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台之上李湯看著“兄弟和睦”的兩人,無奈地歎了口氣。
他如何都沒有想到兄弟相爭奪帝坐龍椅最終會落得這樣一步田地。
“濟民,你隨朕進祖廟給李家的列祖列宗燒柱香。”李湯出聲吩咐道。
祭壇下正與李濟民劍拔弩張稍有火星就會兵戈四起的李雍和劍眉輕挑,咧嘴笑道:“聽到沒,父皇喊你了?”
李濟民對此報以微笑,“那等我出來後再跟皇兄好好聊聊,就當是給臣弟離京踐行了。”
李雍和微微聳肩,善解人意地說道:“放心,當皇兄的肯定是要親自送你上路的。”
看著李濟民拾級而上最後跟隨在那道明黃身影走進祖廟後,李雍和臉上的笑意這才緩緩收斂起來。
“殿下,已經安排妥當了。”就在此時一身血紅黑衣的背負兇劍的亂神奴站在他身後,神情恭敬地說道:“而且為以防萬一玄武門內也安排了部分人手。”
李雍和聽著屬下的迴稟,不著痕跡地點點頭。
“傳令下去,誰能夠砍下李濟民的腦袋,待到本王登基稱帝,他就是一等功臣,賞千金封萬戶侯,而且特準世襲罔替!”李雍和目光遙望緩緩閉合的廟門,殺意森然地吩咐道。
“是!”亂神奴聞言神色一凜,沉聲應道。
他雖然踏上練氣修行,但始終是身為人子,雖然已經不在乎子嗣後代,但他卻想用一份功勳福蔭父母,就當是了結了這份血脈親緣。
當然李雍和大概想不到亂神奴的這份隱晦心思,他隻知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還是那份世襲罔替的功勳,所以李濟民絕對不可能活著走出太安城。
祖廟之中。
看著陳列其上的宗祖牌位,李濟民神情嚴肅地手捧長香,然後將其穩穩地插在了香壇中。
他之所以這麽做並非全是為了因為即將封王就潘離開太安城,繼而祈求祖宗庇佑,而是因為他即將做一樁有違倫理宗德,近乎是人神共憤之事。
李湯就站在一旁,注視著自己這個二子的一舉一動,全程沒有說半句話。
等到那三柱高香的煙霧嫋嫋升起,一股清幽之氣在祖廟中彌漫開來,李湯這才緩緩開口道:“是朕對不起你。”
這番話若是讓祖廟之外的朝臣聽到,絕對會震驚惶恐,因為李湯在位十數年,從來沒有同人道過半句歉。
是身份使然,也是他的性情使然。
但今日,他卻在在這四下無人的祖廟之中,對著自己的血脈骨肉,說出了自他登基以後的第一聲對不起。
“父皇,你這是做什麽?!”李濟民聞言轉身看向李湯,後者神情複雜眼神中滿是愧疚,不解問道。
李湯看向那列列牌位,呢喃道:“這立長不立幼的規矩是祖宗傳下來,哪怕是我也不能夠違背祖製,但這天下的百姓心裏卻都清楚隻有你李濟民才是最適合做皇帝的人。”
李湯一邊說著一邊走到李濟民跟前,正色道:“當然,若不是他背後有天霜山支持他或許也走不到今天這個地步,或者也可以說不會這麽輕鬆的贏得這場勝利。”
李濟民聞言抿了抿薄唇,他清楚父皇這句話裏的意思。
李湯一步越過他,走到陳列在台案上的列祖列宗的牌位前,悠悠開口道:“這裏沒有外人,所以也就沒必要再瞞你了,之前我曾經想到要反抗過天霜山,甚至已經著手準備。”
這個著手準備正是與隋便的那場約定,哪怕是在後者身份暴露後他依舊不曾放棄過這個想法。
但自從那夜過後他就再也沒有了隋便的消息。
而天霜山卻始終屹立在那,宛若一座橫亙古今的龐然大物,巋然不動。
所以這些時日以來,他已經漸漸放棄了那個如今看來極為不成熟甚至是鋌而走險的想法。
既然李雍和已經獲得了天霜山的扶持,那這皇位就由著他來坐好了。
隻是卻委屈了李濟民。
所以這才有了他之前的那聲“對不起”。
“我知道。”李濟民淡淡說道。
李湯聞聲穆然轉身,有些難以置信地看向李濟民。
“父皇不要誤會,此事並不是隋便告訴我的,而是房玄策猜想的。”李濟民解釋道。
李湯點了點頭,顯然不想同他也沒有必要在這件事情上繼續糾纏下去,因為已經沒有必要了。
“雖然你即將離開太安城就潘洛陽,但李雍和曾向我提及過,他想要讓你去鎮守漠北之地。”李湯盯著麵前的蟠龍祥雲製式的香爐,話鋒一轉,說道。
李濟民聽到這番話後無奈地搖了搖頭,不是他不相信父皇所說得,而是因為他確信自己那個名義上的皇兄確實說得出這種話做的出這種事。
“皇兄倒真是看得起我。”李濟民哂笑道。
李湯雙手背後,說道:“不過這件事被我駁拒了。”
