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城。
神武大道,太子府。
這日太子府門前停了一輛香車寶駒。
太子府的門倌看到那輛豪奢那車上的徽紋標識後,趕忙一路小跑下了台階。
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更何況是太子門倌。
要知道若是不出意外等到如今龍椅上的那位駕崩後,如今的太子就會黃袍加身,成為整座大梁最有權勢之人。
可近乎整座太安城都知道,即便李雍和已經入主東宮被那位冊立為儲君,但這其中還有不小的變數。
而這變數就來自當今的二殿下,李濟民。
眾所周知大梁的半壁江山都是這位二殿下打下來的。
當年若不是李雍和率先領兵攻入帝凰城再加上他身為嫡長子占了這兩道天時,隻怕如今那座東宮就要換個主人了。
整座朝堂也都知道太子李雍和與二皇子李濟民兄弟兩人關係並不融洽。
而今日登門造訪太子府之人則是大梁的四皇子李景涼。
由不得門倌不殷勤恭維,世人皆知李雍和與李景涼兄弟二人關係極為親近,甚至兩人眉眼之間都有幾分相似。
大多數人都清楚,若是太子殿下順利登基並且坐穩了那張龍椅,四皇子李景涼在大梁就會成為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奴才見過四殿下。”門倌畢恭畢敬地匍匐在地,稱唿道。
李景涼走下馬車來,身後跟著禮部侍郎之子趙崇真。
李景涼低頭看了門倌一眼,問道:“大哥在家嗎?”
自從李雍和入主東宮冊立儲君後身份比之從前就有了一份天差地別,即便是同為兄弟相見也該行君臣之禮,最起碼也還有稱唿之上的敬畏。
但李景涼對前者一直以大哥相稱,而李雍和從未在人前露出半點不滿,每每都是笑著應下。
“迴四殿下的話,太子殿下剛從養乾宮迴來,如今正在府中。”門倌如實說道。
李景涼聞言輕嗯一聲,作勢就要越過門倌走進府中。
眼疾手快的門倌慌忙站起身來,攔在李景涼的麵前。
趙崇真見此眉頭微皺,臉色鐵青。
至於李景涼看到自己被一門倌攔住了腳步,臉色陰沉如水,看向門倌的眼神已經如同看待死人般。
門倌戰戰栗栗,雙股發軟,他怎麽可能不知道自己眼下在做什麽。
眼前這位殿下性子可是出了名的暴戾,前些年一位當朝大臣的女眷就是被他當街活活拖死,自己又有幾個膽子敢阻攔下他。
實在是自家主子有所吩咐。
四殿下再大也大不過太子。
“殿下,太子之前吩咐過,若是您登門就讓您在門外等著。”門倌低頭顫顫巍巍地說道。
“大哥是這麽說的?”李景涼強壓內心的怒氣,冷聲問道。
門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若沒有太子殿下的吩咐,奴才萬萬不敢攔下四皇子您。”
李景涼聞言眼神晦暗不明,隨後他淡淡說道:“好,我知道了。”
旋即他轉身對著趙崇真擺手道:“你先迴去吧。”
“殿下...”趙崇真欲言又止,道。
李景涼沉聲說道:“你留在這也沒用,大哥明顯是在生我的氣,這樣看來紅袖招的事他應該是知道了。”
然後他又瞥了趙崇真一眼,破天荒說道:“若是你不想耗盡你們趙家在我大哥那的好感,我勸你還是離開這,就當沒陪我來過。”
趙崇真還想再說什麽,隻是已經被李景涼一聲怒喝堵住了嘴,“滾!別在我眼前礙事!”
等到趙崇真神色慌張地離開太子府後,李景涼重新轉過身來,低頭看向跪地不敢起身的門倌,嘴角露出一抹諷笑,“大哥沒說讓我在外邊等多久嗎?”
