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年九月初二,寒露至。
鴻雁來賓,菊有黃華,宜祭祀開光出行訂盟嫁娶。
“咚咚咚。”
清晨一早,隋便的房門就被人輕輕叩響。
隋便打著哈欠推開房門,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樣看著站在門外的房玄策。
“什麽事?”隋便揉了揉眼睛,打了個哈欠含糊不清地說道。
房玄策抬了抬手中的食盒以及一份包裹,說道:“二殿下派人送來的。”
隋便一邊往房間走著一邊百無聊賴地問道:“什麽?”
房玄策邁進廂房,說道:“今天寒露,人家特意送來的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的養生湯和棉衣。”
隋便又忍不住打了個哈欠,指了指桌案,“放那就行。”
說完便一個仰後重新倒在了床上,“出去的時候記得把門帶上。”
房玄策聞言白了他一眼,一屁股坐了下來,一邊打開食盒一邊沒好氣說道:“出去?我去哪?”
他從秦大哥那拿到食盒後就直接過來了,這食盒他連打開都未曾打開過,怎麽?他還想一人全吃嘍?
房玄策從食盒中端出一碗還是熱氣騰騰的白菜蜜棗煲羊肺,說道:“虧你還有心思睡得著,今天已經是寒露了,你知不知道秋狩大典明日就要舉行了?”
自從中秋那夜李濟民接到操辦秋狩大典的這份差事後可謂是事必躬親,房玄策跟隨在這位秦王殿下身邊早出晚歸,已經許久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當然這還是李濟民特意照顧他的原因,不然房玄策就要隨同禮部官員一起睡在大典場地了。
所有人都知道今年的這場秋狩大典對於秦王李濟民的重要性,而且禮部也知道若是大典出現紕漏他們肯定會難辭其咎,所以操辦秋狩大典的官員沒人敢有半點馬虎心思。
聽到這個消息後,隋便終於坐起身來。
他搓了搓臉龐,問道:“秋狩大典準備得怎麽樣了?”
房玄策抿了口熱湯,說道:“已經萬事俱備了。”
隋便點點頭,然後站起身來走到他麵前。
看著食盒中的養生湯,又摸了摸那入手綿軟的衣裹,說道:“這段時間也算是辛苦咱們的秦王殿下了,沒想到他還能想著給我們送來這些東西。”
房玄策吹了吹熱氣,說道:“你差不多就行了,少在這陰陽怪氣的。”
房玄策知道,隋便大概還在為那日的梧桐院一事耿耿於懷,但這都過去多長時間了,這氣也該消了。
隋便淡淡一笑坐下身來,“行行行,你不想聽我就不說了。”
“大典在即,李雍和那邊遲遲不見動作。”房玄策話鋒一轉,麵露擔憂之色,道。
隋便單手枕著腦袋,語氣慵懶地說道:“這不挺好的嘛。”
房玄策聞言忍不住踹了他一腳,憤憤道:“你在這跟我裝什麽傻?!”