雖然他不能夠阻止李雍和繼承皇位,但是他卻不能眼睜睜看著前者將其推入死地。
而將一切都了然於胸的李濟民嘴角噙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若不是有房玄策在,自己確實也想不到李雍和會忍不住這麽快就對自己動手。
而且自己在來祖廟的路上就已經確認了消息,自己的那位“好”皇兄在玄武門外可是給自己安排了一份大禮。
李湯沒有覺察到李濟民嘴角的笑意,他自顧自地說道:“等到你抵達洛陽,就不要再迴京都這處是非之地了,這樣對李雍和好,當然於你而言也未嚐不是一樁好事。”
“還是父皇想的周到。”李濟民笑著說道。
當然還有一句話他沒有說,隻是及時的車輪絕對不會向您想的那樣滾動下去。
它隻是會肆無忌憚地蠻不講理地將他們兄弟二人的血脈碾斷,將二人的生死互換,將大梁未來的國運徹底地改變。
李雍和親眼注視著李濟民走進了祖廟,然後又親自等到他陪同父皇走了出來。
“即日起,大梁二皇子李濟民封地洛陽,準許其立即前往!”李湯威嚴的嗓音在眾多朝臣的耳畔邊響起。
“恭祝秦王殿下,賀喜秦王殿下!”祭台下文武百官紛紛對其拱手喊道。
但這其中有多少人是幸災樂禍,又有多少人是心懷惋惜,如今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恐怕也隻有他們自己心裏清楚了。
李濟民走下祭台後,踱步來到了李雍和麵前,他主動邀請道:“皇兄要不要一起走走?”
“正合我意。”李雍和聞言並沒有拒絕的理由,隨即應道。
離開祖廟,沿著禦馬道一直西行,就到了皇城了玄武門,隻要走過了玄武門,那也就意味著離開皇城了。
禦馬道上,李雍和與李濟民兄弟二人並肩而行。
“皇兄就不想知道父皇同我說了什麽?”兩人一路走來皆是沉默不語,最終還是李濟民神色平靜地問道。
李雍和雙手背後,踩踏在大理石地板上,不急不緩地說道:“若是你想說,我也可以聽。”
李濟民瞥了他一眼,笑道:“父皇說你想讓我去鎮守漠北之地。”
聽到漠北之地,李雍和停住了腳步,站在原地看著先於他邁出一步去的李濟民。
因為沙場出身的李濟民絕對清楚,那片漠北之地對於武將而言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不著片毛,十死無生。
“我能知道為什麽嗎?”同樣止住腳步的李濟民淡淡問道。
李雍和答非所問道:“若是你站在如今我這個位置上,絕對也會選擇這麽做。”
李濟民又問了一遍,“為什麽?”
李雍和麵目表情地迴道:“因為你是李濟民,若你是李景涼之流,又亦或者是比他還要蠢的蠢材,那我絕對不會將你放在心上,日夜提防你。”
“但誰讓你是李濟民呢,哪怕你不在軍中其威望也是無人能與你相提並論,我是真擔心有朝一日你會先下手為強,打著“清君側”的幌子起兵造反。”
“所以也就不想等了,還不如先出手送你一程。”
李雍和說完緩緩邁出一步,與李濟民並肩而立。
他的心思已經同他講清楚了,沒有半點保留。
所以今日他不能死也必須要死了。
李濟民卻仿佛置若罔聞般沒有將李雍和那番在外人看來驚世駭俗的話放在心上。
李雍和到底是怎樣個心裏作為對手的自己再清楚不過了。
不過若不是房玄策提醒,自己確實沒想到他會這般急不可耐地對自己下殺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他倒是把這番話詮釋得淋漓盡致。
“我知道你不會讓我活著離開太安城,畢竟放虎歸山這種蠢事向來聰明的你多半不會做出來。”李濟民神色自若地說道。
李雍和聞言麵露狐疑之色,不知道是因為後者一早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還是因為在明明知曉自己的行動後卻若無其事的隨自己走在禦馬道上。
若是後者,那就說明李濟民已經有了安排部署,甚至說不定此時已經被其占去了先機。
“也就不等了吧。”李濟民看向不遠處的那處巍峨城頭,麵無表情地呢喃道。
他如何都沒有想到兄弟相爭奪帝坐龍椅最終會落得這樣一步田地。
“濟民,你隨朕進祖廟給李家的列祖列宗燒柱香。”李湯出聲吩咐道。
祭壇下正與李濟民劍拔弩張稍有火星就會兵戈四起的李雍和劍眉輕挑,咧嘴笑道:“聽到沒,父皇喊你了?”
