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


    十月的最後一天,當嬰兒的哭嚎聲響起,劉繼隆也迎來了他的第二個孩子。


    生下這個孩子的,依舊是劉繼隆的發妻封徽。


    盡管是第二次生產,但封徽還是花費了不少時間和力氣才將孩子生下。


    “如何,可有不適?”


    “未…未曾……”


    拔步床前,劉繼隆在護士們將封徽抬迴床上後,蹲下握住了她的手。


    她全身都是汗水,嘴唇發白,眼睛眨得厲害,好似下一秒就能睡著。


    “節帥,是位郎君!”


    張嫂抱著清洗幹淨的孩子來到拔步床前,小心翼翼的遞給劉繼隆。


    劉繼隆接過看了一眼,果然與劉必烈剛生出來那時一樣難看。


    “瞧瞧吧……”


    他抱著孩子靠向封徽的方向,封徽將疲憊的目光挪到孩子身上,露出笑容的同時,也伸出手摸了下孩子的手。


    “郎君給他取個名字吧……”


    封徽目光看向劉繼隆,劉繼隆則是臉不紅心不跳地道:“叫劉木真吧,小名就由細君你取。”


    當他說出劉木真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倒是抱著自己到來,日後不可能出現這群人的打算來取的。


    這也算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延續這些姓名吧……


    劉繼隆忍不住笑出聲,而封徽則是以為他在想小名,所以笑得那麽開心。


    盡管疲憊,可封徽卻還是用心想了想,最後才說道:“這孩子長得敦實,不如就叫鐵頭吧?”


    “鐵頭?”劉繼隆有些錯愕。


    劉必烈叫虎頭,劉木真叫鐵頭,自己第三個孩子不會叫木頭或者大頭吧?


    “細君喜歡就好……”


    他有些汗顏,但還是認下了這個小名。


    畢竟虎頭、鐵頭,總比小豬、黑臀來的好聽多了吧……


    “阿耶,我能看看弟弟嗎?”


    衣擺被小心拉拽,劉繼隆低頭看去,果然瞧見了劉必烈那怯生生的模樣。


    “來看看吧。”


    劉繼隆側過身子,讓他看了個清楚,結果他小臉皺成一團:“弟弟好難看啊……”


    “哈哈哈哈!”


    劉繼隆被逗笑了,連忙打趣道:“你剛出生的時候,和弟弟現在這樣子差不多。”


    “不會!”劉必烈斬釘截鐵:“我長得比弟弟好看。”


    見他如此,劉繼隆也不與他爭辯,隻是笑著逗了逗他,眼見封徽不知道什麽時候睡著了,這才輕手輕腳的走出拔步床,將劉木真遞給了張嫂。


    張嫂將劉木真帶去側臥,而劉繼隆則是抱起劉必烈,大步向外走去。


    “你娘累了,讓她好好休息。”


    “嗯!”


    父子二人走出內堂,腳步加快往中堂走去。


    待他們趕來時,守在這裏的高進達、崔恕、張昶、曹茂等人才鬆了一口氣。


    父子二人如此,想來主母沒出什麽事情。


    “母子平安。”


    劉繼隆瞧著四人緊張的樣子,笑嗬嗬說出了結果,同時抱著劉必烈坐在主位。


    “節帥,這是西川三仙樓剛送來的消息。”


    崔恕起身遞出一封書信,劉繼隆將劉必烈放下,接過書信看了看。


    書信內容是崔鉉抵達成都後的那些政策,其中影響到隴右的,便是崔鉉募兵三萬的消息了。


    以西川兵卒的軍餉,還是能勉強養活五口人的。


    因此崔鉉募兵三萬,實際上是影響了十幾萬人。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個月的時間裏,西川逃入隴右的人口數量會下降。


    不過隻要朝廷沒有削減賦稅,便會一直有百姓逃亡隴右,隻是多少的問題罷了。


    “無礙,我們也需要消化消化。”


    劉繼隆放下書信,而崔恕也接著說道:


    “尚摩鄢拿下了道鄔城、打箭爐等處要道。”


    “加上大禮拿下大渡河以南的土地,尚摩鄢算是與大禮相鄰了,並且還有兩條商道。”


    “尚摩鄢沒有派來書信,而是派人小心前來詢問您,是否要與南詔聯手進攻西川……”


    “暫時不必。”劉繼隆開口否決,同時解釋道:


    “近三年內逃入隴右的十幾萬百姓還沒有屬於自己的耕地,況且我們手中的銅錢也不足。”


