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守暉輕蔑道:“人不在公司裏待著,手倒是伸得很長。”
“不把老三放到公司裏,是我們一起商量的決定,怎麽老爺現在又來陰陽怪氣的?”大太太轉頭,皺著眉問三姨太,“是誰嚼的舌根?”
三姨太先看了眼杜守暉,然後湊在大太太耳邊,低聲道:“是四爺。”
大太太並不意外,隻是氣急地捶了一下沙發,怒道:“我就知道是這臭小子!”
杜守暉不說話,隻是蔑斜著眼瞧她。
大太太自覺剛才的反應並沒有錯的,便冷笑道:“老爺,你別這麽看著我呀。年輕的時候,我爹就囑咐過咱們,對老幺的偏疼要有個限度。他老人家反複說,那是他過來人的經驗之談。當時,我覺得也不能說是偏心,因為那孩子年紀小一些,大人不上心看著,難道還要他自己管自己不成?到了現在,我總算是理解那番告誡。因為那孩子最小,就把好吃的、好玩的都緊著他,日子久了居然成了例。一直到養大了,就有了後果了。”
杜守暉直起身,怒問:“什麽叫後果?你用的字眼未免太重了些!”
大太太也不讓他,繼續道:“怎麽不算後果?因為從小嬌養慣了,覺得世上一切好東西自然都是他的。小時候是要玩具,長大了自然是要權、要錢。就說這個紅包的事,我是私下派人送去的,並沒有算在公司賬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我還是懂的。可是呀,我猜老四聽說了這事,非要覺得我待老三的朋友格外關照,而他塞在公司裏的朋友同學,卻沒有這個待遇,心裏鬧不痛快呢。老爺呀!你要是看了報紙,自然會明白我為什麽要多給一個紅包的。”
三姨太覺得這話很公道,剛才她侍奉杜守暉穿衣,聽見四少爺說的話,似乎就是小肚雞腸惹起來的事。
於是,也幫著說了一句:“是啊,謝子蘭有個女兒,小小年紀就有肺病,隔三差五要住院,這病的開銷很大……”
杜守暉一瞪眼,三姨太就止住說了。剛才還假裝不清楚內情,現在又把謝子蘭家裏的情況說得這樣詳細,也難怪要受白眼了。
賢妻美妾都站出來說公道話了,杜守暉也無甚可駁。耐了半晌,終於是把他心底真正的不滿講了出來:“求我辦事,又不來我跟前說兩句軟話,甚至從來不到我這裏問安!你們要我這做父親的臉往哪裏放呢?”
大太太明白丈夫的心事,她自己又何嚐不愁這事。因之,雖張了張嘴卻未曾說話。
倒是三姨太在旁笑道:“前天吃的白斬雞是家裏養的,但是老爺太太都說肉太柴,沒有鄉下抓來的好吃。我想也是呢,咱們家後廚再大,也就那麽丁點兒的地方,比不得鄉下的雞上躥下跳,那肉可不就結實嘛。不過,咱們家給雞鴨喂的食,也就跟養個人差不多了。雞吃得好,下的蛋自然也好,蛋黃都黃澄澄的,特別養人。可見,家養有家養的好處,散養有散養的好處。”
大太太聽了這話,心裏很歡喜。雖然杜守暉這大半輩子都沒讓她省心,唯有一點不幸中的萬幸,就是娶迴家的姨太太都很本分。要說二姨太能與她和睦,是因為由大太太親自挑選的緣故。那三姨太可不是由她選的,誰成想住在一個屋簷下,有時倒比二姨太更能幫忙。
三姨太也很歡喜,大太太能用讚賞的眼光看向她。
堂子裏教出來的紅姑娘,沒有不會說話,可這伶牙俐齒也要分兩種。一種呢完全用在巴結客人那方麵,把後半生的全部希望都壓在以色侍人這方麵;另一種呢雖然也巴結客人,卻也時刻想著老了怎麽辦。
三姨太屬於後者。她答應杜守暉的時候,就想到了老夫少妻並不是長法,自己老來未必能靠得上這位老丈夫。至於幾房少爺,論理是該供養她後半生的。可惜她年紀小,還出身青樓,為後半輩子有靠,而和名義上的兒子們過分表示親近,恐怕惹人閑話。
想來想去,三姨太認為自己應該站在大太太一邊。
原配與美妾其實沒必要勢不兩立,外頭的鶯鶯燕燕總會合謀絆住男人的腳。家裏的姊妹再烏眼雞似地鬥法,豈不順了外人的意?倒是一家子和和氣氣比較好,將來若是老爺走在前頭,自己是交在大太太手裏的,和當家主母關係親厚總不是件壞事。
所以,這幾年來,三姨太總是向著大太太說話,彼此姐妹相稱,關係很融洽的。
因為三姨太年輕漂亮,說話有條理,從中幫忙向來都是成功的。
不料,今天倒有人過來搗亂了。
“雞養在哪裏都是讓人吃的,難道人也是嗎?”
