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天霜山在哪。


    大梁皇帝李湯終其半生都沒有找到,山河境的呂奉仙修道求道十餘年也從未尋到過。


    而數十年來天霜山唯一入世之人則已經死在了隋便的手中,準確來說是死在了瞎子老寅手上。


    所以可能整座大梁都沒有人曉得天霜山究竟在何處。


    其實天霜山就位於大梁的東南之地,在山形水勝之處。


    在靠近東南邊域上有數座名為蜀嶺的峰嶽,相傳這裏數百年前曾經是古蜀之地,所以這數座峰嶽才被稱之為蜀嶺。


    而古蜀之地又多蛟龍之屬,傳說曾經最盛之時有數條蛟龍躍天門而過位列仙班。


    所以也有人猜測這蜀嶺之中鎮壓著當年未過天門的蛟龍之屬,不過是真是假便有待商榷了。


    那座天霜山並非是隱藏在蜀嶺之中,而是在蜀嶺之上,隱沒在連綿起伏的雲海當中。


    所以這也難怪李湯找尋了半生都沒有找到,強大去呂奉仙也從未見到山門仙跡。


    因為可以說天霜山並非在凡塵。


    天霜山。


    被雲遮霧繞的那座祖師堂內,已經有四人落座。


    說是四人,其實隻不過是一縷以雲霧再加以半點神魄所幻化出來的人形罷了。


    至於他們的真身,如今皆在各自的修道道場內閉關修行。


    “把我們召集起來究竟有什麽要緊事?”一道滄桑沙啞的嗓音在空曠寂靜的祖師堂響起。


    那道聲音的“主人”飄蕩在第二把交椅上,言語之中流露出幾分的不耐煩。


    “想來應該不是門內之事。”那道聲音婉轉悅耳一聽就是出自女子,這般說道。


    四人中排位最靠後的人形雲霧中有道粗獷的聲音響起,“上次把我們召集在一起還是為了商定穹陵州究竟是姓隋還是姓梁這個問題。”


    當時他三人人直接選定了大梁,而如今第三把交椅上的那位則是選擇的大隋,如今天下大定看來是那個久久沒有出聲的人輸了。


    “今日召各位前來祖師堂議事是因為虞子期之死。”又是半晌後,這座祖師堂內終於響起了另外一道聲響。


    等到那四道雲霧人影反應過來時那張主座上已經多出了一人。


    “你說什麽?虞子期死了?”最先開口的是那道滄桑的聲音,言語之中滿是詫異。


    主座上那道人影頷首輕點,嗓音若空穀傳響,悠悠說道:“前些時日我派他入世下山,沒想到最近便接到了他身死道消的消息。”


    “消息可靠嗎?”那道粗獷的聲音響起,確認問道。


    雖然虞子期並非他這一脈,但前者也算是實打實的天才,隻是入世修行而已,凡塵之中怎麽可能會有能夠傷及他性命的存在。


    “他留在祖師堂的那盞魂燈已經滅了。”主座上的那道人影又開口說道。


    雖然天霜山的弟子很少入世修行,但每凡有弟子要下山入世都要截取一縷魂魄放入師門特意煉製的魂燈中。


    隻要魂燈不滅那就意味著入世之人平安無恙,可一旦魂燈熄滅,那就表示下山之人已經遭遇不測身隕道消。


    聽到這個消息後,祖師堂內傳來一聲冷哼,“是誰幹的!”


    在穹陵州天霜山的一直是超然的存在,它宛若神明般高高在上俯視著人間的凡夫俗子,掌控王朝的更迭,並坦然接受他們的供奉與朝拜。


    而如今竟然有人跳出來斬殺了他們門下弟子,這足以讓身在祖師堂的他們認為是有人在挑戰天霜山的威嚴。


    “大梁太安城來信,懷疑虞子期的死與一個叫做隋便的少年有關。”又是那道聲音自主座上傳來。


    “少年?”祖師堂內有人反問道。


    “什麽時候人間一個少年人的境界修為就能夠讓我天霜山的嫡傳弟子身隕道消了?”那位女子的聲音已經不複之前的婉轉靈動,比之先前多了幾分怒意。


    百年以來他們已經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姿態,如今有人卻告訴他們有一個凡夫俗子而且還是少年的年歲會將他們拽下神壇,這種事相信換做是誰心境都不會平靜。


    當這句話在祖師堂內徹底響徹開來後,偌大的祖師堂內便再也聽不到其他聲響,雖然看不清那些雲霧人影的麵容,但此時他們的眉頭皆是微微皺起。


    “雲清師弟覺得此事該如何?”過了許久,主座上的雲霧繚繞的人影出聲問道。


    他口中的雲清師弟,就是自議事起從未開過口的人,也是當年祖師堂內唯一支持大隋之人。


    “掌教師兄你不是不知道,我已經很久不過問山門之事了。”被稱唿為雲清師弟的那道人影聲音極為慵懶地說道。


    祖師堂在座之人對於這個答案仿佛早就有所預料,並沒有發出異樣之聲。


    “雲清師弟近日可曾有要事?”天霜山掌教笑吟吟地問道。


    “不知道掌教師兄口中的要事包不包括秋水煎茶春露煮酒?”


