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無距離薊縣,一千餘裏。劉和領大軍,每日行軍三十裏,估算需兩月,方至薊縣。好在於夫羅給劉和,補充了不少糧草牛羊。還贈三千胡馬予劉和,以表感激之意。劉和也沒推辭,畢竟在冀州,想要一些戎馬,甚是不易。


    轉眼一個月後,劉虞收到劉和書信。得知劉和此刻,正領軍趕往薊縣。便也寫了一封書信,然後派人北上薊縣。丁原派去離石的三千邊軍,此時也趕至離石,文聘張遼二人,便遵照劉和交代。留下三萬石糧草,於吉與歐承二人,則將其餘輜重,全部裝車,與三千郡兵一起返迴冀州。


    幽州此時,孟益與公孫瓚這些時日,與遼西烏桓叛軍,發生幾場戰鬥,多是小勝。而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遣心腹之人,前來土垠見孟益。欲率眾歸降朝廷。


    孟益便決定,讓公孫瓚領部分邊軍,進駐屬國,以牽製烏桓叛軍。同時孟益也將消息,送迴洛陽。劉宏得知後,便升公孫瓚為中郎將,封都亭侯。公孫瓚領軍至屬國不久,丘力居與張純二人,便領數萬大軍前來。欲將公孫瓚剿滅!公孫瓚得知消息,便也領軍,與烏桓叛軍在石門大戰。


    而涼州這邊,董卓收到洛陽詔書。手下謀士李儒便勸說董卓,切不可交出軍權,尤其是交予皇甫嵩。這半年間,董卓與皇甫嵩,發生不小矛盾。二人臨近反目,此時董卓若將兵權上交,怕迴到洛陽後,便再無出頭之日。董卓經李儒提點,便不肯交出兵權。還寫了奏疏,讓天使帶迴洛陽。


    又過了一月,文聘與張遼二人,領軍迴到鄴城。劉虞便告知二人,劉和來書信交代。將糧草備好,便再領兵北上。


    劉和此時,已然領軍駐紮薊縣城外。長久行軍,急需休整。這數日間,劉和也大致知曉,幽州情況。得知公孫瓚,已然領軍前往遼東屬國。孟益則繼續駐守土垠!劉和覺得,公孫瓚孤軍駐守遼東屬國,有些輕敵。若是被圍困,怕是朝廷官軍,短時間內無法救援。不由得對公孫瓚,有些擔心。


    過了數日,劉和領大軍離開薊縣,趕往土垠。行軍十日,便至土垠。待見到孟益,劉和便問道:可有屬國消息?孟益便迴道:三日前,伯圭遣人告知。其半月前,領軍與張純,丘力居叛軍,戰於石門。大敗張純叛軍,丘力居領殘兵,逃迴遼西。張純下落未知!


    劉和聽罷,麵帶微笑的說道:未曾想,伯圭竟如此善戰。孟益也嗬嗬笑道:劉將軍所言不錯,伯圭數月間,領三千騎軍,數次擊敗烏桓叛軍。烏桓諸部,皆避之如虎,不敢與伯圭一戰。劉和便說道:張純與丘力居,既被伯圭擊敗,想來留守遼西的烏桓叛軍,定然不多。吾意,明日便進軍肥如。一舉剿滅張舉!孟益聽罷,便拱手領命。隨後整軍去了。


    翌日清晨,劉和命張合領軍三千,留守土垠,保糧道安全。孟益領萬餘幽州邊軍,與劉和麾下冀州軍一起。離開土垠往東進軍。土垠距離肥如,不到二百裏。數日便至!劉和早已派出斥候,打探消息。


    三日後,張舉得知朝廷大軍,正向肥如進軍。而張純與丘力居大軍,皆在石門,被公孫瓚擊敗。肥如此刻,隻有數千留守。定然無法抵禦,朝廷官軍,便趁夜逃出肥如,往北而去。


    兩日後,劉和大軍兵臨肥如城下。肥如留守的數千人馬,便直接開城投降。待劉和詢問之後,才知張舉已逃。便下令,大軍進駐肥如。派出大量斥候,打探烏桓叛軍消息!同時也派出一名斥候,前往鄴城,告知文聘張遼二人,待押運糧草軍備北上之時,去章武見趙雲樂進,讓四人一起合兵北上土垠。


