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兩日,南匈奴叛軍便至馬邑。左右賢王便集結所有人馬,打算一鼓作氣,北上與於夫羅決戰。劉和此時,駐守中陵許久。斥候早已迴報劉和,告知馬邑情況。劉和眼下兵少,還是要等,於夫羅領軍會合。


    丁原此時,已然領一萬多邊軍,行至廣武。也派出邊軍斥候,北上打探陰館動靜。而關羽這邊,也在樓煩,等待斥候消息。


    又過了數日,邊軍斥候便迴報丁原。告知陰館此刻,沒有叛軍駐守。丁原便讓斥候,分散陰館附近打探。看看匈奴叛軍,是否乃是誘敵之計!


    關羽派出的斥候,也迴來了。告知馬邑縣內,也未見匈奴叛軍。郭嘉戲誌才二人,當即便建議關羽,即刻領軍北上,占據馬邑。而且判斷,南匈奴叛軍,如此著急撤軍。定然乃是後方大亂,不然不會,輕易撤出雁門重地。關羽徐晃張合三人,亦如此覺得。便也派斥候,將情況快馬告知丁原。同時下令,全軍明日,北上馬邑。


    左右賢王此時,正領全部人馬往北行軍。同時也派出不少手下,北上打探定襄情況。而於夫羅也領軍,正在清剿,左賢王在善無附近的勢力部族。


    又過了五日,斥候迴報劉和。言說南匈奴叛軍,已然距此百裏。想必三日後,便至中陵。劉和便問斥候說道:可探得叛軍多少人數?斥候迴道:騎兵估算,近有二萬,後軍還有大量步卒。具體人數,便不知矣!劉和聽罷,便讓斥候,繼續打探叛軍消息。


    翌日,劉和派出斥候,將叛軍消息,快馬告知於夫羅。準備抵禦左右賢王。丁原與關羽二人,已然行至馬邑合兵。人數也有三萬餘,正在等待斥候消息。


    劉和數日前,還派兩名斥候,從西南方向的武州,繞開雁門郡,去見關羽。且特意交代兩名斥候,至樓煩,便去打探。大軍或許,便在這一帶!劉和此刻,手上隻有萬餘人馬。且中陵城小,怕是難以抵禦。便也準備撤軍,先去和於夫羅會合。


    過了兩日,斥候來報。言說匈奴叛軍,已然距此不足三十裏。劉和便下令,將中陵所有糧草,全部帶走。北上撤去善無。還一把火,將中陵燒了。


    過了一日,左右賢王便也收到消息。言說中陵駐守人馬,已然撤軍往北去了。且中陵縣,也被敵軍火燒。二人聽罷,便繼續讓手下,北上打探消息。不可讓其逃了。然後下令大軍,繼續往北行軍。


    於夫羅此時,已然將左賢王在定襄的勢力,全部剿滅。也見到劉和派來的信使,得知了情況。便派人去告知劉和,讓劉和領軍北上,前來善於。善於城防完善,想來有兩萬大軍,能抵禦左右賢王叛軍。


    而劉和已然領軍北上,距離善無不遠。斥候走了一日,便也遇上劉和。將於夫羅所言,告知劉和。劉和便繼續領軍往北。


    當與南匈奴叛軍,大戰前夕。幽州的孟益與公孫瓚二人,領郡兵及幽州邊軍,近兩萬人馬。與張純丘力居等烏桓叛軍,在漁陽郡內大戰數次。


    張純與烏桓叛軍,皆不敵官軍。尤其麵對,公孫瓚所領官軍,更是一觸即潰。整個幽州三千餘騎兵,孟益皆讓公孫瓚統領。公孫瓚便也放開手腳,領三千騎軍,穿插奔襲。烏桓騎兵皆不能擋,故而遇公孫瓚騎軍,皆畏戰躲避。張純與丘力居,也自知敵不過官軍,便撤軍退迴遼西。後孟益與公孫瓚,繼續領軍東進,進駐右北平郡的土垠。


    而涼州這邊,自王國兵敗後。馬騰與韓遂二人,便又推舉名士閻忠為首。然閻忠不久後,便病死。於是韓遂與馬騰二人,便互相爭權。整個涼州叛軍,皆未再南下襲擾。


    皇甫嵩則領軍,駐守冀縣。董卓這段時間,收編不少涼州俘虜,麾下軍士也有近二萬。與皇甫嵩二萬多軍士,一起防備叛軍。


    而在洛陽的皇帝劉宏,此刻身體愈發不好。然得知並州與涼州之消息,也輕鬆不少。而且數日前,徐州也傳迴消息。刺史陶謙,任用臧霸與孫觀二人,已然肅清,徐州境內黃巾賊。餘下逃竄之賊,皆逃入青州境內。大將軍何進,也派袁紹領軍,前往剿滅兗州作亂的黃巾餘孽。