    “尚摩鄢要是如今與南蠻聯手攻入西川,我們即便想分食西川,卻也沒那麽大胃口。”


    “告訴尚摩鄢,讓他先好好安撫麾下番民,該放牧耕種的就放牧耕種。”


    “眼下他可以和大禮溝通互市,但不能結盟,更不能出兵西川。”


    劉繼隆算了算時間,兩年後的隴右,耕地應該突破一千萬畝了。


    不僅如此,官倉內的糧食,差不多也能存到三百萬石左右了。


    府庫中的金銀錢財,也差不多夠隴右應對一些大事了。


    待這些都準備就緒,那時才是隴右入川掠奪人口資源的最佳時候。


    並且由於大禮和吐蕃的結盟,唐廷也不會貿然處置自己,自己屆時又能安心發展幾年。


    以自己即將二十九歲的年紀,再等幾年,自己完全等得。


    劉邦似自己這般年紀時,可是還在跟著張耳在外做遊俠呢。


    “節帥,臨州第二批學子也快畢業了,您看看他們是繼續下鄉開荒,還是另有安排?”


    曹茂的聲音將劉繼隆喚醒,劉繼隆也下意識看向了他。


    “下鄉開荒是必須的,這是不容更改的。”


    “我之前就說過,這個製度不僅僅要保留,還要擴散到各個大學。”


    “明年其它州的大學學子就開始畢業了,他們在大學學了文化,難道就做不得開荒的活計了?”


    劉繼隆有些生氣,但又很快平複心情:


    “不過其他的大學,肯定不能像臨州的學子這樣,經曆六年開荒、從吏、為兵生涯的。”


    “這樣吧,其它大學的學子畢業後,都護府派人前去各州大學詢問其情況。”


    “如果要從仕,那就按照臨州學子的流程來,開荒、從吏、為兵這三項都不能少。”


    “若是要擔任教習,那就隻需要參與兩年開荒和為兵一年就行。”


    “不過也不能讓他們白幹活,從吏為兵照常發放俸祿軍餉,開荒就按照每月三百錢的工錢發給他們。”


    學子畢竟與開荒的百姓不一樣,開荒的百姓會在當地均分得到公田,但學子們還是要走的。


    劉繼隆經過思考,最終還是決定給學子們定下工錢,不能打擊到他們的積極性。


    每月三百錢,一年下來就是三千六百錢,可以買八石糧食,相當於正常耕種十四畝土地,交稅後的產出。


    這樣的收入在隴右已經不算低了,畢竟三百錢都足夠在隴右買一匹麻布,亦或者十幾斤肉了。


    學子們在開荒期間,每個月是有五鬥免費口糧的。


    這三百錢,完全可以用來買衣服、肉食來滋潤自己。


    “節帥,三百錢會不會太多了?”


    高進達忍不住開口,要知道一個壯男,正常也就能開出二三畝荒地罷了。


    這還是開荒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如果是開荒環境太差,那一年頂多開荒一二畝。


    “這不算多。”


    劉繼隆擺手安撫他,接著繼續說道:“他們也為開荒出了力,到時候要走了,卻不能分到土地。”


    “這個錢啊,就是對他們開荒不公平條件下的彌補。”


    “下官不是擔心這個。”高進達眉頭緊皺道:


    “下官是擔心日後大學的學子多了,這個盤子太大,周轉不開。”


    高進達的擔憂不無道理,劉繼隆自然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笑道:


    “我們手中適合開荒的土地並不多,隻是隴右地廣人稀才顯得開荒土地比較多。”


    “以現在的速度繼續下去,我估計再過十幾年,隴右的土地就開墾的差不多了。”


    “到時候不用開荒了,就讓學子們去農村幫村民種種地,把標準降下來就行。”


    “對了,先參加開荒的那些學子也要發錢,並且把之前欠給他們的都補上。”


    “開荒是讓他們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發錢是讓他們知道賺錢不容易。”


    “另外新年快到了,他們在外麵開荒不能迴家。”


    “戶司要趕在冬至前把錢發下去,發錢的同時,每人再發成衣一套,油鹽醬醋茶各三斤,讓他們過個好年。”


    劉繼隆的話說完,高進達這才鬆了口氣。


    眼見沒有政務上的問題,劉繼隆也就開始談論南邊的事情了。


    “南邊的高駢剛從我們這裏買了這麽多馬匹,以他的手段來看,對付大禮不用那麽麻煩。”