    前番公孫瓚,大勝丘力居與張純,便決定乘勝追擊,欲要一舉剿滅丘力居。便領全部人馬,往西追趕丘力居叛軍。公孫瓚所領邊軍,在距離管子城不遠處,便追上丘力居。當即便下令,全軍衝殺過去。


    衝至烏桓叛軍身前,發現左右兩側,埋伏不少叛軍。公孫瓚便知自己中計,下令手下邊軍。朝向管子城撤軍,丘力居便領叛軍,將管子城四麵圍困。其它烏桓首領,得知肥如消息後,便皆合兵一起。防守在遼西要道,人數近有四萬。


    一個月後,文聘張遼領三千郡兵,押運弩矢,及糧草等輜重。往渤海郡行軍而去。而劉和在肥如一月,斥候也迴報,烏桓數萬大軍,皆駐守東邊要道。卻未有公孫瓚消息,令劉和有些意外。


    劉和便將情況告知眾人,孟益便告知劉和。烏桓數萬大軍駐守之地,乃是進出遼西之險地。想要攻破,怕是不易。劉和也看向地圖,發現烏桓大軍駐紮之地。便是後世山海關的位置。眼下雖未修建關隘,然這種地形。數萬烏桓叛軍,擺開陣勢,自己怕也難勝。縱然能勝,死傷也不小。想到這裏,不由得對這些烏桓叛軍,高看一眼。


    然劉和不知的是,烏桓峭王等幾位首領,得知張純戰敗,張舉下落不明。便有意向朝廷投降,又擔心重罪不容。幾位首領便決定,先派人去冀州,請見劉虞。希望劉虞能替烏桓諸部,轉圜一二。


    待劉虞見到,幾位首領派來的使者,得知情況之後。便也立馬寫了奏疏,派人快馬,送往洛陽。半月之後,劉宏收到劉虞奏疏。得知烏桓願降,便下詔給劉虞,讓劉虞全權處理此事。盡快結束幽州之亂!


    轉眼又過了半月,劉虞收到詔書。便決定親自北上幽州,勸降烏桓諸部!同時派人,快馬將情況,告知劉和。免得劉和,再與烏桓叛軍死戰!


    數日後,文聘張遼行軍至章武。待見到趙雲之後,便將情況告知趙雲。趙雲便派人去通知樂進,讓其領軍來章武會合。過了三日,樂進便領五千郡兵,趕至章武。隨後四人合兵,率領一萬多軍士,北上右北平,趕往土垠。


    十餘日之後,劉和收到劉虞書信。便召集手下眾人商議,待眾人齊聚。劉和便說道:前番張純戰敗,張舉逃竄。丘力居亦被公孫瓚擊敗!烏桓諸部首領,皆有意向朝廷投降。遣人將此想法,告知吾父。吾父便上奏陛下,陛下已然下詔,讓吾父處理此事。盡快結束幽州之亂。諸位如何看待?


    孟益便說道:烏桓叛軍肆虐幽州各郡,朝廷派大軍北上清剿。叛軍眼下,自知不敵官軍,便又遣人乞降。然幽州百姓又當如何?死於烏桓手下之邊軍,又當如何?劉和聽罷,眉頭緊鎖。劉和手下眾將,態度皆如孟益一般。


    郭嘉便說道:幽並二州,前有鮮卑入侵,後有南匈奴與烏桓肆虐。二州之地,已然十室九空。大片田畝荒廢,數十萬百姓,皆南下冀州避禍。


    而烏桓諸部,盤踞幽州數十年。想要一舉剿滅,以當下吾軍情況。定然做不到,若對烏桓趕盡殺絕,其定會北上,依附鮮卑。前番數萬南匈奴叛軍,此刻想必,皆已依附鮮卑。若十餘萬烏桓胡人,也倒向鮮卑。那數年之後,鮮卑再次南下之時。隻怕不下二十萬人馬。


    吾等此時,若拒絕烏桓投降,便隻能與烏桓叛軍血戰。縱然能勝,想來幽州邊軍,也將損失殆盡。而以朝廷目前形勢,諸位將軍以為,朝廷可還有餘力,整編幽州邊軍?而若是鮮卑得知情況,定然會領大軍南下。屆時幽州邊軍,可還能擋之?