    同時還有大臣上奏劉宏,希望調迴董卓。怕董卓領軍在外,成為第二個韓遂。劉宏與張讓商議,也覺得董卓此人,不好控製。便下詔調董卓迴洛陽,出任少府。手下軍士,皆交由皇甫嵩統領。


    劉虞則時刻關注幽州局勢,其雖調任冀州。然畢竟在幽州,還是有些影響力。幽州幾大士族,也同樣與劉虞,保持聯係。且烏桓諸部,皆對劉虞比較敬重。因劉虞任幽州刺史之時,對於烏桓諸部,皆比較寬容。若是劉虞還是幽州刺史,這些烏桓胡人,也定然不會,追隨張純張舉二人作亂。


    轉眼過了數日,劉和於夫羅二人,已然合兵,駐守善無縣內。斥候也告知二人,言說南匈奴叛軍,已然距此不遠。想來明日便至!這數日時間,劉和於夫羅二人,早已準備妥當。糧草飲水等,皆備足。城防也簡易加固過了。


    翌日臨近午時,匈奴叛軍,便兵臨善無城下。劉和等人,皆站立城上。不多時,左右賢王皆策馬出陣。然後,對著城上於夫羅咒罵!於夫羅亦怒罵迴之。片刻之後,城下匈奴叛軍便分兵。將整個善無圍困。左右賢王便下令,打造攻城器械,一舉攻下善無。


    劉和見狀,並不著急。隻交代眾人,各自守好城牆便可。於夫羅見劉和麵色沉穩,便也不再多言。畢竟這一路,皆賴劉和智計,自己才能順利坐穩,單於之位。


    而劉和前番派出的兩名斥候,已然繞行至樓煩。樓煩留守之人,便告知情況。這兩斥候便北上,追趕關羽大軍而去。


    一連三日,南匈奴叛軍,皆在製造攻城器械。並未有何,攻城舉動!劉和也令手下軍士,準備防守之物。左右賢王手下之人,已然告知二人。馬邑陰館二地,皆已被漢軍占據!二人也不管這些,下令加快建造攻城器械。待攻下善無,將於夫羅殺了。再撤迴河朔,休養幾年。便可恢複實力!


    又過了兩日,關羽與丁原在馬邑。便見到劉和派來的兩名斥候,得知劉和情況後。當即下令,大軍即刻北上,馳援劉和。丁原留下三千人,駐守馬邑。餘下所有邊軍,也隨關羽大軍北上。


    而此時,南匈奴叛軍已然開始攻城。四麵城牆,皆有攻城錘,及數架攻城雲梯。劉和讓張飛,呂布,太史慈三人,各領一路匈奴士兵防守。於夫羅隨自己一路。善無城內二萬多大軍,基本都是,於夫羅麾下匈奴士兵。劉和麾下隻有二千騎軍。故而一連三日攻城戰,死傷的基本都是匈奴士兵。劉和讓麾下精甲騎軍,皆防備城門。然四門未曾攻破,並未有何損失。


    城下左右賢王二人,連著三日攻城失利。二人皆暴怒,斥責手下將領無用。卻仍舊不甘心,繼續下令,猛攻善無。關羽丁原此時,領軍距中陵不遠。斥候迴來告知二人,言說匈奴叛軍,正在圍困善無。二人也不多言,打算今夜休整一番。明日一早便急行軍,趕往善無。


    第二日,匈奴叛軍又開始猛攻善無。左右賢王二人,皆各自坐鎮,東西兩麵。劉和這邊,數日抵禦叛軍攻城。防守之物,已然用盡。於夫羅也深知,此戰意義重大。若自己戰敗,自己好不容易,收攏的匈奴諸部,便又會倒向左右賢王。於夫羅也激勵手下匈奴士兵,誓死守住善無。劉和也讓麾下騎軍,在城門口列陣。準備抵禦,衝破城門的匈奴叛軍。