    “既然如此,那就辛苦雲清師弟去太安城走一遭,將虞子期之死調查清楚,看看究竟是何人所為。”那位主座上的掌教輕聲說道。


    “知道了。”雲清聞言意興闌珊地應道:“既然沒有旁事我就先走了。”


    隨即不等掌教開口,屬於他的那張座椅上已經空無一人。


    祖師堂內的眾人對於他這副行事作風好似已經習以為常,對於他的率先離開並沒有任何不滿。


    好像在他們的心境中,若是雲清在按規照矩來那就不是雲清了。


    “隻是讓雲清前去太安城似乎不妥。”那道粗獷的聲音此時甕聲甕氣地說道。


    “那我便再知會李湯一聲。”滄桑年邁的聲音緊接著說道。


    若是李湯在場,肯定就能夠聽出,這個聲音正是多年前曾經出現在他床榻前的那個聲音。


    也就是說多年前正是此人於床榻前問出了那句是否願意取大隋而代之。


    “那就這般決定了。”主座上的山門掌教蓋棺定論道:“諸位可以迴了。”


    大梁王朝。太安城。


    皇宮。


    李湯大概沒有想到自己與長子李雍和的談話會被南禦書房門外的那位司禮監掌印太監聽在耳中,而且又一字不落地記在了心上。


    等到李雍和自南禦書房內走出來後,這位已經年邁的掌印太監對其躬身行禮,細聲說道:“恭送太子殿下。”


    李雍和聞聲停住了腳步,轉身看向這個自大梁建國以來一直服侍在父皇身邊的掌印太監,然後替他攏了攏那身大紅袍子,神情真切地囑咐道:“趙公公,最近天氣轉涼了,再加上你身子骨也不像以前那麽硬朗了,所以要記得裏邊多添件衣服。”


    他口中的那位趙公公點點頭,低聲說道:“奴才謝過殿下的關心。”


    隨後李雍和便沒有再說什麽,徑直離開南禦書房出了皇宮。


    當李雍和走出宮門後,見到自己馬車旁還停靠著一輛馬車。


    而他卻沒有半點想同那位馬車主人搭話的意思,甚至都未曾多看一眼。


    但當他走過那輛馬車時,還被被馬車內的那人喊住了腳步。


    “我以為皇兄是準備同父皇促膝長談至天亮呢。”李濟民的聲音在車廂內響起。


    李雍和冷冷看了車廂一眼,說道:“父皇年紀畢竟大了,熬不了夜,怎麽會同我促膝長談!”


    “原來你也知道父皇年事已高。”李濟民輕輕掀開錦綢廂簾,麵無表情地看著李雍和,說道。


    雖然房玄策再三叮囑不讓自己在父皇麵前提及葫蘆口兒一事,但他卻深知下令屠殺之人就是此刻站在自己麵前的李雍和。


    聽到李濟民話外之意的李雍和微微一笑,“是不比二弟來得有孝心。”


    “對了。”本來要離開的李雍和又停下了腳步,對李濟民說道:“若是隋便還活著你幫我轉告他,就說從今日起他這條命算是我賞給他的,至於能多活幾天就看他的本事了。”


    “還有一件事。”李雍和嘴角微微上揚,說道:“這其實也是父皇的意思,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怎麽都不會是你的。”


    “受教了。”李濟民聞言沉聲道:“恰好我也有話要告訴你。”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相談甚不歡喜的兩人中李雍和率先登上馬車離開了宮門。


    至於李濟民則是透過窗隙看向那茫茫夜幕,是產生錯覺了嗎?他仿佛看到有道人影自那抹皎潔月色中一閃而過。


    約摸過了半刻鍾的功夫,馬車的車廂壁被人從外邊敲響。


    “殿下,這是趙公公讓我交給您的。”外邊的人一邊說著一邊將一個錦囊投遞到了車廂中。


    “知道了。”李濟民接過那個錦囊,低聲道。


    然後那人便又匆匆消失在了夜色當中。


    “走吧,迴府。”李濟民淡淡說道。


    車廂內他緊握著手中那枚注定是花費了極大的代價才傳遞出來的錦囊,臉上沒有半點波瀾。


    他又何嚐不知道父皇偏向自己的大哥,若他真是孤家寡人或者大哥真是心胸寬廣之人他全然不會去爭那個帝位。


    但他麾下有眾多與他出生入死的將士,而且他深知李雍和並非那種大氣量之人,所以若自己真不爭不搶,那最後落難的不止是自己,還有自己這邊陣營當中的所有人。


    董和,周樵嶺,秦鸞,呂成玄,如今又多了位房玄策,屆時他們都難逃一死。


    所以為了他們李濟民也不會允許自己失敗。


    思緒之間他又掀開廂簾,遙望夜幕中的那輪明月,喃喃自語道:“好像還是宮裏的月亮圓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天小神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天小神仙並收藏神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