    郭嘉說罷,眾將皆思量郭嘉所言。劉和便也說道:奉孝所言不錯,吾軍若不計代價,剿滅烏桓,可保幽州數年安穩。然卻再無餘力,抵禦鮮卑!且烏桓與鮮卑,素來不睦,多有爭鬥。


    前番鮮卑入侵,烏桓亦派出人馬抵禦。如今鮮卑,收南匈奴數萬叛軍,實力大增。若再將烏桓,推向鮮卑。便如奉孝所言,幽並二州,自此再無寧日。孟益聽罷,雖不甘心,然卻不得不承認,劉和郭嘉所言。劉和便決定,在肥如等待劉虞前來,處理烏桓此事。


    又過了二十日,劉虞便與烏桓使者,一起趕至肥如。劉和單獨與烏桓使者,詳談了片刻!待劉和與使者談完,劉虞便讓使者迴去,告知烏桓峭王等幾位首領,朝廷對於烏桓諸部作亂,會寬和處理。


    使者聞言,便十分感激劉虞。劉虞又說道:再告知幾位首領,須將張純,張舉二人首級送來。罪責或可免除!使者便連連答應劉虞,隻要二人還在遼西,定然取二人首級奉上。劉虞再交代了幾句,烏桓使者便離開肥如,往東而去。


    數日後,趙雲等人領軍至土垠。張合便派人去肥如,將消息告知劉和。劉和得知後,便讓趙雲幾人,全部駐守土垠。不必再往東行軍。


    兩個月後,張純張舉麾下近萬叛軍,皆被烏桓峭王,押解至肥如。待見到劉虞劉和,便將這些叛軍,全部交由二人處置。同時告知劉虞,言說張純與張舉,皆逃入鮮卑境內。自己派出不少輕騎,北上追殺,若取得二人首級,定然會派人送來。


    劉虞便讓劉和,派人看管這萬餘叛軍俘虜。烏桓峭王在肥如待了數日,就迴去了。而公孫瓚此時,還被丘力居大軍,圍困在管子城。丘力居也未知曉,烏桓其餘首領,皆已向朝廷投降消息。


    轉眼又過了一月,丘力居收到消息。心裏一驚,正好此時,軍中糧草已然耗盡。便趁勢撤圍,迴軍退往柳城。公孫瓚處境,也如丘力居一般。糧草早已耗光,整個管子城能吃的東西。全部被掏空,士卒也死傷大半。得知丘力居突然撤軍。便也來不及細思,領餘下邊軍,全部撤出管子城。退迴遼東屬國。


    而劉和劉虞二人,此時已然身在薊縣。劉和留孟益,繼續領幽州邊軍,駐守土垠。幽州各大士族,得知劉虞,勸降烏桓諸部。便皆趕來薊縣,請見劉虞。劉和讓關羽等人,先領大軍南下,返迴冀州。隻留下張飛和五十騎軍,還有郭嘉戲誌才二人。


    劉虞父子二人,在薊縣會見幽州各大士族。還向鮮於輔,鮮於銀二人,介紹劉和。二人亦久聞劉和大名,皆對劉和十分敬重。劉和在薊縣停留了三日,才南下迴冀州。離開薊縣之時,整個薊縣百姓,皆為劉虞父子送行。幽州刺史袁成見狀,不由得讚歎劉虞。


    兩日後,劉和一行人便至涿縣。張飛便請眾人,去自己府院留宿,不必住驛館。張飛也許久未曾迴來,如今見到自己親族,依舊如故,便放心不少。


    在洛陽的劉宏,收到劉虞奏疏。言說烏桓諸部,已然各自退軍。幽州之亂已平定。張純張舉二人,皆北逃鮮卑。烏桓幾位首領,也派出人馬追殺。


    又過了半月,孟益也送來奏疏。言說烏桓諸部情況,還將公孫瓚之事,也寫在奏疏之上。劉宏便下詔,升公孫瓚為降虜校尉,兼領屬國長史,繼續駐守屬國。


    州牧府內,蔡琰日夜思念劉和。得知幽州戰事結束,劉和不久便迴來。蔡琰便每日精心梳妝,迎接劉和。劉和領軍離開鄴城,已然近一年。


    大牛在這一年裏,提煉了幾百斤精鹽後,便一直在酒房釀酒。平時有蔡琰及兩個丫頭幫忙,便釀造了千餘壇酒,都封存在酒庫內。數月之前,糜竺又派人來鄴城。購置了五百壇迴去!而不久前,荀家也派人來,購置了八百壇迴去。大牛一年所釀,基本都被這兩家購去。


