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興聽說徒弟失蹤,大吃一驚,便讓來人先迴。她收拾一下東西,便進京幫助尋找徒弟。
路過西華縣時,正好碰到了自己的師姐妙太。
妙太也見過方靜,很喜歡這個小師侄。聽說她出事了,也很著急,便要求和師妹一塊進京。
二人來到方府,受到了方傑的熱情招待。其時張信己查明了方靜失蹤的原因,是一個叫魏良的人所為,並就案件向他作了說明。
方傑把這些情況都一一轉述給了妙興姐妹。
妙興姐妹便決定馬上去找魏良,解救徒弟。
但除了知道嫌疑人叫魏良外,張信並沒有向方傑透露嫌疑人的更多信息。
如住在哪兒,有多少同夥。
既然不知道他的老窩在哪兒,救人就無從談起了。
於是救人心切的妙興,就給方傑出了一個主意,讓他設法從張信口裏,打聽清楚魏良的藏身之地。
方傑感到很為難。
他知道東廠是一個專為皇家服務的情報機構,遇事隻對皇家負責。對群臣見官大一級,不但有監察,還有隨時逮捕審問等一係列權利。
反正隻要需要,就可以不經過皇上的批準,直接抓人。許多大臣莫名其妙地失蹤,被殺,都是東廠幹的好事。
官場上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公共場合從不談論東廠,好像東廠二字是個極不吉利的東西,沾上便會大禍臨頭似的。避之唯恐不及,又有誰會主動送上門,成為目標呢?
況且張信己向他表明了態度,他會想法去救方靜的。因為罪犯魏良不但搶了他的女兒,還犯了一樁更嚴重的罪行。為此,他張信必須親自出馬,調查魏良罪行。
張信的承諾,不但沒有給方傑安慰,反而使他因此而憂心忡忡。
他知道,東廠辦案有個原則,那就是調查案件,要按其重要程度配置力量。
初級的,不構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由一般人員去調查處理。
以此類推,越重大的案件,參與人員的級別層次就越高。
東廠對案件的劃分,不受外界幹擾,有自己的一套評估製度,很公平。
但是一樁案件嚴重到由東廠的大當家親自出馬,還史無前例。
隻能說這個案子很嚴重,達到了最高級別。
雖然方靜是一個官宦家的女兒,不過論案件性質,也隻是一樁普通的刑事案。每年這樣的案子發生無數,都由案件的所屬地衙門查訪偵辦,東廠何曾插過手此類案件?
能幫助查訪,就己給足麵子了,但張信卻要親自出手,這很不正常。
隻能說魏良身上還有更要命的案子在身。
方傑更加擔心女兒。
他知道東廠人辦事心狠手辣,為了需要,會不擇手段。
能調動東廠大佬親自出麵,魏良身上肯定還有其它重案在身。在抓捕他時,會不會狗急跳牆,使用極端手段,而玉石俱焚呢?
他決定單獨救女兒。
和所有官員一樣,他們對東廠天生的恐懼,又使他不敢去問。但作為朝廷大員,他還是有自己的方法的。
他很快了解到張信近日要出發,並且從軍方借了一張地圖。
這張地圖當然很重要,裏麵很可能有他們此次出行的信息,甚至目的地。
得到這個消息,妙興姐妹開始打起了這張圖的主意。
對於東廠,他們並不陌生,知道這是一個忠於朝廷的情報機構,臭名遠揚。
作為宗教界人士,他們是不屑與這些人為伍的。
但沒有張信的引導,他們又找不到魏良。
他們所知道的信息量太少了。
所以她們決定跟蹤張信,二人走到哪跟到哪,直到找到魏良。
張信一出西城門,他們便尾隨上去了。
他們也知道這樣做其實很危險,因為張信就是搞情報出身。身後跟了兩尾巴,他不會不知道。
說不準,他會采取措施,去除尾巴。
因此姐妹倆商量,必要時,還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救方靜。
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要得到那張地圖。
咱們相信,這張地圖上肯定標明了這次出行的信息。
他們隨張信來到鎮上後,沒有去旅社,而是去了三清觀求宿。夜裏,妙太爬到二人住的房間,扒了一個洞,正好看到兩人正在研究地圖,並看清了他們放地圖的位置。
就把這事迴去和師妹說了,二人很快研究了一個偷圖妙計。
妙興負責偷馬,引開二人,妙太負責偷。
