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傲雪等了許久,眼睜睜看著他臉上的表情變了一次又一次,而她交握的雙手也隨之一次比一次捏得更緊。終於,她忍不住開口催問:“怎麽不說話了?你會加入嗎?”
點頭或搖頭,兩個念頭在杜景堂腦海裏博弈。他此刻仿佛是站在天平的正中心,往左偏或是向右移,那是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生路徑。
在蘇傲雪的逼問下,他的脖子僵硬地動了動。可單從表情和動作,蘇傲雪根本探究不到他潛意識裏的選擇到底是什麽。
最後,他隻是問了一句:“你看我這出身,合適嗎?”
不同於杜景堂的猶豫,蘇傲雪內心的選擇幾乎已經明朗化了。她多了半個下午的時間,她有了充足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家庭的牽絆,她還飽受摧殘。因此,她根本無需反複思量。
唯一令她顧慮的,也隻剩下杜景堂的態度了。
故而,蘇傲雪聽了他這話,立刻義正言辭地反駁:“人的出身不是由自己決定的。就好比今天下午,我找美新和逢春過來討論新劇本。我們談到一個問題,能站出來為了婦女的權益振臂高唿的並不一定是女人,而壓迫女人、阻止婦女革命的也未必都是男人。那些由命運決定的因素,譬如性別和家庭環境,並不等於終身的立場。”
杜景堂抿著唇,整個人都顯得很緊繃,繼而沉聲道:“如果我加入共,產,黨,那就意味著我要加入和我的家庭對立的陣營。我要是失敗了,我的母親會經曆第二次失去我的痛苦;可我要是勝利了,那我的母親……”
舊有的製度維護他眼下擁有的一切,不止金錢也包括親情,這個決心不容易下。
蘇傲雪明白這個道理,便沒有繼續向下說。可她也吃不下飯,順手拿起桌角疊得很整齊的報紙,信手翻了兩下,影戲版的頭條又是很奪目的標題——女演員一炮而紅的秘密:與導演親密無間。
“這不是美新嗎?”蘇傲雪訝然地舉著報紙,看著上頭登的康美新的劇照,滕然起身。
杜景堂皺著眉,走過來剛瞥見標題,就下意識地問:“怎麽又來了?”
蘇傲雪又急又氣,把報紙都抓破了,忙揪著他的衣袖問:“三哥,你說這新聞還會是錦華做的嗎?陳冬易難道一點反擊都沒有嗎?”
杜景堂拍拍她的肩膀,讓她先稍安勿躁。跟著匆忙掃完全文,文章中有不少諸如“據知情人透露”“據觀察”的說法。他思忖片刻,方道:“你先別多想,也可能……那天的冷餐會,美新和逢春一起參加了,也許當時有記者看出些什麽了吧。”
“看出他們交情不淺,就一定要往下流的方向去想嗎?”蘇傲雪怒而把報紙重重摔在了桌上。
記者的筆觸很惹人討厭,把康美新寫成了一個為了能演戲不惜獻身蔡逢春的放蕩女。然而事實上,他們年齡相仿,對戲劇也都抱有同樣的熱忱。先有惺惺相惜的同事情,爾後才進一步發展成了男女之情。可就因為男導演和女演員的身份,所以被先入為主地抹黑成了有目的的情色交換。
碰上這種糟心事,最能理解康美新的人無疑就是蘇傲雪了。她是女編劇,而杜景堂是男股東,外人就自以為是地認定他們的關係必定靠金錢維係。
蘇傲雪比照著自己的心路曆程,不無擔憂地問道:“我要不要給美新打個電話?我覺得她現在一定不開心,最好能有人在她身邊陪陪她。”
想安慰康美新的人很多,但能感同身受的卻不多。蘇傲雪是同病相憐的過來人,能給予的支持自然比一般人更多。
然而,不等她跑去叫康美新的號頭,電話機倒先響了起來。
機械的鈴聲此時聽來無端有種緊張感,《欲海兩道關》從導演到編劇,現在又輪到了演員,無一例外地統統陷入了輿論危機。
蘇傲雪臉上憂心忡忡的,揣測著這個電話是不是要來告訴她,情況還要繼續惡化下去。想到此,她不由伸手捂上了狂跳的心口。
但她自己也曾說過的,每一次麵臨危機,她都很害怕,卻從未因此而逃避。所以,她拒絕了杜景堂要幫她接電話的動作,穩了穩心神,上前拿起了話機。
“你好,哪位?”
