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駿平定北境的同時,建興元年(公元214年)五月,曹操正在謀劃一件大事。
他要結盟,不是和李駿結盟,而是和劉備結盟。
思慮了很久,曹操才終於下定決心,招來了荀彧、荀攸、程昱、劉曄等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曹操看向眾人,意氣風發地說道
“諸位,孤思慮再三,覺得若是僅憑我們現在的實力對抗李駿必死無疑,因此我們必須要擴張。”
程昱第一個提出了反對
“主公,唐軍在東郡虎視眈眈,若我們貿然開戰怕會被唐軍趁虛而入啊。”
眾人見曹操如此自信,生怕這是陳王殿下腦子一熱的想法,立刻勸阻
“是啊主公,三思啊!”
隻有劉曄一言不發,他似乎抓到了什麽關鍵之處。
曹操也發現了劉曄不說話,開口問道
“子揚為何一言不發?”
劉曄迴過神來,小心翼翼地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主公想和朝廷結盟?”
“哈哈哈,知我者子揚也”
曹操起身走到地圖前,大手拍在荊州上
“聽聞唐軍主力北上抗擊鮮卑去了,孤準備趁此機會和朝廷結盟,共圖荊州、揚州富庶之地。”
聽到信息的關鍵,程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唐軍主力不在,我們不如……”
一旁的荀攸立刻出聲阻止
“不可,萬萬不可,我們若是趁李駿抗擊外族之時發動突襲那和裏通外敵有何區別?”
荀彧也出聲支持自己侄子
“是啊,那樣我們會被天下人唾棄,即使僥幸占得一郡兩郡之地也是得不償失,請主公三思。”
作為世家子,荀彧和荀攸還是很在乎名聲的,不像程昱那麽狠辣。
其實剛剛程昱的提議曹操不是沒有考慮過,也很心動,隻是最後被自己否決了。
且不說曹操也很佩服李駿抗擊外敵的行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名聲。
若是丟了名聲,恐怕不少人要和自己離心離德,那樣的損失不是一兩個郡的收益可以彌補的。
但是唐軍主力不在,自己北線防禦壓力大減,那就可以做很多事了。
目標明確之後,曹操便開始安排工作,他掏出早就準備好的親筆信
“那就勞煩長文替孤出使益州勸說朝廷出兵,孤會同時出兵淮北。”
陳群出列接過曹操的親筆信,行禮道
“主公放心,臣一定不負所托。”
接下來就是安排軍事部署,曹操看向眾人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從兗州、徐州各抽調一萬五千人,豫州各地抽調兩萬人,還有虎豹騎,加上子修剛剛招募的一萬新兵,共計七萬兵馬,由元讓為主將,公達為軍師,子和、文烈、伯寧為副將突擊廬江;
各位注意,分批調動,一定要隱蔽,免得孫權有所察覺。”
眾人起身行禮應諾
“臣等遵命。”
六月中,陳群秘密進入益州到達現在大漢的都城成都,遞上了文書求見漢帝劉禪。
明確陳群的意圖,一眾漢室輔政大臣也是吵開了鍋。
魏延對於曹操的提議嗤之以鼻
“這曹操真是厚顏無恥,當初占我們潁川,還突襲南陽,如今居然還想來結盟!”
楊修起身看著魏延,慢條斯理地說道
“文長將軍,如今時過境遷,我等應該想著如何扶保漢室收複河山,而不是為了意氣之爭坐失良機。”
坐在一旁的王淩也表示了同意
“德祖說得對,如今有機會收複荊州壯大朝廷實力,我們和曹操結盟也無不可。”
皇甫堅壽等人也是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隻有陳到支持魏延。
不過最終所有人還是看向了坐在首位的司馬朗,畢竟他才是輔政大臣之首。
司馬朗清了清嗓子,和司馬懿對視一眼,這才開口
“老夫覺得各位說得都有理,這曹操既然想利用我們吸引孫權的注意力,我們為何不可以將計就計呢?”
