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嗚——”


    鹹通元年二月十七日,南詔王祐世隆斬天子旌節,廢昔年和約,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大禮,建元建極。


    三月初,大禮兵分兩路,一路以峰州蠻為主,十萬群蠻入寇安南。


    一路以大軍將段宗榜為帥,率精騎五千及望苴子蠻、撲子蠻和裸形蠻等蠻兩萬人進攻黔中道。


    隨著雙方三十年的和平被打破,西川之地糧價驟漲,而租庸及兩稅不曾削減。


    各道州縣的官吏不僅沒有平抑糧價的政策,還要催繳租稅、差役,逼得百姓走投無路,唯有逃亡山中。


    “蕞爾小國,也敢跳梁!”


    三月初五,當南詔改國號為大禮,進而兵分兩路出擊的消息傳至長安,朝野震動。


    李漼心裏也感受到了壓力,但麵對南衙北司的諸相,他依舊佯裝沉穩。


    他往金台下看去,隻見令狐綯、裴休、蔣伸、王宗實、王茂玄、亓元實、齊元簡幾人已經齊聚殿上。


    除了這幾張熟悉的麵孔,還有一張更為蒼老的麵孔更令他感到熟悉。


    “白相公,此件事情,卿以為如何?”


    李漼詢問起了剛剛抵達長安不久的白敏中,而重新換上紫袍,手持笏板來到鹹寧宮的白敏中在聽後並沒有急於迴答。


    他沉吟片刻,整理了一下這幾日自己所查的所有奏表後,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陛下,安南有王式鎮守,理應無礙。”


    “但黔中、嶺西、東川及西川卻不容樂觀。”


    “臣建議調高駢及其麾下兵馬馳往嶺西,調容管宋涯擔任黔中觀察使,令東川、西川嚴防死守,必須守住嶲州、戎州、黎州等處險要之地!”


    白敏中在西川擔任了幾年的節度使,自然知道劍南道的情況。


    劍南道之所以能擋住南詔,主要靠的就是嶲州、黎州、戎州。


    這三個州是劍南道的南大門,基本都是山嶺。


    盡管對於大禮來說,他們依舊可以居高臨下的向北發起進攻,但這三個州對於成都平原來說,也同樣是居高臨下。


    掌握這三個州,西川兵馬進可攻,退可守。


    倘若丟失這三個州,那就隻能被動挨打,想要再向南邊的高原推去,便沒有那麽容易了。


    “此事,全權交由白相公負責。”


    李漼不似李忱,他沒有那麽大的控製欲。


    對於他來說,把事情交給有用的大臣,讓大臣們去解決就行。


    至於他,他需要做的,隻是聽曲玩樂。


    興許是經曆了武宗、宣宗這些皇帝後養成了避嫌習慣,白敏中突然遇到李漼這種甩手掌櫃後,竟然有些不知道該怎麽迴複。


    好在裴休眼神示意,他這才連忙作揖:“臣領旨!”


    “好了,既然無事,那就退下吧。”


    李漼一如既往的議事不超過三刻鍾,裴休他們歎了一口氣後退下,白敏中也稀裏糊塗的跟著離開了。


    盡管離開長安多年,但白敏中依舊老練。


    加上有蔣伸、裴休的配合,各項政令不斷下發,而北司的王宗實也並未如昔年的馬公儒那般幹涉南衙。


    盡管很想遏製劉繼隆,但需要白敏中解決的事情太多,加上朝廷不能三麵受敵,因此白敏中隻能暫時擱置隴右的事情。


    在朝廷無法節製隴右的時候,劉繼隆卻已經將準備做的七七八八了。


    “四個官倉及各州縣府庫,共儲糧二百九十五萬石。”


    “節帥,您是怎麽知道南詔會與朝廷為敵的?”


    三月中旬,行走在臨州官倉之間,高進達忍不住詢問劉繼隆。


    對此,劉繼隆則是在檢查各個穀倉的同時解釋道:


    “朝廷與南詔休養生息的這麽年,朝廷沒能解決多少藩鎮和度支的問題,但南詔可是把南邊幾個國家解決的差不多了。”


    “以南詔的實力,動員七八萬兵馬及十餘萬群蠻還是不成問題的。”


    “現在南邊的幾個國家都歸附或臣屬南詔,南詔也看不上他們那點東西,自然隻能對朝廷動手了。”


    “隻是可惜我們速度太慢,沒能采買足夠多的糧食。”


    劉繼隆語氣中帶著惋惜,高進達聽後卻咋舌:“近三百萬石糧食,這還不夠嗎?”


