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被繼母送下鄉47
快穿,女配有易孕體質 作者:觸不到未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慧芳這會多希望係統能夠把她送到知青下鄉之前。
這樣她就能夠更改下鄉的地點。讓她遠離這個辛勞了半輩子,卻被子孫害死的傷心地了。
要說她上輩子,來了知青點的第二年跟村支書的小兒子自由戀愛。兩個人婚後生了一個女兒。婆婆以不是兒子為由,拒絕給她坐月子。
她在生完孩子的第六天就出現在了地頭。
幸好男人知道心疼她。下了工之後會幫她看孩子,洗尿布。日子雖然苦,但也夾著甜。
後來她有了第二個孩子。那會剛查出有孕沒多久,就宣布可以高考了。
她本來是有點小心思的。
隻是女兒還小,男人又眼巴巴看著她。肚子裏還揣著個孩子。她咬咬牙給放棄了。
誰想到,放棄高考也沒能換迴幸福的家庭。她第二個孩子在肚子裏待了幾個月無知無覺的就給流產了。
縣醫院的醫生說,是她當初月子沒坐好,要是這次小月子不調養好,可能會造成習慣性流產。
杜慧芳簡直不敢相信。她還這麽年輕,就失去了她第二個孩子。
因為這事,她怨上了大閨女。要不是因為她,自己也不能就坐了六天月子。她要是個男孩就好了。
大閨女應該是有所察覺,漸漸的跟她疏遠起來。
期間,她又流了兩個孩子。才在臥床將近一年後生下了自己的大兒子。
這會的她都三十多了。大女兒都有十一歲了。
婆婆孫子孫女一大堆,根本就不稀罕她生的小孫子。也懶得給她坐月子。推說自己年齡大了。
還不是因為她娘家離得遠,可以任由她磋磨也沒人替她做主。
因為這個孩子,她跟她男人兩個沒少吵架。
她也幡然悔悟,原來她婆婆不是因為她生了閨女而不待見她,而是根本不待見她這個兒媳婦。
三十多歲一事無成,在家種地根本掙不了幾個錢。她男人跟著村裏的幾個大哥一塊當了農民工。
那會縣城還很落後。她男人去的地方有些遠,一走都是大半年、一年的時間。
她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沒黑天沒白晝的熬著。種著家裏的幾畝地。
跟女兒的關係不鹹不淡。兒子有些調皮,她累了煩了也會上手扇幾巴掌。
兒子七八歲的時候,她又意外懷孕了。這次她的年齡都奔四了,醫生說流產對身體的傷害太大,建議她留下。
因為年齡大了,也不能太勞累。
男人又去外麵務工去了。一年迴來不了兩迴。
她仔細思索許久,托人在縣城的紗廠找了個質檢的工作。
紗廠主要是紡紗織布的,她做質檢少不了要搬搬抬抬。她們組長照顧她,給的都是最輕省的活。
雖然工資不高,一個月就三四百塊錢。但到底比在地裏刨食強多了。
女兒已經考上了大學,兒子也到了讀小學的年紀。她花了點錢給兒子辦了借讀。
就這樣,她在下鄉二十多年後,終於擺脫了泥土地,到了縣城裏生活。
她原以為日子是越過越好的。
誰能想到男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他在工地上跟一個做飯的小媳婦走到了一起。
過年迴家,看著她大著的肚子,男人也能做到無動於衷了。除了給錢,男人迴家的時候越來越少。
好不容易把大兒子拉扯大了,這小子自己往家裏領了個媳婦迴來。
杜慧芳實在太累了。反正她有工作,也不想跟兒子媳婦住在一起。就讓她們彩禮什麽的自己商量著辦。
家裏條件就這個條件。談的成就結婚,談不成就散夥。
倆人藕斷絲連拉拉扯扯三四年,最後還是走到了一起。
她掏錢給倆人付了首付,在縣城買了套房子。
兩千零幾年,縣城的房價也就一千左右。她還有個小兒子,說好了以後靠他們自己去奮鬥。
