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恩師周侗
穿越武鬆,幫徒弟開創靖康盛世 作者:會聲會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子便這麽優哉悠哉地過著,自從潘心慈到了武家,家中瑣碎事都由她來做。
武植老老實實養傷,留一隻好手每天掃地,要麽就去坊市尋劉寡婦閑聊,自從上次說開了,武大這麽老實的人鐵樹開了花,為人處世也大方起來。
武鬆則每天到縣衙點卯,沒事便在家裏讀書練拳,這一日,武鬆估摸著那兩把鋼刀要做好了,便出門奔鐵匠鋪去。
果然,兩柄沉甸甸的鋼刀已經打好,武鬆掂了掂,輕重最是趁手。
仔細看過來,刀背刀刃墨線一般挺直,刀背厚一分,側麵開槽,刀刃薄如蟬翼。近刀頭處陰刻卷雲紋,刀根處則假吞口錯銀,亦為卷雲紋路,十分精美。
武鬆大喜,又丟下五兩紋銀,道:“李老伯手藝果然不俗,這兩柄刀必定費了不少心思,老伯買些參茸將補將補。”李老實自然千恩萬謝。
提刀到了坊市,又尋一個瓦匠迴來,東西院來往不便,索性打通隔牆,做一個大門出來。
忙完家中雜事到了縣衙,關衙役迎前道:“近日總有生麵孔在劉家餅鋪左近轉悠,卻不動手,想是再尋機會。”
武鬆道:“那就帶兩個人,日夜盯緊些。”說罷掏出五兩銀子來,教關衙役在餅鋪對麵悄悄租間屋子,餘下的都給手下的喝茶。
關衙役推托幾次,奈何武鬆硬塞進他懷裏,隻得收了。武鬆來到校場操練兵士,剛擺了幾個招式,又被孟雄叫去。
“昨夜東城裘大戶家失竊,祖傳的一尊玉馬被盜,金銀首飾也丟了許多。”孟雄道,“若有閑暇便去看看。”這年景失竊案數不勝數,十有八九是找不迴的,孟雄也沒當迴事。
武鬆道:“事主既來報案,自然要去的。”
武鬆識得這個裘大戶,他本名裘赫堂,藥材生意做的風生水起,攢下好大家業。去年仲春,裘大戶家一次定了二百個炊餅,令他印象頗深,縣衙為武鬆辦慶功宴時他也親自到場,奉上一百兩賀儀。
東城最顯赫的宅院便屬裘大戶所有,站在院外便能看到高高的懸山頂。武鬆帶著兩個衙役叩門而入,裘赫堂聞聽武都頭親自上門,忙不迭迎了出來:“都頭大駕光臨,有失遠迎。”
武鬆拱了拱手,道:“辦案要緊,咱們今後有的是工夫寒暄,昨夜丟了什麽,物件在何處放置,你都一一說來。”
裘赫堂不敢怠慢,道:“玉馬高一尺半,用緞子包裹著綁在梁上,家人也沒幾個知道。金銀首飾在內室梳妝台放著,兩個丫鬟就睡在旁邊,那賊人著實了得,無人看見聽見,今晨起床才發現失竊。”
武鬆叫裘赫堂帶路,先去內室看了一遭。內室四扇窗戶上的油紙都完好無損,也沒有異樣味道,看來竊賊沒有用迷藥。武鬆仔細查看窗戶插銷,發現了銳器劃出的印記,竊賊的確藝高膽大,這算是當著物主的麵強偷了。
又到了大堂,裘赫堂命人搬來梯子,武鬆秉燭查看,見梁上的積灰有幾處印痕,竊賊是從柱子爬上來的。武鬆搖了搖頭,外麵的院牆根本不必看了,對高明的竊賊來說,丈許高的院牆簡直如履平地。
“都頭,玉馬是裘家祖傳寶物,若在我手裏丟了,無顏見列祖列宗啊!”裘赫堂哭喪著臉道。
武鬆點點頭:“我既來了,自當盡力,但這竊賊十分了得,他若半夜出了城去,那便難尋了。”
離了裘家,武鬆也無計可施,抓賊不是當麵拳腳相對,有力氣也使不出。他遣走兩個衙役,獨自在街上閑逛,到了坊市,見迎麵走來一個精神矍鑠的白須老者。到近前時,正聽到老者與旁邊店鋪詢問:“貴縣有個武鬆武二郎,敢問他家住何處?”
夥計一眼看到武鬆,指道:“那個不正是武二郎!”
老者轉過身,見了武鬆不禁眼前一亮:“你便是一人擒下數十山賊的武二郎?”
