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拔掉他的助力
七零:覺醒後我手撕渣男全家 作者:雲掠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實上在原劇情之中也是如此,三月沒下雨的時候,還能用村口河裏的水澆地,但是到了四月的時候,水位下降了許多,各個生產隊都是為了自家的田地,自然不會管其他生產隊的。
上流開始截斷水源,到四月中旬的時候,村口的河流已經徹底幹涸了。
為了麥田,李愛國帶著人去上麵的張莊生產隊要說法,兩個生產隊甚至發生了大規模的械鬥,傷了好些社員。
但即便如此,仍舊沒有弄來水。
連著三個月的大旱,直接讓今年的田地絕收了。
要知道現在的麥田一畝地的收成本來就不高,就算梨花生產隊相對比較富裕,但也沒有多少餘糧,夏季的小麥絕收了之後,對社員們來說是個極大的打擊。
當然,現在這年月還不至於像是之前那樣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但社員們的日子不好過是真的。
梨花生產隊是河流最末端的生產隊,受到的影響也是最大的,隻有他們一個生產隊受災,公社那邊兒自然也不可能開倉放糧的。
李愛國跑斷了腿,還是沒有能為社員們爭取來糧食。
不過這對梨花生產隊所有的社員是一場災難,但是對宋大河來說,卻是他在生產隊裏站穩腳跟的大好機會。
他和隔壁縣的糧倉談好了,以極低的價格購入了那邊兒的陳糧,幫著梨花生產隊的社員們渡過了這次危機。
宋大河這一手直接改變了他在梨花生產隊的地位,要知道他因為受傷的緣故不得不轉業迴來,梨花生產隊的社員們對他這麽灰溜溜迴來,說出的話並不太好聽。
剛迴來的時候他受了很多的閑言碎語,但是宋大河卻不計前嫌地幫了社員們的忙,讓他們渡過了這個災年,他在生產的的聲望甚至超過了李愛國。
孟嬌之所以說出這個消息來,一來是想要提前準備一下,看看能不能將損失降低到最少。
二來就是想要壞了宋大河成名的機會。
從她的經曆來看,劇情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宋大河和周倩雲兩個最後能走到那個位置,也是因為一樁樁的事情推動著他們越走越高。
孟嬌並不想對他們如何,她隻是做了一個普通人該做的事情而已。
“李書記,反正我已經提醒你了,今年有八成的概率是旱年,如果夏天麥子絕收的話,會有什麽後果不用我說吧?”
說著額,孟嬌將自己的筆記本放在了李愛國的手中:“這個筆記本就給你了,你要是相信,那就提前準備,要是不相信,那就當我胡說八道吧。”
說完這番話之後,孟嬌轉身,幹脆利落地離開了這裏。
看著孟嬌遠去的背影,李愛國的眉頭皺成了川字,他深吸了一口氣,按捺住翻湧的情緒,將那個筆記本揣了起來。
孟嬌所說的一切實在是有些荒謬了,他現在還不敢相信,還是要著手調查一番再說。
至於李愛國是如何調查的,孟嬌並不清楚,但是在第二天,李愛國便開大會糾集了所有的壯勞力,要挖一條水渠過來。
天氣迴暖過來後,田地裏的活兒逐漸多了起來,大家夥兒每天的活計都夠多了,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李愛國居然說要挖水渠。
尤其這條水渠還是要從水庫那邊兒挖過來的,並且他還規定了時間,要在一個月內將水渠挖出來。
這安排說出來之後,大家夥兒立馬炸開了鍋。
“李書記,你這是幹啥呢?咱們的活兒可不輕巧,你叫咱們挖水渠,是不是太過分了?”
“就是啊,咱們村口那條河足夠咱們澆灌了,幹啥要挖水渠?”
