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蓋馬高原的天氣逐漸寒冷,即使節衣縮食,丸都山城中的糧食也逐漸耗盡了。
就連高男武本人也已經吃了半個月的稀飯了,更難的是,城中的鹽早就沒了。
沒有鹽,所有人身體浮腫,沒有力氣,此時若是漢軍攻城他們恐怕武器都拿不穩。
眼看著城外漢軍每日肉食不斷,士兵們也已經換上了厚實的冬衣,高男武絕望了。
召集所有人,高男武終於說出了自己猶豫許久的決定
“我準備開城投降了。”
這些人有些驚訝地看向高男武
“國主,投降了可就階下囚了。”
“不投降還能怎麽辦?難道餓死在城裏嗎?”
這些王公大臣可是不想投降的,按李駿的政策,他們可是要去挖礦的。
可是幾番勸說之下,高男武還是想投降,這些人就更加不願意了。
一群人聚在一起商議起來
“國主這是鐵了心要投降了。”
“哼,他投降了還能去洛陽當個閑官,衣食無憂,我們可是要去挖礦的,女人女兒還要被搶走。”
“對,枉我家幾代人對高家忠心耿耿,沒想到他如此無情。”
“幹脆推翻他,我們去和漢軍議和。”
“對,好處幹嘛要給他們高家。”
當天,幾家貴族商議好了,三日之後發動叛亂攻占王宮。
要不怎麽說是一家人呢,高男武也在這一天派人出城和張遼聯絡,三日之後開城投降。
貴族們的計劃是幹掉高男武,自己和漢軍議和換取一家人的榮華富貴。
高男武則是準備放漢軍入城幹掉那些反對的貴族。
雙方可以說不謀而合。
接到高男武的信,張遼停掉了所有的山地戰訓練,全軍養精蓄銳。
“管亥,你領三千兵馬,著重甲為先鋒先行入城,直奔高句麗王宮。”
“諾。”
“公明,你領五千人在管亥之後入城,平定城中所有貴族兵馬。”
“諾。”
三日後,就在高男武下令打開城門的同一時間,各大貴族集結的五千多兵馬也出現在了高句麗王宮之外。
“高男武,你拋棄家國罪無可恕,快快打開宮門束手就擒吧。”
高男武在渡過震驚之後,終於迴過神來,一臉憤怒道
“哼,說得冠冕堂皇,你們不過是怕我投降之後自己沒了好日子吧。”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為了一己私利,你們是想拉著全城人一起陪葬。”
“哈哈哈,不怕告訴你,殺了你之後,我們就會和漢軍議和。”
“你……你們真是無恥至極,我也不怕你們知道,我已經派人去打開城門迎接漢軍入城了。”
“不要被他騙了,來人,攻城。”
高句麗王宮頓時就變成了煉獄戰場,不斷有人倒下,一時間慘叫聲連連。
與此同時,丸都山城大門打開,管亥帶著三千重甲步兵舉著盾開始緩慢推進。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張遼也是害怕出現什麽詐降的事情,因此他吩咐管亥慢慢進,避免有詐。
高男武站在高樓之上看著宮牆之上的廝殺也是心急如焚。
他看見城牆之上的信號了,知道漢軍此時定然已經入城了,但是他也扛不住多久了。
王宮之中的守衛不足千人,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頂到漢軍到來。
城門處,玄武軍接管了城門,終於確定一切安全,管亥開始放信號給徐晃。
等到後續兵馬開始入城,管亥帶著兵馬跟著向導向王宮而去。
“將軍,情況有變,有人正在圍攻高句麗王宮。”
“哦?情況如何?”
“怕是快破城了,我們要不要去增援!”
“不急,等他們打完了我們再去收拾殘局吧”
管亥冷笑一聲下令道。
邊上副將有些不解
“將軍,張將軍不是命我們接管王宮的嗎?”
管亥冷聲解釋道
“高男武怎麽說也是一國國主,抓迴去還得費錢糧養著,不過如果他被叛軍殺了,豈不是能省下不少錢糧?”