大兒媳結婚後開始對她不滿起來。嫌棄她不貼補他們小家,她坐月子的時候不幫她伺候月子,孩子大了不幫她拉扯孩子。
她那會一個人生活,不賺錢就擎等著喝西北風吧。怎麽敢放下手裏的工作去給她帶孩子。
別人能退休,她不敢。
二兒子結婚的時候,廠裏嫌她年齡大,把她辭退了。
在縣城生活這麽多年,她又迴到了鄉下的老房子裏。
老頭子年齡也大了,幹不動了。當初跟著他的小媳婦自己也有家庭,早就不跟他來往了。
手裏沒存多少錢,不得已也迴了老家。
倆人就是兩個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
小兒子給她打電話,說媳婦懷孕了,想叫她過去伺候。其實也有給她養老的意思。
她知道她跟年輕人有代溝,猶豫了許久,還是選擇在家看老頭子那張老臉。
一直到小兒媳破水住院,她才提著早就喂得肥碩的老母雞和問鄰居換的黃小米。一大包的紅糖去了醫院。
心想著拿著這麽些東西,兒媳婦應該不會嫌棄她吧。
大兒媳那會她有工資,能掙錢,沒給坐月子但東西沒少買。
現在不同以往了。她人也變的摳搜起來了。
也不知道小兒子跟兒媳婦說了什麽,兒媳婦娘家雖然臉色難看,但也沒說什麽難聽的。她也順利的住到了小兒子家裏。
就是沒想到,她才住進去第二天,大兒媳就把她給推倒了。
她那個小孫子,才剛剛出生第五天。也不知道嚇住了沒有。
至於家裏人隱瞞她死亡真相這件事。
嗤,人都是自私的。她早就接受了她在別人眼裏沒那麽重要這件事了。
更何況,她一個死人,哪有活人來的重要。她也不想兩個兒子因為她反目成仇的。
就這樣吧。
重來的這輩子,她隻為自己而活。
這會村支書正在分配新來的知青的住處問題。
她的眼光跟其他幾人輕觸。因為她當年是住在支書家的,跟其他知青也都不是很熟悉。現在見著跟第一次見麵似的。
但是她知道自己是不願意再住進支書家裏的。
好像,知青點有一個京市來的知青。聽說在村裏風評不是很好,但是後來成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他叫什麽來著?
這樣她就能夠更改下鄉的地點。讓她遠離這個辛勞了半輩子,卻被子孫害死的傷心地了。
要說她上輩子,來了知青點的第二年跟村支書的小兒子自由戀愛。兩個人婚後生了一個女兒。婆婆以不是兒子為由,拒絕給她坐月子。
她在生完孩子的第六天就出現在了地頭。
幸好男人知道心疼她。下了工之後會幫她看孩子,洗尿布。日子雖然苦,但也夾著甜。
後來她有了第二個孩子。那會剛查出有孕沒多久,就宣布可以高考了。
她本來是有點小心思的。
隻是女兒還小,男人又眼巴巴看著她。肚子裏還揣著個孩子。她咬咬牙給放棄了。
誰想到,放棄高考也沒能換迴幸福的家庭。她第二個孩子在肚子裏待了幾個月無知無覺的就給流產了。
縣醫院的醫生說,是她當初月子沒坐好,要是這次小月子不調養好,可能會造成習慣性流產。
杜慧芳簡直不敢相信。她還這麽年輕,就失去了她第二個孩子。
因為這事,她怨上了大閨女。要不是因為她,自己也不能就坐了六天月子。她要是個男孩就好了。
大閨女應該是有所察覺,漸漸的跟她疏遠起來。
期間,她又流了兩個孩子。才在臥床將近一年後生下了自己的大兒子。
這會的她都三十多了。大女兒都有十一歲了。
婆婆孫子孫女一大堆,根本就不稀罕她生的小孫子。也懶得給她坐月子。推說自己年齡大了。
還不是因為她娘家離得遠,可以任由她磋磨也沒人替她做主。
因為這個孩子,她跟她男人兩個沒少吵架。
她也幡然悔悟,原來她婆婆不是因為她生了閨女而不待見她,而是根本不待見她這個兒媳婦。
三十多歲一事無成,在家種地根本掙不了幾個錢。她男人跟著村裏的幾個大哥一塊當了農民工。
那會縣城還很落後。她男人去的地方有些遠,一走都是大半年、一年的時間。
