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廟內。


    滿朝的文武百官並未散去。


    所以當李濟民拎著一個黃巾包袱走進祖廟之時,近乎百雙眼睛皆是朝他這邊望來。


    那些目光之中有猜忌,有狐疑,有忌憚,但更多的是來自於太子一黨的譏諷。


    一個已經確定要被“流放”京城,遠離權力中樞的王爺,哪怕體內流淌著的是最純正的大梁皇室血脈,那他也再無翻身的可能了。


    一旦等到太子殿下登基大寶,說不定就會一紙詔書將其調遣至漠北之地。


    而他也會頂著個親王的頭銜在那裏孤獨終老,淒涼至死。


    高庭芳跟隨在其身後,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目光置之不顧。


    他是在禦馬道上迎上秦王李濟民的,當時就他孤身一人正朝祖廟這邊走來,在他身邊並未見到太子的身影。


    而他卻從這位秦王殿下手上的那個黃巾包袱上嗅到了濃鬱的血腥氣。


    就在他正思忖如何開口詢問之時,迎麵走來的李濟民已經率先開頭問道:“是父皇派你前來的?”


    身為禁軍統領的高庭芳點點頭,應道:“皇帝陛下擔心您與太子殿下的安危,所以派末將過來看看。”


    李濟民聞言輕“哦”一聲,繼而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就跟我一起迴去麵見父皇吧。”


    然後他就再沒有給過這位禁軍統領說話的機會,一步將其越過,然後拎著那個包袱朝祖廟走去。


    高庭芳見此隻得轉身快步跟上。


    所以這才有了先前李濟民重新踏進祖廟,而高庭芳跟隨其後的一幕。


    李湯看向重新走進祖廟的李濟民,神情複雜。


    不知為何,明明後者離開尚且不足半日的光景,但卻仿佛變了一個人般,讓他覺得極為陌生。


    甚至讓他懷疑如今站在他麵前的究竟還是不是那個溫良恭儉的秦王。


    “父皇。”李濟民將手中的黃巾包裹放在地上,沉聲喊道。


    “濟民,你去而複返,可有重要之事?”李湯問道。


    出乎在場所有朝臣的意料,李濟民在聽到這聲詢問後並沒有出聲,而是選擇了沉默。


    “濟民?”李湯神色如常地再次開口道。


    “秦王殿下,皇帝陛下在問你話呢。”站在他身後的高庭芳以靈力裹挾著聲音對他提醒道。


    李濟民仿佛大夢初醒般,那雙低垂的眼眸之中終於浮現出一抹神采。


    然後他抬眸看向不遠處的那道明黃之色,仿若要語不驚人死不休般躬身喊道:“兒臣懇請父皇免去李雍和東宮太子之位!”


    “大膽!”站在兩旁的朝臣中在聽到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語後已經有人厲聲嗬斥道。


    李濟民聞聲望去,當他看清禮部尚書那張通紅的臉龐的時,他的嘴角微微上揚,噙起一抹諷笑。


    隨著禮部尚書率先發聲,屬於太子一黨的眾多朝臣也開始了“聲援”,一時間整座祖廟內爭吵得沸沸揚揚。


    但是他們似乎都忘了祭台上那位居高臨下開口便是金科玉律的九五至尊。


    “住口!”李湯的目光在台下每位朝臣的嘴臉上掃過,然後嗓音威嚴地喝道。


    聲音不大,但卻瞬間就蓋過了宛若蒸騰沸水般的激烈爭吵聲。


    而身為這場“鬧劇”始作俑者的李濟民,除了最開始的那句“滑天下之大稽”的言語後,自始至終都再沒有反駁辯解過半句。


    至於高庭芳,因為他站在李濟民的身後,所以也是被諸多的朝臣以惡言多加“照顧”了一番。


    不過他對於那些聲音充耳不聞,此時的他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身前之人手中的黃巾包袱上。


    穆然間他瞪大了雙眼,那麵堅毅的臉龐上充斥著難以置信的神色。


    因為他見到殷紅的鮮血將黃巾浸透,然後滴落在了地麵上。


    他確信自己沒有看錯,那確實是鮮血。


    “濟民,你知不知道你究竟說了什麽?”李湯注視著李濟民,問道。


    隨著李湯的聲音響起,原本嘩然大作的眾朝臣紛紛噤若寒蟬,大氣都不喘一下。


    “兒臣清楚。”李濟民不卑不亢地迴道。


    “那你又知不知道你說出這句話的後果是什麽?”李湯繼續問道。


    他不明白為何李濟民前後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會生出這番大的變故。


    “兒臣明白。”李濟民嗓音平靜地說道。


    “既然你知道,那朕要責罰你你可有怨言?”李湯神情嚴肅地斥問道。


    “兒臣毫無怨言。”李濟民淡淡說道。


    “既然如此,來人,將李濟民打入天牢,嚴加看管!沒有朕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見他!”李湯拂袖一揮,命令道。


