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戰的威力是驚人的。
要知道,兩國的貴族逃跑、聚集、合力花了一個多月。
雙方對壘不過一個多時辰,兩國的兵馬就雪崩了。
張遼大手一揮,騎兵洶湧而出,不到一個時辰那些頑抗的士兵、將領、貴族就全都領了盒飯。
第二天一早,弁韓和辰韓的貴族們剛剛吃完早飯,就發現自己已經成了甕中之鱉了。
在他們眼裏那些卑賤的奴隸全都叛變了,自己已經被漢軍包圍了。
漢軍正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組織那些奴隸開始遷徙。
管亥來到張遼身邊行禮問道
“文遠將軍,這些貴族怎麽辦?”
“除了育齡女子,其他都送去煤礦吧。”
“不送洛陽了?”
“洛陽那邊說養不起了。”
二人相視大笑起來,隨後開始繼續組織百姓遷徙。
等二十幾萬百姓遷徙完畢,張遼終於抽出手來開始料理這些貴族了。
沒有士兵和奴隸的保護,這些以前高高在上的貴族就像小雞仔一樣瑟瑟發抖。
那些年輕的育齡女子被留下分配給將士們,至於那些男子和年齡大的女子全都押送去了煤礦。
等待他們的將是暗無天日的礦工生涯。
李駿可不是聖母,想要感化這些人,對他來說,這些人如果不能送去給劉備添堵,那麽留在家裏就是隱患。
不如廢物利用送去煤礦,為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
煤礦這種危險的地方,李駿可舍不得自己的同胞去冒險。
現在幽州和並州的煤礦裏麵的礦工,都是一些十惡不赦的罪犯還有異族男子。
在李駿看來,異族人,隻有那些不記事的嬰孩和年輕女人是資源,其他都隻能當工具人。
三韓國,數十個小國,僅僅一年時間不到便全部滅亡了。
高句麗的兵馬還沒走出山區,就聽到了兩國滅亡的消息。
慌亂之餘,高男武下令撤軍,結果被徐晃趁機打了一個反擊,不僅殲滅了三千多高句麗軍,更是奪取了他們出山區的幾處要道。
接下來高男武就該為自己的命令苦惱了,哪裏還有時間管別的。
建安三年七月中,郭嘉接到了李駿的命令,開始下令全軍向高句麗進攻。
山地作戰,騎兵沒有了任何優勢,因此全部驍果軍返迴了幽州。
李駿調了新招募的八千玄武軍前來增援,一同帶來的,還有馬鈞剛剛打造出來的十架投石機。
投石機的巔峰大概就是南宋的時候,一石頭幹掉了蒙哥大汗,變相拯救了歐洲文明。
那種投石機李駿不懂,也沒有圖紙,隻能根據自己模糊的記憶向馬鈞描述迴迴炮的原理。
順手還向馬鈞普及了一下力學的知識,不得不說,天才就是天才。
根據李駿提供的原理,知識,馬鈞造出了漢代版的開拆卸迴迴炮。
射程超過三百步,可投擲一百漢斤巨石的投石機對於攻城來說就是大殺器。
山地作戰確實不是漢軍的長處,特別是厚重的鎧甲在山區作戰有時候反而是累贅。
高句麗的兵馬憑借著地形優勢節節抗擊,經常在山林之中發動偷襲。
一直到八月底,大軍仍然舉步維艱,傷亡兩千餘人,結果離丸都山城還有近兩百裏路,愁得張遼飯都吃不下。
看見張遼唉聲歎氣,徐晃建議道
“文遠,我建議選一些精銳,脫掉甲胄,持短刀和弓弩到山林之中行進為大軍開道。”
張遼不是沒有想過這個方法,隻是很快否決了
“我們終究是地形不熟悉,若是沒了甲胄我怕傷亡更大。”
“再這麽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大軍在這裏每日耗費巨大,恐怕打到丸都山城都要十月了。”
張遼思慮片刻,終於下定決心
“管亥,你挑選兩千勇士,隻穿頭盔和胸甲,持環首刀和弓弩為大軍開道。”
“諾。”
戰法改變確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雖然沒了全身鐵甲,士兵傷亡多了一些,但是甲胄輕便了,反擊的效果也更好了。
