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叫小李的莊稼人,給財主扛了一輩子長工,老了,財主就把他辭退了。小李迴到家鄉,家也垮了,老婆也死了,隻落下一個又瞎又聾又啞的娘。小李把老母安置在草棚裏,自己每天出去討口飯吃,晚上迴家還要給娘說說笑笑,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暗地裏卻傷心得直淌眼淚。
有一天,小李討口討到傍晚,才討到一小盅白米飯。他舍不得一個人吃,就帶迴家去給娘吃。走到半路,碰上一個衣裳襤褸、麵黃肌瘦的老叫化子,伸著一雙枯瘦的手,向小李討吃的。小李看看老叫化子,又看看自己手裏那盅白米飯,心裏矛盾極了:這盅飯給老叫化子吃了,自己可以迴去再討點;給娘吃了,娘就可以少挨點餓。他想了一會兒,最後把心一橫,把白米飯往老叫化子手裏一塞,說:“老伯伯,你吃吧!”就頭也不迴地走了。
小李迴到家裏,看見娘正摸著牆壁站起來,伸長了脖子在等他。小李忙跑過去,扶著娘說:“娘,我迴來了,飯也討來了,快吃吧!”說著,就從籃子裏拿出個討米的盅盅來。可是揭開盅蓋一看,裏麵空空的,哪裏還有半粒米呢?原來他一心隻想著娘,迴來時忘了把飯帶迴來。小李一下呆住了,心裏像刀絞一樣難受。他想,娘這一輩子吃了多少苦啊!如今老了,瞎了,聾了,啞了,自己不但不能讓娘吃飽,還連一頓剩飯都忘了帶迴來,真是該死!想到這裏,小李一下子跪在娘麵前,放聲大哭起來,邊哭邊狠狠打著自己的耳光。
小李正在哭著,忽然聽見一陣腳步聲,那個老叫化子喘著氣跑來了。他一把拉住小李,說:“小夥子,別哭了,快拿盅盅來,我給你飯吃!”小李一聽,忙抹去眼淚,拿起盅盅跟著老叫化子走了。
老叫化子帶著小李,七彎八拐,來到一座破廟裏。老叫化子從神龕後麵拿出個包袱來,解開一看,裏麵是白花花的大米飯。老叫化子抓了一把,滿滿地裝了一盅,遞到小李手裏,說:“快迴去給你娘吃吧!”小李接過盅盅,千恩萬謝地走了。
小李迴到家裏,把飯給娘吃了,自己又出去討口。他逢人便說,他遇見了一個老神仙,老神仙給他滿滿裝了一盅大米飯。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財主耳朵裏。財主心想:這老神仙真靈,要是去求求他,讓他給我點金子銀子,那不是發財了嗎?於是,財主準備了香燭紙錢,親自帶著管家,來到破廟裏求神仙。
財主在廟裏轉了半天,沒找著神仙。正著急,猛一看,神龕後麵露出個包袱角來,就一把拖了出來。財主打開包袱一看,眼睛一下瞪得比銅鈴還大:原來包袱裏裝的全是白花花的大米飯!財主樂壞了,心想,這老神仙真靈,一求就給這麽多白米飯,要是多求幾次,那不把我的米倉都裝滿了嗎?想到這裏,他連忙叫管家拿來口袋,把米飯一袋一袋地往家裏裝。財主裝了幾十袋,還不滿足,又叫管家把口袋打開接著裝。管家正裝著,忽然覺得手上一輕,低頭一看,哪裏還有白米飯,隻裝得幾粒飯在口袋裏。他忙抬頭一看,隻見老叫化子不知什麽時候已經站在了他的麵前。老叫化子從管家手裏奪過口袋,倒出那幾粒飯來,說:“你這些狗東西,真是貪心不足!我給你一盅飯,你就該知足了,卻貪心不足,要裝幾十袋。現在,連這幾粒飯也保不住了!”
老神仙看了看財主,微微一笑,說:“你為了幾粒米飯,連神龕後麵的大米飯都不要了,你心裏還有良心嗎?你要知道,小李的娘已經瞎了,聾了,啞了,連一頓剩飯都舍不得吃,而你卻為了自己的私欲,連這點良心都沒有了!我要給你的米飯沒有了,也該讓你嚐嚐挨餓的滋味了!”說著,他一招手,把財主麵前的一袋米吹到空中去了。
財主站在那裏,望著空中的大米米袋,突然跪下來苦苦哀求道:“老神仙,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會貪心了!請您老人家發發慈悲,給我一點飯吃吧!”