“將軍,高見。”
一個時辰後,高句麗王宮被攻破,叛軍殺入王宮之中。
高男武在絕望之中帶著自己的幾個兒子自焚於寢宮之中。
接到消息的管亥終於動了
“全軍突進,但凡有抵抗者殺無赦。”
取得勝利的高句麗貴族們正在興奮,卻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漢軍來了。
疲憊不已的高句麗軍麵對全副武裝的玄武軍毫無抵抗之力。
“漢軍,漢軍來了!”
“我投降我投降!”
然而他們的投降換來的卻是玄武軍的屠刀,片刻時間近百人被殺。
自玄武軍進入王宮之時,管亥就下令把這些衣著華麗之人全部斬殺。
被殺了數十人之後,這些貴族這才反應過來,開始四散奔逃。
隻有那些丟了兵器跪地乞降之人保住了性命,剩下的全都成了刀下亡魂。
這場屠殺一直持續到了黃昏時分才結束,高句麗王高男武和大部分高句麗貴族、大臣全部被殺。
城中守軍早就因為國主的命令而放棄了抵抗,幾乎可以說兵不血刃,張遼就攻占了易守難攻的丸都山城。
聽完管亥的匯報,看著夕陽下的丸都山城,張遼感慨萬千
“主公說得沒錯,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一旁的張合也是應和道
“是啊,這座城池,若不是他們內部發生問題,再守他一年半載絕無問題。”
“總之對我們而言是好事,哈哈哈!”
“走吧,還有好多事呢!”
高句麗算是半島上的強國,王宮和府庫之中珍寶無數。
按照規矩,三成繳獲歸參戰的將士,陣亡者雙倍,其他上交府庫。
光是年輕漂亮的宮女都有兩三百人,加上各個貴族家中的女子,有近千人。
這些李駿早就已經許諾過了,六成分給參戰的將校,四成帶迴幽州,分給其他人。
高句麗所有百姓全部遷走,再遷徙漢民填充此地。
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了,高句麗已經開始下雪,大軍隻能滯留此地過冬。
至於當地百姓卻必須冒著風雪坐運送補給的馬車離開故土。
不是李駿狠心,實在是再逗留下去,明年這些人就無法參與春耕,自己又得白白養他們一年。
還好禦寒衣物夠,隻有少數老弱病殘凍病死在路上,九成以上的人還是在一月前到達了新家。
就連高男武本人也已經吃了半個月的稀飯了,更難的是,城中的鹽早就沒了。
沒有鹽,所有人身體浮腫,沒有力氣,此時若是漢軍攻城他們恐怕武器都拿不穩。
眼看著城外漢軍每日肉食不斷,士兵們也已經換上了厚實的冬衣,高男武絕望了。
召集所有人,高男武終於說出了自己猶豫許久的決定
“我準備開城投降了。”
這些人有些驚訝地看向高男武
“國主,投降了可就階下囚了。”
“不投降還能怎麽辦?難道餓死在城裏嗎?”
這些王公大臣可是不想投降的,按李駿的政策,他們可是要去挖礦的。
可是幾番勸說之下,高男武還是想投降,這些人就更加不願意了。
一群人聚在一起商議起來
“國主這是鐵了心要投降了。”
“哼,他投降了還能去洛陽當個閑官,衣食無憂,我們可是要去挖礦的,女人女兒還要被搶走。”
“對,枉我家幾代人對高家忠心耿耿,沒想到他如此無情。”
“幹脆推翻他,我們去和漢軍議和。”
“對,好處幹嘛要給他們高家。”
當天,幾家貴族商議好了,三日之後發動叛亂攻占王宮。
要不怎麽說是一家人呢,高男武也在這一天派人出城和張遼聯絡,三日之後開城投降。
貴族們的計劃是幹掉高男武,自己和漢軍議和換取一家人的榮華富貴。
高男武則是準備放漢軍入城幹掉那些反對的貴族。
雙方可以說不謀而合。
接到高男武的信,張遼停掉了所有的山地戰訓練,全軍養精蓄銳。
“管亥,你領三千兵馬,著重甲為先鋒先行入城,直奔高句麗王宮。”
“諾。”
“公明,你領五千人在管亥之後入城,平定城中所有貴族兵馬。”
“諾。”
三日後,就在高男武下令打開城門的同一時間,各大貴族集結的五千多兵馬也出現在了高句麗王宮之外。
“高男武,你拋棄家國罪無可恕,快快打開宮門束手就擒吧。”
高男武在渡過震驚之後,終於迴過神來,一臉憤怒道
