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耶,您迴來了?”
是夜,得到皇帝稱謂唐之周勃的王茂玄返迴了自己的府邸。
宦官基本無後,大多以收養養子為繼。
因此唐代宦官之內,也有不少傳世門閥,像王氏、楊氏、西門氏之流。
王彥真是王茂玄從族內過繼而來的養子,年紀三旬左右,可以說是王茂玄一手養大的。
正因如此,王彥真即便成了家,也依舊與王茂玄住在一起。
父子二人走入府邸中堂,王茂玄坐下後,王彥真上前為他泡了一壺茶,笑著說道:
“這是隴右雨前的上等茶,您嚐嚐……”
“誰送來的?”
王茂玄自從喝過隴右的炒茶後,便不再飲用抹茶。
畢竟以他的年紀,那些五花八門的茶道並不適合他,反而是規矩比較少的炒茶適合他。
這麽想的人不隻是他,因此隴右的上等炒茶在長安十分金貴,素有一兩茶葉一兩金的說法。
當然,這隻是誇張的說法,不過隴右炒茶的金貴,也能由此體現而出。
單說王茂玄身旁的那杯茶,價值就最少在百文左右。
這樣的茶,王茂玄每日起碼要飲十幾杯。
送禮講究投其所好,所以麵對這不知何人送來的禮物,王茂玄未見其人,已有其意,
“是左軍副使亓元實。”
王彥真低聲開口,王茂玄隨之皺眉:“我不是讓你離他們遠些嗎?”
“我也本想如此,但亓元實說有要事與您說,他如今還在東花廳等待著。”
王彥真的話讓王茂玄沉吟片刻,而後才道:“可有人瞧見他?”
“未曾,他化名劉交而來。”王彥真解釋道。
聞言,王茂玄頷首到:“召他過來吧。”
“是!”王彥真連忙點頭,而後派人請來了亓元實。
不多時,亓元實出現在了中堂,而王彥真也驅散了中堂附近護衛,並親自在外觀望。
“見過王公……”
亓元實對王茂玄鄭重行禮,王茂玄平淡道:
“不知道亓副使前來何事?”
“下官是來幫王公的!”亓元實語出驚人,這讓王茂玄忍不住笑道:
“亓副使莫不是來與我說笑?”
“如今局麵,難道還需要老夫與亓副使解釋不成?”
王茂玄本以為亓元實是來投靠自己,自此保全其富貴。
結果亓元實竟然這麽說,仿佛失了心瘋。
王茂玄搖了搖頭,起身就準備逐客。
對此,亓元實卻不緊不慢道:
“王公身為四貴,即便扶持夔王即位,也不過止步於此罷了。”
“況且相比較您,夔王似乎更信任馬公儒、王歸長、王居方幾人。”
“鄆王常年被陛下冷落,沒有什麽依托之臣助力。”
“您扶持夔王,不過錦上添花,可若是燒鄆王的冷灶,卻是雪中送炭,必然讓鄆王感恩戴德。”
“馬公儒等人雖然掌握樞密院,但決定是誰即位的,唯有兵權!”
“我家中尉說了,您若是願意與我家中尉燒冷灶,待到分功之時,隻需平分即可。”
“反觀若是您推立夔王的話,且不說人家是按照遺詔即位的正主,即便是分功勞之時,您還得跟內廷、外庭一眾人一起分,分到您這裏時,還剩多少粥,也未可知。”
“況且,從風險來講,即便有陛下支持,但您若是想拿下我家中尉,左右神策軍必然爭鬥,即便您應了,也隻是慘勝。”
“屆時神策軍死傷嚴重,您覺得以夔王和南衙的作派,還會讓您募兵恢複神策軍嗎?”