    三百萬石糧食,要知道這都足夠隴右百姓吃一年了。


    隻是對此,劉繼隆依舊搖頭道:“不夠,起碼以現在流民不斷流入的速度來看,暫時還不夠。”


    高進達聽到此處,不免附和點頭道:“去歲十月至今,不過五個月的時間,便先後湧入三萬餘口百姓。”


    “南詔動兵的消息傳出後,西川百姓逃亡北上者,更是數不勝數。”


    “南邊幾個州的消息還沒送來,但我估計,逃入隴右的人口,隻會多不會少。”


    “如今我隴右人口近六十萬,涼州百姓數量也恢複至十萬,您看我們還需要向涼州遷徙人口嗎?”


    高進達有自己的想法,他更希望將人口留在隴右,尤其是蘭州、臨州地界。


    對此,劉繼隆卻開口道:“繼續安排去涼州,等涼州人口突破二十萬了,再來告訴我。”


    “二十萬?!”高進達不免錯愕,隨後反應過來:


    “這……應該不會吧,我們這些年,先後從劍南道、山南西道遷入三十餘萬漢口。”


    “劍南道和山南西道口數不過五百餘萬,我們幾乎遷入他們近一成的百姓。”


    “百姓如此逃亡,他們總該會想辦法阻截吧?”


    麵對高進達的猜想,劉繼隆卻搖頭道:


    “天下糜爛,朝廷隻有加稅一說,沒有減稅一說,如此下去,百姓唯有逃亡作隱戶這一條路。”


    “劍南道和山南西道的五百萬人口,早已是天寶年間的老黃曆了,實際上逃入隴右的,大部分都是這些年滋生的隱戶。”


    劉繼隆並未誇大,畢竟巴蜀之地近三十年沒有遭遇大的戰事,人口不知增加凡幾。


    哪怕經曆晚唐禍亂、五代十國動亂後,蜀中人口都能在北宋立國三十年的時間裏恢複到上百萬戶人口,更別提承平三十年的如今了。


    劉繼隆估計蜀中人口恐怕早就突破六百萬乃至七百萬了,而湧入隴右的百姓,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在原本曆史上本該餓死的那群人。


    大唐不珍惜他們,自有他劉繼隆會珍惜。


    南詔與大唐的爭鬥時長,將決定隴右實力能增長多少。


    劉繼隆搓了搓手上的粟米,很幹淨,應該是去年才入倉的糧食。


    “以我們手中的這批糧食,起碼能接二十萬百姓進隴右開墾荒地。”


    “相比較我想要的,這點人口還遠遠不夠。”


    他將手中粟米放迴穀倉內,繼續巡視道:


    “我軍境內,現在有多少熟地、多少生地?”


    高進達略微沉思,當即便給出答案:“今年的話,熟地應該有四百四十萬畝左右,生地還有二百二十萬畝。”


    “不過這批生地中,有三十萬畝是今年年初才開荒得來的,剩下一百三十萬畝是去年開荒的,不到六十萬畝是前年開荒得來的。”


    “今年的田賦,差不多在一百一十萬石左右。”


    “以田畝的產出,每家每戶都能夠吃飽。”


    “除此之外,今年應該能產出足夠製作六十萬匹麻布的麻杆。”


    “算上香料、茶鹽鐵等物,府內起碼能收獲一百二十萬貫。”


    “隻可惜劍南道的糧價漲了,如今已然達到每石七百,比我們所產的糧食還要更貴。”


    高進達這才後知後覺,不免看向劉繼隆道:“這劍南的糧價,不會降不下來了吧……”


    “你覺得呢?”劉繼隆苦笑反問高進達。


    這時高進達才知道,劉繼隆前麵為什麽說可惜,原來是他早就想到了用絲綢之路賺取的錢財,買賣劍南道糧食,以便招撫流民進入隴右。


    高進達有些氣餒,覺得隴右錯過了一個好機會。


    劉繼隆卻笑著打趣道:“無礙,反正我們也能自給自足,大不了再勒緊兩年革帶。”


    “那倒是……”


    高進達跟著劉繼隆苦笑作陪,而此時劉繼隆也巡查完了臨州的官倉。


    在確定沒有碩鼠在裏麵偷雞摸狗後,劉繼隆在迴去的路上繼續道:


    “曹茂近來很兇嘛,我聽說他抓了十八個都察院的官員,連帶牽連出了五十三個官員和三百多個直白。”


    “這件事情,你這個長史有沒有聽到啊?”