“蘇姐姐,是我!”
是張翠蘭的聲音。
蘇傲雪鬆掉卡在嗓子眼的一口寒氣,對著杜景堂笑了笑。然後,隨意地坐在沙發上,對著電話問道:“翠蘭嗎?好久不見了,你最近好嗎?”
張翠蘭局促又勉強地笑了一聲,道:“不算壞,我的電影上映了……蘇姐姐,你的事我其實……我知道是,是賴……”
蘇傲雪猜到她在為難什麽,也不由地默了默,隨後才開口:“翠蘭,別說了。他是他,你是你。”
這話,不止是要安慰張翠蘭的,亦是在說服自己。
不管張翠蘭是在哪個時刻知道這些小動作的,她都無法阻止賴貴真。何況,這次惡鬥的起因是錦華的新電影《十足春光》要上映了,而張翠蘭演到如今戲份最重的一個角色就獻給了這部電影,站在她的立場上,有私心也不奇怪。再者,她現在能打這個電話過來,說明她這幾天的日子也絕非心安理得。
“姐姐,我和他散了,是我提的。我……我想了很多,最後想到了那句話——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他那麽薄情寡恩的人,或許早點離開才是對的。”
蘇傲雪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看了眼身旁的杜景堂。
屋裏很靜,整通電話他都能聽見。
杜景堂眸色一沉,他也不清楚張翠蘭眼下的舉動,是出於愧疚,還是委身賴貴真之後言行都受人控製。
電話裏一片寂然,這讓張翠蘭的悔意攀至頂峰。
她是在觥籌交錯的酒會上,聽出賴貴真籠絡記者的目的的。那天晚上迴到賴貴真給她租住的更為寬敞的公寓裏,她信了那個男人的鬼話,所謂商場無父子,電影的成功比友誼更重要。
點頭或搖頭,兩個念頭在杜景堂腦海裏博弈。他此刻仿佛是站在天平的正中心,往左偏或是向右移,那是兩個截然相反的人生路徑。
在蘇傲雪的逼問下,他的脖子僵硬地動了動。可單從表情和動作,蘇傲雪根本探究不到他潛意識裏的選擇到底是什麽。
最後,他隻是問了一句:“你看我這出身,合適嗎?”
不同於杜景堂的猶豫,蘇傲雪內心的選擇幾乎已經明朗化了。她多了半個下午的時間,她有了充足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家庭的牽絆,她還飽受摧殘。因此,她根本無需反複思量。
唯一令她顧慮的,也隻剩下杜景堂的態度了。
故而,蘇傲雪聽了他這話,立刻義正言辭地反駁:“人的出身不是由自己決定的。就好比今天下午,我找美新和逢春過來討論新劇本。我們談到一個問題,能站出來為了婦女的權益振臂高唿的並不一定是女人,而壓迫女人、阻止婦女革命的也未必都是男人。那些由命運決定的因素,譬如性別和家庭環境,並不等於終身的立場。”
杜景堂抿著唇,整個人都顯得很緊繃,繼而沉聲道:“如果我加入共,產,黨,那就意味著我要加入和我的家庭對立的陣營。我要是失敗了,我的母親會經曆第二次失去我的痛苦;可我要是勝利了,那我的母親……”
舊有的製度維護他眼下擁有的一切,不止金錢也包括親情,這個決心不容易下。
蘇傲雪明白這個道理,便沒有繼續向下說。可她也吃不下飯,順手拿起桌角疊得很整齊的報紙,信手翻了兩下,影戲版的頭條又是很奪目的標題——女演員一炮而紅的秘密:與導演親密無間。
“這不是美新嗎?”蘇傲雪訝然地舉著報紙,看著上頭登的康美新的劇照,滕然起身。
杜景堂皺著眉,走過來剛瞥見標題,就下意識地問:“怎麽又來了?”