門倌早已經被剛才那聲怒喝給嚇得魂飛魄散,擔心接下來盛怒的四皇子會拿自己撒氣,嗓音打顫道:“這個太子殿下沒有說。”
“哦。”李景涼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過他依舊是站在太子府門前,寸步不挪。
過了一炷香後,府內依舊是沒有動靜傳來。
門倌始終跪在地上,隻要這位主子站著他就不敢起身。
終於,又過了半盞茶的時間,朱紅高大的府門終於被人打開了來。
聽到身後響起的這個動靜後,門倌如獲大赦,一直懸著那顆心徹底落地。
“四皇子,太子殿下要見你。”門內傳來一道聲響。
李景涼聞言麵無表情地一步一台階終於踏進了太子府。
至於那個門倌在聽到府門大閉後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艱難地從地上站起身來。
他拍了拍已經僵麻的膝蓋雙腿,麵露痛苦之色。
“太安居不易啊。”他突然想起不知道從何處聽來一句話說,哀歎道。
不過很快他的神色就恢複如常,撣去膝蓋上的塵土。
但他還是那個太子府的門倌,哪怕是朝中六七品的官員見到他也得客客氣氣的。
李景涼對於太子府自然是輕車熟路,所以不用下人的引領他就在一座湖心亭處找到了自己的兄長,如今的太子殿下。
“拜見太子殿下。”李景涼看著亭中背對著自己的那道背影,雙膝跪地,沉聲說道。
果然在聽到李景涼那句話後,李雍和轉過身朝他這邊看來,“怎麽?生我這當哥哥的氣了?”
“景涼不敢。”李景涼緩緩說道。
“起來說話。”李雍和看向如今已經有王位在身的弟弟,吩咐道。
“知不知道為什麽讓你在門外等了這麽久?”李雍和一邊衝他招手示意過來坐,一邊問道。
其實按照李雍和的意思太子府不該大興土木,隻要有天井假山就可以,當然最好再有座小池塘。
但根據朝廷禮製規矩,太子府建築的一切事宜皆要交由宗人府那邊,所以最後那座小池塘也成了眼下寬闊的院中湖。
“景涼知道。”李景涼走進湖心亭中,沉聲說道。
話音剛落,有一尾價值十金的錦鯉躍出水麵,然後落於水中,“噗通”一聲濺起一朵水花。
李雍和見此朝湖麵上撒出一把餌料,李景涼很快就見到尾尾錦鯉競相爭食的美景。
“紅袖招的事你做的有些過了。”李雍和望向那宛若花團錦簇的錦鯉,輕聲說道。
“我知道。”李景涼從大哥手中接過一把餌料,輕輕撒入湖中,應道。
不然大哥也不會讓自己在門外站了那麽久。
“趙崇真迴去了?”李雍和問道。
李景涼眯起眼眸看向熱鬧不已的湖麵,點點頭,“我怕大哥遷怒他,所幸讓他直接迴了。”
“我看是你不想讓他見到你的窘迫一麵吧。”李雍和將手中的餌料拋到湖麵後,拍了拍手掌打趣說道。
李景涼咧嘴一笑,“還是大哥最清楚我的心思。”
都說知子莫若父,其實在他們李家應該是知弟莫若兄。
最起碼李雍和與李景涼兄弟兩人是這樣的。
“隋便當真死了?”李雍和沉吟了許久後突兀問道。
倚靠在亭欄處的李景涼輕抿薄唇,說道:“若是大哥信得過裴子添,那就是死了。”
之後李雍和便沉默不語,他當然相信裴子添的修為。
李景涼見到大哥緩緩站起身來,走到身邊與自己並肩而立,搖頭惋惜道:“用一個裴子添換一個隋便,不值得啊。”
“若是大哥舍不得這位親勳翊衛旅帥,景涼可以去養心殿向父皇請罪。”李景涼看向兄長,說道。
李雍和聞言輕拍他的肩頭,“你自己現在都沒有摘幹淨,還想著把所有罪責都攬在身上?”
