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秦王李濟民被分封洛陽的消息傳遍了整座太安城。


    而且有這道舉世皆驚的消息接下來還會宛若陸地龍卷那樣席卷整座大梁國境。


    哪怕是不聞朝堂之事的老嫗也明白在民間口碑極好的秦王殿下一旦離開太安城,隻怕這輩子都很難再見到太安城的城頭了。


    而且如今秦王一派的黨羽在聽聞這個消息後雖然說不上是如喪考批但也是惶惶不可終日。


    因為他們清楚秦王一旦被封王就潘,那就意味著在這條奪帝道路上是他李雍和繼承大典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而後者一旦登基稱帝,肯定會在對他們這群異黨秋後算賬。


    所以在當三府六部之人聽聞這個消息後,已經有人親自偷偷去太子府遞上了投名狀。


    這世間絕對不乏錦上添花者,但也肯定不少落井下石者。


    而對於六部之人中的雪上加霜,當李濟民得知這個消息後隻是無所謂地笑了笑。


    在他看來每個人都有選擇生存的權利,他怪不得他們什麽。


    因為他接下來所行之事歸根到底也是要選擇生存下去。


    “殿下,都準備好了。”尉遲恭與秦鸞兩人並肩走入梧桐院落中,站在門外,沉聲說道。


    書房內,李濟民已經將那份天策衛收集起來的名單輕輕放在了燃燒得火紅的碳火上。


    “好,本王知道了。”李濟民抬首迴道。


    坐在他對麵的房玄策攤開雙手烤火取暖,他看著碳火將那份名單一點點侵蝕,名單上的一個接一個的名字被炙熱的紅火吞噬成灰黑灰燼,他好奇問道:“就真不打算看看?”


    李濟民搖搖頭,極為灑脫地笑道:“今日之事若是敗了,看了也無益,但若是成了,等到他日本王登基大寶看著殿上群臣難免會心生芥蒂。”


    說到這他頓了頓,補充道:“本王又不是聖人。”


    “理解理解。”房玄策中肯迴道。


    “所以我看不看於我而言都沒有什麽意義。”李濟民緩緩走到門前,將雙手搭在門栓上,低聲道:“玄武門之變若是成了,本王會兌現之前對你許下的承諾,但假如敗了...本王會派人送你出城去。”


    房玄策看著那道曾答應“以國士待之”的修長背影,緩緩站起身來,然後理了理衣冠,對其作揖行禮,嗓音溫醇道:“房玄策預祝殿下凱旋而歸!”


    李濟民聞言朗聲笑道:“那本王就借房先生的吉言。”


    旋即他推開房門,大步邁了出去。


    在書房兩側,是早已等候多時的秦鸞與尉遲恭兩人。


    而在兩人身旁,各自站著數十名身披黑甲麵覆鐵麵殺氣騰騰的天策衛。


    而就在昨夜,太安城內三大巡防營,以及布防東城城門的欒廷玉已經率領親衛趕至玄武門內。


    甚至在太安城外洗柏、重櫻兩座兵寨數萬名輕騎之士在接到一條機密軍令後迅速動身,浩浩蕩蕩朝太安城奔赴而來。


    就在李濟民出門之時,李雍和也在太子府動身,跟隨在他身後的是雍和衛,更有在李景涼死後他籠絡而來的大批死士。


    緊跟其後的是斷臂的魑魅以及渾身散發著肅殺之氣的亂神奴。


    當然若是想要憑借這點人手想要在玄武門門外伏殺李濟民確實有些不現實。


    但別忘了在他身後還有一座天霜山,還有一個已經躋身天象境的封天山。


    在封天山與凡夫俗子之間,存在著的是一道凡人難以逾越的鴻溝。


    哪怕堆積上再多的性命,或許換來的都是無用之功。


    按照大梁律令,當有皇室子嗣要封王就潘時,必須要去祖廟禮拜先祖,繼而才能夠離開帝京去往分封之地。


    所以眼下李濟民在走出秦王府後,正是要去往祖廟祭拜先祖。


    他知道,自從他一隻腳踏出秦王府的大門,這座本就暗流湧動的太安城如今更是大有山雨欲來風滿城之勢。


    太子府。


    “啟稟殿下,李濟民已經率人離開了秦王府,現在正趕往祖廟。”一名雍和衛從遠處急掠而來,等他見到佇立在台階之上的那道身影時,他迅速單膝下跪,百般恭敬地說道。


    雙手負後凝視著不遠處皇城的李雍和聞聲收迴目光,看向台階下的那名雍和衛,不著痕跡地點點頭,然後嘴角微微上揚,說道:“李濟民,最後再看一眼你的秦王府吧,我會親自將你送入皇陵下葬。”


    “出發!”李雍和袍袖一甩,嗓音已經不複之前的溫醇,而是帶著一股子刺骨的肅殺之意。


    ...


