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次偷襲準備充分,安排周密,相當地成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全體參戰人員,沒有一個人傷亡,堪稱偷襲戰中的典型戰例。
事後清空屍體,共殺死金兵二十三人。
白天看山頂影影綽綽的,人來人往,應該不止這些,其餘的呢?
原來,人們的猜疑是有道理的。這山上們兵員,確實不止這些,而是有五十多人。隻是由於山上物資缺乏,因此抽出一半多的人員下山背東西去了。由於天晚,今天就沒打算迴來,準備明天一早迴,陰差陽錯,躲過了一劫。
鳳凰山也不知敵人兵力如此少,否則也不會派這麽多人來偷營了。
八十多人對陣二十多人,且是偷襲,大獲全勝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這些人打掃完戰場,沒有停留,便向山下奔去。
他們知道,山下的戰鬥會更慘烈,更持久。
確實,對於雷寧來說,一開始戰鬥就進行的不順利。
首先,他們試圖搞突然襲去,殺敵個出其不意的計劃,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當然是埋伏地點離金兵大帳太遠。其間要經過沒有任何障礙物做掩護的空曠地帶,這地方很容易暴露目標。
而且完顏宏又是一員久經沙場的老將,對敵作戰經驗豐富。雖然從落雁山了望哨傳迴來的消息,說鳳凰山上的這些人,因為饑餓疲憊盡顯,已成為烏合之眾,但他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
他深知困獸猶鬥的道理,知道人在最絕望的時候,鬥誌往往最容易激發出來。在這些人沒有向他表明要投降時,他仍把他們視為最可怕的對手,從沒放鬆一絲戒備。
他知道白天是安全的。
因為鳳凰山的一舉一動,都被落雁山監視,都在他掌控之中。
但夜晚則不同,晚上是弱者戰勝強者最佳的時間段,許多以少勝多的戰例都是在夜間發生的。
因此,除了在營地四周布有固定哨之外,他在夜間還特別安排了多起流動哨。
所以,當雷寧發起第一波攻擊時,就被哨兵發現了。他們又是打鼓,又是敲鑼,並放開喉嚨大吼,叫夥計們趕快抄家夥,蠻子偷營來了。
在發出警報的同時,這些哨兵並沒有退縮,而是上前迎戰。
不過麵對洶湧而至的寨兵,這些士兵如何抵擋的住。一陣打鬥,很快倒在了血泊中。
但他們的犧牲,還是值得的。他們為金兵組織反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當打鬥聲把這些士兵從睡夢中驚醒來,明白發生了什麽事之後,他們從容地披上衣甲,抓起武器,並去馬棚裏牽迴自己的戰馬,投入到戰鬥之中。
一切都有條不紊,表明這是一支訓練有素,具有極強戰鬥意誌的軍隊。
他們很快穩住了陣腳,在黑暗中,雙方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大約一個時辰後,天放亮了。此刻,雙方仍在激戰,各有損失。
由於金兵都是騎兵,且訓練有素,黃花山的土匪和三河寨的士兵,麵對騎兵的衝擊,難以招架,便主動後撤,把主戰場交給了來援的大宋正規軍。
宋軍也是騎兵,多次和金兵交手,彼此熟悉對方打法,他們緊緊揪住金軍主力不放,企圖全殲這支軍隊。
此時的完顏宏,麵對著洶洶而來的宋軍,己殺紅了眼。鮮血染紅了戰袍,大刀也砍鈍了。麵對敵方絕對的優勢兵力,看到自己的部下正一個個被切割圍殲,他傷心,憤怒。明白,敗局已定,再不趕快突圍,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這時,掌旗官被宋兵包圍,左衝右突,無法衝出重圍,命懸一線。
危急中,完顏宏大吼一聲,拍馬舞刀,殺了過去。
他憑一己之力,殺退宋兵,成功救出掌旗官,把他帶迴自己的陣營。
此時的掌旗官渾身血汙,疲憊不堪,己不堪勝任掌旗的大任。他忙從旗官手裏接過大旗,把旗杆插到自己背上,綁好,大手一揮,喊道:“兒郎們,人倒旗不能倒。從現在起,這杆大旗就是路引,它到那兒,你們就跟到那兒,千萬不要掉隊。我們要集中力量,不要各自為戰,那樣會被敵各個擊破。隻要我們團結一心,眾誌成城,就能衝出一條血路,突出重圍。”
手下人一齊吼道!“將軍放心,大旗到那兒,屬下肯定跟到那兒。”
完顏宏大聲說道:“好,現在大家跟在我身後,我們一齊向碼頭衝。”
不愧是一員猛將,隻見他大刀一揮,向河邊衝去。
邊衝邊砍,就像一頭狂怒的雄獅,勇不可擋。
最終殺開了一條血路,來到了河邊。
宋軍緊隨其後,從四麵八方殺來。
宋軍雖在兵力上優於金兵,但在單兵對抗上,並不占優勢,尤其騎兵。
實在是這些金兵戰鬥力太強了,要不然他們也不會一路攻城掠地,把戰火從大草原燒到大宋的都城了。
在古代戰爭史上,草原民族的騎兵特別地強悍,這得益於他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遼闊的大草原放牧的同時,男人們也掌握了騎術,為日後從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中原人,由於條件的限製,隻有從軍後才有條件練習騎射。後天的訓練,又怎麽能和與生俱來的優勢相比呢?