老神仙微微一笑,說:“好吧,我給你一粒米,你迴去好好地照顧你的娘吧!”
財主聽了,欣喜若狂地接過了老神仙手心裏的那粒米。這粒米散發著淡淡的光華,顯然與眾不同。他高興得連眼睛都快要笑出來了。迴到家裏,財主熬了一碗稀粥給娘喝。
從此以後,財主對娘非常孝順。每天親自照顧娘的飲食起居,噓寒問暖。他把從老神仙那裏得來的那粒米收藏得非常小心,隻有過節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煮稀粥給娘吃。這粒神奇的大米飯也讓村裏人感到驚訝不已,他們紛紛來請教財主,是如何得到這麽神奇的米的。
財主見人都來了,心裏盤算著要怎樣說才能讓大家心甘情願地替他做事。於是他清了清嗓子,說:“這米啊,不是什麽神奇的東西。其實啊,這是我從一位老神仙那裏求來的。那位老神仙啊,非常善良,他看到我勤勞善良、孝順母親,就給了我這粒神奇的大米飯。”
村裏的人聽了財主的話,都非常羨慕財主能得到這麽神奇的東西。於是大家都想:要是自己也能遇到一位這樣好的神仙就好了。從此以後,他們也開始照顧自己家裏的老人了。
這個故事也傳到了那位老神仙的耳中。老神仙聽說了這件事情後,也非常高興。他說:“善心善行果然是會感染他人的。我做這件事情的目的也達到了。”於是,這位老神仙經常下凡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村裏的人也越來越多地行善事,整個村子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小李也因為孝順母親、樂於助人,受到了鄉親們的尊敬和愛戴。他不再是一個窮苦的莊稼人,而是一個受人尊敬的鄉紳。他時常告誡自己的子孫要孝順父母、行善積德,讓這個傳統美德一直傳承下去。
而那位財主也因為得到了這粒神奇的大米飯而改過自新、行善積德。他不再欺壓百姓、貪得無厭了。他時常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受到了鄉親們的尊重和愛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孝順父母、行善積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隻有心存善念、樂於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同時,我們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貪得無厭、忘本逐末,要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做一個有良心、有道德的人。
有一天,小李討口討到傍晚,才討到一小盅白米飯。他舍不得一個人吃,就帶迴家去給娘吃。走到半路,碰上一個衣裳襤褸、麵黃肌瘦的老叫化子,伸著一雙枯瘦的手,向小李討吃的。小李看看老叫化子,又看看自己手裏那盅白米飯,心裏矛盾極了:這盅飯給老叫化子吃了,自己可以迴去再討點;給娘吃了,娘就可以少挨點餓。他想了一會兒,最後把心一橫,把白米飯往老叫化子手裏一塞,說:“老伯伯,你吃吧!”就頭也不迴地走了。
小李迴到家裏,看見娘正摸著牆壁站起來,伸長了脖子在等他。小李忙跑過去,扶著娘說:“娘,我迴來了,飯也討來了,快吃吧!”說著,就從籃子裏拿出個討米的盅盅來。可是揭開盅蓋一看,裏麵空空的,哪裏還有半粒米呢?原來他一心隻想著娘,迴來時忘了把飯帶迴來。小李一下呆住了,心裏像刀絞一樣難受。他想,娘這一輩子吃了多少苦啊!如今老了,瞎了,聾了,啞了,自己不但不能讓娘吃飽,還連一頓剩飯都忘了帶迴來,真是該死!想到這裏,小李一下子跪在娘麵前,放聲大哭起來,邊哭邊狠狠打著自己的耳光。
小李正在哭著,忽然聽見一陣腳步聲,那個老叫化子喘著氣跑來了。他一把拉住小李,說:“小夥子,別哭了,快拿盅盅來,我給你飯吃!”小李一聽,忙抹去眼淚,拿起盅盅跟著老叫化子走了。
老叫化子帶著小李,七彎八拐,來到一座破廟裏。老叫化子從神龕後麵拿出個包袱來,解開一看,裏麵是白花花的大米飯。老叫化子抓了一把,滿滿地裝了一盅,遞到小李手裏,說:“快迴去給你娘吃吧!”小李接過盅盅,千恩萬謝地走了。
