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入宮得花錢
什麽魑魅魍魎,統統給朕叉出去 作者:阿東正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這一日,正在家中整理家資的糜竺,突然收到了龐樞密傳來的消息。
說是讓他到龐府去一趟,乃是有要事相商,而且還得是立刻。
糜竺在這一刻突然意識到了什麽,這兩年他一直等待的東西,很可能馬上就要來臨了。
於是糜竺二話不說,當即扔下手中的事務,便飛速朝著龐府趕去。
龐府......不如叫龐院來得貼切一些,名稱與實際壓根兒就對不上號。
糜竺沒想到,這個龐樞密的生活竟然如此節儉。
樞密使一個這麽大的官兒,竟然就住在這樣的地方,知不知道樞密使代表著什麽啊。
實在是難以想象,一個樞密使的家資,竟然還不如他家中幾頓飯來得有價值。
也是從這一刻起,糜竺確定了,龐樞密他絕非一般官員呐。
至少就錢財而言,基本是視於無物了,隻是不知對美色抗力如何......
而這樣的生活作風,也不禁讓他想起來了另外一個龐姓故友。
糜竺來到廳堂內,隻聽見龐樞密直接開門見山的表示說。
如今朝廷準備大軍操演,既是震懾金國,同時也是校驗禦營軍隊。
當然了,後者遠比前者重要。
但如今國庫沒錢,需要你們糜家支持。
當然了,這也不是白讓你們支持的,否則又與土匪何異。
正所謂物盡其用,你糜員外這商賈買賣都能做得這麽好,那麽這朝廷的買賣也應該能做得好吧。
於是龐樞密接著表示說,等這事兒完了,定然向官家推舉你糜豪進入三司府衙任職。
別的不敢保證,但至少一個副使是有的,這樣的機會可是其他商賈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且官家性格直率,說不定一高興當場就直接給你拔正了。
糜竺聞言,哪裏還有半絲猶豫,當即便表示願將所有家資捐給朝廷以作軍需之用。
待糜竺迴到家,向老爹說明此事後,老爹自然也是舉雙手支持。
父子兩便連夜開始清點家財,那些字畫、玉瓷、金銀首飾之物也都統統換了錢糧。
莫約兩三日後,龐樞密又派人傳來消息。
說是今日與宮中商議此事,你可以直接帶著清單來了......
於是糜竺立刻就朝著宮中走去。
可是都忘了一件事情,他糜竺是個什麽身份,怎麽能隨意進宮呢。
不過沒關係,正所謂有錢能通神,再加上有龐樞密背書,自然也是能進去的。
於是在極短時間內,花掉了上千貫後終於是打通了,而且還意外搭上了內侍省押班康履的路子,這可真是意料之外啊。
“官家口諭,宣糜豪入殿......”
.......
.......
“啟稟官家,宮外......”
內殿中,袁術正自顧自的敲著腦袋。
因為他剛才又聽到那道熟悉的聲音了,說明是又來人了。
這不,下一刻那康履便從側門走了過來,在他耳邊附耳輕聲述說著。
說是宮外一個自稱名叫糜豪的人求見官家,說是有龐樞密推薦,為朝廷捐錢來著。
那還等什麽,讓他趕緊進來啊。
待康履去叫人後,剛才還熱鬧非凡的內殿,便逐漸陷入了沉默之中。
似乎大家都在暗自醞釀著什麽。
而袁術真是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正閉眼假寐的龐統,合著這事兒還跟你龐統有關係是吧。
隻是這個名叫糜竺的人.......袁術即便是不看《三國誌》,那也是有些印象的。
糜竺原為徐州富商,後被徐州牧陶謙辟為別駕從事。
陶謙病死後,奉其遺命迎接劉備,成為其幕客。
之後在劉備潦倒時,麋竺給予了劉備很大的幫助,使之重新振作。
可以說,劉備當初能在徐州地界混那麽久,這糜竺可謂是功不可沒。
但從《三國誌》又看到,糜竺的弟弟糜芳,在呂蒙襲取荊州時竟然舉城投降,進而導致關羽兵敗身亡。
而當時身在蜀州的糜竺嘛,自然也在此事發生沒多久後,便很快的病死了。
好家夥兒,也不知道這糜芳是怎麽想的。
但在袁術看來,糜芳此行為倒也正常,誰讓關羽一直輕慢於他呢。
嗯......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訓,不可隨意輕待他人。
說不定平時就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到最後卻是導致身死的元兇呢。
沒法子,在沒有拿到玉璽之前,一切都得小心謹慎啊。
“在下糜豪,拜見官家......”