“哼,說得冠冕堂皇,你們不過是怕我投降之後自己沒了好日子吧。”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為了一己私利,你們是想拉著全城人一起陪葬。”
“哈哈哈,不怕告訴你,殺了你之後,我們就會和漢軍議和。”
“你……你們真是無恥至極,我也不怕你們知道,我已經派人去打開城門迎接漢軍入城了。”
“不要被他騙了,來人,攻城。”
高句麗王宮頓時就變成了煉獄戰場,不斷有人倒下,一時間慘叫聲連連。
與此同時,丸都山城大門打開,管亥帶著三千重甲步兵舉著盾開始緩慢推進。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張遼也是害怕出現什麽詐降的事情,因此他吩咐管亥慢慢進,避免有詐。
高男武站在高樓之上看著宮牆之上的廝殺也是心急如焚。
他看見城牆之上的信號了,知道漢軍此時定然已經入城了,但是他也扛不住多久了。
王宮之中的守衛不足千人,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頂到漢軍到來。
城門處,玄武軍接管了城門,終於確定一切安全,管亥開始放信號給徐晃。
等到後續兵馬開始入城,管亥帶著兵馬跟著向導向王宮而去。
“將軍,情況有變,有人正在圍攻高句麗王宮。”
“哦?情況如何?”
“怕是快破城了,我們要不要去增援!”
“不急,等他們打完了我們再去收拾殘局吧”
管亥冷笑一聲下令道。
邊上副將有些不解
“將軍,張將軍不是命我們接管王宮的嗎?”
管亥冷聲解釋道
“高男武怎麽說也是一國國主,抓迴去還得費錢糧養著,不過如果他被叛軍殺了,豈不是能省下不少錢糧?”
“將軍,高見。”
一個時辰後,高句麗王宮被攻破,叛軍殺入王宮之中。
高男武在絕望之中帶著自己的幾個兒子自焚於寢宮之中。
接到消息的管亥終於動了
“全軍突進,但凡有抵抗者殺無赦。”
取得勝利的高句麗貴族們正在興奮,卻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漢軍來了。
疲憊不已的高句麗軍麵對全副武裝的玄武軍毫無抵抗之力。
“漢軍,漢軍來了!”
“我投降我投降!”
然而他們的投降換來的卻是玄武軍的屠刀,片刻時間近百人被殺。
自玄武軍進入王宮之時,管亥就下令把這些衣著華麗之人全部斬殺。
被殺了數十人之後,這些貴族這才反應過來,開始四散奔逃。
隻有那些丟了兵器跪地乞降之人保住了性命,剩下的全都成了刀下亡魂。
這場屠殺一直持續到了黃昏時分才結束,高句麗王高男武和大部分高句麗貴族、大臣全部被殺。
城中守軍早就因為國主的命令而放棄了抵抗,幾乎可以說兵不血刃,張遼就攻占了易守難攻的丸都山城。
聽完管亥的匯報,看著夕陽下的丸都山城,張遼感慨萬千
“主公說得沒錯,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一旁的張合也是應和道
“是啊,這座城池,若不是他們內部發生問題,再守他一年半載絕無問題。”
“總之對我們而言是好事,哈哈哈!”
“走吧,還有好多事呢!”
高句麗算是半島上的強國,王宮和府庫之中珍寶無數。
按照規矩,三成繳獲歸參戰的將士,陣亡者雙倍,其他上交府庫。
光是年輕漂亮的宮女都有兩三百人,加上各個貴族家中的女子,有近千人。
這些李駿早就已經許諾過了,六成分給參戰的將校,四成帶迴幽州,分給其他人。
高句麗所有百姓全部遷走,再遷徙漢民填充此地。
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了,高句麗已經開始下雪,大軍隻能滯留此地過冬。
至於當地百姓卻必須冒著風雪坐運送補給的馬車離開故土。
不是李駿狠心,實在是再逗留下去,明年這些人就無法參與春耕,自己又得白白養他們一年。
還好禦寒衣物夠,隻有少數老弱病殘凍病死在路上,九成以上的人還是在一月前到達了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