司馬家最近一直在拉攏魏延,魏延對於他們的拉攏也很是受用。
因此司馬朗既然開口了,魏延也沒有了剛才反對地那麽激烈,而是看向司馬朗問道
“不知道司馬首輔之意是……”
司馬懿知道自家大兄的意思,微微一笑說道
“我們可以稍慢一步,等曹操和孫權開戰之後再出益州突襲南陽。”
眾人明白了,這是想利用曹操吸引孫權的注意力和吳軍主力,然後他們再趁虛而入。
這樣既能擴張實力,又有機會打擊曹操和孫權的實力,可以說一箭雙雕。
魏延和陳到也是明白人,略微思索之後便同意了。
雙方互相算計,這結盟也自然很容易就達成了。
司馬朗代表漢室朝廷和陳群簽訂契約,雙方約定建興元年(公元214年)七月二十日同時對南陽和廬江發動攻擊。
然而陳群走後,司馬懿下達的命令,卻是八月十日發動攻擊,整整比盟約上晚了二十一天。
不過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下達的命令是八月初八。
兩天的時間差可以說沒有區別,可以算是同時進攻。
此時孫權對此卻一無所知,他正忙於督造新都城。
吳縣太過靠近徐州,加上是父兄所定之都城,老一派勢力盤根錯節,因此孫權一直想著遷都。
選來選去,選中了丹陽郡的腹地,準備拿出錢糧新建一座都城。
也正是因為要建新都,這讓原本準備擴軍到二十三萬的計劃被迫縮減到了二十萬人。
很快,孫權這個決定便付出了代價。
除去交州的三萬兵馬,還有四萬水軍,吳軍真正的兵力隻有十三萬。
因此當八月十三日,兩匹快馬載著紅翎信使衝入吳縣時,孫權居然短時間內陷入了無兵可調的境地。
五萬漢軍出上庸進攻南陽的築陽和陰縣,七萬陳軍南下進攻廬江的陽泉。
兩邊同時告急,孫權此時能調動的兵馬居然隻有吳縣一帶的一萬兵馬,可以說杯水車薪。
此時孫權正黑著臉看向一眾文武大臣
“如此危機時刻,你們倒是說話啊!”
作為丞相的顧雍立即出列說出應對策略
“殿下,臣以為應當立即停止營造新都,拿出錢糧招募青壯,然後從各地抽調兵馬擇重臣良將指揮增援南陽和廬江。”
孫權臉色更加難看了,這種時候這些世家居然還不幫忙,居然要他停下營造新都。
不過作為吳王,他還是要拿出態度的
“那就先停工,命朱然和陸遜為主將,各帶五千兵馬前往九江和南郡募兵,抵抗陳軍和漢軍,希望各位卿家也能鼎力支持。”
眾人知道,孫權這是要他們拿出錢糧和人口了,紛紛沉默了下來。
他要結盟,不是和李駿結盟,而是和劉備結盟。
思慮了很久,曹操才終於下定決心,招來了荀彧、荀攸、程昱、劉曄等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曹操看向眾人,意氣風發地說道
“諸位,孤思慮再三,覺得若是僅憑我們現在的實力對抗李駿必死無疑,因此我們必須要擴張。”
程昱第一個提出了反對
“主公,唐軍在東郡虎視眈眈,若我們貿然開戰怕會被唐軍趁虛而入啊。”
眾人見曹操如此自信,生怕這是陳王殿下腦子一熱的想法,立刻勸阻
“是啊主公,三思啊!”
隻有劉曄一言不發,他似乎抓到了什麽關鍵之處。
曹操也發現了劉曄不說話,開口問道
“子揚為何一言不發?”
劉曄迴過神來,小心翼翼地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主公想和朝廷結盟?”
“哈哈哈,知我者子揚也”
曹操起身走到地圖前,大手拍在荊州上
“聽聞唐軍主力北上抗擊鮮卑去了,孤準備趁此機會和朝廷結盟,共圖荊州、揚州富庶之地。”
聽到信息的關鍵,程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唐軍主力不在,我們不如……”
一旁的荀攸立刻出聲阻止
“不可,萬萬不可,我們若是趁李駿抗擊外族之時發動突襲那和裏通外敵有何區別?”