    臨近天黑,城外匈奴叛軍,還是攻不下善無。城牆上下,有大量匈奴士兵屍體。城門也有一處被撞開,劉和便讓軍士,將十餘架馬車點燃。全部推向城門處,擋住匈奴步卒。


    同時也讓人,拆了城門附近的房屋。將那些木梁門窗等,皆堵在城門口。短短一個多時辰,被撞開的城門。便被堵得死死的,劉和還用引火之物。堆放在那些雜物之上,若是匈奴步卒靠近。便一把火點燃,想必還可拖住半日。又繼續派人,拆了不少房屋備用。定然不能叫火勢滅了。


    當夜,匈奴叛軍手下便迴報。言說有兩萬多官軍,正朝向大軍後麵急行軍。左右賢王便決定,趁夜撤軍。再不撤,便要被前後圍困在善無了。二人商議後,決定領大軍,往東去平城。再往北投靠鮮卑!日後,再領軍殺迴來。


    當日夜深,匈奴叛軍便撤圍。人馬集結後,左右賢王便領軍,往東而去。待天亮之後,城上士兵,便發現情況,趕忙告知於夫羅。劉和也得知消息,並未讓於夫羅追擊。麾下匈奴士兵,死傷已然不少,且左右賢王麾下,還有不少騎兵。容易被其伏擊!於夫羅聽劉和這麽說,也認可劉和所言。


    過了一日,關羽丁原二人,便領軍趕至善無。得知南匈奴叛軍,已然往東撤軍。感歎還是來晚一步,未能與劉和合兵,一舉剿滅匈奴叛軍。


    待眾人齊聚官署,劉和便向眾人講述。與於夫羅合兵出離石,一路北上諸事。過了一個多時辰,眾將皆嗬嗬大笑。於夫羅此時,朝向劉和拱手。然後開口說道:此番皆賴劉將軍相助,吾才能奪迴單於之位。吾實在感激不盡,請受吾一拜!說罷,便彎腰拜下。


    劉和見狀,趕忙行至於夫羅身前。扶起於夫羅迴道:單於莫要如此,此番和,隨單於北上,一乃助單於,奪迴單於之位,安定河朔諸地。二為斷,匈奴叛軍糧道。亦是想盡快,平定並州之亂矣!單於不必如此這般。


    於夫羅便迴道:無論如何,吾皆受劉將軍大恩。日後但有吩咐,吾絕不推脫。劉和便嗬嗬一笑,然後拍拍於夫羅肩膀。隨後於夫羅,便又對著一旁的呂布,拱手說道:呂將軍前番,陣斬須卜骨都候。方能如此順利,擊敗其麾下叛軍,吾無以為報。


    前番剿滅定襄部族時,得了一匹良駒。便贈予呂將軍,以表吾之心意。望呂將軍,莫要推辭。說罷,便朝向呂布彎腰施禮。呂布便也迴道:單於客氣矣!


    劉和便也說道:奉先陣斬須卜骨都候,卻乃大功。單於既以寶駒贈之,奉先便收下吧。正好吾等眾人,皆去看看,是何寶駒,如何?周圍眾人聽罷,皆點頭稱是。呂布見狀,便也答應。隨後眾人,皆隨於夫羅而去。


    片刻之後,於夫羅手下,便牽著一匹馬過來。眾人皆打量此馬,於夫羅便也指著馬說道:此馬,乃是左賢王親信首領坐騎,年不過四歲。正是雄壯之時,據部族之人所言,此馬原是野馬。被部眾發現之後,便有不少騎手,前往馴服。然皆無法馴服,此等烈馬。


    後被一位匈奴勇士馴服,然其不久,便死於與鮮卑爭鬥之中。此馬,便被其部族首領所得。因此馬性烈,整個部族之人,皆未以此馬為坐騎。吾亦嚐試馴服此馬,然亦未能馴服。呂將軍乃五原人,想必弓馬嫻熟。定能馴服此馬!


    呂布聽罷,便也看向前麵烈馬。劉和也開口說道:此馬通體金栗,前胸寬壯,四蹄堅實,馬額隆起,馬眼有神。卻是一匹良馬!眾人聽罷,皆點頭認可。劉和便讓呂布,上馬試試。


    呂布聞言,便也騎上此馬。然剛跨馬,此馬便暴躁晃動。呂布此時,也夾緊馬腹,勒緊韁繩。任由此馬如何搖晃,呂布依舊穩穩坐在馬背之上。周圍眾人,皆看著呂布,如何馴服烈馬。


    片刻之後,呂布胯下良馬,便也力竭。呂布亦知,當即便策馬,一路朝向遠處飛奔。眾人見狀,皆嗬嗬大笑。於夫羅見呂布,已然馴服此馬。便也麵帶笑容的望向呂布!