這拆台的倒不是別個,卻是杜景堂本人。
杜守暉被他這不知好歹的蠢勁氣得夠嗆,吹胡子瞪眼地看著邁進門檻的人,道:“你三姨娘是在替你說話,你連這點眼力見也沒有了嗎?”
大太太也有些日子沒見二兒子了,然而,他今天一迴家就搗亂。所以,大太太臉上的笑意隻停留片刻就收了起來,反而拿眼色嗔他。
杜景堂哪會在乎這些,繼續抬杠:“問題當然不在三姨娘身上,三姨娘是在一個糟糕透頂的問題上,勉為其難地轉圜。”說時,朝三姨太欠了欠身。
杜守暉實在忍不了這個畫麵,自己的親兒子給小媽都能恭恭敬敬行禮,卻不待見他這個老子,這讓他氣不打一處來:“你幹脆說吧,你就是認為我有問題!”
“我可沒那麽說。”杜景堂不好意思在這種氣氛下坦然地坐在沙發上,隻好背過身去擺弄屋裏的盆栽。
“你要公司養一個閑人,不都按你的指使照辦了嘛!”杜守暉怒火中燒。
杜景堂轉迴半個腦袋,道:“可我不信公司真會讓他閑著。”
杜守暉臉紅脖子粗地質問道:“真讓他閑著,你就沒話說了嗎?承了我的情,見麵反過來還要給我臉色看,這是你做人做事的態度嗎?”
“不把老三放到公司裏,是我們一起商量的決定,怎麽老爺現在又來陰陽怪氣的?”大太太轉頭,皺著眉問三姨太,“是誰嚼的舌根?”
三姨太先看了眼杜守暉,然後湊在大太太耳邊,低聲道:“是四爺。”
大太太並不意外,隻是氣急地捶了一下沙發,怒道:“我就知道是這臭小子!”
杜守暉不說話,隻是蔑斜著眼瞧她。
大太太自覺剛才的反應並沒有錯的,便冷笑道:“老爺,你別這麽看著我呀。年輕的時候,我爹就囑咐過咱們,對老幺的偏疼要有個限度。他老人家反複說,那是他過來人的經驗之談。當時,我覺得也不能說是偏心,因為那孩子年紀小一些,大人不上心看著,難道還要他自己管自己不成?到了現在,我總算是理解那番告誡。因為那孩子最小,就把好吃的、好玩的都緊著他,日子久了居然成了例。一直到養大了,就有了後果了。”
杜守暉直起身,怒問:“什麽叫後果?你用的字眼未免太重了些!”
大太太也不讓他,繼續道:“怎麽不算後果?因為從小嬌養慣了,覺得世上一切好東西自然都是他的。小時候是要玩具,長大了自然是要權、要錢。就說這個紅包的事,我是私下派人送去的,並沒有算在公司賬上。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我還是懂的。可是呀,我猜老四聽說了這事,非要覺得我待老三的朋友格外關照,而他塞在公司裏的朋友同學,卻沒有這個待遇,心裏鬧不痛快呢。老爺呀!你要是看了報紙,自然會明白我為什麽要多給一個紅包的。”
三姨太覺得這話很公道,剛才她侍奉杜守暉穿衣,聽見四少爺說的話,似乎就是小肚雞腸惹起來的事。
於是,也幫著說了一句:“是啊,謝子蘭有個女兒,小小年紀就有肺病,隔三差五要住院,這病的開銷很大……”
杜守暉一瞪眼,三姨太就止住說了。剛才還假裝不清楚內情,現在又把謝子蘭家裏的情況說得這樣詳細,也難怪要受白眼了。
賢妻美妾都站出來說公道話了,杜守暉也無甚可駁。耐了半晌,終於是把他心底真正的不滿講了出來:“求我辦事,又不來我跟前說兩句軟話,甚至從來不到我這裏問安!你們要我這做父親的臉往哪裏放呢?”