李景涼絲毫沒有顧及身邊長兄的身份,轉過身對著湖麵,說道:“若是到最後沒有辦法,大哥可以將我交到刑部。”
李雍和聞言拍了下他的後腦勺,故作怒容道:“說什麽。”
“你又不是不知道刑部是你二哥的地方,而且你與他又從來不對付,若是真把你放在刑部,你不得在心裏罵死我這個當大哥的。”
李景涼抿了抿薄唇,默不作聲。
可能也隻有在兄長李雍和麵前這位在太安城兇名昭著讓人談之色變的四皇子才會有這麽安靜溫順的一麵。
“行了,你隻要在紅袖招沒有露麵,我就有辦法保住你。”李雍和看著眉頭緊鎖的四弟,安慰說道。
兄弟兩人,一麵朝大湖,一麵朝湖中亭,並肩而立正反相向。
“那裴子添呢?”李景涼有些擔憂地問道。
若是他鬆口,自己同樣逃不過刑罰。
李雍和聽到這個名字後,沉吟了許久,最終緩緩開口道:“子添知道這件事的輕重,所以他絕對不會開口。”
李景涼猶豫了下,說道:“大哥,是不是...”
“閉嘴!”不等他將那話說完,李雍和就已經開口嗬斥道。
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弟的心思,所以也知道他要說什麽。
看到大哥動怒後,李景涼噤若寒蟬將那半句話咽了下去。
“景涼,有些事情我不方便出麵,但我必須要跟你說清楚。”李雍和滿臉正色道:“即便裴子添進了刑部大獄,我也要他活著出來,聽到了嗎,是活著出來!”
“不管用什麽辦法嗎?”李景涼吐出一口氣,仿佛如釋重負道。
李雍和穆然轉身,看向平靜無瀾的湖麵,有一縷斜陽剛好落在上麵,仿若將湖麵打磨成了一方赤黃色的水雲鏡。
“不管用什麽辦法。”李雍和呢喃道。
李景涼點點頭,“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另外,你親自去一趟四春館。”李雍和吩咐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好。”李景涼看向這位兄長,點頭道。
在他的眼中,兄長宛若一塊無暇美玉雕磨而成的玉人,即使靜靜地站在那,也是風姿奇秀,神韻獨超,特別是那對眉眼,像極了早逝的娘親。
所以大梁的皇帝就該是他的才對。
神武大道,太子府。
這日太子府門前停了一輛香車寶駒。
太子府的門倌看到那輛豪奢那車上的徽紋標識後,趕忙一路小跑下了台階。
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更何況是太子門倌。
要知道若是不出意外等到如今龍椅上的那位駕崩後,如今的太子就會黃袍加身,成為整座大梁最有權勢之人。
可近乎整座太安城都知道,即便李雍和已經入主東宮被那位冊立為儲君,但這其中還有不小的變數。
而這變數就來自當今的二殿下,李濟民。
眾所周知大梁的半壁江山都是這位二殿下打下來的。
當年若不是李雍和率先領兵攻入帝凰城再加上他身為嫡長子占了這兩道天時,隻怕如今那座東宮就要換個主人了。
整座朝堂也都知道太子李雍和與二皇子李濟民兄弟兩人關係並不融洽。
而今日登門造訪太子府之人則是大梁的四皇子李景涼。
由不得門倌不殷勤恭維,世人皆知李雍和與李景涼兄弟二人關係極為親近,甚至兩人眉眼之間都有幾分相似。
大多數人都清楚,若是太子殿下順利登基並且坐穩了那張龍椅,四皇子李景涼在大梁就會成為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奴才見過四殿下。”門倌畢恭畢敬地匍匐在地,稱唿道。
李景涼走下馬車來,身後跟著禮部侍郎之子趙崇真。
李景涼低頭看了門倌一眼,問道:“大哥在家嗎?”