    “自然是知道的。”高進達不敢瞞騙劉繼隆,他當即說道:


    “不過這件事是都察院自己的事情,我們也不便處理。”


    “好在曹押衙並未自己擅用刑罰,隻是讓都護府按規矩處理流放。”


    “嗯……”


    對於曹茂的處置,劉繼隆十分滿意,他最擔心曹茂意氣用事,現在看來,曹茂也並非他想象的那麽軟弱。


    不過仔細想想也知道,對於一個幼年喪父母的人來說,世界上最為折磨人的,恐怕也不過如此。


    除非辱罵劉繼隆,不然曹茂還真難生氣上火。


    “這些人還是按照老規矩,都送去河西去。”


    “是。”


    劉繼隆作出指導,高進達先行答應,然後匯報困難。


    “這批罪犯連帶其家眷,起碼有小兩千人。”


    “河西那邊倒是願意以硝石交換,但甘州酒使君也傳來消息,張節帥希望販買一批糧食。”


    “看來他是準備對西州用兵了。”劉繼隆頷首分析起來。


    以河西五州二十餘萬人口及二百萬畝耕地來說,河西的糧食是絕對夠吃的。


    除了出征外,劉繼隆想不到張淮深買糧的其他用意。


    “暫時先答應下來,但數量不要做保證,同時去查查山南東道和山南西道的糧價。”


    “如果這兩個地方的糧價也漲過七百錢每石,那就去荊南問問。”


    “要是這三個地方都不行,那就等秋糧收割後,賣五萬石給他。”


    五萬石糧食對於遠征西州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不過劉繼隆自己也需要糧食,他自然不可能賣太多給張淮深。


    盡管他希望張淮深收複西州,打通絲綢之路的北道。


    思緒間,劉繼隆他們走到了都護府,與門口的兵卒們打了個招唿後,便一路聊著走入了正堂。


    與此同時,早早守在正堂內的崔恕在見到劉繼隆後,也連忙遞出了一封書信。


    “節帥,尚摩鄢在西山八國站穩腳跟了!”


    劉繼隆並未對崔恕的話感到詫異,畢竟西山八國中實力最強的幾個國家已經被尚摩鄢滅了。


    算算時間,這小半年滅亡剩餘幾個國家,倒也問題不大。


    一目十行看完書信內容後,劉繼隆開口解釋道:


    “尚摩鄢想要用牧群和俘獲的漢口來交換甲胄、糧食。”


    “這些東西倒是可以和他交易,但我需要他來狄道議事。”


    劉繼隆將書信遞迴給崔恕,交代道:“書信送往西山八國,告訴尚摩鄢來狄道見我。”


    “是!”崔恕不假思索應下,而劉繼隆也在寒暄幾陣後迴到內堂。


    崔恕很快起草好書信,並讓前來送信的精騎好好休息,派出另一批精騎前去送信。


    不過劉繼隆的信還沒送到西山八國,南邊的戰事卻開始爆發了。


    “嗚嗚嗚——”


    “殺!!”