    不多時,呂布便策馬迴來。滿臉笑意,下馬而來。劉和等人,便皆恭賀呂布,馴服此等良馬。劉和也說道:奉先如今,手持方天畫戟,胯下熊烈良駒。若再得一副精甲,想必日後。縱橫天下,少有敵手!丁原聽罷,便也點頭。然後開口說道:待日後,老夫為奉先,尋一副好甲。呂布聽罷,便也朝向丁原拱手。


    數日之後,前往打探左右賢王的斥候,便也迴報劉和。言說匈奴叛軍,皆撤至平城。劉和便讓斥候退下,然後召集眾人前來議事。


    待眾人齊聚官署,劉和便說道:斥候已然迴報,言說左右賢王叛軍,已然往東至平城。平城再往東,便是代郡。而叛軍人數眾多,縱然進入代郡。其所需糧草,定然也無法滿足。若吾所料不錯,左右賢王,定然決定往北,去投靠鮮卑。待休養數年,便會再次領軍,南下雲中,定襄,雁門等地。諸位以為如何?


    於夫羅便也認可說道:劉將軍所言不錯,此番吾領軍,已然將左右賢王二部勢力,全部剿滅。其眼下,縱然迴到雲中定襄,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得補給。且還有吾等數萬人馬,擋在西麵。其隨軍糧草,定然也無法支撐多久。往北投靠鮮卑,乃其唯一出路。


    郭嘉也說道:單於所言不錯,代郡胡漢雜居。且土地貧瘠,一郡之糧草,連兩萬軍士也養活不了。且烏桓叛軍,早已將上穀,代郡搶掠一空。匈奴叛軍若留在代郡,想必不出數月。便自潰矣!唯有依附鮮卑,其方有一線生機。


    眾人聽罷,皆點頭稱是。劉和見眾人意見一致。便說道:並州既已平定,那吾不日,便領軍東進幽州,平定幽州烏桓之亂。於夫羅單於,亦是剛收服,河朔匈奴諸部,需穩固匈奴諸部。不若便領兵,守備雲中,定襄二郡。左右賢王在五原,朔方並無根基。單於隻需派親信之人,留守安撫便可。於夫羅便也答應劉和。


    劉和又對著丁原說道:丁刺史,離石派出三千邊軍,駐守便可。餘下人馬,需守好雁門重地。不可再被鮮卑,及匈奴叛軍占據。丁原也拱手答應劉和。劉和便對著郭嘉說道:派人去離石,給文聘張遼傳信,待丁刺史三千邊軍至離石。便領軍迴鄴城。留下三萬石糧草。其餘輜重糧草,皆運迴鄴城。郭嘉便拱手領命。


    丁原聽罷,也拱手說道:多謝劉將軍。劉和便迴道:無妨,並州諸郡想必糧草不多。吾隻能留下三萬石,雖不多,亦能相助丁刺史些許。丁原便嗬嗬一笑。隨後劉和讓關羽整軍,明日便領麾下軍士。全部往東進兵,趕往薊縣。關羽等人,便皆拱手領命。當夜,劉和也寫了一封書信,派人快馬送迴鄴城,交予劉虞。


    翌日清晨,丁原呂布於夫羅三人,皆在東門送別劉和。劉和讓關羽領軍先走,自己隨後便會跟上。片刻之後,劉和先是對著於夫羅說道:單於曾答應和,約束手下部族。莫要再襲擾並州諸郡,可還記得?


    於夫羅便拱手說道:劉將軍放心,吾既答應劉將軍,絕不失信。劉和便點點頭。於夫羅便又說道:此番劉將軍大恩,無以為報。待吾穩定匈奴諸部後,便將吾南匈奴至寶,贈予劉將軍,屆時還望劉將軍,莫要推辭。


    劉和便問道:不知匈奴至寶,乃是何物?於夫羅便嗬嗬笑道:待日後,劉將軍便知。說罷,便也嗬嗬一笑。劉和見狀,便不再多言。


    劉和又對著丁原呂布說道:丁刺史,並州便托付丁刺史了。丁原便拱手迴道:劉將軍放心,老夫定然守好並州。劉和又對著呂布說道:奉先,此去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見。隻望再見奉先之時,奉先已然名震天下。呂布便也拱手迴道:劉將軍放心,某定然,不叫劉將軍失望。劉和聽罷,心裏暗自苦笑。也麵帶笑容,向三人拱手告別。隨後便與典韋二人,策馬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正並收藏亂世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