自從李雍和入主東宮冊立儲君後身份比之從前就有了一份天差地別,即便是同為兄弟相見也該行君臣之禮,最起碼也還有稱唿之上的敬畏。
但李景涼對前者一直以大哥相稱,而李雍和從未在人前露出半點不滿,每每都是笑著應下。
“迴四殿下的話,太子殿下剛從養乾宮迴來,如今正在府中。”門倌如實說道。
李景涼聞言輕嗯一聲,作勢就要越過門倌走進府中。
眼疾手快的門倌慌忙站起身來,攔在李景涼的麵前。
趙崇真見此眉頭微皺,臉色鐵青。
至於李景涼看到自己被一門倌攔住了腳步,臉色陰沉如水,看向門倌的眼神已經如同看待死人般。
門倌戰戰栗栗,雙股發軟,他怎麽可能不知道自己眼下在做什麽。
眼前這位殿下性子可是出了名的暴戾,前些年一位當朝大臣的女眷就是被他當街活活拖死,自己又有幾個膽子敢阻攔下他。
實在是自家主子有所吩咐。
四殿下再大也大不過太子。
“殿下,太子之前吩咐過,若是您登門就讓您在門外等著。”門倌低頭顫顫巍巍地說道。
“大哥是這麽說的?”李景涼強壓內心的怒氣,冷聲問道。
門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若沒有太子殿下的吩咐,奴才萬萬不敢攔下四皇子您。”
李景涼聞言眼神晦暗不明,隨後他淡淡說道:“好,我知道了。”
旋即他轉身對著趙崇真擺手道:“你先迴去吧。”
“殿下...”趙崇真欲言又止,道。
李景涼沉聲說道:“你留在這也沒用,大哥明顯是在生我的氣,這樣看來紅袖招的事他應該是知道了。”
然後他又瞥了趙崇真一眼,破天荒說道:“若是你不想耗盡你們趙家在我大哥那的好感,我勸你還是離開這,就當沒陪我來過。”
趙崇真還想再說什麽,隻是已經被李景涼一聲怒喝堵住了嘴,“滾!別在我眼前礙事!”
等到趙崇真神色慌張地離開太子府後,李景涼重新轉過身來,低頭看向跪地不敢起身的門倌,嘴角露出一抹諷笑,“大哥沒說讓我在外邊等多久嗎?”
門倌早已經被剛才那聲怒喝給嚇得魂飛魄散,擔心接下來盛怒的四皇子會拿自己撒氣,嗓音打顫道:“這個太子殿下沒有說。”
“哦。”李景涼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過他依舊是站在太子府門前,寸步不挪。
過了一炷香後,府內依舊是沒有動靜傳來。
門倌始終跪在地上,隻要這位主子站著他就不敢起身。
終於,又過了半盞茶的時間,朱紅高大的府門終於被人打開了來。
聽到身後響起的這個動靜後,門倌如獲大赦,一直懸著那顆心徹底落地。
“四皇子,太子殿下要見你。”門內傳來一道聲響。
李景涼聞言麵無表情地一步一台階終於踏進了太子府。
至於那個門倌在聽到府門大閉後緩緩吐出一口濁氣,艱難地從地上站起身來。
他拍了拍已經僵麻的膝蓋雙腿,麵露痛苦之色。
“太安居不易啊。”他突然想起不知道從何處聽來一句話說,哀歎道。
不過很快他的神色就恢複如常,撣去膝蓋上的塵土。
但他還是那個太子府的門倌,哪怕是朝中六七品的官員見到他也得客客氣氣的。
李景涼對於太子府自然是輕車熟路,所以不用下人的引領他就在一座湖心亭處找到了自己的兄長,如今的太子殿下。
“拜見太子殿下。”李景涼看著亭中背對著自己的那道背影,雙膝跪地,沉聲說道。
果然在聽到李景涼那句話後,李雍和轉過身朝他這邊看來,“怎麽?生我這當哥哥的氣了?”