隋便故作吃痛地揉了揉小腿,迴瞪了他一眼。
其實他們兩人都心知肚明,李雍和絕對不會允許李濟民將秋狩大典順利主持下去,這位太子殿下肯定會從中作梗破壞大典的舉行。
但至於他會何時出手,李濟民猜不到,房玄策也猜不到,但與李雍和交手頗多的隋便或許預料得到。
所以想到這點的房玄策才有了剛才那一番話。
隋便端出一碗熱湯抿了一下口,邊迴味邊說道:“不說李雍和,李景涼肯定也不會讓他這個二哥好過,所以李濟民要提防的可不隻是李雍和一人。”
然後不等房玄策開口,他又繼續說道:“當然關於這些我在那晚已經全部告訴李濟民了。”
房玄策點點頭,沒有吭聲,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按照往年的慣例,秋狩大典分為祈天、祭祖、賜食、皇狩四道流程,說實話我也想不到李雍和他們會在何時動手。”隋便放下湯碗,說道。
聽到隋便也沒有主意,房玄策歎了口氣,眉眼間的憂慮又重了幾分。
若秋狩大典出現意外,勢必會引來龍顏大怒,等到那時都不用李雍和他們來落井下石李濟民就會身陷囹圄。
“當然也沒必要唉聲歎氣。”隋便安慰道:“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恰恰是李濟民最擅長的,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早在幾天前他就已經把秦王府中所有的暗衛諜子全部撒出去了,為的就是提防住李雍和兄弟二人。”
房玄策聽到這番話後眼神怪異地看向隋便,不過很快他就釋然了。
李濟民先前確實同他隱晦透露過此事,同隋便說得半分都不差,現在秦王府上的暗衛諜子已經在尉遲恭的帶領下盡數撒在了太安城各處,甚至毗鄰的城池也有他們的身影。
他原本也很奇怪隋便為何會知曉此事,但一想到他是隋便後房玄策便覺得理所當然了。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邏輯,但心思機敏沉穩如房玄策始終不覺得有任何不妥。
隋便用湯匙輕輕攪拌著熱湯,緩緩說道:“秋露秋露遍地冷露,這天啊,是真冷了。”
不知為何聽到隋便這麽一說房玄策想起了在流放途中聽到的那首寒露謠,然後便慢慢哼唱了出來。
“水風輕,月露冷,梧葉飄黃。
遣傷故何,煙水茫茫。
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江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
念隋凰,黯相望。斷鴻聲裏,立盡斜陽...”
當房玄策哼唱著這首寒露謠時,可能是興之所至以至於他沒有察覺到隋便泛紅的眼眶。
房玄策並不知道,這首莫名的歌謠其實是隋便的母後,也就是大隋的國母在帝凰城將破時所作。
“你怎麽了?”房玄策不經意瞥頭恰巧見到隋便揉了揉鼻翼,於是開口問道。
神情很快恢複如常的隋便猛然站起身來,冷冷迴道:“湯喝多了,虛不受補。”
旋即不等房玄策出聲,隋便又瞪了他一眼,囑咐道:“唱得很好,下次不準唱了。”
滿頭霧水的房玄策揉了揉眉心,半天才從嘴裏蹦出一句話來,“莫名其妙。”
...
今日寒露,所以李雍和在早朝後又特意去了後宮看望了母後。
李雍和的生母也是大梁的皇後。
按照規定皇子在行過弱冠禮後便不得再隨意進出後宮,每月隻有一次進宮看望母妃的機會,當然李雍和已經貴為太子所以並不受規矩所限。
李雍和在與母後寒暄過後得知母後身體安康,於是便不再過多停留起身離去。
如今這個節骨眼上他更不想讓人抓住自己把柄。
當他自巍峨恢宏宮門走出時,遠遠就瞧見了等候自己的李景涼。
“皇兄。”李景涼見到李雍和後,拱手稱唿道。
“有事?”李雍和問道。
李景涼點點頭,指了指不遠處的馬車,說道:“這裏人多眼雜,我們車上說。”
李雍和沒有拒絕。
雖然他如今已經或多或少地知道自己這個四弟所求頗大,但他畢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就在出宮前母後還讓自己對他多多照拂。
“皇兄,明日就是秋狩大典。”剛上馬車,李雍和便迫不及待地說道。
“所以呢?”李雍和撥弄著車廂內紅爐中燒得正旺的碳火,輕聲問道。
“皇兄,你究竟知不知道一旦李濟民順利主持秋狩大典究竟意味著什麽?”李景涼看著還有這般閑情雅致的大哥,眉頭緊鎖,道。
在他的印象中李雍和可不是這般不知輕重之人。
“知道,我怎麽會不知道。”李雍和驀然抬眸看向李景涼,麵無表情地說道:“不就是我的太子之位不保,大梁儲君更替嗎?”
李景涼毫不退讓地說道:“既然如此,皇兄為何依舊無動於衷?”
李雍和嘴角噙起一抹笑意,反問道:“那你想讓我怎麽做?是現在去破壞祭壇讓大典不能夠順利進行還是直接派人去做掉李濟民?”