很快,康履便將帶著一位體型適中,看著溫文爾雅的青年人走入了大殿,連聲拜見道。
袁術虛手一抬,平聲應道:“免禮吧。”
“謝官家。”
糜竺緩緩直起身來,但依舊是低著腦袋。
剛才他瞟了一眼坐在上位的官家,要比想象中年輕得多。
另外殿中的人他也略有耳聞,而且在來時路上,康押班在錢財麵子上,也提前給他介紹過了。
站在左邊兒的三位,便是中書門下省的宰執們了。
而站在右邊兒的兩位,便是樞密院的樞密使。
在看到較為熟悉的龐樞密後,糜竺這顆懸著的心,才算是安穩了些。
雖然他也是見過些大場麵,當過大官的人了,但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嘛。
糜竺啊糜竺,你說你昔日幫助朕多好,幹嘛去幫那劉大耳呢......似乎也不成,朕當初又怎麽會看得上他呢。
袁術微微一笑,繼而看向殿中的糜竺隨口輕聲問道:“糜豪是吧,說說吧,你想盡辦法入宮見朕,所為何事啊?”
糜竺聞言先是稍稍看了看右前方的龐樞密,隻見龐樞密不動聲色的微微點了點頭。
他才深吸一口氣,正聲應道:“迴官家的話,在下聽聞我大宋禦營軍隊,正準備於黃河沿岸進行軍事操演。”
“家父自小教育在下,長大後要報效朝廷為江山社稷造福,但可惜在下才疏識淺,文不能提筆,武不能上馬。”
“但所幸在下家中還有幾分家產,在下願傾盡家財為朝廷做些什麽,以盡微薄之力。”
說是讓他到龐府去一趟,乃是有要事相商,而且還得是立刻。
糜竺在這一刻突然意識到了什麽,這兩年他一直等待的東西,很可能馬上就要來臨了。
於是糜竺二話不說,當即扔下手中的事務,便飛速朝著龐府趕去。
龐府......不如叫龐院來得貼切一些,名稱與實際壓根兒就對不上號。
糜竺沒想到,這個龐樞密的生活竟然如此節儉。
樞密使一個這麽大的官兒,竟然就住在這樣的地方,知不知道樞密使代表著什麽啊。
實在是難以想象,一個樞密使的家資,竟然還不如他家中幾頓飯來得有價值。
也是從這一刻起,糜竺確定了,龐樞密他絕非一般官員呐。
至少就錢財而言,基本是視於無物了,隻是不知對美色抗力如何......
而這樣的生活作風,也不禁讓他想起來了另外一個龐姓故友。
糜竺來到廳堂內,隻聽見龐樞密直接開門見山的表示說。
如今朝廷準備大軍操演,既是震懾金國,同時也是校驗禦營軍隊。
當然了,後者遠比前者重要。
但如今國庫沒錢,需要你們糜家支持。
當然了,這也不是白讓你們支持的,否則又與土匪何異。
正所謂物盡其用,你糜員外這商賈買賣都能做得這麽好,那麽這朝廷的買賣也應該能做得好吧。
於是龐樞密接著表示說,等這事兒完了,定然向官家推舉你糜豪進入三司府衙任職。
別的不敢保證,但至少一個副使是有的,這樣的機會可是其他商賈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且官家性格直率,說不定一高興當場就直接給你拔正了。
糜竺聞言,哪裏還有半絲猶豫,當即便表示願將所有家資捐給朝廷以作軍需之用。
待糜竺迴到家,向老爹說明此事後,老爹自然也是舉雙手支持。
父子兩便連夜開始清點家財,那些字畫、玉瓷、金銀首飾之物也都統統換了錢糧。
莫約兩三日後,龐樞密又派人傳來消息。
說是今日與宮中商議此事,你可以直接帶著清單來了......
