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謙是鬆山書院的老人了,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比舉人同窗們適應良好,壓根不需要適應,他隻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換了一群夫子,換了一群同窗。


    而宋謙本人,依舊要做最靚的崽。


    他學,他學,他使勁學。


    鬆山書院本身就卷的厲害,結果在宋謙的影響下,宋謙所在的丁班差點卷成甲子班。


    惹得其他人惶恐不已。


    幹嘛呢?卷成這個樣,他們還要不要活。本來就已經很卷了,還要卷?會不會卷噶掉?


    從來沒有哪一刻如此痛恨長得好看,學識好,考試厲害,年紀還輕的卷中卷王。


    顯得他們無所事事,特別廢材。實際上,他們已經連上茅房都是跑著去的。


    春闈即將開始,鬆山書院百人團開始組隊進京。


    春闈的時候,鬆山書院開始進行摸底考試,宋謙從丁班升入丙班,並進入丙子班,實現兩連跳。


    過了一年,宋謙進入乙班,之前選修的君子六藝得到充分展示,五十步穿楊,一射一個準。


    被書院夫子一腳踢去遊學去了。


    鬆山書院每年都會進行遊學,為期半年。宋謙不是第一次,所以有經驗。


    後麵發現,經驗和經驗之間,是相對的,現場誰的身手都不差,誰都比他有經驗。


    他像個萌新,到處看到的都是稀奇的。


    帶隊夫子不僅帶他們領略大好河山的壯麗,還帶著他們去權貴之家,看他們的處事行為,還有藏不住的汙垢。去知府以上級別的府邸拜訪,聽他們的經驗之談,為官之談。順便是破幾樁案,剿幾處匪。了解各地民生,並提出自己的建議。夫子會在中間隨機提問 ,隨機考核,主打出其不意。


    鬆山書院人脈極廣,大家樂意給他們個麵子。


    遊學的最後一個任務,是他們協助主持修建一處河堤。


    實地考察後,有人畫圖,有人計算,各種觀點齊飛,往往吵得不可開交,下一刻,又勾肩搭背相看兩厭地結伴去現場,指指點點,相互探討,說到激動處,再次爭吵一番。


    屢見不鮮。


    一天不出現幾次,顯得他們已經完成任務迴去了似的。


    宋謙見他們運送石塊困難,特別是爬坡的時候,馬拉人推,一會小心,還會傷到人。


    宋謙重新將工具給他們設計了一番,事後省力許多,還減少安全隱患。


    宋謙站在未建成的河堤上,聽著他們感謝的聲音,一波波湧來,胸腔被填滿。


    或許,這就是讀書的意義 ,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改變別人的命運。


    仙女姐姐曾說過:“知識改變命運。” 宋謙以為,是因為他讀書識字之後,肉眼可見的好處節節攀升,有些甚至不需要他去刻意的爭取,就會送到他麵前。


    讀書,改變了他的命運。


    是他狹隘了。


    讀書改變 的不僅僅是一人的命運,還可以是一村,一縣,一城,一國之命運。


    南陽國科舉取士,何嚐不是為了增強國運。


    四書五經是枯燥的,遠遠沒有詩詞歌賦來的暢快有趣。可科舉還是以四書五經為主,因為每次小小的改變,都不是後者所能賦予的。


    遊學,宋謙痛並快樂著,其他人亦然。


    迴到鬆山書院的眾人,一個個黑瘦,有讀書人的豐義,但不多。


    遊學結束的幾個月,就是過年,宋謙抽空迴了趟家。他已經十六歲了,是個大人了。


    褪去的稚嫩變成堅毅,少年身體抽條,躺在考棚的案板上,再也伸不直腿,隻能蜷縮著。


    聲音溫潤如玉,翩翩公子,仿佛畫中走來一般。熟悉他的人才會知道,外表是最容易欺騙眼睛和心靈的存在,這丫狡猾又腹黑,小心被騙。


    親人相聚總是短暫,宋謙再次啟程迴鬆山書院。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兩年後,他就滿十八歲,打算去會試。


    他覺得他可以。


    含蓄地將願望向主教夫子表達,夫子沉默良久,隻說他要再思考一下。


    宋謙離開後,主教


    夫子召集其他夫子,就宋謙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宋謙?就是那個短短兩年就進入乙班的小家夥,我覺得可行,十八歲的進士,聽說他已經連中四元,隻要會試成為會元,就必定會成為狀元,六元及第啊,好幾百年才有一例,要是鬆山書院出現一例,那不得力壓其他兩個書院,成為第一。”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可是能當第二,為何要當第二呢?


    主教夫子沉思,緩緩道:“你們所說的,不是不可以,隻是有風險。”


    “老盧,幹啥沒風險, 進京趕考還能遇到山賊呢,你什麽時候膽子如此小的?你自問,如今的宋謙,有沒有考上進士的能力,兩年後的宋謙,有沒有可能,像宋謙這種人,不需要一味的壓製,他有自己的想法,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將他的想法變為現實,雙方皆獲利。”


    最終,他們全票通過宋謙兩年後去會試的希望。


    書院的行動是迅速的,宋謙現在的課業需要用鬥量,做不完,根本做不完,何嚐不是另一種形式勸退。


    幸好有莫青橙多年的魔鬼訓練,宋謙勉強能應付。


    適應之後,宋謙越來越熟練,一年後進入甲子班,離會試的時間還有一年兩個月,在鬆山書院學習的時間僅剩一年。


    甲子班的競爭十分激烈,是另一種概念的你死我活。


    宋謙慢慢站穩腳步,令人不得不佩服。


    一年後,鬆山書院的百人團進京,引來無數矚目。


    他們被安排在鬆山書院在京城的別院內,別院小橋流水,風景雅致,令人心情舒暢。


    此別院每三年開放一次,每次兩個月,專為鬆山書院的學子準備。即使有的人家在京城,在考完之前,也不願意迴去。


    按理說鬆山書院如此高調,朝廷應該忌憚不已。可是鬆山書院從不進行黨爭,除了科舉,他們從不插手朝廷的事,統治者對他們自然放心。


    誰會不想要一處源源不斷培養人才的搖籃呢,這個搖籃還特別識時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懶散青橙的萬界功德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有一說一的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有一說一的話並收藏快穿,懶散青橙的萬界功德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