“挖水渠的工分怎麽算?咱們的精力可都是有限的,經不起這麽折騰。”
大部分的時候,社員們都是聽話的,叫幹啥就幹啥,上頭安排下的活計,大家夥兒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
但是這次的事情可不一樣,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突然間要挖水渠了,眾人肯定是不樂意的。
然而李愛國已經和生產隊的領導班子商量過了,大家夥兒經過調查後發現,孟嬌所說的旱年極有可能發生,他們哪裏還能坐得住?
但是旱年的事情他們並不能告訴這些社員們,否則的話很有可能引起動亂來——十來年前的災荒年大家夥兒可是記憶猶新,如果現在知道了今年有可能是旱年,誰知道他們會鬧出什麽事情來?
“挖水渠也是為了咱們好,麥子眼看著就要到拔苗期了,村口的那條河水不太夠,咱們不去挖水渠,等之後河水再少一些,田裏的麥子喝不飽水怎麽辦?”
“你們不想挖水渠也沒有問題,那今年的小麥要是減產了,大家夥兒就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現在還沒有分田到戶,生產隊的田地都是一塊兒種的,大家夥兒一起上工,按照工分和家裏人口分配口糧。
梨花生產隊的田地雖然多,但人同樣也不少,大家夥兒也沒有多少餘糧,如果真減產的話,那可不就要餓肚子了?
社員們之前還鬧鬧哄哄著不樂意,但是李愛國說減產後要少分口糧,他們立馬不吭聲了。
眼見著社員們都老實了下來,李愛國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我曉得挖水渠是個辛苦的活計,但是咱們澆地從來都隻是靠著門口的那條河,往年搶水的時候,上頭的張莊,王莊,李家坳這幾個生產隊都會截斷水源,先供著他們自己用,到咱們這兒的時候,那水頭可就小了不少。”
因為這個事情,每年到該澆地的時候,他們都會和上麵的幾個生產隊產生衝突。
但打也打過,鬧也鬧過,每年澆地的時候,對方還是一意孤行。
想來也是,多澆點水,地裏麵就多產點糧食,社員們分糧食的時候,也就能多分一點。
誰還不是顧著自家生產隊,哪裏會管其他人?
孟嬌站在人群之中,安安靜靜地聽著李愛國在講台上說話。
他還是很有能耐的,沒有說出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很快就穩住了眾人的情緒。
上流開始截斷水源,到四月中旬的時候,村口的河流已經徹底幹涸了。
為了麥田,李愛國帶著人去上麵的張莊生產隊要說法,兩個生產隊甚至發生了大規模的械鬥,傷了好些社員。
但即便如此,仍舊沒有弄來水。
連著三個月的大旱,直接讓今年的田地絕收了。
要知道現在的麥田一畝地的收成本來就不高,就算梨花生產隊相對比較富裕,但也沒有多少餘糧,夏季的小麥絕收了之後,對社員們來說是個極大的打擊。
當然,現在這年月還不至於像是之前那樣出現大規模的饑荒,但社員們的日子不好過是真的。
梨花生產隊是河流最末端的生產隊,受到的影響也是最大的,隻有他們一個生產隊受災,公社那邊兒自然也不可能開倉放糧的。
李愛國跑斷了腿,還是沒有能為社員們爭取來糧食。
不過這對梨花生產隊所有的社員是一場災難,但是對宋大河來說,卻是他在生產隊裏站穩腳跟的大好機會。
他和隔壁縣的糧倉談好了,以極低的價格購入了那邊兒的陳糧,幫著梨花生產隊的社員們渡過了這次危機。
宋大河這一手直接改變了他在梨花生產隊的地位,要知道他因為受傷的緣故不得不轉業迴來,梨花生產隊的社員們對他這麽灰溜溜迴來,說出的話並不太好聽。
剛迴來的時候他受了很多的閑言碎語,但是宋大河卻不計前嫌地幫了社員們的忙,讓他們渡過了這個災年,他在生產的的聲望甚至超過了李愛國。
孟嬌之所以說出這個消息來,一來是想要提前準備一下,看看能不能將損失降低到最少。
二來就是想要壞了宋大河成名的機會。
從她的經曆來看,劇情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宋大河和周倩雲兩個最後能走到那個位置,也是因為一樁樁的事情推動著他們越走越高。
孟嬌並不想對他們如何,她隻是做了一個普通人該做的事情而已。
“李書記,反正我已經提醒你了,今年有八成的概率是旱年,如果夏天麥子絕收的話,會有什麽後果不用我說吧?”