    “他現在打呆仗是打給朝廷看的,我估計他是準備謀求西川節度使的位置。”


    “眼下我們還不適合插手西川的事情,但也不能讓他擔任西川節度使。”


    “他要是主政西川,我們某些謀劃就派不上用場了。”


    “崔鉉雖然軍略平平,但比夏侯孜、崔慎由那些人始終要好些。”


    “他現在募兵三萬,隻是有了兵馬,但還缺挽馬、乘馬。”


    “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會在新年前後來找我們。”


    “告訴南邊的斛斯光、王思奉他們,軍馬不賣,乘馬酌情販賣,挽馬大可販賣。”


    不得不說,販賣馬匹還是賺錢的,隴右單從與東川的貿易上,便獲利三十萬貫。


    除去養馬和商貨的成本,淨賺十八萬貫。


    雖說這種情況下販馬,頗有資敵的嫌疑,但馬匹作為消耗品,以大禮和大唐的戰爭強度,這群騸過的乘馬和挽馬,又有幾成能活到三四年後呢?


    這般想著,劉繼隆看向張昶:“我軍的精騎都配給軍馬了嗎?”


    張昶眼見劉繼隆提問自己,連忙作揖迴答:“都配給了,全軍八千精騎,都是一匹軍馬和一匹乘馬。”


    “除此之外,軍馬場內還有三千多匹軍馬,九千多匹乘馬。”


    “每年出欄的軍馬數量也在二千匹左右,乘馬則是在三千匹左右。”


    “另外這些年,百姓還迴不少挽馬和耕牛,每年都有兩千多頭耕牛,七千多匹挽馬還歸牧場。”


    “牧場每年出欄的耕牛和挽馬,也基本不低於三萬。”


    隴右的牧場不用多說,每年能提供的挽馬和耕牛數量並不少。


    正因如此,遷入隴右的百姓,基本都能獲得耕牛或挽馬作為畜力。


    盡管他們在後續需要償還,這讓這項製度顯得有些苛刻,但有的時候,人的問題比製度的問題更重要。


    至少在劉繼隆主政的局麵下,百姓並不覺得這項製度有什麽不對,因為官吏不敢明著壓榨盤剝他們。


    大部分製度在一開始都是好的,隻是後來執行的人走歪了路。


    隴右的盤子不大,劉繼隆還能照看過來,所以隴右的“牧政製度”很好。


    隻是等盤子大了,他需要照看的地方越來越大,那就將進入事故頻頻的階段了。


    到那個時候,也就需要更改製度,亦或者更替某些官吏了。


    在劉繼隆思考的同時,高進達的聲音也傳到了他耳內。


    “隴右口數在月初就達到了七十二萬三千餘口,雖說崔鉉募兵會帶來影響,但明年這個時候,應該能穩步達到七十五萬人口。”


    “涼州的口數已經達到十八萬口了,若是繼續遷入,那就得從蘭州、河州、臨州運糧過去,才能保障當地糧價穩定。”


    “敢問節帥,都護府是否要暫停遷徙涼州的口數?”


    “暫時停罷吧。”劉繼隆不假思索的給出答案,接著又吩咐道:


    “除宕州外,其餘各州皆可遷入移民,宕州還是太小,若非如今時機不對,我都想將其裁撤為縣,歸武州統轄了。”


    宕州的軍事位置很重要,所以唐廷才會在此設州。


    不過若是從當地環境來看,當地確實不適合遷入人口,維持現狀就十分不錯了。


    “下官領令。”高進達不假思索應下,劉繼隆也將目光收斂。


    “行了,你們各自忙政務去吧。”


    “下官告退……”


    在他的示意下,眾人先後離開了中堂,而劉繼隆自己也重新返迴了內院。


    在他走入內院的同時,遠在長安的白敏中卻遇到了糟心事。


    他的風寒並未如預想的那般減弱,反而隨著入冬而不斷加重,期間高燒幾次不退,整個相府的人都因為他的病情而雞飛狗跳。


    即便如此,身為皇帝的李漼也不敢確信,仍舊派遣宦官前來詢問他對政務的看法。


    “白相,嶺西求戍兵三萬,此事是否應允?”


    田令孜站在白敏中榻前詢問,而此時的白敏中因為高燒而暈暈乎乎。


    田令孜的詢問,他並沒有聽得很清楚。


    “何事……”


    白敏中暈沉沉的開口繼續詢問,田令孜見狀有些不耐煩,但為了自己的前途,還是忍著耐心躬身詢問:


    “嶺西求戍兵三萬,此事是否應允?”