“正是小可,老丈從哪裏來,尋武鬆有事?”武鬆見老者肩上背著一個鼓囊囊包裹,風塵仆仆模樣。
武鬆再仔細一看,忍不住大叫一聲:“師父!我就是武鬆!”此時他已認出,這老者正是八年前教他十二式拳腳那人,隻是他心中納悶,師父是如何知道自己姓名的呢?
老者也是一愣,他仔細看了看武鬆,問道:“你是武鬆,卻為何喚我師父?”
武鬆撲地拜倒:“恩師八年前從此地路過,見我根骨不錯,傳給我十二式拳腳。武鬆日夜習練,不敢忘記恩師教誨。”
老者聞言又驚又喜,開懷大笑道:“好!好!看來我沒教錯人!”
武鬆這便請老者迴家中做客,路上閑聊,得知老者是陝西人,姓周名侗,江湖人稱“鐵臂膀”,武鬆聞聽再度拜倒,口唿“不知老師大名,失敬失敬”。並非武鬆故意抬舉,周侗的名聲實在如雷貫耳,但凡耍槍弄棒之人不識得周侗的,會被人笑掉大牙。
原來周侗四處周遊,最喜提攜後進,前些日子行到棗強縣,聽說清河有個武鬆武二郎,獨自一人殺退數十山賊,便特意來看一看,沒想到竟是自己曾教過的學生。
到了武家,武鬆請周侗上坐,引武大、心慈來拜。周侗見了心慈,麵上微露不喜,年紀輕輕就家養美婢,不懂得珍惜精力。
待心慈打了洗臉水、奉茶退去,周侗道:“二郎攢的好大家業。”
武鬆便將前事一一道明,連劉耀祖贈他宅院、奴婢的事也盡都細細說了。周侗麵色開霽,暗道武鬆是個心善之人。他走南闖北,富人間相贈奴仆的事見得多了,凡被退迴的奴仆下場大多不堪。
吃了午飯,武鬆又請周侗在西院歇息,周侗飲了兩杯茶,便要考較武鬆武藝。
武鬆取了白蠟杆和雙刀出來,先打了一趟拳腳,又將兵器依次演練一番,周侗一邊看一邊暗歎可惜,武鬆胸脯橫闊、骨健筋強,是天生習武的絕好胚子!可惜沒有名師指點,全憑著一股勇力,這幾年實在是荒廢了。
“恕我直言,二郎的拳腳馬馬虎虎,兵器更是一塌糊塗。”周侗笑道,“既然有緣重逢,我便停歇下來,教你些真本事。”
武植老老實實養傷,留一隻好手每天掃地,要麽就去坊市尋劉寡婦閑聊,自從上次說開了,武大這麽老實的人鐵樹開了花,為人處世也大方起來。
武鬆則每天到縣衙點卯,沒事便在家裏讀書練拳,這一日,武鬆估摸著那兩把鋼刀要做好了,便出門奔鐵匠鋪去。
果然,兩柄沉甸甸的鋼刀已經打好,武鬆掂了掂,輕重最是趁手。
仔細看過來,刀背刀刃墨線一般挺直,刀背厚一分,側麵開槽,刀刃薄如蟬翼。近刀頭處陰刻卷雲紋,刀根處則假吞口錯銀,亦為卷雲紋路,十分精美。
武鬆大喜,又丟下五兩紋銀,道:“李老伯手藝果然不俗,這兩柄刀必定費了不少心思,老伯買些參茸將補將補。”李老實自然千恩萬謝。
提刀到了坊市,又尋一個瓦匠迴來,東西院來往不便,索性打通隔牆,做一個大門出來。
忙完家中雜事到了縣衙,關衙役迎前道:“近日總有生麵孔在劉家餅鋪左近轉悠,卻不動手,想是再尋機會。”
武鬆道:“那就帶兩個人,日夜盯緊些。”說罷掏出五兩銀子來,教關衙役在餅鋪對麵悄悄租間屋子,餘下的都給手下的喝茶。
關衙役推托幾次,奈何武鬆硬塞進他懷裏,隻得收了。武鬆來到校場操練兵士,剛擺了幾個招式,又被孟雄叫去。
“昨夜東城裘大戶家失竊,祖傳的一尊玉馬被盜,金銀首飾也丟了許多。”孟雄道,“若有閑暇便去看看。”這年景失竊案數不勝數,十有八九是找不迴的,孟雄也沒當迴事。
武鬆道:“事主既來報案,自然要去的。”
武鬆識得這個裘大戶,他本名裘赫堂,藥材生意做的風生水起,攢下好大家業。去年仲春,裘大戶家一次定了二百個炊餅,令他印象頗深,縣衙為武鬆辦慶功宴時他也親自到場,奉上一百兩賀儀。