“景涼不敢。”李景涼緩緩說道。
“起來說話。”李雍和看向如今已經有王位在身的弟弟,吩咐道。
“知不知道為什麽讓你在門外等了這麽久?”李雍和一邊衝他招手示意過來坐,一邊問道。
其實按照李雍和的意思太子府不該大興土木,隻要有天井假山就可以,當然最好再有座小池塘。
但根據朝廷禮製規矩,太子府建築的一切事宜皆要交由宗人府那邊,所以最後那座小池塘也成了眼下寬闊的院中湖。
“景涼知道。”李景涼走進湖心亭中,沉聲說道。
話音剛落,有一尾價值十金的錦鯉躍出水麵,然後落於水中,“噗通”一聲濺起一朵水花。
李雍和見此朝湖麵上撒出一把餌料,李景涼很快就見到尾尾錦鯉競相爭食的美景。
“紅袖招的事你做的有些過了。”李雍和望向那宛若花團錦簇的錦鯉,輕聲說道。
“我知道。”李景涼從大哥手中接過一把餌料,輕輕撒入湖中,應道。
不然大哥也不會讓自己在門外站了那麽久。
“趙崇真迴去了?”李雍和問道。
李景涼眯起眼眸看向熱鬧不已的湖麵,點點頭,“我怕大哥遷怒他,所幸讓他直接迴了。”
“我看是你不想讓他見到你的窘迫一麵吧。”李雍和將手中的餌料拋到湖麵後,拍了拍手掌打趣說道。
李景涼咧嘴一笑,“還是大哥最清楚我的心思。”
都說知子莫若父,其實在他們李家應該是知弟莫若兄。
最起碼李雍和與李景涼兄弟兩人是這樣的。
“隋便當真死了?”李雍和沉吟了許久後突兀問道。
倚靠在亭欄處的李景涼輕抿薄唇,說道:“若是大哥信得過裴子添,那就是死了。”
之後李雍和便沉默不語,他當然相信裴子添的修為。
李景涼見到大哥緩緩站起身來,走到身邊與自己並肩而立,搖頭惋惜道:“用一個裴子添換一個隋便,不值得啊。”
“若是大哥舍不得這位親勳翊衛旅帥,景涼可以去養心殿向父皇請罪。”李景涼看向兄長,說道。
李雍和聞言輕拍他的肩頭,“你自己現在都沒有摘幹淨,還想著把所有罪責都攬在身上?”
李景涼絲毫沒有顧及身邊長兄的身份,轉過身對著湖麵,說道:“若是到最後沒有辦法,大哥可以將我交到刑部。”
李雍和聞言拍了下他的後腦勺,故作怒容道:“說什麽。”
“你又不是不知道刑部是你二哥的地方,而且你與他又從來不對付,若是真把你放在刑部,你不得在心裏罵死我這個當大哥的。”
李景涼抿了抿薄唇,默不作聲。
可能也隻有在兄長李雍和麵前這位在太安城兇名昭著讓人談之色變的四皇子才會有這麽安靜溫順的一麵。
“行了,你隻要在紅袖招沒有露麵,我就有辦法保住你。”李雍和看著眉頭緊鎖的四弟,安慰說道。
兄弟兩人,一麵朝大湖,一麵朝湖中亭,並肩而立正反相向。
“那裴子添呢?”李景涼有些擔憂地問道。
若是他鬆口,自己同樣逃不過刑罰。
李雍和聽到這個名字後,沉吟了許久,最終緩緩開口道:“子添知道這件事的輕重,所以他絕對不會開口。”
李景涼猶豫了下,說道:“大哥,是不是...”
“閉嘴!”不等他將那話說完,李雍和就已經開口嗬斥道。
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弟的心思,所以也知道他要說什麽。
看到大哥動怒後,李景涼噤若寒蟬將那半句話咽了下去。
“景涼,有些事情我不方便出麵,但我必須要跟你說清楚。”李雍和滿臉正色道:“即便裴子添進了刑部大獄,我也要他活著出來,聽到了嗎,是活著出來!”
“不管用什麽辦法嗎?”李景涼吐出一口氣,仿佛如釋重負道。
李雍和穆然轉身,看向平靜無瀾的湖麵,有一縷斜陽剛好落在上麵,仿若將湖麵打磨成了一方赤黃色的水雲鏡。
“不管用什麽辦法。”李雍和呢喃道。
李景涼點點頭,“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另外,你親自去一趟四春館。”李雍和吩咐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好。”李景涼看向這位兄長,點頭道。
在他的眼中,兄長宛若一塊無暇美玉雕磨而成的玉人,即使靜靜地站在那,也是風姿奇秀,神韻獨超,特別是那對眉眼,像極了早逝的娘親。
所以大梁的皇帝就該是他的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