亓元實話音落下,而王茂玄的表情也不再平靜。
他不得不承認,亓元實所言很有道理。
左右神策軍實力相當,勝負五五開。
如果王宗實狗急跳牆,真的決定要兵變,並且已經做好準備的的話,神策軍內部的爭鬥,必然會損傷其實力。
即便自己贏了,恐怕也會遭到南衙和馬公儒等人的過河拆橋。
哪怕他們不對付自己,但自己也不過四貴,還得被馬公儒等人壓一頭。
相比較下,自己要是選擇跟王宗實合作,以他們手中兵權,不論皇帝如何安排,也無法阻止他們。
與王宗實平分功勞,總比被馬公儒等人強壓一頭要好。
因此,無論是從收益方麵,還是風險考慮,王茂玄最終都有了決斷。
他緩緩抬頭,隨後對亓元實作揖道:
“陛下明夜動刀切除背疽,然李元伯等方士並無把握。”
“正因如此,陛下今夜召北司南衙等一眾擁護夔王的官員入紫宸殿,說了遺詔的事情。”
“不出意外的話,明日便會有旨意將你家中尉罷黜,外放淮南為監軍。”
眼見王茂玄表明態度,亓元實來不及高興,便聽到了如此噩耗。
不過不等他開口尋求幫助,王茂玄便表態道:
“老夫會派人接管宣化門和銀光門,屆時馬公儒等人也會在暗中觀察。”
“倘若你家中尉不接聖旨,便會被左神策軍正法。”
“若是接下聖旨,則會被要求立即前往淮南。”
“不過在老夫這裏,王中尉隻需要接旨出城,而後在城外蟄伏即可。”
“屆時,你帶人更換右軍甲胄,駐守大明宮左銀台門處。”
“至於其它的,想必不用我多說了……”
王茂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亓元實也不曾猶豫,而是直接跪下叩首道:
“此間事若能成功,我左軍上下,定待王公若中尉般,若有違此誓,我亓元實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亓元實許下了毒誓,隨後便在王茂玄的安排下,走後門離開了其府上。
自認萬無一失的李忱,恐怕也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親自安排的托孤大臣當中,竟有一個內鬼,而且還是最重要的那個。
他還沒駕崩,對方就叛變了。
一場精心布置的身後局,也因此而變得撲朔迷離。
是夜,亓元實喬裝打扮前往了王宗實府上,而王宗實、王宗會及齊元簡等人早就翹首以盼。
隨著亓元實到來,王宗會最先沉不住氣,上前詢問道:“如何?”
亓元實頷首迴應,接著看向王宗實:“中尉,下官幸不辱命!”
不等王宗實三人高興,亓元實便將他與王茂玄交談的內容說了出來。
當眾人得知馬公儒等人居然借助聖旨,想要除掉王宗實的時候,眾人皆是臉色一變。
好在王茂玄的通風報信給了他們準備的機會,而亓元實若是能掌握左銀台門,則是給了王宗實率軍入宮的機會。
“此事是否有詐?”
王宗會有些膽小怕事,而齊元簡卻搖頭道:
“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反正局勢如此,還能壞到哪去?”
“隻要中尉明日正午能安全離開長安,左銀台門確實為亓副使所占據,那即便陛下無礙,我等卻也能逼宮陛下,立下鄆王!”
“說的不錯。”王宗實認可道: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防備馬公儒等人狗急跳牆。”
“鄆王的安危格外重要,所以十六王宅的兵馬,必須換成我們信任的人!”
“此事不易,十六王宅的守衛,基本都是南衙的兵馬。”
“且若是挑選怯戰之徒,難免會失陷鄆王。”
王宗實說著說著,突然看向了王宗會:
“南衙之中,也就隻有張議潮所統的右神武軍能讓我高看一眼。”
“不過張議潮軟硬不吃,從不表態,所以想要得到右神武軍的支持,還得從他的子嗣下手。”
王宗會一點就通,隨即道:“您是說張淮銓幾兄弟?”
“你覺得如何?”王宗實反問王宗會,而他也沉吟道:
“若是說動張淮銓,那恐怕並不容易。”
“不過右神武軍內兵馬分為三部,除了張議潮及張淮銓外,還有張淮鼎手中五百兵馬。”
“張淮鼎此人利益熏心,若是能將其拉攏,那憑借其手中五百精銳,足夠守住鄆王府!”
“大兄放心,此事交給我去辦!”
“好!”眼見王宗會答應下來,王宗實點頭看向亓元實及齊元簡。
“明日亓副使率軍接管左銀台門,齊院使你假意投靠,以此迷惑他們。”
“六郎你說服張淮鼎後,便等待宮中消息,及時擁立鄆王。”
“至於我,我會在離開長安後,調集就近兵馬走左銀台門入宮。”
“若是陛下還活著,我便請陛下禪位鄆王!”
“若是陛下已然駕崩,你等便散播消息,以馬公儒謀害陛下,假詔傳位夔王,以此讓長安水渾,使令狐綯等人不敢輕舉妄動!”
王宗實將一切安排好後,當即令眾人各自散去。
長夜漫漫,但終究天亮。
大中十三年,八月初七,隨著聖旨傳出宮中。
整個朝廷內外,彌漫著一股極其詭異的氣息。
“門下……”
宣化門外,被緊急召入大明宮的王宗實跪在城門前,手捧皇帝將其罷黜外放的敕令,臉色蒼白。
宣化門四周聚集著馬公儒、王茂玄等人,皆在暗處窺探。
此時此刻,馬公儒等人十分希望王宗實抗旨不遵,隨後敕令右神策軍將其正法。
然而現實令他們失望了,因為王宗實在他們的目光下將聖旨接下並叩首,然後踉蹌起身,無奈走出了大明宮這個權力的中心。
“哼,本以為他會困獸猶鬥,卻不想如此軟弱。”
馬公儒冷嘲一聲,拂袖離去。
王歸長、王居方二人也是如此態度,轉身便走。
兩個時辰後,監視王宗實的宦官迴到了大明宮內,將王宗實帶領家人離開長安的事情交代給了李滋等人。
“如此一來,殿下即位無所阻礙了!”
