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隋便走出麵館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是滿頭大汗。
當然不是因為那碗油潑辣子麵,而是因為那位熱情如火的老板娘。
跟在他身後的呂奉仙看了眼他衣衫上那幾道油膩的手印,饒是以他的心性都覺得有些慘不忍睹。
“謝謝了。”想了半天呂奉仙才吐出這麽一句話。
沒成想隋便隻是擺擺手,搖頭道:“這是我欠你的。”
呂奉仙原本以為難會難在青雲對自己的態度上,但他著實沒想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麵館裏竟然有這種“大羅金仙”,實在是令他大開眼界。
“稍微晚一點李濟民他們就會跟隨李湯進城了。”呂奉仙提醒道。
“我知道該怎麽做。”隋便輕嗯一聲,轉頭問道:“倒是你靈力恢複得怎麽樣了?如今對上那個亂神有幾分勝算?”
本以為會在呂奉先口中得到一個肯定答複,沒成想向來習慣快刀斬亂麻的他竟然沉吟了許久,然後才給出一個不像答案的答案,“不曉得,要打過了以後才知道。”
隋便聞言心中腹誹道:“得,說了跟沒說一樣。”
“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客棧?”隋便問道。
呂奉仙瞥了他一眼,說道:“算了吧,你現在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顧好你自己就行了。”
隋便聳聳肩,攤手道:“那也比你的處境要好。”
最起碼自己還有個落腳的地方,但他因為自己叛離李雍和,太安城內很難再有他的容身之處了。
“你不用管我。”呂奉仙甕聲甕氣地說道:“我自有去處。”
話音剛落他的身形就在原地消失不見。
隋便見此小聲嘀咕道:“也不知道低調行事。”
然後他就閑庭漫步般朝那座有間客棧緩緩走去。
...
房玄策是跟隨著李濟民的馬車一起迴來太安城的。
那輛鐫刻有秦王府圖騰樣式的馬車中,李濟民對坐在對麵的房玄策提議道:“玄策,如今你自己一人再迴四春館已經不合適,我府上空閑的廂房多,要不然就到我那裏去吧。”
房玄策聞聲抿了抿薄唇,沒有立即答應。
雖然自己已經同隋便約定了在有間客棧碰麵,但若是自己在客棧內長住肯定會引來李濟民的懷疑,說不定屆時還會暴露隋便的行蹤。
一念至此,房玄策在權衡之後點頭應了下來。
“太好了。”見到房玄策答應自己的提議後,李濟民欣喜得拍著自己的膝蓋,“正好我有很多朝堂之上的事弄不明白,以後就可以連夜請教你了。”
房玄策淡淡一笑,“幫殿下出謀劃策是分內之事,理所當然。”
當綿延如長龍的馬車隊駛入太安城後,當車廂內的朝臣掀開車廂窗簾看向街道兩旁那熟悉的酒樓店鋪後,神情恍惚,生出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甚至有年逾古稀的老臣在見到人群中熟悉的麵孔時竟然喜極而泣老淚縱橫。
原本以為隻是像往年一樣是場按部就班的秋狩大典,但沒想到卻是禍端橫生。
昨日發生在昭陵行宮後殿上的那場血腥屠殺依舊曆曆在目。
也隻有在那時平日裏高高在上養尊處優的他們才明白原本自己手中的官職履曆在高高舉起的屠刀麵前是多麽的不堪一擊。
昨日死在後殿上的,三品以上的當朝大臣兩人,四品五人,四品之下八人。
可以說當時後殿上的朝臣中有三分之一死在了李景涼的血腥屠刀之下。
聽到馬車後響起的陣陣哭泣聲,車廂內房玄策說道:“看來昨日發生在後殿中的那場屠殺成了文武百官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李濟民不置可否地說道:“聽說當時身在大殿上的隻有些握筆杆子的文臣,所謂君子遠庖廚,平日裏估計連隻雞都不敢殺,更何況昨日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同僚慘死在血泊中。”
“沒想到李景涼臨死還給他們上了一課。”房玄策輕輕撥弄著紅泥小火爐中的炭火,淡淡說道。
“嗯?”李濟民輕咦一聲,“和解?”
房玄策看向李濟民,沉聲道:“想當初大梁以武立國,是在戰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當時未改國號時即便是我朝的文臣都弓馬嫻熟可以披甲上陣,怎麽我大梁才剛剛立國十二年,血脈深處的那股子肅殺之氣就已經蕩然一空,也就隻剩下些武將還有那股子血性了。”
最後房玄策死死盯著李濟民,問道:“殿下,若此時天下戰事再起,你覺得我大梁該如何自處,又能夠如何自處呢?”