於是糜竺立刻就朝著宮中走去。
可是都忘了一件事情,他糜竺是個什麽身份,怎麽能隨意進宮呢。
不過沒關係,正所謂有錢能通神,再加上有龐樞密背書,自然也是能進去的。
於是在極短時間內,花掉了上千貫後終於是打通了,而且還意外搭上了內侍省押班康履的路子,這可真是意料之外啊。
“官家口諭,宣糜豪入殿......”
.......
.......
“啟稟官家,宮外......”
內殿中,袁術正自顧自的敲著腦袋。
因為他剛才又聽到那道熟悉的聲音了,說明是又來人了。
這不,下一刻那康履便從側門走了過來,在他耳邊附耳輕聲述說著。
說是宮外一個自稱名叫糜豪的人求見官家,說是有龐樞密推薦,為朝廷捐錢來著。
那還等什麽,讓他趕緊進來啊。
待康履去叫人後,剛才還熱鬧非凡的內殿,便逐漸陷入了沉默之中。
似乎大家都在暗自醞釀著什麽。
而袁術真是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正閉眼假寐的龐統,合著這事兒還跟你龐統有關係是吧。
隻是這個名叫糜竺的人.......袁術即便是不看《三國誌》,那也是有些印象的。
糜竺原為徐州富商,後被徐州牧陶謙辟為別駕從事。
陶謙病死後,奉其遺命迎接劉備,成為其幕客。
之後在劉備潦倒時,麋竺給予了劉備很大的幫助,使之重新振作。
可以說,劉備當初能在徐州地界混那麽久,這糜竺可謂是功不可沒。
但從《三國誌》又看到,糜竺的弟弟糜芳,在呂蒙襲取荊州時竟然舉城投降,進而導致關羽兵敗身亡。
而當時身在蜀州的糜竺嘛,自然也在此事發生沒多久後,便很快的病死了。
好家夥兒,也不知道這糜芳是怎麽想的。
但在袁術看來,糜芳此行為倒也正常,誰讓關羽一直輕慢於他呢。
嗯......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訓,不可隨意輕待他人。
說不定平時就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到最後卻是導致身死的元兇呢。
沒法子,在沒有拿到玉璽之前,一切都得小心謹慎啊。
“在下糜豪,拜見官家......”
很快,康履便將帶著一位體型適中,看著溫文爾雅的青年人走入了大殿,連聲拜見道。
袁術虛手一抬,平聲應道:“免禮吧。”
“謝官家。”
糜竺緩緩直起身來,但依舊是低著腦袋。
剛才他瞟了一眼坐在上位的官家,要比想象中年輕得多。
另外殿中的人他也略有耳聞,而且在來時路上,康押班在錢財麵子上,也提前給他介紹過了。
站在左邊兒的三位,便是中書門下省的宰執們了。
而站在右邊兒的兩位,便是樞密院的樞密使。
在看到較為熟悉的龐樞密後,糜竺這顆懸著的心,才算是安穩了些。
雖然他也是見過些大場麵,當過大官的人了,但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嘛。
糜竺啊糜竺,你說你昔日幫助朕多好,幹嘛去幫那劉大耳呢......似乎也不成,朕當初又怎麽會看得上他呢。
袁術微微一笑,繼而看向殿中的糜竺隨口輕聲問道:“糜豪是吧,說說吧,你想盡辦法入宮見朕,所為何事啊?”
糜竺聞言先是稍稍看了看右前方的龐樞密,隻見龐樞密不動聲色的微微點了點頭。
他才深吸一口氣,正聲應道:“迴官家的話,在下聽聞我大宋禦營軍隊,正準備於黃河沿岸進行軍事操演。”
“家父自小教育在下,長大後要報效朝廷為江山社稷造福,但可惜在下才疏識淺,文不能提筆,武不能上馬。”
“但所幸在下家中還有幾分家產,在下願傾盡家財為朝廷做些什麽,以盡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