李濟民對此報以微笑,“那等我出來後再跟皇兄好好聊聊,就當是給臣弟離京踐行了。”
李雍和微微聳肩,善解人意地說道:“放心,當皇兄的肯定是要親自送你上路的。”
看著李濟民拾級而上最後跟隨在那道明黃身影走進祖廟後,李雍和臉上的笑意這才緩緩收斂起來。
“殿下,已經安排妥當了。”就在此時一身血紅黑衣的背負兇劍的亂神奴站在他身後,神情恭敬地說道:“而且為以防萬一玄武門內也安排了部分人手。”
李雍和聽著屬下的迴稟,不著痕跡地點點頭。
“傳令下去,誰能夠砍下李濟民的腦袋,待到本王登基稱帝,他就是一等功臣,賞千金封萬戶侯,而且特準世襲罔替!”李雍和目光遙望緩緩閉合的廟門,殺意森然地吩咐道。
“是!”亂神奴聞言神色一凜,沉聲應道。
他雖然踏上練氣修行,但始終是身為人子,雖然已經不在乎子嗣後代,但他卻想用一份功勳福蔭父母,就當是了結了這份血脈親緣。
當然李雍和大概想不到亂神奴的這份隱晦心思,他隻知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還是那份世襲罔替的功勳,所以李濟民絕對不可能活著走出太安城。
祖廟之中。
看著陳列其上的宗祖牌位,李濟民神情嚴肅地手捧長香,然後將其穩穩地插在了香壇中。
他之所以這麽做並非全是為了因為即將封王就潘離開太安城,繼而祈求祖宗庇佑,而是因為他即將做一樁有違倫理宗德,近乎是人神共憤之事。
李湯就站在一旁,注視著自己這個二子的一舉一動,全程沒有說半句話。
等到那三柱高香的煙霧嫋嫋升起,一股清幽之氣在祖廟中彌漫開來,李湯這才緩緩開口道:“是朕對不起你。”
這番話若是讓祖廟之外的朝臣聽到,絕對會震驚惶恐,因為李湯在位十數年,從來沒有同人道過半句歉。
是身份使然,也是他的性情使然。
但今日,他卻在在這四下無人的祖廟之中,對著自己的血脈骨肉,說出了自他登基以後的第一聲對不起。
“父皇,你這是做什麽?!”李濟民聞言轉身看向李湯,後者神情複雜眼神中滿是愧疚,不解問道。
李湯看向那列列牌位,呢喃道:“這立長不立幼的規矩是祖宗傳下來,哪怕是我也不能夠違背祖製,但這天下的百姓心裏卻都清楚隻有你李濟民才是最適合做皇帝的人。”
李湯一邊說著一邊走到李濟民跟前,正色道:“當然,若不是他背後有天霜山支持他或許也走不到今天這個地步,或者也可以說不會這麽輕鬆的贏得這場勝利。”
李濟民聞言抿了抿薄唇,他清楚父皇這句話裏的意思。
李湯一步越過他,走到陳列在台案上的列祖列宗的牌位前,悠悠開口道:“這裏沒有外人,所以也就沒必要再瞞你了,之前我曾經想到要反抗過天霜山,甚至已經著手準備。”
這個著手準備正是與隋便的那場約定,哪怕是在後者身份暴露後他依舊不曾放棄過這個想法。
但自從那夜過後他就再也沒有了隋便的消息。
而天霜山卻始終屹立在那,宛若一座橫亙古今的龐然大物,巋然不動。
所以這些時日以來,他已經漸漸放棄了那個如今看來極為不成熟甚至是鋌而走險的想法。
既然李雍和已經獲得了天霜山的扶持,那這皇位就由著他來坐好了。
隻是卻委屈了李濟民。
所以這才有了他之前的那聲“對不起”。
“我知道。”李濟民淡淡說道。
李湯聞聲穆然轉身,有些難以置信地看向李濟民。
“父皇不要誤會,此事並不是隋便告訴我的,而是房玄策猜想的。”李濟民解釋道。
李湯點了點頭,顯然不想同他也沒有必要在這件事情上繼續糾纏下去,因為已經沒有必要了。
“雖然你即將離開太安城就潘洛陽,但李雍和曾向我提及過,他想要讓你去鎮守漠北之地。”李湯盯著麵前的蟠龍祥雲製式的香爐,話鋒一轉,說道。
李濟民聽到這番話後無奈地搖了搖頭,不是他不相信父皇所說得,而是因為他確信自己那個名義上的皇兄確實說得出這種話做的出這種事。
“皇兄倒真是看得起我。”李濟民哂笑道。
李湯雙手背後,說道:“不過這件事被我駁拒了。”
雖然他不能夠阻止李雍和繼承皇位,但是他卻不能眼睜睜看著前者將其推入死地。