說著額,孟嬌將自己的筆記本放在了李愛國的手中:“這個筆記本就給你了,你要是相信,那就提前準備,要是不相信,那就當我胡說八道吧。”
說完這番話之後,孟嬌轉身,幹脆利落地離開了這裏。
看著孟嬌遠去的背影,李愛國的眉頭皺成了川字,他深吸了一口氣,按捺住翻湧的情緒,將那個筆記本揣了起來。
孟嬌所說的一切實在是有些荒謬了,他現在還不敢相信,還是要著手調查一番再說。
至於李愛國是如何調查的,孟嬌並不清楚,但是在第二天,李愛國便開大會糾集了所有的壯勞力,要挖一條水渠過來。
天氣迴暖過來後,田地裏的活兒逐漸多了起來,大家夥兒每天的活計都夠多了,結果就在這個時候,李愛國居然說要挖水渠。
尤其這條水渠還是要從水庫那邊兒挖過來的,並且他還規定了時間,要在一個月內將水渠挖出來。
這安排說出來之後,大家夥兒立馬炸開了鍋。
“李書記,你這是幹啥呢?咱們的活兒可不輕巧,你叫咱們挖水渠,是不是太過分了?”
“就是啊,咱們村口那條河足夠咱們澆灌了,幹啥要挖水渠?”
“挖水渠的工分怎麽算?咱們的精力可都是有限的,經不起這麽折騰。”
大部分的時候,社員們都是聽話的,叫幹啥就幹啥,上頭安排下的活計,大家夥兒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
但是這次的事情可不一樣,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突然間要挖水渠了,眾人肯定是不樂意的。
然而李愛國已經和生產隊的領導班子商量過了,大家夥兒經過調查後發現,孟嬌所說的旱年極有可能發生,他們哪裏還能坐得住?
但是旱年的事情他們並不能告訴這些社員們,否則的話很有可能引起動亂來——十來年前的災荒年大家夥兒可是記憶猶新,如果現在知道了今年有可能是旱年,誰知道他們會鬧出什麽事情來?
“挖水渠也是為了咱們好,麥子眼看著就要到拔苗期了,村口的那條河水不太夠,咱們不去挖水渠,等之後河水再少一些,田裏的麥子喝不飽水怎麽辦?”
“你們不想挖水渠也沒有問題,那今年的小麥要是減產了,大家夥兒就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現在還沒有分田到戶,生產隊的田地都是一塊兒種的,大家夥兒一起上工,按照工分和家裏人口分配口糧。
梨花生產隊的田地雖然多,但人同樣也不少,大家夥兒也沒有多少餘糧,如果真減產的話,那可不就要餓肚子了?
社員們之前還鬧鬧哄哄著不樂意,但是李愛國說減產後要少分口糧,他們立馬不吭聲了。
眼見著社員們都老實了下來,李愛國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我曉得挖水渠是個辛苦的活計,但是咱們澆地從來都隻是靠著門口的那條河,往年搶水的時候,上頭的張莊,王莊,李家坳這幾個生產隊都會截斷水源,先供著他們自己用,到咱們這兒的時候,那水頭可就小了不少。”
因為這個事情,每年到該澆地的時候,他們都會和上麵的幾個生產隊產生衝突。
但打也打過,鬧也鬧過,每年澆地的時候,對方還是一意孤行。
想來也是,多澆點水,地裏麵就多產點糧食,社員們分糧食的時候,也就能多分一點。
誰還不是顧著自家生產隊,哪裏會管其他人?
孟嬌站在人群之中,安安靜靜地聽著李愛國在講台上說話。
他還是很有能耐的,沒有說出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很快就穩住了眾人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