李景涼聽到這番話後,目光微移,落在了那燒得通紅的炭火上,一聲不吭。
“我知道你氣不過父皇讓他負責大典一事,這些天來你一直在暗中謀劃如何破壞秋狩大典,想讓李濟民功敗垂成。”李雍和歎了口氣,繼續說道:“但你有沒有想過,既然你有張良計,他李濟民怎麽可能沒有過牆梯?所幸你一直沉得住氣沒有動手,不然現在李濟民已經可以尋著蛛絲馬跡查到你身上然後再將你扭送到父皇麵前問罪了。”
以李雍和的心思及手段,當然探知到李濟民已經將府上的所有諜子散出去,那些在軍中磨礪多年的諜子可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老手了。
“那大哥你說怎麽辦?總不能讓他李濟民借著秋狩大典的名頭爬到你頭上去吧?!”李景涼不甘道。
李雍和聽到這番詢問後沒有再說下去,繼續撥弄著炭火。
“景涼,這個月你是不是還沒有去宮中看過母後?”李雍和話由一變,問道。
李景涼不明白大哥為何突然問起這事,但仍是點點頭,“還未曾去過。”
“停車。”李雍和冷冷道。
等到一聲“籲”後,馬車緩緩停下,李雍和站起身來,對滿頭霧水的李景涼說道:“我在這下車,然後你原路返迴趁著今天是寒露去看望下母後。”
“大哥...”李景涼欲言又止道。
“照我說的做!”李雍和神色一變,冷聲嗬斥道。
“是。”
李雍和眼看著涼王府的馬車重新朝著那座巍峨宮殿駛去,雙手負後神色漠然。
他環顧左右,看著神武大街上過往的行人,哂然一笑。
自古權力方寸之間風波不斷,君之道也好,臣之道也罷,與天道相比皆不過是白駒過隙過往雲煙。
而這世間代表著天道的天霜山已經站在了自己這邊,李濟民拿什麽來跟自己鬥?
隨後他緩緩走入人群,呢喃道:“生在皇室,活著也是一種悲哀。”
鴻雁來賓,菊有黃華,宜祭祀開光出行訂盟嫁娶。
“咚咚咚。”
清晨一早,隋便的房門就被人輕輕叩響。
隋便打著哈欠推開房門,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樣看著站在門外的房玄策。
“什麽事?”隋便揉了揉眼睛,打了個哈欠含糊不清地說道。
房玄策抬了抬手中的食盒以及一份包裹,說道:“二殿下派人送來的。”
隋便一邊往房間走著一邊百無聊賴地問道:“什麽?”
房玄策邁進廂房,說道:“今天寒露,人家特意送來的潤肺生津健脾益胃的養生湯和棉衣。”
隋便又忍不住打了個哈欠,指了指桌案,“放那就行。”
說完便一個仰後重新倒在了床上,“出去的時候記得把門帶上。”
房玄策聞言白了他一眼,一屁股坐了下來,一邊打開食盒一邊沒好氣說道:“出去?我去哪?”
他從秦大哥那拿到食盒後就直接過來了,這食盒他連打開都未曾打開過,怎麽?他還想一人全吃嘍?
房玄策從食盒中端出一碗還是熱氣騰騰的白菜蜜棗煲羊肺,說道:“虧你還有心思睡得著,今天已經是寒露了,你知不知道秋狩大典明日就要舉行了?”
自從中秋那夜李濟民接到操辦秋狩大典的這份差事後可謂是事必躬親,房玄策跟隨在這位秦王殿下身邊早出晚歸,已經許久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了。
當然這還是李濟民特意照顧他的原因,不然房玄策就要隨同禮部官員一起睡在大典場地了。
所有人都知道今年的這場秋狩大典對於秦王李濟民的重要性,而且禮部也知道若是大典出現紕漏他們肯定會難辭其咎,所以操辦秋狩大典的官員沒人敢有半點馬虎心思。
聽到這個消息後,隋便終於坐起身來。
他搓了搓臉龐,問道:“秋狩大典準備得怎麽樣了?”