蘇傲雪又急又氣,把報紙都抓破了,忙揪著他的衣袖問:“三哥,你說這新聞還會是錦華做的嗎?陳冬易難道一點反擊都沒有嗎?”
杜景堂拍拍她的肩膀,讓她先稍安勿躁。跟著匆忙掃完全文,文章中有不少諸如“據知情人透露”“據觀察”的說法。他思忖片刻,方道:“你先別多想,也可能……那天的冷餐會,美新和逢春一起參加了,也許當時有記者看出些什麽了吧。”
“看出他們交情不淺,就一定要往下流的方向去想嗎?”蘇傲雪怒而把報紙重重摔在了桌上。
記者的筆觸很惹人討厭,把康美新寫成了一個為了能演戲不惜獻身蔡逢春的放蕩女。然而事實上,他們年齡相仿,對戲劇也都抱有同樣的熱忱。先有惺惺相惜的同事情,爾後才進一步發展成了男女之情。可就因為男導演和女演員的身份,所以被先入為主地抹黑成了有目的的情色交換。
碰上這種糟心事,最能理解康美新的人無疑就是蘇傲雪了。她是女編劇,而杜景堂是男股東,外人就自以為是地認定他們的關係必定靠金錢維係。
蘇傲雪比照著自己的心路曆程,不無擔憂地問道:“我要不要給美新打個電話?我覺得她現在一定不開心,最好能有人在她身邊陪陪她。”
想安慰康美新的人很多,但能感同身受的卻不多。蘇傲雪是同病相憐的過來人,能給予的支持自然比一般人更多。
然而,不等她跑去叫康美新的號頭,電話機倒先響了起來。
機械的鈴聲此時聽來無端有種緊張感,《欲海兩道關》從導演到編劇,現在又輪到了演員,無一例外地統統陷入了輿論危機。
蘇傲雪臉上憂心忡忡的,揣測著這個電話是不是要來告訴她,情況還要繼續惡化下去。想到此,她不由伸手捂上了狂跳的心口。
但她自己也曾說過的,每一次麵臨危機,她都很害怕,卻從未因此而逃避。所以,她拒絕了杜景堂要幫她接電話的動作,穩了穩心神,上前拿起了話機。
“你好,哪位?”
“蘇姐姐,是我!”
是張翠蘭的聲音。
蘇傲雪鬆掉卡在嗓子眼的一口寒氣,對著杜景堂笑了笑。然後,隨意地坐在沙發上,對著電話問道:“翠蘭嗎?好久不見了,你最近好嗎?”
張翠蘭局促又勉強地笑了一聲,道:“不算壞,我的電影上映了……蘇姐姐,你的事我其實……我知道是,是賴……”
蘇傲雪猜到她在為難什麽,也不由地默了默,隨後才開口:“翠蘭,別說了。他是他,你是你。”
這話,不止是要安慰張翠蘭的,亦是在說服自己。
不管張翠蘭是在哪個時刻知道這些小動作的,她都無法阻止賴貴真。何況,這次惡鬥的起因是錦華的新電影《十足春光》要上映了,而張翠蘭演到如今戲份最重的一個角色就獻給了這部電影,站在她的立場上,有私心也不奇怪。再者,她現在能打這個電話過來,說明她這幾天的日子也絕非心安理得。
“姐姐,我和他散了,是我提的。我……我想了很多,最後想到了那句話——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他那麽薄情寡恩的人,或許早點離開才是對的。”
蘇傲雪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看了眼身旁的杜景堂。
屋裏很靜,整通電話他都能聽見。
杜景堂眸色一沉,他也不清楚張翠蘭眼下的舉動,是出於愧疚,還是委身賴貴真之後言行都受人控製。
電話裏一片寂然,這讓張翠蘭的悔意攀至頂峰。
她是在觥籌交錯的酒會上,聽出賴貴真籠絡記者的目的的。那天晚上迴到賴貴真給她租住的更為寬敞的公寓裏,她信了那個男人的鬼話,所謂商場無父子,電影的成功比友誼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