    數日後,關羽領大軍,迴到鄴城軍營。蔡琰得知消息,卻又不見劉和與劉虞迴府。便讓管家,去城外軍營打探。待管家迴來之後,便將情況告知蔡琰。蔡琰便讓管家,派人去北門看著。若劉和劉虞迴來,便立馬迴府告知。管家便點頭去安排了。


    而大軍迴鄴城的消息,半日間便傳開。城外學院的鄭玄三人,皆迴到鄴城州牧府。得知劉和劉虞,尚未迴來,便也不打算迴去。在州牧府待著,等劉和二人迴來。


    兩日後,劉和一行人便至鄴城北門。州牧府奴仆,見劉虞劉和迴來,便立馬迴去告知消息。劉和讓張飛領騎軍,先迴軍營安頓。還交代張飛,於夫羅所贈的三千胡馬,好生照料。如今想要一匹戎馬,可甚是不易。張飛便嗬嗬一笑,答應劉和。


    隨後劉和劉虞,還有典韋皆入城迴州牧府。片刻之後,劉和遠遠便望見。州牧府門前,站立不少人。待三人行至下馬,劉和便看向蔡琰。然後一把抱住蔡琰,嗬嗬笑道:琰兒,夫君可想死琰兒矣!


    周圍眾人見狀,皆麵帶笑容的看著二人。蔡琰看向劉和臉龐一眼,然後又打量,全身上下一眼。開口問道:夫君此番征戰,可曾受傷?劉和便拍拍左右肩膀,然後笑道:自是沒有。有典韋在側,琰兒不必擔心。


    劉虞此時開口說道:莫在府前如此,先迴府去。劉和便抱起蔡琰,然後也不管其他人。直接往府裏走去!剛進府不遠,劉和便見鄭玄蔡邕盧植三人。劉和便放下蔡琰,然後朝向三人,拱手行禮說道:三位夫子,學院一切可好?


    鄭玄便先迴道:學院諸事皆好。劉將軍不必擔心!盧植說道:劉將軍此番領軍,未曾想竟一年矣!劉和便嗬嗬迴道:吾亦未曾想到,本打算與皇甫老將軍,一舉肅清涼州叛軍。然幽並二州,前有南匈奴叛漢,後有烏桓作亂。當真是出乎意料!好在眼下,已然平定幽並之亂。想來北境,能安穩數年。


    盧植聽罷,也歎氣一聲。蔡邕則說道:賢婿此番,領軍與各族胡人大戰。當是知曉,這些胡人皆乃豺狼。今日降,明日叛。切不可信之,須時刻提防。劉和聽罷,便點頭說道:嶽丈所言不錯,和謹記。


    劉虞此時,吩咐管家去準備酒宴。管家便點頭去安排了。隨後,眾人便皆入屋落座。待酒菜端上,劉和便將,出鄴城後之諸事,邊飲酒,邊講述於眾人聽。


    蔡琰及春兒錦兒三人,皆如聽劉和講故事一般。至於殘酷血腥之處,劉和自然未曾說出。典韋則坐在劉和身後,聽劉和講述,如何大戰涼州馬騰,如何大戰涼州王國,如何大戰白波楊奉,如何大戰南匈奴單於。


    直至入夜,劉和已然半醉。蔡琰及兩丫頭,扶著劉和迴到小院。待將劉和放下後,蔡琰便為劉和擦拭。隨後便讓春兒錦兒去休息,待蔡琰也上床之後。拍了劉和一下,以為劉和又故意裝醉。然見劉和,沒有反應,以為其,真的喝醉睡著。便也躺下,準備入睡。


    片刻之後,劉和便開口說道:琰兒,為夫領軍在外一年,皆時時思念琰兒。晨時起身,便想著琰兒此時,是否也起身。吃早食時,亦會想著琰兒,早食吃的是何。吃午食時,便也想著琰兒,是否此時,也在吃午食。入夜休息時,亦想著琰兒此時,是否已然睡下。劉和說罷,便側身摟住蔡琰。然後輕聲說道:琰兒,嫁予為夫,聚少離多。琰兒可曾悔之?


    蔡琰聽罷,並未迴答。同樣側身,看向劉和。然後撫摸劉和臉頰,雙眼含情脈脈。劉和亦未再說話。隻看著蔡琰雙眸。此刻,二人皆享受彼此溫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正並收藏亂世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