完顏宏來到了河邊,沒有急於渡河,他迴過頭來,向隊尾望去。
跟在他身後的隊伍,受到兩邊宋軍的攻去,被包圍,被分割。
這些被切割的金兵,企圖追上隊伍,但每走一步都很艱難。
兩側攻擊的不止有騎兵,還有蓮花山的土匪,三河口的寨兵。
由於長時間的搏鬥,金兵的戰鬥力正在下降,不時有人馬倒下。
這時候,完顏宏很想去救他的這些士兵,但如果再折迴去,衝出重圍的努力,可能就打了水漂。
而且宋軍看起來也沒那麽弱,他們正在改變戰術,以適應新的戰法。
他們采取分割的形式,正在消滅金軍的有生力量。
如果他迴去,可能不但救不了這些人,反而會陷入重圍之中。
逃到河邊的人,也都勒住馬,等著他的決定。
他迴頭又看了一眼,然後一拍馬,向河裏衝去。
殺到河邊的金兵,也縱馬跳入河中。
那些被圍住的士兵,則基本被圍殲了。
完顏宏幾乎沒遇到任何阻攔,便踱過了河,他在河邊沒做任何停留,便一直向寨門衝去。
在寨門口,有一小部分力量把守,是黃花山的土匪,戰鬥力不強。見完顏宏氣勢洶洶地拍馬殺來,沒敢正麵阻攔,隻從側麵攻擊了幾下,被完顏宏砍翻了幾個,再沒人敢上前。
看到前邊再沒有障礙,完顏宏便向寨門衝去。
在路過拉拽吊橋繩索的絞盤時,他飛起一刀,向絞盤砍去。
頓時繩索斷裂,失去了控製的吊橋,從空中唿嘯而下,重重地落到地上,摔掉了好幾塊鋪板。
完顏宏站在吊橋邊,沒有急於過河,等待身後的士兵,直到宋軍追來,身後的士兵再沒有逃生的希望時,才戀戀不舍地過了護城河。
最後,三千的一支隊伍,僅收羅了七八十人,這其中還包括那個吳信,可謂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
幾天後,他們迴到了前線。
但這次損失,太大了,是完顏宏自出道以來,最大的一次敗仗,這成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一想起那些戰死的兄弟,總是淚流不止。
終日憂鬱寡歡,不久染上了風寒,不治死去。
死後葬入黃河北岸,名將就此隕落。
吳信在金營中呆了幾個月,因是降將,並不受重用,於是在攻打汴京時從前線逃走,從此下落不明。
而三河寨,經曆此難後,再也沒精力騷擾金兵糧草了,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對山寨的建設上。
首先是把落雁山高出的那部分,用火燒,火藥爆破的方式,把山削平,變得幾乎和鳳凰山一樣高,徹底解除了來自那邊的威脅。
把連接兩架山的山洞,都堵死。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把這個作過巨大貢獻的洞也忘了。
並開挖了拒馬河,水中布滿了障礙,從此使涉水偷渡成為了不可能。
重新規劃東島,在道南建了村居,供寨民住,它便是後來的迷魂陣。
若幹年後,一個全新的村寨,又出現在世人麵前。
事後清空屍體,共殺死金兵二十三人。
白天看山頂影影綽綽的,人來人往,應該不止這些,其餘的呢?
