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聽完劉和所言,便迴道:離石北上河朔,足有千裏之遠。所需糧草頗多,眼下除去坐騎,惟剩三千馬而已。豈能載,如此多糧草隨軍?


    劉和便迴道:隻需走出西河,至河朔後。便是匈奴草場,戎馬所需糧草,就地便有。故而糧草之事,吾並不擔憂。唯有於夫羅,其能否降服匈奴部族,乃是此策關鍵。


    郭嘉聽完細思起來,便也點頭稱是。然後說道:主公所慮不錯,吾等皆對於夫羅,不甚了解。也不知其,是否有能力,將南匈奴其它部族收服。若此事做不到,那主公領軍,深入南匈奴腹地,當真兇險萬分。


    劉和也點點頭,迴道:吾便因此,故而遲遲決斷不下。眼下並州邊軍,在太原與南匈奴叛軍,對峙數月。以並州現下情況,怕也支撐不了多久。而匈奴叛軍後勤糧草,皆從河朔運至雁門。若不能截斷匈奴糧道,單從正麵,想要擊敗數萬匈奴叛軍,怕是衛青在世,也做不到。


    郭嘉聽罷,便也點頭迴道:不若將此策,告知於夫羅。聽聽其,有何想法?畢竟,單靠吾軍,想要控製河朔,是做不到的。惟有於夫羅能做到。


    劉和聽罷,也點頭稱是。然後迴道:南匈奴百餘年來,反複叛降。如今局勢,或許乃是一個良機。若能助於夫羅,坐穩單於之位。想必至少二十年內,並州數郡,再也不受,南匈奴襲擾!如此,並州隻須在西河,留三千駐防,大部皆防備,鮮卑異族爾。


    郭嘉聽罷,便說道:若能如此,便當最好。隻是不知於夫羅此人,心性如何。若其一旦,坐穩單於之位,便也不再安分。當奈何?劉和便嗬嗬一笑,然後說道:若其如此,那便拉攏鮮卑。這數十年間,南匈奴與鮮卑,也多有恩怨。


    郭嘉便嗬嗬一笑,然後說道:可用鹽鐵茶酒等物,掌控這二族胡人,不知主公以為如何?劉和聽罷,對著郭嘉點頭笑道:此些物資,乃受朝廷嚴格管控。奉孝莫非不知?郭嘉便迴道:自是知曉,若能保並州安定。私下與胡人,交易一些,還是值得。動些錢財,總好過動刀兵。


    劉和聽罷,便哈哈大笑起來。然後對著郭嘉說道:奉孝所言不錯,如今天下大亂。實在沒有餘力,對付這些異族。以眼下局勢,唯有盡力,拉攏這些胡人。待文聘與誌才,將糧草運至離石,吾等再決定吧。郭嘉也點點頭。


    轉眼過去半月,河東的糧草輜重,終於運至離石。劉和這半月之內,已然派張飛呂布等人,分兵幾路。將整個西河郡內白波餘孽,全部剿滅。待手下眾將,皆領軍迴來後,劉和便讓眾人齊聚官署,商議軍務。


    待眾人齊聚,劉和便先開口說道:眼下離石所屯糧草,足有二十八萬石。供應吾軍一年多有餘,然匈奴叛軍之糧草。亦源源不斷,自河朔運至雁門,而並州數郡之糧,皆已消耗殆盡。並州邊軍,想來難撐半年時間。


    冀州之糧草,除了供應吾軍外。還需抽調不少至幽州,支援孟益公孫瓚。還有子龍文謙二人,亦領軍駐守渤海郡。冀州所出糧草,已然緊張。如今,唯有盡早,擊敗南匈奴叛軍。


    吾與奉孝,誌才二人,思得一策,諸位亦三思之。說罷,劉和便指著地圖說道:吾軍麾下,所有騎軍與單於合兵,北出西河千裏之外,直撲河朔匈奴叛軍腹地。雲長領步軍,出西河往東北行軍,進兵汾陽。左右賢王叛軍,此刻皆與並州邊軍,對峙於孟縣。孟縣西邊百餘裏外,便是汾陽。若大軍進駐汾陽,便可威脅叛軍側翼。