房玄策抿了口熱湯,說道:“已經萬事俱備了。”
隋便點點頭,然後站起身來走到他麵前。
看著食盒中的養生湯,又摸了摸那入手綿軟的衣裹,說道:“這段時間也算是辛苦咱們的秦王殿下了,沒想到他還能想著給我們送來這些東西。”
房玄策吹了吹熱氣,說道:“你差不多就行了,少在這陰陽怪氣的。”
房玄策知道,隋便大概還在為那日的梧桐院一事耿耿於懷,但這都過去多長時間了,這氣也該消了。
隋便淡淡一笑坐下身來,“行行行,你不想聽我就不說了。”
“大典在即,李雍和那邊遲遲不見動作。”房玄策話鋒一轉,麵露擔憂之色,道。
隋便單手枕著腦袋,語氣慵懶地說道:“這不挺好的嘛。”
房玄策聞言忍不住踹了他一腳,憤憤道:“你在這跟我裝什麽傻?!”
隋便故作吃痛地揉了揉小腿,迴瞪了他一眼。
其實他們兩人都心知肚明,李雍和絕對不會允許李濟民將秋狩大典順利主持下去,這位太子殿下肯定會從中作梗破壞大典的舉行。
但至於他會何時出手,李濟民猜不到,房玄策也猜不到,但與李雍和交手頗多的隋便或許預料得到。
所以想到這點的房玄策才有了剛才那一番話。
隋便端出一碗熱湯抿了一下口,邊迴味邊說道:“不說李雍和,李景涼肯定也不會讓他這個二哥好過,所以李濟民要提防的可不隻是李雍和一人。”
然後不等房玄策開口,他又繼續說道:“當然關於這些我在那晚已經全部告訴李濟民了。”
房玄策點點頭,沒有吭聲,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按照往年的慣例,秋狩大典分為祈天、祭祖、賜食、皇狩四道流程,說實話我也想不到李雍和他們會在何時動手。”隋便放下湯碗,說道。
聽到隋便也沒有主意,房玄策歎了口氣,眉眼間的憂慮又重了幾分。
若秋狩大典出現意外,勢必會引來龍顏大怒,等到那時都不用李雍和他們來落井下石李濟民就會身陷囹圄。
“當然也沒必要唉聲歎氣。”隋便安慰道:“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恰恰是李濟民最擅長的,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早在幾天前他就已經把秦王府中所有的暗衛諜子全部撒出去了,為的就是提防住李雍和兄弟二人。”
房玄策聽到這番話後眼神怪異地看向隋便,不過很快他就釋然了。
李濟民先前確實同他隱晦透露過此事,同隋便說得半分都不差,現在秦王府上的暗衛諜子已經在尉遲恭的帶領下盡數撒在了太安城各處,甚至毗鄰的城池也有他們的身影。
他原本也很奇怪隋便為何會知曉此事,但一想到他是隋便後房玄策便覺得理所當然了。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邏輯,但心思機敏沉穩如房玄策始終不覺得有任何不妥。
隋便用湯匙輕輕攪拌著熱湯,緩緩說道:“秋露秋露遍地冷露,這天啊,是真冷了。”
不知為何聽到隋便這麽一說房玄策想起了在流放途中聽到的那首寒露謠,然後便慢慢哼唱了出來。
“水風輕,月露冷,梧葉飄黃。
遣傷故何,煙水茫茫。
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江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
念隋凰,黯相望。斷鴻聲裏,立盡斜陽...”
當房玄策哼唱著這首寒露謠時,可能是興之所至以至於他沒有察覺到隋便泛紅的眼眶。
房玄策並不知道,這首莫名的歌謠其實是隋便的母後,也就是大隋的國母在帝凰城將破時所作。
“你怎麽了?”房玄策不經意瞥頭恰巧見到隋便揉了揉鼻翼,於是開口問道。
神情很快恢複如常的隋便猛然站起身來,冷冷迴道:“湯喝多了,虛不受補。”
旋即不等房玄策出聲,隋便又瞪了他一眼,囑咐道:“唱得很好,下次不準唱了。”
滿頭霧水的房玄策揉了揉眉心,半天才從嘴裏蹦出一句話來,“莫名其妙。”
...