    祖廟就位於皇城的西南之處,往日也會有宮中太監去打掃擦拭,擺放供品,但除了每年一度的祭祖之外很少會有人來此。


    當然大梁三位皇子中,大抵也隻有三皇子李景涼經常因為惹出事端被皇帝陛下懲戒來此麵壁思過,


    但那也都是過去的事情了。


    最起碼是涼王李景涼的生前事了。


    今日的祖廟之所以會文武百官齊聚,並非是祭祖之日,而是因為二皇子李濟民將要離京就潘。


    文武百官中有人悲慟不已,為李濟民的落敗而扼腕痛惜,當然也自然有人喜笑顏開,巴不得因為失了大勢的二皇子趕緊麻溜地離開京城。


    俗話說的“幾家歡喜幾家愁”,在這一刻,在這滿朝文武的神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站在祖廟高台上的受百官拱衛的正是身著龍袍的皇帝李湯。


    他看著白玉台階下站得整齊有序的文武朝臣,麵無表情。


    或許過不了多久站在這裏主持祖廟祭典,受百官朝拜的就是自己的長子了。


    說不定等到李濟民離開太安城,他就會騰出手來真正對自己動手了。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李湯知道這種事如今的李雍和做得出來。


    但自己又能夠拿他怎麽樣呢?站在他背後扶持他的是那手段通天的天霜山,世俗王朝在其麵前也隻有俯首稱臣的份。


    想要與其對抗,已經滅亡的大隋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


    “陛下,太子殿下來了。”


    就在李湯的神思雲遊天外之時,伺候在他身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趙公公小聲提醒道。


    收斂起心思來的李湯輕嗯一聲,放眼望去,在文武百官形成的過道中,一身四爪蟒袍威壓睥睨的李雍和正朝祭台這邊踱步走來。


    若是拋開其心性手段而言,三位皇子中他是最像自己的,但若是真讓他坐上了皇位,那就不可能拋開心性不談了。


    所以李湯在此之前一直想要“立嫡長不立幼”的心思其實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沒有了。


    但迫於他身後天霜山的恐怖實力,所以他對於李雍和與李濟民之間的交手一直抱著一個“袖手旁觀”的姿態。


    若不是有天霜山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如今封王就潘離開太安城的隻怕就會是李雍和了。


    “兒臣拜見父皇。”李雍和站在祭台下,對著李湯躬身行禮,喊道。


    李湯看向李雍和,哪怕自己沒有開口,他就已經直起身來站在文武百官之前了。


    而且對於這一點,眾多朝臣根本沒有表現出一點異議,仿佛在他們看來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


    但這樁事卻不該如此,最起碼李雍和不該這般不守君臣之綱。


    李湯此時才意識到,如今哪怕自己依舊坐在龍椅上,依舊穿著這身明晃晃代表著九五至尊的龍袍,但不知何時這座大梁的龐大的權力中樞已經換做李雍和來主持了。


    或許是覺察到了李湯的異樣,身旁的趙公公提醒道:“陛下。”


    李湯聞聲藏於袖中原本攥起的雙手緩緩鬆開,繼而無聲地歎了口氣。


    如今他已經做不得什麽了。


    “秦王到!”


    不知是誰在遠處用尖銳的嗓音喊了一聲,霎那間場上幾乎所有朝臣的目光都朝那邊望去。


    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今日本該同樣著蟒袍的秦王李濟民此時卻身披明光鎧甲。


    不過這已經無所謂了,因為這個在奪帝中落敗的二皇子馬上就要離開太安城了。


    隻怕以後再也沒有迴來的機會了。


    “兒臣拜見父皇!”


    李濟民躬身行禮間身上的鱗甲窸窣作響,對於沙場武夫而言,這或許是比槍戟刺入敵人血肉中更加美妙動聽的聲音。


    “平身吧。”李湯抬手道。


    聽到祭台上響起的熟悉聲音後,李濟民這才緩緩直起身來,那道挺拔的身姿如同一杆破開天幕的長槍,渾身散發著淩銳之氣。


    隨即他撇頭看向站在百官之前的李雍和,淡淡一笑。


    隨著他封王就潘的笑意不斷傳來,如今朝堂上的局勢變得愈加明朗了。


    畢竟能夠躋身廟堂中樞之人本就沒有蠢人,既然自己這棵大樹已經倒了,那就隻好另做打算。


    “恭喜二弟分封洛陽,聽說洛陽可是塊風水寶地,二弟你可以在那好好休養生息了。”李雍和抱拳說道。


    李濟民聞言置之一笑,報以微笑道:“以後臣弟不在父皇身邊,還望太子殿下多多照顧父皇。”


    “京城有我,二弟盡可以安心上路。”李雍和長眸微眯,笑道。


    李濟民抿了抿薄唇,粲然笑道:“那臣弟就在這多謝大哥吉言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天小神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天小神仙並收藏神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