    若匈奴叛軍未撤,那便留疑兵汾陽,其餘軍士皆北上,奪取馬邑。馬邑乃咽喉要地,一旦被吾軍掌控。左右賢王叛軍的糧道,便被吾軍截斷,如此,其定然會撤出雁門。北上至代郡。而代郡東邊有幽州邊軍,西邊有吾軍,南邊有並州邊軍。如此三麵圍困,僅憑代郡一地。是沒有那麽多糧草,供給匈奴數萬叛軍的。其隻能領軍北上,依附鮮卑胡人。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劉和說完,便迴座位坐下。眾將聽罷,皆齊齊對著地圖細思。於夫羅此刻,亦考慮劉和所言。郭嘉戲誌才二人,此刻皆看向於夫羅。劉和亦如此!因為三人皆知,此策關鍵,便在於夫羅此人。


    張飛先開口說道:主公,數千騎軍北上千裏。須不少糧草,僅憑軍中運糧馬匹。怕是不夠?劉和便迴道:無妨,若騎軍北上。軍士所需糧食,定然夠。唯獨戎馬草料而已,然隻須行軍至河朔草場。遍地皆青草,無須擔憂。


    關羽又問道:主公,如此還是太過兇險。若河朔匈奴諸部,皆圍困主公。當如何?劉和便對著於夫羅說道:不知單於以為?


    於夫羅便迴道:劉將軍,此策太過兇險。河朔匈奴諸部,吾雖有信心收服。然亦怕有些頑固之人,生出歹心。不若劉將軍遣一大將,隨吾北上。劉將軍便領大軍,進兵雁門如何?


    劉和便嗬嗬笑道:正如單於與諸位所慮,此策過於兇險。故而吾,才更應領軍。汝雖繼單於之位,然手下隻有數千人馬。若無朝廷大軍支持,欲要收服,這些部族。怕是很難!


    而吾,乃陛下親封征北將軍,吾若現身,支持單於,這些部族才會有所忌憚。單於方能,盡快收服河朔匈奴諸部!進而斬斷,左右賢王在河朔的根基,一旦如此。那叛軍糧草後勤等,便皆斷矣。其數萬叛軍,若斷了河朔補給。想必不出兩月,便皆困死雁門郡內。


    於夫羅聽罷,便點點頭。關羽便說道:雖是如此,然還請主公三思。劉和便對著於夫羅說道:敢問單於,汝可有把握,重新收攏,匈奴諸部?


    於夫羅便拱手迴道:劉將軍放心,除左右賢王,心腹部族。餘下諸部,皆乃吾父羌渠單於手下。若非左右賢王設計,將吾父暗害。此二人,如何能成事。若劉將軍,果真敢隨吾,領軍北上,吾定然不叫劉將軍失望。


    劉和見狀,便嗬嗬一笑。然後又說道:還有一事,須告知單於。於夫羅便問道:劉將軍盡可直言。劉和便說道:此番北上,不肯聽從單於之部族。定然皆須剿滅,單於可明白?


    於夫羅聽罷,停頓了一下。然未用多時,便拱手說道:劉將軍之意,在下明白。瑾遵劉將軍之命。劉和便點點頭。然後對著眾人說道:既如此,那便如此定下。吾帶翼德麾下全部騎軍,與單於三千騎,北上河朔。雲長領大軍,向雁門進兵。若能一舉占據馬邑,匈奴叛軍定然撤軍。


    此時,呂布突然開口說道:某亦想隨劉將軍,北上河朔。不知劉將軍以為如何?劉和聽罷,便問道:奉先此番領五百騎,隨吾突襲離石,乃受丁刺史之命。如今離石已定,若隨吾北上河朔,不怕丁刺史責怪?