而將一切都了然於胸的李濟民嘴角噙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
若不是有房玄策在,自己確實也想不到李雍和會忍不住這麽快就對自己動手。
而且自己在來祖廟的路上就已經確認了消息,自己的那位“好”皇兄在玄武門外可是給自己安排了一份大禮。
李湯沒有覺察到李濟民嘴角的笑意,他自顧自地說道:“等到你抵達洛陽,就不要再迴京都這處是非之地了,這樣對李雍和好,當然於你而言也未嚐不是一樁好事。”
“還是父皇想的周到。”李濟民笑著說道。
當然還有一句話他沒有說,隻是及時的車輪絕對不會向您想的那樣滾動下去。
它隻是會肆無忌憚地蠻不講理地將他們兄弟二人的血脈碾斷,將二人的生死互換,將大梁未來的國運徹底地改變。
李雍和親眼注視著李濟民走進了祖廟,然後又親自等到他陪同父皇走了出來。
“即日起,大梁二皇子李濟民封地洛陽,準許其立即前往!”李湯威嚴的嗓音在眾多朝臣的耳畔邊響起。
“恭祝秦王殿下,賀喜秦王殿下!”祭台下文武百官紛紛對其拱手喊道。
但這其中有多少人是幸災樂禍,又有多少人是心懷惋惜,如今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恐怕也隻有他們自己心裏清楚了。
李濟民走下祭台後,踱步來到了李雍和麵前,他主動邀請道:“皇兄要不要一起走走?”
“正合我意。”李雍和聞言並沒有拒絕的理由,隨即應道。
離開祖廟,沿著禦馬道一直西行,就到了皇城了玄武門,隻要走過了玄武門,那也就意味著離開皇城了。
禦馬道上,李雍和與李濟民兄弟二人並肩而行。
“皇兄就不想知道父皇同我說了什麽?”兩人一路走來皆是沉默不語,最終還是李濟民神色平靜地問道。
李雍和雙手背後,踩踏在大理石地板上,不急不緩地說道:“若是你想說,我也可以聽。”
李濟民瞥了他一眼,笑道:“父皇說你想讓我去鎮守漠北之地。”
聽到漠北之地,李雍和停住了腳步,站在原地看著先於他邁出一步去的李濟民。
因為沙場出身的李濟民絕對清楚,那片漠北之地對於武將而言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不著片毛,十死無生。
“我能知道為什麽嗎?”同樣止住腳步的李濟民淡淡問道。
李雍和答非所問道:“若是你站在如今我這個位置上,絕對也會選擇這麽做。”
李濟民又問了一遍,“為什麽?”
李雍和麵目表情地迴道:“因為你是李濟民,若你是李景涼之流,又亦或者是比他還要蠢的蠢材,那我絕對不會將你放在心上,日夜提防你。”
“但誰讓你是李濟民呢,哪怕你不在軍中其威望也是無人能與你相提並論,我是真擔心有朝一日你會先下手為強,打著“清君側”的幌子起兵造反。”
“所以也就不想等了,還不如先出手送你一程。”
李雍和說完緩緩邁出一步,與李濟民並肩而立。
他的心思已經同他講清楚了,沒有半點保留。
所以今日他不能死也必須要死了。
李濟民卻仿佛置若罔聞般沒有將李雍和那番在外人看來驚世駭俗的話放在心上。
李雍和到底是怎樣個心裏作為對手的自己再清楚不過了。
不過若不是房玄策提醒,自己確實沒想到他會這般急不可耐地對自己下殺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他倒是把這番話詮釋得淋漓盡致。
“我知道你不會讓我活著離開太安城,畢竟放虎歸山這種蠢事向來聰明的你多半不會做出來。”李濟民神色自若地說道。
李雍和聞言麵露狐疑之色,不知道是因為後者一早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還是因為在明明知曉自己的行動後卻若無其事的隨自己走在禦馬道上。
若是後者,那就說明李濟民已經有了安排部署,甚至說不定此時已經被其占去了先機。
“也就不等了吧。”李濟民看向不遠處的那處巍峨城頭,麵無表情地呢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