她一個人又當爹又當媽。沒黑天沒白晝的熬著。種著家裏的幾畝地。
跟女兒的關係不鹹不淡。兒子有些調皮,她累了煩了也會上手扇幾巴掌。
兒子七八歲的時候,她又意外懷孕了。這次她的年齡都奔四了,醫生說流產對身體的傷害太大,建議她留下。
因為年齡大了,也不能太勞累。
男人又去外麵務工去了。一年迴來不了兩迴。
她仔細思索許久,托人在縣城的紗廠找了個質檢的工作。
紗廠主要是紡紗織布的,她做質檢少不了要搬搬抬抬。她們組長照顧她,給的都是最輕省的活。
雖然工資不高,一個月就三四百塊錢。但到底比在地裏刨食強多了。
女兒已經考上了大學,兒子也到了讀小學的年紀。她花了點錢給兒子辦了借讀。
就這樣,她在下鄉二十多年後,終於擺脫了泥土地,到了縣城裏生活。
她原以為日子是越過越好的。
誰能想到男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他在工地上跟一個做飯的小媳婦走到了一起。
過年迴家,看著她大著的肚子,男人也能做到無動於衷了。除了給錢,男人迴家的時候越來越少。
好不容易把大兒子拉扯大了,這小子自己往家裏領了個媳婦迴來。
杜慧芳實在太累了。反正她有工作,也不想跟兒子媳婦住在一起。就讓她們彩禮什麽的自己商量著辦。
家裏條件就這個條件。談的成就結婚,談不成就散夥。
倆人藕斷絲連拉拉扯扯三四年,最後還是走到了一起。
她掏錢給倆人付了首付,在縣城買了套房子。
兩千零幾年,縣城的房價也就一千左右。她還有個小兒子,說好了以後靠他們自己去奮鬥。
大兒媳結婚後開始對她不滿起來。嫌棄她不貼補他們小家,她坐月子的時候不幫她伺候月子,孩子大了不幫她拉扯孩子。
她那會一個人生活,不賺錢就擎等著喝西北風吧。怎麽敢放下手裏的工作去給她帶孩子。
別人能退休,她不敢。
二兒子結婚的時候,廠裏嫌她年齡大,把她辭退了。
在縣城生活這麽多年,她又迴到了鄉下的老房子裏。
老頭子年齡也大了,幹不動了。當初跟著他的小媳婦自己也有家庭,早就不跟他來往了。
手裏沒存多少錢,不得已也迴了老家。
倆人就是兩個生活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
小兒子給她打電話,說媳婦懷孕了,想叫她過去伺候。其實也有給她養老的意思。
她知道她跟年輕人有代溝,猶豫了許久,還是選擇在家看老頭子那張老臉。
一直到小兒媳破水住院,她才提著早就喂得肥碩的老母雞和問鄰居換的黃小米。一大包的紅糖去了醫院。
心想著拿著這麽些東西,兒媳婦應該不會嫌棄她吧。
大兒媳那會她有工資,能掙錢,沒給坐月子但東西沒少買。
現在不同以往了。她人也變的摳搜起來了。
也不知道小兒子跟兒媳婦說了什麽,兒媳婦娘家雖然臉色難看,但也沒說什麽難聽的。她也順利的住到了小兒子家裏。
就是沒想到,她才住進去第二天,大兒媳就把她給推倒了。
她那個小孫子,才剛剛出生第五天。也不知道嚇住了沒有。
至於家裏人隱瞞她死亡真相這件事。
嗤,人都是自私的。她早就接受了她在別人眼裏沒那麽重要這件事了。
更何況,她一個死人,哪有活人來的重要。她也不想兩個兒子因為她反目成仇的。
就這樣吧。
重來的這輩子,她隻為自己而活。
這會村支書正在分配新來的知青的住處問題。
她的眼光跟其他幾人輕觸。因為她當年是住在支書家的,跟其他知青也都不是很熟悉。現在見著跟第一次見麵似的。
但是她知道自己是不願意再住進支書家裏的。
好像,知青點有一個京市來的知青。聽說在村裏風評不是很好,但是後來成了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他叫什麽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