縣史大郎、鼓上蚤時遷將生辰綱劫了,又奪了二龍山送與林師兄徒弟,喚作操刀鬼曹正的便是。”
武鬆說完這番話,宋江的臉色已有些變化,晁蓋卻越聽越是興奮,催促道:“好痛快!後來怎樣?”
“我等都是有家眷之人,做了這幾樁事,唯恐官府追查,隻能尋個山頭避難。聽聞此地梁山泊地勢險要,有八百裏水麵環繞,便帶著生辰綱來投梁山。不想大頭領王倫是個貪財忘義之人,想獨占生辰綱,還要殺死我兄弟三個。無奈之下,我隻得動手殺了王倫,占了山寨。”
宋江覺得自己的喉嚨有些幹,喝了口茶,問道:“二郎,如此說來,你已成了梁山泊的大頭領?”
武鬆笑道:“沒有什麽大頭領,兄弟因義氣相聚,大家都是一樣,還分什麽高下?”
晁蓋撫掌大笑:“說得好!能與武二郎相交,晁蓋實在高攀了,取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