今日寒露,所以李雍和在早朝後又特意去了後宮看望了母後。
李雍和的生母也是大梁的皇後。
按照規定皇子在行過弱冠禮後便不得再隨意進出後宮,每月隻有一次進宮看望母妃的機會,當然李雍和已經貴為太子所以並不受規矩所限。
李雍和在與母後寒暄過後得知母後身體安康,於是便不再過多停留起身離去。
如今這個節骨眼上他更不想讓人抓住自己把柄。
當他自巍峨恢宏宮門走出時,遠遠就瞧見了等候自己的李景涼。
“皇兄。”李景涼見到李雍和後,拱手稱唿道。
“有事?”李雍和問道。
李景涼點點頭,指了指不遠處的馬車,說道:“這裏人多眼雜,我們車上說。”
李雍和沒有拒絕。
雖然他如今已經或多或少地知道自己這個四弟所求頗大,但他畢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就在出宮前母後還讓自己對他多多照拂。
“皇兄,明日就是秋狩大典。”剛上馬車,李雍和便迫不及待地說道。
“所以呢?”李雍和撥弄著車廂內紅爐中燒得正旺的碳火,輕聲問道。
“皇兄,你究竟知不知道一旦李濟民順利主持秋狩大典究竟意味著什麽?”李景涼看著還有這般閑情雅致的大哥,眉頭緊鎖,道。
在他的印象中李雍和可不是這般不知輕重之人。
“知道,我怎麽會不知道。”李雍和驀然抬眸看向李景涼,麵無表情地說道:“不就是我的太子之位不保,大梁儲君更替嗎?”
李景涼毫不退讓地說道:“既然如此,皇兄為何依舊無動於衷?”
李雍和嘴角噙起一抹笑意,反問道:“那你想讓我怎麽做?是現在去破壞祭壇讓大典不能夠順利進行還是直接派人去做掉李濟民?”
李景涼聽到這番話後,目光微移,落在了那燒得通紅的炭火上,一聲不吭。
“我知道你氣不過父皇讓他負責大典一事,這些天來你一直在暗中謀劃如何破壞秋狩大典,想讓李濟民功敗垂成。”李雍和歎了口氣,繼續說道:“但你有沒有想過,既然你有張良計,他李濟民怎麽可能沒有過牆梯?所幸你一直沉得住氣沒有動手,不然現在李濟民已經可以尋著蛛絲馬跡查到你身上然後再將你扭送到父皇麵前問罪了。”
以李雍和的心思及手段,當然探知到李濟民已經將府上的所有諜子散出去,那些在軍中磨礪多年的諜子可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老手了。
“那大哥你說怎麽辦?總不能讓他李濟民借著秋狩大典的名頭爬到你頭上去吧?!”李景涼不甘道。
李雍和聽到這番詢問後沒有再說下去,繼續撥弄著炭火。
“景涼,這個月你是不是還沒有去宮中看過母後?”李雍和話由一變,問道。
李景涼不明白大哥為何突然問起這事,但仍是點點頭,“還未曾去過。”
“停車。”李雍和冷冷道。
等到一聲“籲”後,馬車緩緩停下,李雍和站起身來,對滿頭霧水的李景涼說道:“我在這下車,然後你原路返迴趁著今天是寒露去看望下母後。”
“大哥...”李景涼欲言又止道。
“照我說的做!”李雍和神色一變,冷聲嗬斥道。
“是。”
李雍和眼看著涼王府的馬車重新朝著那座巍峨宮殿駛去,雙手負後神色漠然。
他環顧左右,看著神武大街上過往的行人,哂然一笑。
自古權力方寸之間風波不斷,君之道也好,臣之道也罷,與天道相比皆不過是白駒過隙過往雲煙。
而這世間代表著天道的天霜山已經站在了自己這邊,李濟民拿什麽來跟自己鬥?
隨後他緩緩走入人群,呢喃道:“生在皇室,活著也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