原來,人們的猜疑是有道理的。這山上們兵員,確實不止這些,而是有五十多人。隻是由於山上物資缺乏,因此抽出一半多的人員下山背東西去了。由於天晚,今天就沒打算迴來,準備明天一早迴,陰差陽錯,躲過了一劫。
鳳凰山也不知敵人兵力如此少,否則也不會派這麽多人來偷營了。
八十多人對陣二十多人,且是偷襲,大獲全勝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這些人打掃完戰場,沒有停留,便向山下奔去。
他們知道,山下的戰鬥會更慘烈,更持久。
確實,對於雷寧來說,一開始戰鬥就進行的不順利。
首先,他們試圖搞突然襲去,殺敵個出其不意的計劃,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當然是埋伏地點離金兵大帳太遠。其間要經過沒有任何障礙物做掩護的空曠地帶,這地方很容易暴露目標。
而且完顏宏又是一員久經沙場的老將,對敵作戰經驗豐富。雖然從落雁山了望哨傳迴來的消息,說鳳凰山上的這些人,因為饑餓疲憊盡顯,已成為烏合之眾,但他並沒有因此放鬆警惕。
他深知困獸猶鬥的道理,知道人在最絕望的時候,鬥誌往往最容易激發出來。在這些人沒有向他表明要投降時,他仍把他們視為最可怕的對手,從沒放鬆一絲戒備。
他知道白天是安全的。
因為鳳凰山的一舉一動,都被落雁山監視,都在他掌控之中。
但夜晚則不同,晚上是弱者戰勝強者最佳的時間段,許多以少勝多的戰例都是在夜間發生的。
因此,除了在營地四周布有固定哨之外,他在夜間還特別安排了多起流動哨。
所以,當雷寧發起第一波攻擊時,就被哨兵發現了。他們又是打鼓,又是敲鑼,並放開喉嚨大吼,叫夥計們趕快抄家夥,蠻子偷營來了。
在發出警報的同時,這些哨兵並沒有退縮,而是上前迎戰。
不過麵對洶湧而至的寨兵,這些士兵如何抵擋的住。一陣打鬥,很快倒在了血泊中。
但他們的犧牲,還是值得的。他們為金兵組織反撲,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當打鬥聲把這些士兵從睡夢中驚醒來,明白發生了什麽事之後,他們從容地披上衣甲,抓起武器,並去馬棚裏牽迴自己的戰馬,投入到戰鬥之中。
一切都有條不紊,表明這是一支訓練有素,具有極強戰鬥意誌的軍隊。
他們很快穩住了陣腳,在黑暗中,雙方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大約一個時辰後,天放亮了。此刻,雙方仍在激戰,各有損失。
由於金兵都是騎兵,且訓練有素,黃花山的土匪和三河寨的士兵,麵對騎兵的衝擊,難以招架,便主動後撤,把主戰場交給了來援的大宋正規軍。
宋軍也是騎兵,多次和金兵交手,彼此熟悉對方打法,他們緊緊揪住金軍主力不放,企圖全殲這支軍隊。
此時的完顏宏,麵對著洶洶而來的宋軍,己殺紅了眼。鮮血染紅了戰袍,大刀也砍鈍了。麵對敵方絕對的優勢兵力,看到自己的部下正一個個被切割圍殲,他傷心,憤怒。明白,敗局已定,再不趕快突圍,就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這時,掌旗官被宋兵包圍,左衝右突,無法衝出重圍,命懸一線。
危急中,完顏宏大吼一聲,拍馬舞刀,殺了過去。
他憑一己之力,殺退宋兵,成功救出掌旗官,把他帶迴自己的陣營。
此時的掌旗官渾身血汙,疲憊不堪,己不堪勝任掌旗的大任。他忙從旗官手裏接過大旗,把旗杆插到自己背上,綁好,大手一揮,喊道:“兒郎們,人倒旗不能倒。從現在起,這杆大旗就是路引,它到那兒,你們就跟到那兒,千萬不要掉隊。我們要集中力量,不要各自為戰,那樣會被敵各個擊破。隻要我們團結一心,眾誌成城,就能衝出一條血路,突出重圍。”
手下人一齊吼道!“將軍放心,大旗到那兒,屬下肯定跟到那兒。”
完顏宏大聲說道:“好,現在大家跟在我身後,我們一齊向碼頭衝。”
不愧是一員猛將,隻見他大刀一揮,向河邊衝去。
邊衝邊砍,就像一頭狂怒的雄獅,勇不可擋。
最終殺開了一條血路,來到了河邊。
宋軍緊隨其後,從四麵八方殺來。
宋軍雖在兵力上優於金兵,但在單兵對抗上,並不占優勢,尤其騎兵。
實在是這些金兵戰鬥力太強了,要不然他們也不會一路攻城掠地,把戰火從大草原燒到大宋的都城了。
在古代戰爭史上,草原民族的騎兵特別地強悍,這得益於他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遼闊的大草原放牧的同時,男人們也掌握了騎術,為日後從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中原人,由於條件的限製,隻有從軍後才有條件練習騎射。後天的訓練,又怎麽能和與生俱來的優勢相比呢?