荀彧也出聲支持自己侄子
“是啊,那樣我們會被天下人唾棄,即使僥幸占得一郡兩郡之地也是得不償失,請主公三思。”
作為世家子,荀彧和荀攸還是很在乎名聲的,不像程昱那麽狠辣。
其實剛剛程昱的提議曹操不是沒有考慮過,也很心動,隻是最後被自己否決了。
且不說曹操也很佩服李駿抗擊外敵的行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名聲。
若是丟了名聲,恐怕不少人要和自己離心離德,那樣的損失不是一兩個郡的收益可以彌補的。
但是唐軍主力不在,自己北線防禦壓力大減,那就可以做很多事了。
目標明確之後,曹操便開始安排工作,他掏出早就準備好的親筆信
“那就勞煩長文替孤出使益州勸說朝廷出兵,孤會同時出兵淮北。”
陳群出列接過曹操的親筆信,行禮道
“主公放心,臣一定不負所托。”
接下來就是安排軍事部署,曹操看向眾人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從兗州、徐州各抽調一萬五千人,豫州各地抽調兩萬人,還有虎豹騎,加上子修剛剛招募的一萬新兵,共計七萬兵馬,由元讓為主將,公達為軍師,子和、文烈、伯寧為副將突擊廬江;
各位注意,分批調動,一定要隱蔽,免得孫權有所察覺。”
眾人起身行禮應諾
“臣等遵命。”
六月中,陳群秘密進入益州到達現在大漢的都城成都,遞上了文書求見漢帝劉禪。
明確陳群的意圖,一眾漢室輔政大臣也是吵開了鍋。
魏延對於曹操的提議嗤之以鼻
“這曹操真是厚顏無恥,當初占我們潁川,還突襲南陽,如今居然還想來結盟!”
楊修起身看著魏延,慢條斯理地說道
“文長將軍,如今時過境遷,我等應該想著如何扶保漢室收複河山,而不是為了意氣之爭坐失良機。”
坐在一旁的王淩也表示了同意
“德祖說得對,如今有機會收複荊州壯大朝廷實力,我們和曹操結盟也無不可。”
皇甫堅壽等人也是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隻有陳到支持魏延。
不過最終所有人還是看向了坐在首位的司馬朗,畢竟他才是輔政大臣之首。
司馬朗清了清嗓子,和司馬懿對視一眼,這才開口
“老夫覺得各位說得都有理,這曹操既然想利用我們吸引孫權的注意力,我們為何不可以將計就計呢?”
司馬家最近一直在拉攏魏延,魏延對於他們的拉攏也很是受用。
因此司馬朗既然開口了,魏延也沒有了剛才反對地那麽激烈,而是看向司馬朗問道
“不知道司馬首輔之意是……”
司馬懿知道自家大兄的意思,微微一笑說道
“我們可以稍慢一步,等曹操和孫權開戰之後再出益州突襲南陽。”
眾人明白了,這是想利用曹操吸引孫權的注意力和吳軍主力,然後他們再趁虛而入。
這樣既能擴張實力,又有機會打擊曹操和孫權的實力,可以說一箭雙雕。
魏延和陳到也是明白人,略微思索之後便同意了。
雙方互相算計,這結盟也自然很容易就達成了。
司馬朗代表漢室朝廷和陳群簽訂契約,雙方約定建興元年(公元214年)七月二十日同時對南陽和廬江發動攻擊。
然而陳群走後,司馬懿下達的命令,卻是八月十日發動攻擊,整整比盟約上晚了二十一天。
不過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下達的命令是八月初八。
兩天的時間差可以說沒有區別,可以算是同時進攻。
此時孫權對此卻一無所知,他正忙於督造新都城。
吳縣太過靠近徐州,加上是父兄所定之都城,老一派勢力盤根錯節,因此孫權一直想著遷都。
選來選去,選中了丹陽郡的腹地,準備拿出錢糧新建一座都城。
也正是因為要建新都,這讓原本準備擴軍到二十三萬的計劃被迫縮減到了二十萬人。
很快,孫權這個決定便付出了代價。
除去交州的三萬兵馬,還有四萬水軍,吳軍真正的兵力隻有十三萬。
因此當八月十三日,兩匹快馬載著紅翎信使衝入吳縣時,孫權居然短時間內陷入了無兵可調的境地。
五萬漢軍出上庸進攻南陽的築陽和陰縣,七萬陳軍南下進攻廬江的陽泉。
兩邊同時告急,孫權此時能調動的兵馬居然隻有吳縣一帶的一萬兵馬,可以說杯水車薪。
此時孫權正黑著臉看向一眾文武大臣
“如此危機時刻,你們倒是說話啊!”
作為丞相的顧雍立即出列說出應對策略
“殿下,臣以為應當立即停止營造新都,拿出錢糧招募青壯,然後從各地抽調兵馬擇重臣良將指揮增援南陽和廬江。”
孫權臉色更加難看了,這種時候這些世家居然還不幫忙,居然要他停下營造新都。
不過作為吳王,他還是要拿出態度的
“那就先停工,命朱然和陸遜為主將,各帶五千兵馬前往九江和南郡募兵,抵抗陳軍和漢軍,希望各位卿家也能鼎力支持。”
眾人知道,孫權這是要他們拿出錢糧和人口了,紛紛沉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