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外援隊伍和京師來的騎兵隊伍,在盛方的統一指揮下,對這一片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搜查。


    一連三天,連個鬼影也沒發現。


    這樣無目標的大規模搜尋不可能長久維持,最終,康熙下令解散這支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讓增援各迴各家,各吃各飯。餘下的事,由盛方帶領的正規部隊處理。


    他對自己帶出京的這支隊伍,十分看好,認為憑他們自己的力量,能完全處理好這件事。


    為了寬慰這些付出艱辛的地方父母官,康熙挨個接待了他們,並專門和來自臨山縣的胡縣令,以及張捕頭進行了一次談話。


    並詢問偷襲雙羊山的準備工作做的怎麽樣了,保密工作做的是否到位,有沒有泄露風聲的可能,等等。


    胡縣令拍著胸脯打包票,說偷襲雙羊寨的一切準備都做好了。保密工作也做的很到位,絕對不會走漏風聲。


    康熙聽後大為滿意。


    臨行,給他們布置了一項特殊任務,讓他們立即到雙羊山老於那裏打聽一下,近期山上是否各方麵和往常一樣,有沒有異常的兵力調動?這幾天張凡是否在山上,有沒有神秘客人到山上訪問?


    尤其緊臨馮家的那個大院,近期有沒有不明身份的外人入住?


    康熙的意思很明顯,在這次刺殺行動中,雙羊山有沒有參與,哪怕參與了一兵一卒,都是天大的事。


    要張捕在三天內查清,他康熙在這兒坐等消息。


    胡縣令和張捕頭深感責任重大,帶領屬下,匆匆忙忙迴縣衙去了。


    送走了所有客人,康熙陷入沉思之中。


    他是個性格要強的人,這次差點被人俘虜,感到受了奇恥大辱,為此大動肝火,發誓一定要揪出幕後兇手,否則絕不收兵。


    給盛方下了死命令,繼續搜山。認為那夥人不可能憑空出現,隻要足夠細心,一定會找到那化人作案的蛛絲馬跡的。


    要士兵搜查時,一定要睜大眼睛,別放過任何疑點。


    一定要把這夥人捉拿歸案,以殺一儆百,讓犯罪分子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付出應有的代價。


    總之,弟兄們的血不能白流。


    於此同時,胡縣令和張捕頭,迴到縣城後,派人連夜上雙羊山,和宋雙以及老於取得了聯係。


    得到的迴複是,這些天雙羊山表現得和平時並沒有兩樣,山上並沒有任何一兵一卒的調動情況。


    張凡也一直在山上,包括他的幾個兄弟,都沒離山一步。


    山下的張家大院,也沒有陌生人入住。


    透露出來的信息是,這次行動,和雙羊山沒有一點關係。


    完全是另一個匪幫的所作所為。


    康熙聽了,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他現在並不想和雙羊山撕破臉,如果山上真要和他搞軍事對抗,憑山上的實力,他這兩千的隊伍,雖都是受過訓練的正規軍,但想取得壓倒性的勝利,難度不小。


    雙羊山的土匪,也都是經受過實戰訓練的,戰鬥力異常強悍,況且張凡背後還有萬忠的支持。


    所以他現在對雙羊山,隻想用奇襲的方法,把張凡活捉,一走了事。


    從張凡身上打開突破口,找到萬忠及三公主,就是他的最終目的。


    為了預防萬一,康熙下令,讓那五百參戰的士兵,以一個隊的兵力,以秘密形式向雙羊山滲透。一是監視山上有沒有異常動向,二是為救宋海,擒張凡做準備。


    在行動中如發生什麽困難,可以找胡縣令和張捕頭,找他們給解決。


    把權力直接下放到基層,給他們更多自主的權力,是康熙為人處事的一貫風格。


    沒有了雙羊山的後顧之憂,康熙就可以全身心地調查被襲事件了。


    雖然附近山上有許多股土匪,但都實力較弱, 沒形成氣候,在官兵的鐵蹄麵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因此除了留下足夠的兵力保護營地外,其餘的士兵每天幹的事,便是搜山。