    “三萬……”白敏中似乎想睜開眼睛,但卻沒了起來,隻能迷糊迴答:“發兵……”


    “謝白相指點。”田令孜鬆了口氣,緊接著又詢問道:


    “大家詢問白相,若是白相致仕,那不知相位可由誰接替?”


    “相位?”白敏中迷迷糊糊,時而清醒,時而暈厥。


    田令孜不厭其煩的詢問三次,可白敏中卻遲遲不曾給出答案,而是徹底暈厥過去。


    見狀,田令孜暗罵其演技逼真,隨後返迴宮中,將此事告訴了正在聽曲的李漼。


    李漼聽後,當即皺眉詢問:“白相病情到底如何?”


    他雖然多疑,但也知道白敏中的性格。


    若是白敏中隻是裝病,那必然不會在征調戍兵這種事情上搪塞自己。


    “這……”


    田令孜有些不知所措,盡管他覺得白敏中演技逼真,但若是真的生病,他豈不是犯了欺君之罪?


    想到這裏,田令孜隻能模棱兩可的迴應:“白相公的病情不像裝的,但……”


    “行了!”李漼不耐煩擺手,田令孜連忙叩首。


    眼見他如此無用,李漼看向田允:“讓他迴小馬坊當差吧,日後這些事情莫要傳他了。”


    “奴婢領命……”田允暗歎一口氣,心想自己是幫扶不了自己的這個養子了。


    跪著叩首的田令孜更是感覺天塌了,哪怕小馬坊使的待遇比他曾經好了不知多少,可終究比不上皇帝麵前的紅人。


    隻是他也知道強求無用,因此老老實實起身退了下去。


    見他離去,李漼思緒再三,隨後才道:“以刑部侍郎李福為宣武軍節度使,前宣武軍節度使畢諴為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即日入朝為相。”


    “奴婢領旨。”田允連忙應下。


    李漼還想說什麽,但這時殿外卻傳來唱禮聲:“同昌公主求見陛下……”


    “讓囡囡進來!”聽到自己的好女兒來了,李漼連忙站起身來,高興看向殿門,同時目光掃視伶人及樂工們。


    “看什麽,都滾下去!”


    平日被李漼喜愛的伶人與樂工們不敢反駁,連忙帶著樂器退出了鹹寧宮。


    待他們離開,十三歲的同昌公主也走入了殿內。


    十三歲的她愈發出落,而李漼見了她,更是高興的從金台上跳了下來,三步並一步的朝他快走而來。


    “讓我看看囡囡近來可曾長高。”


    他作勢便要比劃自己與女兒的身高,卻被同昌公主笑道:“阿耶這般大的人了,竟然還要看女兒身高。”


    “你是阿耶的心尖,你任何變化阿耶都得知道。”


    被女兒吐槽,李漼也不生氣,反而笑嗬嗬地量了量父女之間身高差距。


    “嗯,還是不如阿耶高。”


    李漼笑嗬嗬說著,同昌公主氣惱,卻又摟住李漼的手,拽著他看了看因伶人、樂工而雜亂的鹹寧宮。


    “這伶人有什麽好看的,您好些日子沒陪我了。”


    同昌公主較真說著,李漼卻啞然道:“你上次不是讓阿耶半個月別去找你嗎?”


    “我讓您別去,您就真的別去啊?”同昌公主心裏更氣了,指著那些雜亂道:


    “那您聽我的,以後都別看伶人了!”


    “這……”李漼啞然,而田允則是暗自咋舌。


    要知道李漼即位以來,不是沒有官員奏表說他寵信伶人的事情。


    不過那些官員的下場,不是被流放就是被罷黜。


    朝野上下,也就隻有這位公主敢這麽趾高氣揚的指揮當今至尊了。


    “一個月不許看伶人,這個月要和我玩。”


    同昌公主眼見自家阿耶進退兩難,隻能自己後退一步,略帶驕傲的指點起來。


    若是旁人如此,李漼必然要叫人將其拖下去打殺,但麵對自家心頭尖,他陪笑著點頭:“好,都聽囡囡的。”


    “那阿耶現在陪我去花園吧。”


    同昌公主拽著李漼便走,可李漼臉上卻沒有生氣,反而是滿滿的幸福感。


    瞧著他們的背影,田允搖了搖頭,心道此時幸福,待到嫁女時就難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歸義非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