    呂布便迴道:不若令這五百騎,隨大軍去雁門。某隻身,隨劉將軍北上河朔。如何?劉和便嗬嗬一笑道:奉先既決定如此,那便也隨吾北上吧。至於那五百騎,自然也須編入騎軍北上。吾節製幽並諸軍事,此區區五百騎,還是有權力征調的。奉先放心便可。


    隨後,劉和說道:雲長為主將,統領步軍,不日北上雁門。公明,儁乂,為副將協助。奉孝誌才二人,隨軍輔佐雲長。文聘領三千郡兵,留守西河。文遠有傷在身,便留在離石養傷。翼德,奉先,子義,典韋四人,隨吾北上河朔。於吉,歐承二人,皆留在離石。


    半月之內,再趕製五百馬車。無須裝載太多,須跟上行軍速度。奉先麾下騎軍,皆乃新軍。便讓這五百騎,駕糧車隨軍。餘下所有馬匹,皆作馱糧之用。吾估算,騎軍所需糧草,至少三萬石。


    留十萬石糧草,屯在離石縣,餘下所有糧草,皆由雲長步軍帶走。此戰,望諸位盡全力。早日擊退匈奴叛軍,幽州烏桓,還有近十萬叛軍正在作亂。亦需吾等,領軍前去剿滅。


    眾將聽罷,便皆拱手領命。隨後各自散去!劉和隨後去見歐承,打算交代歐承,鍛造一把兵器。待見到歐承後,便將畫好的圖樣,遞給歐承。歐承接過一看,然後問道:主公,此乃戟否?


    劉和便迴道:不錯,此乃雙耳青龍戟。吾更喜歡,稱其為方天畫戟!歐承聽罷便迴道:方天畫戟,好名字。劉和便說道:須半月之內,用精鋼,將其鍛造出來。可能做到?


    歐承便迴道:主公放心,吾定然鍛好。劉和便又與歐承,談論了幾句便走了。數日後,關羽便領一萬多步軍,出離石而去。而劉和所需的運糧馬車,還未製好。便也隻能耐心等待!


    又過了幾日,歐承便來見劉和。告知劉和,方天畫戟已然鍛好。劉和讓手下,去通知眾人來鐵匠鋪。片刻之後,張飛,呂布,文聘,太史慈,典韋五人齊聚。歐承便取來,鍛好的畫戟,擺在眾人眼前。五人皆從未,見過此等兵器,紛紛走上前去細看。


    劉和此時對著呂布說道:奉先可還記得,吾前番所言之方天畫戟?呂布聞言,便迴道:莫非此,便是劉將軍所言?劉和便點頭,然後說道:不錯,此便是方天畫戟。


    歐承此時,便指著畫戟說道:此戟足有三十六斤重,且戟鋒乃精鋼所鍛,鋒利無比。整戟長約一丈二尺餘,馬戰,步戰,皆可。


    歐承說完,眾人便皆仔細打量畫戟。劉和便說道:奉先擅戟,不若演練一二。看看是否趁手?若需改良之處,便可與歐承直說。


    呂布聽罷,便也點頭。然後握住畫戟,然後又細看戟鋒一眼。隨後眾人,便皆散開!呂布便揮舞方天畫戟,演練起來。在場眾人,皆誇讚呂布英姿。劉和也覺得,呂布武藝,確是當世罕見。


    典韋此刻,也看的認真。隨後行至劉和身邊,然後拉了拉劉和衣袖。劉和便迴頭看向典韋,開口說道:何事?典韋便說道:俺也要方天畫戟!


    劉和聽罷,便問道:汝不是不擅使長兵器?怎的也想要畫戟?典韋便迴道:俺可以練!劉和無語,便說道:汝還是先將禦馬術,練熟吧。馬戰才需長兵器,汝若隻會步戰。那還是用雙鐧便可。典韋見劉和不答應,便也不再多言。


    過了片刻,呂布便演練完了。眾人皆稱讚呂布!劉和亦嗬嗬笑道:不錯,奉先果然武藝過人。此戟重近四十,奉先還能使得如此酣暢。當真非凡人可比!此畫戟,便贈予奉先了。望奉先手持此戟,橫掃異族蠻夷。成就一番功業!