    高庭芳聞言剛要上前,但李濟民仿佛早有預料般,轉頭迴眸,那雙眸子中滿是漠然。


    “父皇,不必這麽麻煩了。”單單隻是用一道眼神就製止住高庭芳的李濟民轉過頭來,那雙目光重新落在了李湯身上,道。


    他知道父皇之所以特意加上後麵那半句正是因為擔心自己今日這番話會引起李雍和的殺心,會對自己不測,所以他才會下旨不準任何人探視自己。


    這也是為了自己的安危著想。


    不過正如李濟民所說的那樣,已經沒必要那麽麻煩了。


    因為會製造麻煩的那人已經死了。


    李湯聞言剛想開口,就見到李濟民隻是簡簡單單地踢了一腳腳下的那個黃巾包袱。


    然後這位見慣了大梁風風雨雨的皇帝陛下就被無數的震驚惶恐給堵住了嘴。


    再也說不出半句話來!


    而眾朝臣在見到從黃巾包袱中滾落出來的那顆項上人頭後,也是驚恐失色。


    甚至已經有膽小之人在見到這血腥一幕後兩股打顫,繼而雙眼一翻暈死了過去。


    李雍和的首級在地麵上了“軲轆軲轆”滾到了祭台下,滾到了祖廟內文武百官的眼簾中。


    “因為他已經死了。”李濟民笑容和煦地說道。


    明明臉上掛著的是宛若三月春風般的笑意,但卻讓在場的眾多朝臣如白日見鬼,不寒而栗,後脊冷汗直流。


    “你...”饒是過了許久,李湯驚魂失措地指著台下的李濟民,嗓音顫抖地依舊是說不出半句話來。


    “沒錯。是兒臣將他殺了。”李濟民大膽地承認道。


    他沒有辯解為什麽要殺李雍和,也沒有解釋若自己不下手為強那此時被斬下首級來的就是自己了,他就是這般言簡意賅地說出一個事實。


    今日,是他李濟民誅殺了李雍和。


    李湯怔怔看著李濟民,一如當初他在昭陵行宮看著李雍和那般。


    後者是兄弑弟,前者是弟殺兄。


    其實也沒有多大的區別。


    一念至此,李湯腦海中傳來一陣猛烈的眩暈感。


    幸好有趙公公在他身後眼疾手快地將其攙扶住。


    “陛下!”趙公公泫然欲泣道:“還請陛下保重龍體啊!”


    “逆子!”李湯一把推開趙公公,怒聲嗬斥道。


    李濟民沒有反駁,隻是淡淡說道:“既然父皇指責兒臣是逆子,那就請父皇降罪兒臣吧。”


    說完他雙膝彎曲,直直地跪倒在了地上。


    “高庭芳,將他打入死牢!”李湯額頭上青筋暴起怒不可遏地喊道。


    “陛下!還請陛下三思啊!”


    李湯的話音剛落,台下原本就屬於秦王李濟民一黨的包括董和在內的一眾老臣紛紛下跪叩首。


    此時站在這的李濟民已經是大梁皇室唯一的皇子,若是再將其打入死牢定了死罪,那整座大梁就會麵臨著後繼無人的末路局麵。


    等到那時勢必會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


    被這群老臣一阻,大概也是想明白這點的李湯看向準備動手的高庭芳,以眼神示意他先行退下。


    然後他看向在場的文武百官,揮手道:“朕乏了,你們先下去!”


    聽到皇帝陛下這麽說,知道此事尚且有迴轉餘地的董和站起身來,緊接著其餘人也紛紛起身。


    所有朝臣聽聞旨意哪怕心中有萬分不甘,但還是陸陸續續走出祖廟。


    甚至在此之前最為擁護李雍和的禮部尚書幾人雖然臉色難看至極,但他們皆是緘默不語地走了出來。


    因為自從見到太子殿下的首級,他們就知道一切都完了。


    如所有朝臣所想到的那般,太子一死,如今有資格能夠繼承大統的就隻有那位“十惡不赦”的秦王殿下了。


    而以皇帝陛下的心思,他是絕對不會看到自己後繼無人的。


    所以即便他與太子一黨的幾人同皇帝陛下撕破了臉皮,李濟民照樣不會被送進死牢。


    而今日一旦自己對其發難,難保日後在他坐上龍椅後不會對自己,對自己的家族動手。


    所以之前禮部尚書他們才會選擇默認了此事。


    隻是見慣了朝堂上風雲變幻的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僅僅隻是一炷香的時辰,這大梁的天竟然說變就變。


    太子一死,日後這大梁的朝堂就是他李濟民的一言堂了。


    走出祖廟來的禮部尚書抬頭看了看頭頂的天穹,重重地歎了口氣。


    然後他轉身滿臉苦澀地看向緊隨其後的幾位同袍,說道:“各位,我看我們還是各自迴家準備遞往秦王府的名刺吧。”


    不過身為李雍和心腹的他們心底裏大致也清楚,這隻不過是一句風涼話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天小神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天小神仙並收藏神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