馬公儒賀喜李滋,而紫宸殿前的李滋則是看向殿內:“此間事情,還得看阿耶才是。”
聞言,馬公儒幾人紛紛看向偏殿內,而此刻偏殿內的李忱也頂著幾個背疽,整個人蒼白無力,已然陷入了昏迷中。
與此同時,在右神武軍駐地的王宗會,也特意在張議潮、張淮銓領兵巡查的時候,派人請來了張淮鼎。
“參見王監軍,不知監軍請末將來此,有何用意。”
二人會麵,張淮鼎語氣不善。
對此,王宗會也心知肚明。
如果沒有他們在後麵推波助瀾,索勳也就不可能入主涼州,而張淮鼎他們也就不必入京。
京畿長安雖然富貴繁華,但張淮鼎在這裏不過是個微末小官。
可若是在河西,他張淮鼎卻隻在張議潮、張淮深及張淮銓之下,是名副其實的“小張河西”。
此等落差,若是想要張淮鼎毫無怨言,那反倒難成現實。
“嗬嗬,張押衙請坐。”
王宗會笑著起身,親自示意張淮鼎坐下。
對於王宗會的示好,張淮鼎也十分警惕,並未坐下。
“王監軍若是無事,那末將先行告退了!”
他作勢要走,王宗會無奈挨罵其心急,接著開口道:
“近來京畿情況,想必不用我多說了。”
“如今有一份從龍之功擺在張押衙麵前,不知道張押衙想不想抓住這個一飛衝天的機會!”
王宗會的話,讓張淮鼎離開的腳步停下,輕嘲道:
“末將不僅知道,還知道王中尉被罷黜外放了!”
張淮鼎將嘲諷的表情拉滿,但王宗會卻笑道:
“若是您眼界如此,那恐怕要錯過這機會了。”
“嗯?”張淮鼎皺眉,他想不通王宗會為什麽還敢如此跋扈。
他最大的靠山王宗實已經倒下了,接下來他們將被馬公儒等人清算。
如此局麵,王宗會卻穩坐釣魚台,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讓他理解不了。
對此,王宗會輕笑道:“今夜,右神武軍將巡守十六王宅。”
“若是您能接下這件差事,那天大的功勞便會輪到您的頭上。”
“您若是有後顧之憂,隻需觀望便可,不會牽連到您,但功勞也就沒有了。”
麵對王宗會的自信滿滿,張淮鼎反倒不自信了起來。
他想一走了之,但他卻放不下一飛衝天的機會。
“我若去了,又能如何?”
張淮鼎緩緩坐下開口,王宗會見狀便知事情成了大半。
“您若去了,事後最少拔擢兩個品秩。”
“您若是去了後並出手,留京則與你父平起平坐,外放則擔任嶺南、福建等地觀察、經略。”
王宗會的話,瞬間把張淮鼎的胃口吊了起來。
這些日子不是沒有人找過他,但都是想通過他來遊說他阿耶張議潮。
如王宗會這種尋找他,以他為主的人還是第一個。
正因如此,張淮鼎心動了。
他不為別的,就是想讓自家阿耶看看,他口中才幹不足的自己,也能做出衝天之事!
為此,他能與仇人合作。
“今夜我會去十六王宅,但願王監軍說到做到。”
張淮鼎起身走出牙帳,而王宗會見狀也輕笑舉杯抿了一口。
盡管他麵色從容,但握杯而顫的手還是出賣了他。
與此同時,身為宣徽北院使的齊元簡也在得知王宗實外放消息後,急忙帶著一群北司官員及禮物來到了馬公儒府上。
由於今日事關重要,馬公儒等人一直在宮中等待皇帝背疽切除的消息,所以齊元簡的事情,還是宮外派人前來,他們才因此得知。
“哼,這幾年他跟著王宗實沒少對付我們,如今眼見王宗實倒了,便想投靠我們了?”