    附近搜完了,便水波狀逐次向外擴大搜索範圍。


    康熙給他們的提出的口號是,不遺漏任何一個可疑點,不放過任何一個嫌疑人。


    逐漸地,周邊那些一向被忽略的山賊馬匪,這次被列為重點嫌疑對象,被額外照顧。


    離事發地最近的蓮花山,成為了第一個被清洗的對象。


    在出事的第四天,就被官兵端了老巢,匪首李光頭被活捉。


    蓮花山的土匪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引起周邊土匪的極大恐慌。


    於是他們合縱合橫,抱團取暖,


    互相通風報信,密切地注視著官兵的情況。


    因為誰也沒實力與官兵對抗,官兵一百人的騎兵隊伍,就可以踏平他們一個山寨,這種情況下,又有誰不怕呢?


    他們想盡辦法,打聽康熙到這兒來的原因,並十分關注蓮花山被俘匪首的處理情況。


    其實蓮花山土匪頭子被抓,純屬偶然。


    這是一個小匪幫,幾十個人,在這一帶,這點力量,一般都是小弟級別的,興不起大風浪。但凡有實力的隊伍,拿正眼看他們一眼,便是輸了。


    隻是禍起南牆,由不得人。隻怪蓮花山離出事地點太近了,有重大作案嫌疑,又不配合官兵,因而被盛怒中的官兵收拾了,成了替罪羊,也不奇怪。


    其實蓮花山很小,它是青龍山北麵眾多山峰中的一個。山頂麵積不大,注定它沒有好的發展。


    山頂所建房屋,隻能容納四五十人居住,人再多就住不下了。


    它離野豬溝直線距離也就四五十裏路,是青龍山的餘脈。


    再再往北數百裏,便是臥虎山了。


    比起青龍山來,臥虎山更大,連綿幾百裏,它和東麵的臥龍山,是一對姊妹山,是這一帶兩大山脈,都方圓數百裏。


    比起臥虎山來,東邊的臥龍山更大,更險峻。


    但是由於臥龍山地區荒涼,經濟欠發達,多是無人區,所以名氣遠沒西邊的臥虎山名氣大。


    甚至在一些地圖上,一些官方文件裏,都找不到臥龍山的名字。相比起它的姊妹山,它相當地低調,不為人們所熟知。


    因此人們也習慣地把二山合一,把這一片廣大的區域,統稱為臥虎山。


    隻有當地人,才有把兩座山分開叫的習慣。


    扯遠了,讓我們把故事重新迴到蓮花山。


    剛才說了,蓮花山是屬於青龍山的一個分支。


    青龍山雖不大,但名氣不小。


    原因是這兒土匪多。


    這兒的土匪多到啥程度,多到連當地的父母官都頭痛。


    說這兒窮山惡水,不出舉人秀才,淨出山賊刁民,很難管理,是一個叫人又愛又恨的地方。


    這兒怎麽這麽多山賊呢?


    原因很多,說到底還是窮的緣故。


    這兒深處大山之中,土地貧瘠,幾乎沒有商業活動。但人口還特別地多,土地上的物產,己跟不上人口膨脹的速度。為了生活,為了活命,許多人不得不上山為賊。


    那那麽問題來了,大山裏條件這麽差,咋還有這麽多人在這兒生活呢?這不合常理呀。


    誰都這樣想。


    其實,以前的情況不是這樣的,整個青龍山,和北麵的臥虎山情況差不多。


    都人口稀少,十裏八裏看不見一個村莊,每個村莊稀稀拉拉那麽幾個人,十分荒涼。


    是一場戰爭改變了這一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是奸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藏寶獵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藏寶獵人並收藏他是奸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