特別是弓弩射程有優勢,至少每次反擊都能留下不少高句麗人的屍體。
大軍推進的速度也提升了,每天能前進超過三十裏。
九月初,在費盡千辛萬苦,付出了傷亡三千餘人傷亡的代價之後,玄武軍到達丸都山城。
這些天高男武也很難受,他隻有三萬多兵馬,被徐晃打了一個反擊傷亡三千多,這些天傷亡了三千多,現在隻剩不到三萬人。
放棄了各地的防禦,把大部分領土拱手送給了漢軍,現在他把所有實力都集中在了國都。
郭嘉可沒客氣,你不要我要,大軍在緩慢推進,他派人到高句麗各地勸降百姓。
有了三韓百姓的現身說法,這些高句麗百姓也沒多少抗拒。
除了少部分人逃入山林之中當了土匪,大部分人選擇離開家鄉遷入幽州。
至於這些山地,李駿是準備大部分暫時放棄的,實在是缺乏價值。
除了部分地方值得移民種植藥材,大部分地方一年有四五個月時間寒冷無比,實在不適合現在去開發。
至於那些逃入山林之中的人,加起來不過千餘人,基本沒有女子,那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丸都山城依山而建,易守難攻,附近有一些耕地,這也是李駿覺得唯一值得占據的地方。
遷走了大部分百姓,張遼已經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
此時玄武軍包圍了丸都山城,正在忙著組裝迴迴炮。
第一次采用這種消耗的辦法攻城,效果如何張遼心裏也沒底。
但是麵對這種易守難攻的堅城,他也不可能選擇蟻附攻城,那樣傷亡太大了。
兩三萬兵馬,每天隻能看著十架迴迴炮扔石頭,閑得蛋疼。
張遼隻能帶著人每天訓練山地戰,其實就是練習爬山和山林之中如何使用兵器。
城中的人日子也不好過,十多萬人擠在城中,每日隻能挨石頭砸卻毫無還手之力。
高句麗本身就不是產糧之地,城中又聚集了半個國家的人,每日糧食消耗巨大。
相比於每天被巨石砸死的幾十個人,高男武更難受的就是糧食快見底了。
存糧已經不夠一月之用了。
要知道,兩國的貴族逃跑、聚集、合力花了一個多月。
雙方對壘不過一個多時辰,兩國的兵馬就雪崩了。
張遼大手一揮,騎兵洶湧而出,不到一個時辰那些頑抗的士兵、將領、貴族就全都領了盒飯。
第二天一早,弁韓和辰韓的貴族們剛剛吃完早飯,就發現自己已經成了甕中之鱉了。
在他們眼裏那些卑賤的奴隸全都叛變了,自己已經被漢軍包圍了。
漢軍正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組織那些奴隸開始遷徙。
管亥來到張遼身邊行禮問道
“文遠將軍,這些貴族怎麽辦?”
“除了育齡女子,其他都送去煤礦吧。”
“不送洛陽了?”
“洛陽那邊說養不起了。”
二人相視大笑起來,隨後開始繼續組織百姓遷徙。
等二十幾萬百姓遷徙完畢,張遼終於抽出手來開始料理這些貴族了。
沒有士兵和奴隸的保護,這些以前高高在上的貴族就像小雞仔一樣瑟瑟發抖。
那些年輕的育齡女子被留下分配給將士們,至於那些男子和年齡大的女子全都押送去了煤礦。
等待他們的將是暗無天日的礦工生涯。
李駿可不是聖母,想要感化這些人,對他來說,這些人如果不能送去給劉備添堵,那麽留在家裏就是隱患。
不如廢物利用送去煤礦,為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
煤礦這種危險的地方,李駿可舍不得自己的同胞去冒險。
現在幽州和並州的煤礦裏麵的礦工,都是一些十惡不赦的罪犯還有異族男子。
在李駿看來,異族人,隻有那些不記事的嬰孩和年輕女人是資源,其他都隻能當工具人。
三韓國,數十個小國,僅僅一年時間不到便全部滅亡了。
高句麗的兵馬還沒走出山區,就聽到了兩國滅亡的消息。
慌亂之餘,高男武下令撤軍,結果被徐晃趁機打了一個反擊,不僅殲滅了三千多高句麗軍,更是奪取了他們出山區的幾處要道。