    四月初二,楊緝思,楊酋慶二人率領十萬群蠻,沿著西道江(紅河)攻入安南境內。


    西道江兩岸都是山嶺,道路狹長崎嶇。


    麵對大禮舉兵十萬來犯,王式手中僅有精兵七千,騎兵三百。


    他留兵兩千駐守後方,鎮壓所有試圖作亂的土蠻。


    至於他本人則是率領三百精騎及五千步卒提前馳援古勇縣,在古勇縣這個地形上類似一線天的存在,打一場轟轟隆隆的防守反擊戰。


    時至正午,王式發動古勇縣百姓掘壕,構築石橋營壘、羊角牆等等防禦工事。


    以三千步卒及三百精騎駐守此城,王式有自信將南詔所派將領擋迴去。


    從三月中旬到四月初,王式做足了準備,而昨夜抵達城外,今早便開始攻城的大禮軍隊,依舊聲勢浩大、兵容強盛。


    古勇縣的都將曾召集古勇縣範圍內的群蠻前來,但附近的蠻部在見到大禮旌旗漫天的場景後,紛紛不敢觸其兵鋒,在遠處觀望起來。


    當然也有不少蠻部因此生二心,試圖暗地裏去投靠大禮。


    對此,王式也知道他們的心思,所以並未指望這群人,而是將困難留給了自己。


    他不準所有人反擊,而是要等他的軍令。


    正因如此,城內的兵卒與民夫們,隻能看著大禮步卒將塹壕填平,並推動雲車前來攻城。


    一刻鍾後,隨著王式走下馬道,四周紛紛勸阻道:


    “王使君,城外群賊數量是我軍好幾倍,我們真的有把握嗎?”


    “王使君,要不然我們撤迴交趾吧……”


    “嘭——”


    隨著雲車撞在城牆上,所有推動攻城器械的大禮群們都爬上了雲梯,試圖來奉獻自己的性命。


    麵對此情此景,王戎依舊鎮定自若,最後拿出木哨吹響。


    “嗶嗶——”


    不多時,城頭的唐軍聽到了刺耳的哨聲,他們開始投石、放箭、倒入滾燙的沸水。


    麵對唐軍的反擊,意誌力最為薄弱的那些瘦弱蠻子們開始潰逃,但潰逃的後果就是死。


    楊酋慶率一千甲兵為督戰隊,但凡有逃下戰場的兵卒,都會被臨陣斬首。


    這樣的血腥手段,刺激了軍隊不少群蠻,但這些被刺激的群蠻,則是會被南詔軍隊處理。


    “往上爬!”


    “快!”


    “殺——”


    喊殺聲中,大禮的兵卒不斷攀爬城梯,最終見到了那道曙光。


    所有人爭先恐後的衝了上來,卻不知道如何照顧好自己的性命,往往都是在登上城牆上不久後斃命,被唐軍當做屍體丟了下來。


    事實證明,南詔的攻城技巧並不遜色於中原。


    楊緝思,楊酋慶二人在古勇城外建造大量攻城武器攻城。


    在他們的攻勢下,塹壕與護城河被填平,城門口的營壘被包圍,而雲車則是一座又一座的撞在了古勇城牆上。


    不過兩個時辰,古勇城就已經被他們攻打得搖搖欲墜。


    與此同時,楊緝思,楊酋慶二人也開始指揮城外的群們開始搭建軍營。


    負責攻城的群蠻們幾次攻上城來,又幾次被驅趕下去。


    如此反複幾次後,大軍的士氣已經泄了,而王式想要的就是這個機會。


    “開城門!!”


    三百名精騎麵前,王式振臂一唿,城門口處的唐軍錯愕,但還是反應了過來。


    他們打開城門,而王式趁機率領這三百名精騎衝出城去。


    “殺!!”


    馬背上的三百精騎對城下的所有群蠻展開收割,他們來迴衝鋒,不斷刺傷刺傷一名又一名的蠻子。


    群蠻身穿皮甲,因此在麵對身穿重紮甲的唐軍時,他們顯得那麽脆弱,一刀就斷,兩刀便死。


    “隨我衝!!”


    王式舉槍高唿,目光鎖定護城河對麵的大禮軍營。


    他沒有絲毫猶豫,在軍令下達後的第一時間便對西道江對岸的軍營發起了衝鋒。


    由於護城河被填平,加上西道江河穀又是東南低西南寬的平坦地勢,因此這三百騎兵在王式手上,甚至發揮了近千精騎的效果。


    “殺!!”


    喊殺聲與獵獵作響的旌旗在展示漢人的雄壯,那些試圖對精騎傷害的大禮群蠻,則是已經崩潰地逃迴了軍營。


    “使君,此役我軍告捷,必然要將我軍捷報送至長安!!”


    “沒錯!”


    一時間,唐軍將士紛紛高舉自己手中的群蠻首級,隻有王式長歎一聲。


    他們確實擊退了大禮,但大禮的兵力太多,僅損失區區數百人,全然不足為道。


    熬過了今日,往後還有很多時間等著他們熬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歸義非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