說到這,房玄策神色一凜,拱手道:“一時衝動說出些大逆不道之言,還請殿下恕罪。”
李濟民聞言微微一怔,然後擺手說道:“忠言逆耳,更何況這隻是玄策你跟我之間私下言論,無關乎大梁朝綱。”
“還有一件事還請殿下及時著手準備。”房玄策點頭說道。
“什麽?”李濟民狐疑問道。
“這次李景涼起兵謀逆,死在他手上的文臣武將加起來約摸要有三十多人,而且因為是秋狩大典的緣故所以這些人中多是身兼要職。”
說到這他頓了頓,目光如炬地看向李濟民,然後又繼續說道:“如今他們人死空缺,不知道殿下對這三十多個空位有沒有想法?”
“玄策你的意思是要我及時安排人填補上這個空缺?”李濟民皺眉問道。
“如今李景涼一死朝堂上的局勢就更加明朗了,以後的大梁之主隻會在殿下與太子之間產生,所以這正是在朝堂上安插心腹的良機。”房玄策沉聲說道。
李濟民麵露遲疑之色,說道:“但是父皇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皇子與朝臣間結黨營私,勾結黨羽可是父皇心中的大忌。”
聽到李濟民這般說,房玄策解釋道:“殿下為什麽想的是要在位置上特意安插我們的人,為什麽不能是那些胸懷抱負但卻未遇良機的飽讀詩書之士,這樣的人我想在六部之中並不少吧?”
“一直因為他們官階太低沒有機會可以站隊,但如今隻要殿下可以給他們這個機會,那我想他們這群人或多或少心裏都會對殿下心懷一份感激。”房玄策低頭看著爐中已經被燒得通紅的木炭,低聲道:“況且殿下若是登基大寶勢必會是一代明君,我想這也正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我知道該怎麽做了。”經過房玄策給自己答疑解惑後,李濟民心中豁然開朗,他果然沒有看錯,這位房家的雛鳳是真正的國士。
“或許李雍和那邊也想到這一點,所以殿下還要抓緊行動。”房玄策叮囑道。
“我明白。”李濟民點點頭,然後麵露苦色,說道:“但六部中人員眾多,關於人選之事我一時間還沒有頭緒。”
房玄策聽到這輕嗯一聲,然後點點頭,從容不迫地在袖袍中取出一張疊起來的宣紙,說道:“這是我昨夜已經擬好的一份名單,上麵有他們現在的官職以及三十四個位置中最能夠勝任的職位,殿下可以以此為鑒用作參考。”
李濟民接過那張宣紙,打開後是密密麻麻規規整整的小楷,然後神色複雜地看著房玄策。
他剛要開口就被房玄策製止道:“殿下,還是那句話,這是分內之事,理所應當。”
雖然房玄策是這樣說,但李濟民還是站起身來,對著他行了一禮。
直起身來的李濟民神情激動地說道:“得士如此,夫複何求。”
房玄策起身神色鄭重,作揖迴禮。
當秦王府的馬車來到一處拐角時,房玄策掀開車廂廂簾向外望了望,然後對李濟民說道:“殿下,沿著這個路口再往前走就是四春館了,我就在這下車迴館裏再收拾下東西吧。”
“有什麽東西是王府上沒有的?”李濟民狐疑問道。
房玄策默不作聲,隻是搭在膝蓋上的雙手輕輕握起。
“停車。”李濟民對外吩咐道。
“用不用我派人跟你一起過去?”李濟民輕聲問道。
房玄策微微搖頭,“不用,東西不多。”
李濟民輕嗯一聲,道:“那我就先迴府了。”
房玄策躍下馬車,站在路岔口,對著馬車再次作揖行禮,然後注視著馬車離去。
“殿下,要不要派人去跟著房公子?”車廂外有人出聲詢問道。
車廂內李濟民將那張宣紙攤在膝蓋上,看著上麵一個又一個的人名,最終沉聲道:“不必了。”
房玄策自岔路口走迴到四春館內,然後開始收拾衣物。
其實他的東西並不多,隻有一個簡簡單單的書箱。
當時在城門口初次見到某人時他就是背著這個書箱。
然後又在房間中靜坐了一會兒,隨後他輕輕掩上房門背著書箱離開了四春館。
再之後,他朝著那座有間客棧慢慢走去。
當然不是因為那碗油潑辣子麵,而是因為那位熱情如火的老板娘。
跟在他身後的呂奉仙看了眼他衣衫上那幾道油膩的手印,饒是以他的心性都覺得有些慘不忍睹。
“謝謝了。”想了半天呂奉仙才吐出這麽一句話。
沒成想隋便隻是擺擺手,搖頭道:“這是我欠你的。”
呂奉仙原本以為難會難在青雲對自己的態度上,但他著實沒想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麵館裏竟然有這種“大羅金仙”,實在是令他大開眼界。
“稍微晚一點李濟民他們就會跟隨李湯進城了。”呂奉仙提醒道。
“我知道該怎麽做。”隋便輕嗯一聲,轉頭問道:“倒是你靈力恢複得怎麽樣了?如今對上那個亂神有幾分勝算?”