但王拴俊始終守在門口,妙太沒有辦法進入房間,於是便用釣魚的方法,釣出包,逃之夭夭。
當他們來到樹林,迫不及待地打開地圖,才發現圖上並沒什麽標記。
正當他們手足無措時,張信他們找來,兩夥人險些發生火並。
當弄明白是怎麽迴事後,兩夥人都明白鬧了鳥龍,都是救人的,而且救的是同一個人。是大水衝了龍王廟,於是冰釋前嫌,握手言和,商定一塊西行。
妙興姐妹答應幫助張信,以彌補他力量上的不足。
張信則保證在眾多事務的安排上,優先考慮救出方靜。
五天後,來到了僧樓鎮。
僧樓鎮是一個千年古鎮,以前曾是成縣的治所。因緊臨邊關,是草原民族進攻中原的必經之地,飽經戰火摧殘。
每次戰爭帶來的後果,是房屋被毀,民眾逃離。不得已,縣所南遷數百裏。這兒逐漸衰落,繁華不再,幾成廢墟。
後來一個外來雲遊的僧人來到這兒,在這裏建了一座寺廟。因建築高大巍峨,非一般民宅可比,居民以為是樓房,便把此地稱為僧樓
明成祖大帝時,國家重視邊防建設,因這兒地理位置特殊,逐成為屯兵之所。以後梅開二度,這兒再次發展起來。
由於這兒緊挨長城,幾條驛道在這兒交匯,使之成為了重要的商貿中心。
在這兒,北出長城關口,可到大草原,東西連結商貿重鎮大同,張家口,南去中原腹地,地理位置特別重要。
四人來到這兒,剛好天黑。
來不及吃飯,休息,便來到了鎮北一座高山上,按照事先的約定,張信從馬背後取出三支穿雲箭,點燃。
穿雲箭帶著火焰,向天空中飛去。
飛至半空炸響,隨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空中出現了一玫瑰形的花朵,五彩繽紛,光彩奪目。
三支穿雲箭放完之後,幾個人便坐在一個高台上,等待消息。
不久,從西邊山下奔來一匹快馬,來到山腳下,來人跳下馬,吹了一聲口哨。
張信及時作了迴應。
不久,見一個人急步向山上奔來,正是前段時間出來執行任務的馬武,己在這僧樓鎮等了幾天。接到信號,飛速趕來。
和四人見了麵,寒暄過後,便說起了這次尋訪發現魏良的經過。
路過西華縣時,正好碰到了自己的師姐妙太。
妙太也見過方靜,很喜歡這個小師侄。聽說她出事了,也很著急,便要求和師妹一塊進京。
二人來到方府,受到了方傑的熱情招待。其時張信己查明了方靜失蹤的原因,是一個叫魏良的人所為,並就案件向他作了說明。
方傑把這些情況都一一轉述給了妙興姐妹。
妙興姐妹便決定馬上去找魏良,解救徒弟。
但除了知道嫌疑人叫魏良外,張信並沒有向方傑透露嫌疑人的更多信息。
如住在哪兒,有多少同夥。
既然不知道他的老窩在哪兒,救人就無從談起了。
於是救人心切的妙興,就給方傑出了一個主意,讓他設法從張信口裏,打聽清楚魏良的藏身之地。
方傑感到很為難。
他知道東廠是一個專為皇家服務的情報機構,遇事隻對皇家負責。對群臣見官大一級,不但有監察,還有隨時逮捕審問等一係列權利。
反正隻要需要,就可以不經過皇上的批準,直接抓人。許多大臣莫名其妙地失蹤,被殺,都是東廠幹的好事。
官場上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公共場合從不談論東廠,好像東廠二字是個極不吉利的東西,沾上便會大禍臨頭似的。避之唯恐不及,又有誰會主動送上門,成為目標呢?
況且張信己向他表明了態度,他會想法去救方靜的。因為罪犯魏良不但搶了他的女兒,還犯了一樁更嚴重的罪行。為此,他張信必須親自出馬,調查魏良罪行。
張信的承諾,不但沒有給方傑安慰,反而使他因此而憂心忡忡。
他知道,東廠辦案有個原則,那就是調查案件,要按其重要程度配置力量。
初級的,不構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由一般人員去調查處理。
以此類推,越重大的案件,參與人員的級別層次就越高。
東廠對案件的劃分,不受外界幹擾,有自己的一套評估製度,很公平。
但是一樁案件嚴重到由東廠的大當家親自出馬,還史無前例。
隻能說這個案子很嚴重,達到了最高級別。
雖然方靜是一個官宦家的女兒,不過論案件性質,也隻是一樁普通的刑事案。每年這樣的案子發生無數,都由案件的所屬地衙門查訪偵辦,東廠何曾插過手此類案件?