大太太明白丈夫的心事,她自己又何嚐不愁這事。因之,雖張了張嘴卻未曾說話。
倒是三姨太在旁笑道:“前天吃的白斬雞是家裏養的,但是老爺太太都說肉太柴,沒有鄉下抓來的好吃。我想也是呢,咱們家後廚再大,也就那麽丁點兒的地方,比不得鄉下的雞上躥下跳,那肉可不就結實嘛。不過,咱們家給雞鴨喂的食,也就跟養個人差不多了。雞吃得好,下的蛋自然也好,蛋黃都黃澄澄的,特別養人。可見,家養有家養的好處,散養有散養的好處。”
大太太聽了這話,心裏很歡喜。雖然杜守暉這大半輩子都沒讓她省心,唯有一點不幸中的萬幸,就是娶迴家的姨太太都很本分。要說二姨太能與她和睦,是因為由大太太親自挑選的緣故。那三姨太可不是由她選的,誰成想住在一個屋簷下,有時倒比二姨太更能幫忙。
三姨太也很歡喜,大太太能用讚賞的眼光看向她。
堂子裏教出來的紅姑娘,沒有不會說話,可這伶牙俐齒也要分兩種。一種呢完全用在巴結客人那方麵,把後半生的全部希望都壓在以色侍人這方麵;另一種呢雖然也巴結客人,卻也時刻想著老了怎麽辦。
三姨太屬於後者。她答應杜守暉的時候,就想到了老夫少妻並不是長法,自己老來未必能靠得上這位老丈夫。至於幾房少爺,論理是該供養她後半生的。可惜她年紀小,還出身青樓,為後半輩子有靠,而和名義上的兒子們過分表示親近,恐怕惹人閑話。
想來想去,三姨太認為自己應該站在大太太一邊。
原配與美妾其實沒必要勢不兩立,外頭的鶯鶯燕燕總會合謀絆住男人的腳。家裏的姊妹再烏眼雞似地鬥法,豈不順了外人的意?倒是一家子和和氣氣比較好,將來若是老爺走在前頭,自己是交在大太太手裏的,和當家主母關係親厚總不是件壞事。
所以,這幾年來,三姨太總是向著大太太說話,彼此姐妹相稱,關係很融洽的。
因為三姨太年輕漂亮,說話有條理,從中幫忙向來都是成功的。
不料,今天倒有人過來搗亂了。
“雞養在哪裏都是讓人吃的,難道人也是嗎?”
這拆台的倒不是別個,卻是杜景堂本人。
杜守暉被他這不知好歹的蠢勁氣得夠嗆,吹胡子瞪眼地看著邁進門檻的人,道:“你三姨娘是在替你說話,你連這點眼力見也沒有了嗎?”
大太太也有些日子沒見二兒子了,然而,他今天一迴家就搗亂。所以,大太太臉上的笑意隻停留片刻就收了起來,反而拿眼色嗔他。
杜景堂哪會在乎這些,繼續抬杠:“問題當然不在三姨娘身上,三姨娘是在一個糟糕透頂的問題上,勉為其難地轉圜。”說時,朝三姨太欠了欠身。
杜守暉實在忍不了這個畫麵,自己的親兒子給小媽都能恭恭敬敬行禮,卻不待見他這個老子,這讓他氣不打一處來:“你幹脆說吧,你就是認為我有問題!”
“我可沒那麽說。”杜景堂不好意思在這種氣氛下坦然地坐在沙發上,隻好背過身去擺弄屋裏的盆栽。
“你要公司養一個閑人,不都按你的指使照辦了嘛!”杜守暉怒火中燒。
杜景堂轉迴半個腦袋,道:“可我不信公司真會讓他閑著。”
杜守暉臉紅脖子粗地質問道:“真讓他閑著,你就沒話說了嗎?承了我的情,見麵反過來還要給我臉色看,這是你做人做事的態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