本以為會在呂奉先口中得到一個肯定答複,沒成想向來習慣快刀斬亂麻的他竟然沉吟了許久,然後才給出一個不像答案的答案,“不曉得,要打過了以後才知道。”
隋便聞言心中腹誹道:“得,說了跟沒說一樣。”
“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客棧?”隋便問道。
呂奉仙瞥了他一眼,說道:“算了吧,你現在都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顧好你自己就行了。”
隋便聳聳肩,攤手道:“那也比你的處境要好。”
最起碼自己還有個落腳的地方,但他因為自己叛離李雍和,太安城內很難再有他的容身之處了。
“你不用管我。”呂奉仙甕聲甕氣地說道:“我自有去處。”
話音剛落他的身形就在原地消失不見。
隋便見此小聲嘀咕道:“也不知道低調行事。”
然後他就閑庭漫步般朝那座有間客棧緩緩走去。
...
房玄策是跟隨著李濟民的馬車一起迴來太安城的。
那輛鐫刻有秦王府圖騰樣式的馬車中,李濟民對坐在對麵的房玄策提議道:“玄策,如今你自己一人再迴四春館已經不合適,我府上空閑的廂房多,要不然就到我那裏去吧。”
房玄策聞聲抿了抿薄唇,沒有立即答應。
雖然自己已經同隋便約定了在有間客棧碰麵,但若是自己在客棧內長住肯定會引來李濟民的懷疑,說不定屆時還會暴露隋便的行蹤。
一念至此,房玄策在權衡之後點頭應了下來。
“太好了。”見到房玄策答應自己的提議後,李濟民欣喜得拍著自己的膝蓋,“正好我有很多朝堂之上的事弄不明白,以後就可以連夜請教你了。”
房玄策淡淡一笑,“幫殿下出謀劃策是分內之事,理所當然。”
當綿延如長龍的馬車隊駛入太安城後,當車廂內的朝臣掀開車廂窗簾看向街道兩旁那熟悉的酒樓店鋪後,神情恍惚,生出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甚至有年逾古稀的老臣在見到人群中熟悉的麵孔時竟然喜極而泣老淚縱橫。
原本以為隻是像往年一樣是場按部就班的秋狩大典,但沒想到卻是禍端橫生。
昨日發生在昭陵行宮後殿上的那場血腥屠殺依舊曆曆在目。
也隻有在那時平日裏高高在上養尊處優的他們才明白原本自己手中的官職履曆在高高舉起的屠刀麵前是多麽的不堪一擊。
昨日死在後殿上的,三品以上的當朝大臣兩人,四品五人,四品之下八人。
可以說當時後殿上的朝臣中有三分之一死在了李景涼的血腥屠刀之下。
聽到馬車後響起的陣陣哭泣聲,車廂內房玄策說道:“看來昨日發生在後殿中的那場屠殺成了文武百官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李濟民不置可否地說道:“聽說當時身在大殿上的隻有些握筆杆子的文臣,所謂君子遠庖廚,平日裏估計連隻雞都不敢殺,更何況昨日是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同僚慘死在血泊中。”
“沒想到李景涼臨死還給他們上了一課。”房玄策輕輕撥弄著紅泥小火爐中的炭火,淡淡說道。
“嗯?”李濟民輕咦一聲,“和解?”
房玄策看向李濟民,沉聲道:“想當初大梁以武立國,是在戰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當時未改國號時即便是我朝的文臣都弓馬嫻熟可以披甲上陣,怎麽我大梁才剛剛立國十二年,血脈深處的那股子肅殺之氣就已經蕩然一空,也就隻剩下些武將還有那股子血性了。”
最後房玄策死死盯著李濟民,問道:“殿下,若此時天下戰事再起,你覺得我大梁該如何自處,又能夠如何自處呢?”