    呂布聞言,便行至劉和身前。拱手一拜,然後迴道:布,謝過劉將軍,贈此神兵。日後定然不負,劉將軍期望!劉和便拍拍呂布肩膀,然後嗬嗬一笑。


    過了數日,五百馬車終於做好。劉和便讓手下,將糧草裝載上。每駕馬車之上,也隻裝了一半。為的便是,不拖累行軍速度。同時也派人,送了一封書信迴鄴城。


    第二日清晨,劉和領手下幾人,隨於夫羅三千騎,一起出離石,往西北行軍而去。於夫羅熟悉這一帶地形,劉和便也遵照,於夫羅所言。領軍走上郡北邊,再入河朔。上郡有幾個部族首領,乃是親近於夫羅之人。於夫羅便打算,先收攏這幾人先。


    而關羽此時,已然距離汾陽不遠。也派出不少斥候,前去打探情況。而丁原此時,也早已收到呂布,及劉和的消息。得知了劉和的戰略,亦不得不欽佩劉和。當真是膽大!同時也準備,與關羽保持聯係。看看能否夾擊匈奴叛軍。


    半月之後,劉和於夫羅等人。已然行軍至,上郡膚施縣。於夫羅便派出手下,去見此地一位部族首領。待手下迴來後,便告知於夫羅。於夫羅便將情況,告知劉和,言說這位首領。同意擁護自己,成為新單於!


    劉和聽罷,便點點頭。然後說道:如此便好,若皆如此人一般,識時務。吾等此行,當能順利不少。於夫羅也點頭稱是。隨後,這位首領親自前來,麵見於夫羅。自然也見到劉和,還有麾下的精甲騎軍。亦慶幸自己所作決定,不然怕是要被,於夫羅及劉和騎軍剿滅。


    劉和在膚施,停留了一日。補充了一些糧草,隨後於夫羅與劉和。便繼續往北行軍而去!而自出西河郡後,沿途多是高原。亦是一馬平川的地形。劉和等人行軍很快,每日行軍至少八十裏。短短十日,便行軍至朔方郡最南邊的大城縣。


    於夫羅便帶了數十人,去見此地匈奴首領。臨近天黑,於夫羅才迴來。見到劉和,便告知劉和,此地的匈奴首領。也答應擁護自己!


    劉和便也恭賀於夫羅,劉和未曾想到。於夫羅竟還有,如此影響力!而劉和不知的是,這些首領在意的,乃是於夫羅,有漢朝皇帝的支持。還有劉和領官軍,隨於夫羅前來此地。而左右賢王的大軍,此刻皆在東邊,與漢軍交戰。整個河朔諸部,並未剩下多少匈奴士兵。若是與於夫羅反目,怕是要被官軍,及於夫羅手下騎兵消滅。


    待此地首領,見過劉和之後,劉和也照常在此地。補充了部分糧草,便繼續領軍,北上而去。大城再往北二百裏,便是朔方城了。數年前,此地還有數千漢軍駐守。然涼州叛亂一起,這裏的漢軍便被調走。朔方城便也被匈奴人占據!


    大軍行軍三日,便至朔方。劉和觀察朔方城內外,發現朔方地理位置極好。乃是兵家重地,北臨黃河。再往北不遠,便是陰山山脈。又正好處在五原與整個朔方郡,分界之地。控製朔方城,便也就控製了整個朔方郡。如今被匈奴所占,當真是可惜。


    待見過此地匈奴首領後,於夫羅便讓劉和領軍,留在朔方些時日。自己領手下親信,去往西邊的臨戎,勸說那裏的匈奴首領。劉和便也答應於夫羅,交代於夫羅,若有何情況。提前派人報信!於夫羅便答應劉和,畢竟不到萬不得已,於夫羅也不想動刀。自己若坐穩單於之位,這些部族,皆歸自己麾下管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尚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尚正並收藏亂世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