東城最顯赫的宅院便屬裘大戶所有,站在院外便能看到高高的懸山頂。武鬆帶著兩個衙役叩門而入,裘赫堂聞聽武都頭親自上門,忙不迭迎了出來:“都頭大駕光臨,有失遠迎。”
武鬆拱了拱手,道:“辦案要緊,咱們今後有的是工夫寒暄,昨夜丟了什麽,物件在何處放置,你都一一說來。”
裘赫堂不敢怠慢,道:“玉馬高一尺半,用緞子包裹著綁在梁上,家人也沒幾個知道。金銀首飾在內室梳妝台放著,兩個丫鬟就睡在旁邊,那賊人著實了得,無人看見聽見,今晨起床才發現失竊。”
武鬆叫裘赫堂帶路,先去內室看了一遭。內室四扇窗戶上的油紙都完好無損,也沒有異樣味道,看來竊賊沒有用迷藥。武鬆仔細查看窗戶插銷,發現了銳器劃出的印記,竊賊的確藝高膽大,這算是當著物主的麵強偷了。
又到了大堂,裘赫堂命人搬來梯子,武鬆秉燭查看,見梁上的積灰有幾處印痕,竊賊是從柱子爬上來的。武鬆搖了搖頭,外麵的院牆根本不必看了,對高明的竊賊來說,丈許高的院牆簡直如履平地。
“都頭,玉馬是裘家祖傳寶物,若在我手裏丟了,無顏見列祖列宗啊!”裘赫堂哭喪著臉道。
武鬆點點頭:“我既來了,自當盡力,但這竊賊十分了得,他若半夜出了城去,那便難尋了。”
離了裘家,武鬆也無計可施,抓賊不是當麵拳腳相對,有力氣也使不出。他遣走兩個衙役,獨自在街上閑逛,到了坊市,見迎麵走來一個精神矍鑠的白須老者。到近前時,正聽到老者與旁邊店鋪詢問:“貴縣有個武鬆武二郎,敢問他家住何處?”
夥計一眼看到武鬆,指道:“那個不正是武二郎!”
老者轉過身,見了武鬆不禁眼前一亮:“你便是一人擒下數十山賊的武二郎?”
“正是小可,老丈從哪裏來,尋武鬆有事?”武鬆見老者肩上背著一個鼓囊囊包裹,風塵仆仆模樣。
武鬆再仔細一看,忍不住大叫一聲:“師父!我就是武鬆!”此時他已認出,這老者正是八年前教他十二式拳腳那人,隻是他心中納悶,師父是如何知道自己姓名的呢?
老者也是一愣,他仔細看了看武鬆,問道:“你是武鬆,卻為何喚我師父?”
武鬆撲地拜倒:“恩師八年前從此地路過,見我根骨不錯,傳給我十二式拳腳。武鬆日夜習練,不敢忘記恩師教誨。”
老者聞言又驚又喜,開懷大笑道:“好!好!看來我沒教錯人!”
武鬆這便請老者迴家中做客,路上閑聊,得知老者是陝西人,姓周名侗,江湖人稱“鐵臂膀”,武鬆聞聽再度拜倒,口唿“不知老師大名,失敬失敬”。並非武鬆故意抬舉,周侗的名聲實在如雷貫耳,但凡耍槍弄棒之人不識得周侗的,會被人笑掉大牙。
原來周侗四處周遊,最喜提攜後進,前些日子行到棗強縣,聽說清河有個武鬆武二郎,獨自一人殺退數十山賊,便特意來看一看,沒想到竟是自己曾教過的學生。
到了武家,武鬆請周侗上坐,引武大、心慈來拜。周侗見了心慈,麵上微露不喜,年紀輕輕就家養美婢,不懂得珍惜精力。
待心慈打了洗臉水、奉茶退去,周侗道:“二郎攢的好大家業。”
武鬆便將前事一一道明,連劉耀祖贈他宅院、奴婢的事也盡都細細說了。周侗麵色開霽,暗道武鬆是個心善之人。他走南闖北,富人間相贈奴仆的事見得多了,凡被退迴的奴仆下場大多不堪。
吃了午飯,武鬆又請周侗在西院歇息,周侗飲了兩杯茶,便要考較武鬆武藝。
武鬆取了白蠟杆和雙刀出來,先打了一趟拳腳,又將兵器依次演練一番,周侗一邊看一邊暗歎可惜,武鬆胸脯橫闊、骨健筋強,是天生習武的絕好胚子!可惜沒有名師指點,全憑著一股勇力,這幾年實在是荒廢了。
“恕我直言,二郎的拳腳馬馬虎虎,兵器更是一塌糊塗。”周侗笑道,“既然有緣重逢,我便停歇下來,教你些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