能幫助查訪,就己給足麵子了,但張信卻要親自出手,這很不正常。
隻能說魏良身上還有更要命的案子在身。
方傑更加擔心女兒。
他知道東廠人辦事心狠手辣,為了需要,會不擇手段。
能調動東廠大佬親自出麵,魏良身上肯定還有其它重案在身。在抓捕他時,會不會狗急跳牆,使用極端手段,而玉石俱焚呢?
他決定單獨救女兒。
和所有官員一樣,他們對東廠天生的恐懼,又使他不敢去問。但作為朝廷大員,他還是有自己的方法的。
他很快了解到張信近日要出發,並且從軍方借了一張地圖。
這張地圖當然很重要,裏麵很可能有他們此次出行的信息,甚至目的地。
得到這個消息,妙興姐妹開始打起了這張圖的主意。
對於東廠,他們並不陌生,知道這是一個忠於朝廷的情報機構,臭名遠揚。
作為宗教界人士,他們是不屑與這些人為伍的。
但沒有張信的引導,他們又找不到魏良。
他們所知道的信息量太少了。
所以她們決定跟蹤張信,二人走到哪跟到哪,直到找到魏良。
張信一出西城門,他們便尾隨上去了。
他們也知道這樣做其實很危險,因為張信就是搞情報出身。身後跟了兩尾巴,他不會不知道。
說不準,他會采取措施,去除尾巴。
因此姐妹倆商量,必要時,還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救方靜。
要做到這一點,就是要得到那張地圖。
咱們相信,這張地圖上肯定標明了這次出行的信息。
他們隨張信來到鎮上後,沒有去旅社,而是去了三清觀求宿。夜裏,妙太爬到二人住的房間,扒了一個洞,正好看到兩人正在研究地圖,並看清了他們放地圖的位置。
就把這事迴去和師妹說了,二人很快研究了一個偷圖妙計。
妙興負責偷馬,引開二人,妙太負責偷。
但王拴俊始終守在門口,妙太沒有辦法進入房間,於是便用釣魚的方法,釣出包,逃之夭夭。
當他們來到樹林,迫不及待地打開地圖,才發現圖上並沒什麽標記。
正當他們手足無措時,張信他們找來,兩夥人險些發生火並。
當弄明白是怎麽迴事後,兩夥人都明白鬧了鳥龍,都是救人的,而且救的是同一個人。是大水衝了龍王廟,於是冰釋前嫌,握手言和,商定一塊西行。
妙興姐妹答應幫助張信,以彌補他力量上的不足。
張信則保證在眾多事務的安排上,優先考慮救出方靜。
五天後,來到了僧樓鎮。
僧樓鎮是一個千年古鎮,以前曾是成縣的治所。因緊臨邊關,是草原民族進攻中原的必經之地,飽經戰火摧殘。
每次戰爭帶來的後果,是房屋被毀,民眾逃離。不得已,縣所南遷數百裏。這兒逐漸衰落,繁華不再,幾成廢墟。
後來一個外來雲遊的僧人來到這兒,在這裏建了一座寺廟。因建築高大巍峨,非一般民宅可比,居民以為是樓房,便把此地稱為僧樓
明成祖大帝時,國家重視邊防建設,因這兒地理位置特殊,逐成為屯兵之所。以後梅開二度,這兒再次發展起來。
由於這兒緊挨長城,幾條驛道在這兒交匯,使之成為了重要的商貿中心。
在這兒,北出長城關口,可到大草原,東西連結商貿重鎮大同,張家口,南去中原腹地,地理位置特別重要。
四人來到這兒,剛好天黑。
來不及吃飯,休息,便來到了鎮北一座高山上,按照事先的約定,張信從馬背後取出三支穿雲箭,點燃。
穿雲箭帶著火焰,向天空中飛去。
飛至半空炸響,隨著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空中出現了一玫瑰形的花朵,五彩繽紛,光彩奪目。
三支穿雲箭放完之後,幾個人便坐在一個高台上,等待消息。
不久,從西邊山下奔來一匹快馬,來到山腳下,來人跳下馬,吹了一聲口哨。
張信及時作了迴應。
不久,見一個人急步向山上奔來,正是前段時間出來執行任務的馬武,己在這僧樓鎮等了幾天。接到信號,飛速趕來。
和四人見了麵,寒暄過後,便說起了這次尋訪發現魏良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