接下來高男武就該為自己的命令苦惱了,哪裏還有時間管別的。
建安三年七月中,郭嘉接到了李駿的命令,開始下令全軍向高句麗進攻。
山地作戰,騎兵沒有了任何優勢,因此全部驍果軍返迴了幽州。
李駿調了新招募的八千玄武軍前來增援,一同帶來的,還有馬鈞剛剛打造出來的十架投石機。
投石機的巔峰大概就是南宋的時候,一石頭幹掉了蒙哥大汗,變相拯救了歐洲文明。
那種投石機李駿不懂,也沒有圖紙,隻能根據自己模糊的記憶向馬鈞描述迴迴炮的原理。
順手還向馬鈞普及了一下力學的知識,不得不說,天才就是天才。
根據李駿提供的原理,知識,馬鈞造出了漢代版的開拆卸迴迴炮。
射程超過三百步,可投擲一百漢斤巨石的投石機對於攻城來說就是大殺器。
山地作戰確實不是漢軍的長處,特別是厚重的鎧甲在山區作戰有時候反而是累贅。
高句麗的兵馬憑借著地形優勢節節抗擊,經常在山林之中發動偷襲。
一直到八月底,大軍仍然舉步維艱,傷亡兩千餘人,結果離丸都山城還有近兩百裏路,愁得張遼飯都吃不下。
看見張遼唉聲歎氣,徐晃建議道
“文遠,我建議選一些精銳,脫掉甲胄,持短刀和弓弩到山林之中行進為大軍開道。”
張遼不是沒有想過這個方法,隻是很快否決了
“我們終究是地形不熟悉,若是沒了甲胄我怕傷亡更大。”
“再這麽拖下去也不是辦法,大軍在這裏每日耗費巨大,恐怕打到丸都山城都要十月了。”
張遼思慮片刻,終於下定決心
“管亥,你挑選兩千勇士,隻穿頭盔和胸甲,持環首刀和弓弩為大軍開道。”
“諾。”
戰法改變確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雖然沒了全身鐵甲,士兵傷亡多了一些,但是甲胄輕便了,反擊的效果也更好了。
特別是弓弩射程有優勢,至少每次反擊都能留下不少高句麗人的屍體。
大軍推進的速度也提升了,每天能前進超過三十裏。
九月初,在費盡千辛萬苦,付出了傷亡三千餘人傷亡的代價之後,玄武軍到達丸都山城。
這些天高男武也很難受,他隻有三萬多兵馬,被徐晃打了一個反擊傷亡三千多,這些天傷亡了三千多,現在隻剩不到三萬人。
放棄了各地的防禦,把大部分領土拱手送給了漢軍,現在他把所有實力都集中在了國都。
郭嘉可沒客氣,你不要我要,大軍在緩慢推進,他派人到高句麗各地勸降百姓。
有了三韓百姓的現身說法,這些高句麗百姓也沒多少抗拒。
除了少部分人逃入山林之中當了土匪,大部分人選擇離開家鄉遷入幽州。
至於這些山地,李駿是準備大部分暫時放棄的,實在是缺乏價值。
除了部分地方值得移民種植藥材,大部分地方一年有四五個月時間寒冷無比,實在不適合現在去開發。
至於那些逃入山林之中的人,加起來不過千餘人,基本沒有女子,那就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丸都山城依山而建,易守難攻,附近有一些耕地,這也是李駿覺得唯一值得占據的地方。
遷走了大部分百姓,張遼已經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
此時玄武軍包圍了丸都山城,正在忙著組裝迴迴炮。
第一次采用這種消耗的辦法攻城,效果如何張遼心裏也沒底。
但是麵對這種易守難攻的堅城,他也不可能選擇蟻附攻城,那樣傷亡太大了。
兩三萬兵馬,每天隻能看著十架迴迴炮扔石頭,閑得蛋疼。
張遼隻能帶著人每天訓練山地戰,其實就是練習爬山和山林之中如何使用兵器。
城中的人日子也不好過,十多萬人擠在城中,每日隻能挨石頭砸卻毫無還手之力。
高句麗本身就不是產糧之地,城中又聚集了半個國家的人,每日糧食消耗巨大。
相比於每天被巨石砸死的幾十個人,高男武更難受的就是糧食快見底了。
存糧已經不夠一月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