說到這,房玄策神色一凜,拱手道:“一時衝動說出些大逆不道之言,還請殿下恕罪。”
李濟民聞言微微一怔,然後擺手說道:“忠言逆耳,更何況這隻是玄策你跟我之間私下言論,無關乎大梁朝綱。”
“還有一件事還請殿下及時著手準備。”房玄策點頭說道。
“什麽?”李濟民狐疑問道。
“這次李景涼起兵謀逆,死在他手上的文臣武將加起來約摸要有三十多人,而且因為是秋狩大典的緣故所以這些人中多是身兼要職。”
說到這他頓了頓,目光如炬地看向李濟民,然後又繼續說道:“如今他們人死空缺,不知道殿下對這三十多個空位有沒有想法?”
“玄策你的意思是要我及時安排人填補上這個空缺?”李濟民皺眉問道。
“如今李景涼一死朝堂上的局勢就更加明朗了,以後的大梁之主隻會在殿下與太子之間產生,所以這正是在朝堂上安插心腹的良機。”房玄策沉聲說道。
李濟民麵露遲疑之色,說道:“但是父皇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皇子與朝臣間結黨營私,勾結黨羽可是父皇心中的大忌。”
聽到李濟民這般說,房玄策解釋道:“殿下為什麽想的是要在位置上特意安插我們的人,為什麽不能是那些胸懷抱負但卻未遇良機的飽讀詩書之士,這樣的人我想在六部之中並不少吧?”
“一直因為他們官階太低沒有機會可以站隊,但如今隻要殿下可以給他們這個機會,那我想他們這群人或多或少心裏都會對殿下心懷一份感激。”房玄策低頭看著爐中已經被燒得通紅的木炭,低聲道:“況且殿下若是登基大寶勢必會是一代明君,我想這也正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我知道該怎麽做了。”經過房玄策給自己答疑解惑後,李濟民心中豁然開朗,他果然沒有看錯,這位房家的雛鳳是真正的國士。
“或許李雍和那邊也想到這一點,所以殿下還要抓緊行動。”房玄策叮囑道。
“我明白。”李濟民點點頭,然後麵露苦色,說道:“但六部中人員眾多,關於人選之事我一時間還沒有頭緒。”
房玄策聽到這輕嗯一聲,然後點點頭,從容不迫地在袖袍中取出一張疊起來的宣紙,說道:“這是我昨夜已經擬好的一份名單,上麵有他們現在的官職以及三十四個位置中最能夠勝任的職位,殿下可以以此為鑒用作參考。”
李濟民接過那張宣紙,打開後是密密麻麻規規整整的小楷,然後神色複雜地看著房玄策。
他剛要開口就被房玄策製止道:“殿下,還是那句話,這是分內之事,理所應當。”
雖然房玄策是這樣說,但李濟民還是站起身來,對著他行了一禮。
直起身來的李濟民神情激動地說道:“得士如此,夫複何求。”
房玄策起身神色鄭重,作揖迴禮。
當秦王府的馬車來到一處拐角時,房玄策掀開車廂廂簾向外望了望,然後對李濟民說道:“殿下,沿著這個路口再往前走就是四春館了,我就在這下車迴館裏再收拾下東西吧。”
“有什麽東西是王府上沒有的?”李濟民狐疑問道。
房玄策默不作聲,隻是搭在膝蓋上的雙手輕輕握起。
“停車。”李濟民對外吩咐道。
“用不用我派人跟你一起過去?”李濟民輕聲問道。
房玄策微微搖頭,“不用,東西不多。”
李濟民輕嗯一聲,道:“那我就先迴府了。”
房玄策躍下馬車,站在路岔口,對著馬車再次作揖行禮,然後注視著馬車離去。
“殿下,要不要派人去跟著房公子?”車廂外有人出聲詢問道。
車廂內李濟民將那張宣紙攤在膝蓋上,看著上麵一個又一個的人名,最終沉聲道:“不必了。”
房玄策自岔路口走迴到四春館內,然後開始收拾衣物。
其實他的東西並不多,隻有一個簡簡單單的書箱。
當時在城門口初次見到某人時他就是背著這個書箱。
然後又在房間中靜坐了一會兒,隨後他輕輕掩上房門背著書箱離開了四春館。
再之後,他朝著那座有間客棧慢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