完顏宏來到了河邊,沒有急於渡河,他迴過頭來,向隊尾望去。
跟在他身後的隊伍,受到兩邊宋軍的攻去,被包圍,被分割。
這些被切割的金兵,企圖追上隊伍,但每走一步都很艱難。
兩側攻擊的不止有騎兵,還有蓮花山的土匪,三河口的寨兵。
由於長時間的搏鬥,金兵的戰鬥力正在下降,不時有人馬倒下。
這時候,完顏宏很想去救他的這些士兵,但如果再折迴去,衝出重圍的努力,可能就打了水漂。
而且宋軍看起來也沒那麽弱,他們正在改變戰術,以適應新的戰法。
他們采取分割的形式,正在消滅金軍的有生力量。
如果他迴去,可能不但救不了這些人,反而會陷入重圍之中。
逃到河邊的人,也都勒住馬,等著他的決定。
他迴頭又看了一眼,然後一拍馬,向河裏衝去。
殺到河邊的金兵,也縱馬跳入河中。
那些被圍住的士兵,則基本被圍殲了。
完顏宏幾乎沒遇到任何阻攔,便踱過了河,他在河邊沒做任何停留,便一直向寨門衝去。
在寨門口,有一小部分力量把守,是黃花山的土匪,戰鬥力不強。見完顏宏氣勢洶洶地拍馬殺來,沒敢正麵阻攔,隻從側麵攻擊了幾下,被完顏宏砍翻了幾個,再沒人敢上前。
看到前邊再沒有障礙,完顏宏便向寨門衝去。
在路過拉拽吊橋繩索的絞盤時,他飛起一刀,向絞盤砍去。
頓時繩索斷裂,失去了控製的吊橋,從空中唿嘯而下,重重地落到地上,摔掉了好幾塊鋪板。
完顏宏站在吊橋邊,沒有急於過河,等待身後的士兵,直到宋軍追來,身後的士兵再沒有逃生的希望時,才戀戀不舍地過了護城河。
最後,三千的一支隊伍,僅收羅了七八十人,這其中還包括那個吳信,可謂損失慘重,幾乎全軍覆沒。
幾天後,他們迴到了前線。
但這次損失,太大了,是完顏宏自出道以來,最大的一次敗仗,這成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一想起那些戰死的兄弟,總是淚流不止。
終日憂鬱寡歡,不久染上了風寒,不治死去。
死後葬入黃河北岸,名將就此隕落。
吳信在金營中呆了幾個月,因是降將,並不受重用,於是在攻打汴京時從前線逃走,從此下落不明。
而三河寨,經曆此難後,再也沒精力騷擾金兵糧草了,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對山寨的建設上。
首先是把落雁山高出的那部分,用火燒,火藥爆破的方式,把山削平,變得幾乎和鳳凰山一樣高,徹底解除了來自那邊的威脅。
把連接兩架山的山洞,都堵死。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把這個作過巨大貢獻的洞也忘了。
並開挖了拒馬河,水中布滿了障礙,從此使涉水偷渡成為了不可能。
重新規劃東島,在道南建了村居,供寨民住,它便是後來的迷魂陣。
若幹年後,一個全新的村寨,又出現在世人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