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城作為大梁的帝都是天下首善之城,而那座金碧輝煌的皇宮又代表著整座太安城中權力的最頂峰。


    因為那張龍椅在那。


    而坐在那張龍椅上的男子又掌握著整座大梁的生殺予奪。


    那個男人叫做李湯,是大梁的皇帝。


    十二年前在大梁還隻是梁國時,那時的梁國是大隋的附屬國。


    李湯是在而立之年從父親手中接過玉璽繼承君王之位的。


    那時的梁國偏居一隅,在冰冷貧瘠的西北之地天災不斷,百姓民不聊生,甚至《梁史》中還記載過易子而食的人間慘劇。


    而就是在這樣貧瘠荒蠻之地,李湯用了十年的時間勵精圖治,不但建造了穹陵州首屈一指的糧倉,而且還創建了足以震懾鄰國的武庫。


    而這一切,作為宗主國的大隋都看在眼中。


    那張老黃曆又翻過了兩頁,也就是在四年後,梁國起兵伐隋,自西北之地橫推向東南,一路以勢如破竹之勢最終兵臨帝凰城下。


    當那座作為大隋帝都的帝凰城被攻破之時,也就代表著大隋綿延千年的國祚被斷去,這座天下有了新的主人,那就是大梁。


    而執掌大梁的就是李湯。


    隻憑這一豐功偉績,李湯這個名字勢必會被載入史冊名垂千古。


    而現在,這位已經過了知天命年歲的皇帝正在南禦書房內,挑燈批注奏折。


    “陛下,太子殿下求見。”南禦書房外響起一道略微刺耳的聲響,是今夜當值的司禮監掌印。


    “他這個時候怎麽來了?”正在給奏章批紅的李湯聞聲抬起頭來,向門外問道。


    雖然大梁已經名正言順地成為了穹陵州之主,但李湯始終沒有懈怠分毫,自大梁建國至今他每晚都要批注奏章至三更時分,正是這般勤勉姿態才讓大梁有了今時今日的盛世。


    不過世人最見不得的就是美人白頭英雄遲暮,作為大梁開國之主的李湯亦是如此。


    如今他已經兩鬢生霜,無論是體力還是精力都大不如從前了。


    “迴陛下的話,太子說是有要事啟奏。”司禮監掌印太監細聲說道。


    李湯低頭看了眼已經批紅幾處的奏折,說道:“有什麽事等明天早朝上再說。”


    門外侯旨的掌印太監猶豫片刻,還是忍不住說道:“陛下,太子殿下說事情緊急...”


    “讓他進來。”李湯放下手中奏折,沉聲說道。


    約摸過了片刻的功夫,朱紅刷金漆的房門外,響起了掌印太監的聲音,“陛下,太子來了。”


    “進來吧。”李湯吩咐道。


    南禦書房的厚重房門被人從外邊輕輕推開,李雍和邁著輕碎的步子走了進來,隨後空曠的禦書房內響起了李雍和“迫切”地聲響,“兒臣拜見父皇。”


    李湯低頭看了他一眼,淡淡說道:“告訴你多少遍了行事要穩重,不可毛手毛腳,總是這般不長記性。”


    “兒臣謹遵父皇教誨。”雙膝跪地俯首帖耳的李雍和故作惶恐地說道。


    “站起來。”李湯說道。


    等到李雍和聽命起身後,李湯麵無表情地詢問道:“說,什麽事?”


    “迴父皇的話,雍和是為了今日發生在葫蘆口兒的那樁重案。”李雍和沉聲說道。


    “重案?”李湯的目光落在這位太子身上,眉眼中多了幾分凝重。


    李雍和點點頭,緊接著說道:“兒臣剛剛得到消息,今日在葫蘆口兒內有數十人慘死。”


    “什麽?!”李湯聞言拍案而起,怒聲嗬斥道:“在皇城腳下是誰膽大包天竟敢行屠殺之事?”


    看到勃然大怒的父皇,李雍和“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上,緘默不語。


    李湯走到李雍和麵前,冷聲問道:“你知道是誰?”


    聽到厲聲質問後,李雍和神情悲慟地說道:“父皇,兒臣有罪!”


    “怎麽?這件事跟你有幹係?”聽到李雍和自稱有罪,李湯臉色不善地盯著他,問道。


    “是兒臣管教手下不嚴,才讓他做出這種傷民犯法之事,兒臣自願領罪受罰!”李雍和此刻近乎匍匐在地上,嗓音哽咽地說道。


    李湯背過身去,雙手負後,看著禦案上跳動的燭火,追問道:“是你手下的人做的?”