小李迴到家裏,把飯給娘吃了,自己又出去討口。他逢人便說,他遇見了一個老神仙,老神仙給他滿滿裝了一盅大米飯。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到了財主耳朵裏。財主心想:這老神仙真靈,要是去求求他,讓他給我點金子銀子,那不是發財了嗎?於是,財主準備了香燭紙錢,親自帶著管家,來到破廟裏求神仙。
財主在廟裏轉了半天,沒找著神仙。正著急,猛一看,神龕後麵露出個包袱角來,就一把拖了出來。財主打開包袱一看,眼睛一下瞪得比銅鈴還大:原來包袱裏裝的全是白花花的大米飯!財主樂壞了,心想,這老神仙真靈,一求就給這麽多白米飯,要是多求幾次,那不把我的米倉都裝滿了嗎?想到這裏,他連忙叫管家拿來口袋,把米飯一袋一袋地往家裏裝。財主裝了幾十袋,還不滿足,又叫管家把口袋打開接著裝。管家正裝著,忽然覺得手上一輕,低頭一看,哪裏還有白米飯,隻裝得幾粒飯在口袋裏。他忙抬頭一看,隻見老叫化子不知什麽時候已經站在了他的麵前。老叫化子從管家手裏奪過口袋,倒出那幾粒飯來,說:“你這些狗東西,真是貪心不足!我給你一盅飯,你就該知足了,卻貪心不足,要裝幾十袋。現在,連這幾粒飯也保不住了!”
老神仙看了看財主,微微一笑,說:“你為了幾粒米飯,連神龕後麵的大米飯都不要了,你心裏還有良心嗎?你要知道,小李的娘已經瞎了,聾了,啞了,連一頓剩飯都舍不得吃,而你卻為了自己的私欲,連這點良心都沒有了!我要給你的米飯沒有了,也該讓你嚐嚐挨餓的滋味了!”說著,他一招手,把財主麵前的一袋米吹到空中去了。
財主站在那裏,望著空中的大米米袋,突然跪下來苦苦哀求道:“老神仙,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會貪心了!請您老人家發發慈悲,給我一點飯吃吧!”
老神仙微微一笑,說:“好吧,我給你一粒米,你迴去好好地照顧你的娘吧!”
財主聽了,欣喜若狂地接過了老神仙手心裏的那粒米。這粒米散發著淡淡的光華,顯然與眾不同。他高興得連眼睛都快要笑出來了。迴到家裏,財主熬了一碗稀粥給娘喝。
從此以後,財主對娘非常孝順。每天親自照顧娘的飲食起居,噓寒問暖。他把從老神仙那裏得來的那粒米收藏得非常小心,隻有過節的時候才會拿出來煮稀粥給娘吃。這粒神奇的大米飯也讓村裏人感到驚訝不已,他們紛紛來請教財主,是如何得到這麽神奇的米的。
財主見人都來了,心裏盤算著要怎樣說才能讓大家心甘情願地替他做事。於是他清了清嗓子,說:“這米啊,不是什麽神奇的東西。其實啊,這是我從一位老神仙那裏求來的。那位老神仙啊,非常善良,他看到我勤勞善良、孝順母親,就給了我這粒神奇的大米飯。”
村裏的人聽了財主的話,都非常羨慕財主能得到這麽神奇的東西。於是大家都想:要是自己也能遇到一位這樣好的神仙就好了。從此以後,他們也開始照顧自己家裏的老人了。
這個故事也傳到了那位老神仙的耳中。老神仙聽說了這件事情後,也非常高興。他說:“善心善行果然是會感染他人的。我做這件事情的目的也達到了。”於是,這位老神仙經常下凡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村裏的人也越來越多地行善事,整個村子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而小李也因為孝順母親、樂於助人,受到了鄉親們的尊敬和愛戴。他不再是一個窮苦的莊稼人,而是一個受人尊敬的鄉紳。他時常告誡自己的子孫要孝順父母、行善積德,讓這個傳統美德一直傳承下去。
而那位財主也因為得到了這粒神奇的大米飯而改過自新、行善積德。他不再欺壓百姓、貪得無厭了。他時常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受到了鄉親們的尊重和愛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孝順父母、行善積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隻有心存善念、樂於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同時,我們也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貪得無厭、忘本逐末,要珍惜身邊的人和事,做一個有良心、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