    李雍和抬眸看著麵前那雙金黃繡著五爪金龍的長靴,應道:“是兒臣府上叫做程可輔的護院教頭,今日因酒鬧事,最後仗著有一些武藝殺害了酒樓內數十名百姓。”


    “那他現在人呢?”此時李湯臉上的怒容已經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如死寂般的平靜。


    “父皇,在他酒醒後已經畏罪自殺了,屍體被兒臣放置在宮門前。”李雍和如實說道。


    李湯聞言默不作聲,而李雍和自始至終也跪在地上沒有起身。


    霎那間偌大的南禦書房內悄寂無聲,針落可聞。


    過了半晌後,門外又傳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細聲細語,“啟稟陛下,秦王殿下在宮門外求見。”


    李湯聞言嗤笑一聲,轉身看向李雍和,問道:“怎麽?你們兄弟倆商量好了的?”


    李雍和自然也聽到了門外的聲響,他沒有想到李濟民會在眼下這個檔口來覲見父皇。


    而且他已經猜到後者絕對是為了今日葫蘆口兒一事而來。


    看到李雍和沒有開口的打算,一身金黃龍袍的他緩緩坐在塌案上,對門外候旨的太監說道:“讓他進來。”


    沒過一會兒被李雍和輕掩的房門就被人推了開來。


    “兒臣叩見父皇。”李濟民雙膝跪地請安問道。


    “你也是為了葫蘆口兒一事來的?”李湯神色平靜地問道。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自己這兩個兒子私底下搞得動作怎麽可能會瞞得過自己的眼睛。


    奪嫡立儲一事無論哪個朝代無論哪個皇室都會發生,而且會相當慘烈,而隻有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才會坐上龍椅,登基大寶。


    很不巧的是,二十多年前在那場皇室奪嫡立儲中笑到最後的那個人正是他李湯。


    所以李雍和先前那套說辭在自己看來隻是個笑話。


    他以為自己不知道真相如何,隻是自己不屑去深究罷了。


    查來查去,最後受損的還是大梁皇室的威嚴。


    “葫蘆口兒?什麽葫蘆口兒?”李濟民聞言挺身看向高高在上積威甚重的李湯,故作茫然道。


    不過很快他就露出一副恍然模樣,反問道:“父皇是說今日葫蘆口兒發生的那件慘案?”


    李湯聽到這番話語後不著痕跡地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而李雍和則是神情戒備地看著這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二弟,不知道他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他怎麽可能不會是為此事而來?!


    “今日我確實聽不少人提起過,但對於這件案子並沒有太多的了解,查案這種事屬於刑部,再說兒臣也不喜歡插手這種事情。”李濟民“如實”說道。


    李雍和聽到他這番說辭後冷笑連連,如今刑部與兵部已經成了你秦王府的後花園,而且此案牽連甚重,你怎麽可能提不起興趣來。


    “那你深夜覲見是為了何事?”李湯狐疑問道。


    對於李濟民這些話,李湯似信非信,覺得合情合理但又覺得有些牽強附會,所以他還想聽一聽接下來他還會說些什麽。


    “父皇是這樣的,中秋佳節將至,我想詢問下父皇有什麽安排,不知道那日有沒有閑暇時光去兒臣府上坐會兒?”李濟民沉聲說道。


    “就這些?”李湯聞言眉頭微皺,反問道。


    李濟民微微搖頭,繼續說道:“還有就是當初修繕南禦書房時因為種種原因這南禦書房內並沒有鋪設暖龍,眼下已經入秋,天氣轉涼,所以兒臣想抓緊在南禦書房內鋪設上暖龍。”


    李湯聽完這番話後臉上明顯浮現出了幾分笑意,“沒有了?”


    李濟民重重地點點頭,“兒臣說完了。”


    對於葫蘆口兒一事隻字不提,這是自己在臨行前房玄策特意囑咐自己的。


    而且他現在感慨於房玄策的料事如神,他說自己會撞上李雍和,自己果然就在南禦書房內見到這位大哥了。


    而且進宮之前自己在宮門外看到了一具屍體,如今看來自己大哥已經為葫蘆口兒一事找好了替罪羊。


    “你先起來吧。”李湯說道。


    他看了眼今夜突然出現在南禦書房的兩人,一位太子一位秦王,手心手背都是肉。


    當然他更偏向手心的李雍和,不然當年他也不會以那麽不光彩的手段讓其入主東宮了,但在兩國之戰中勞苦功高的李濟民自始至終都沒有半點怨言,甚至對自己還是這般...孝順。


    “好,中秋那天我會去你那邊坐坐。”李湯笑容和煦地說道:“另外鋪設暖龍這件事你有這份心就好了,具體的事情交給司禮監來做就好了。”


    “兒臣明白了。”李濟民叩首說道。


    “父皇,若是沒有其他要吩咐的兒臣就不打擾您休息了。”李濟民神色關切地說道。


    李湯擺擺手,示意道:“迴吧。”


    等到李濟民退出南禦書房,李湯看著依舊跪在地上的李雍和,神色複雜地說道:“現在你還覺得你太子的這張椅子穩坐如山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天小神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天小神仙並收藏神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