“晚了……”
得知作為王宗實派係第二人的齊元簡投靠自己,馬公儒毫不猶豫的嘲諷了起來。
王歸長也笑著說道:“喪家之犬,等殿下即位後,一並收拾就足夠了。”
“隻是在此之前,還需要王中尉接手左軍兵權才是。”
他看向王茂玄,王茂玄則是頷首道:
“昨夜亓元實找過我,並且已經投入我門下。”
“左軍兵權一事,諸位無須擔心。”
“甚好甚好!”聽到左軍也被拿下,馬公儒及王歸長、王居方三人頓時高興起來。
如今兵權在他們手中,王宗實即便想要翻天都不可能了。
夔王繼承大位,已經是板上定釘的事情了。
聯想此處,眾人臉色皆是一喜,從而減輕了防備。
宮內的李忱得知消息後,也不再等到夜半,而是在申時(15點)便召來了李元伯、虞紫芝、王樂等太醫。
三名太醫忐忑不安的站在一旁,李滋等人則是站在另一邊。
“四郎……”
心許是壓力太大,亦或者是背疽折磨,李忱示意李滋上前。
馬公儒見狀,當即示意起居郎記錄當下。
起居郎提筆記錄,而李忱也握住了李滋的手。
“朕禦極一十三載,收複河隴,殫精竭慮,但仍有不甘。”
“其一,浙東叛亂未平。”
“其二,涼州丟失,未能趁勢將河西收入朝廷手中。”
“其三,劉繼隆兵眾數十萬,虎踞隴右,時刻威脅關中,而朕未能剪除。”
“你日後若是即位,當勵精圖治,將此三害除去,方能保住我李氏江山……”
“阿耶……”李滋連連點頭,眼睛紅腫。
“記住了嗎?”
“兒臣記住了,阿耶您會沒事的。”
李忱詢問,李滋迴應。
父子交談過後,李忱歎氣道:“都退下吧……”
“兒臣告退……”
“臣等告退……”
群臣退下,僅有李元伯、虞紫芝、王樂三名禦醫留下。
“開始吧。”
待眾人走後,李忱聲音幽幽傳來,李元伯三人麵麵相覷,最終由李元伯咬牙上前,將綾羅掀開。
展現三人眼前的,是李忱背部那如嬰兒拳頭大小的背疽。
背疽紅腫,頂部大半化膿,隻要輕微觸碰,便會潰爛流出。
“陛下,請用麻沸湯……”
李元伯端來湯藥,李忱也費力接過一飲而盡。
不到一刻鍾的時間,李忱便昏昏欲睡,漸漸響起鼾聲。
饒是如此,李元伯三人也沒敢輕易動刀,因為他們都沒有祛除背疽的把握。
如此僵持片刻,最終還是李元伯持小刀上前,用力咽下口水後,這才將刀伸向了李忱背部,輕輕劃開了那醜惡的背疽……
是夜,得到皇帝稱謂唐之周勃的王茂玄返迴了自己的府邸。
宦官基本無後,大多以收養養子為繼。
因此唐代宦官之內,也有不少傳世門閥,像王氏、楊氏、西門氏之流。
王彥真是王茂玄從族內過繼而來的養子,年紀三旬左右,可以說是王茂玄一手養大的。
正因如此,王彥真即便成了家,也依舊與王茂玄住在一起。
父子二人走入府邸中堂,王茂玄坐下後,王彥真上前為他泡了一壺茶,笑著說道:
“這是隴右雨前的上等茶,您嚐嚐……”
“誰送來的?”
王茂玄自從喝過隴右的炒茶後,便不再飲用抹茶。
畢竟以他的年紀,那些五花八門的茶道並不適合他,反而是規矩比較少的炒茶適合他。
這麽想的人不隻是他,因此隴右的上等炒茶在長安十分金貴,素有一兩茶葉一兩金的說法。
當然,這隻是誇張的說法,不過隴右炒茶的金貴,也能由此體現而出。
單說王茂玄身旁的那杯茶,價值就最少在百文左右。
這樣的茶,王茂玄每日起碼要飲十幾杯。
送禮講究投其所好,所以麵對這不知何人送來的禮物,王茂玄未見其人,已有其意,
“是左軍副使亓元實。”
王彥真低聲開口,王茂玄隨之皺眉:“我不是讓你離他們遠些嗎?”
“我也本想如此,但亓元實說有要事與您說,他如今還在東花廳等待著。”
王彥真的話讓王茂玄沉吟片刻,而後才道:“可有人瞧見他?”
“未曾,他化名劉交而來。”王彥真解釋道。
聞言,王茂玄頷首到:“召他過來吧。”
“是!”王彥真連忙點頭,而後派人請來了亓元實。
不多時,亓元實出現在了中堂,而王彥真也驅散了中堂附近護衛,並親自在外觀望。
“見過王公……”
亓元實對王茂玄鄭重行禮,王茂玄平淡道:
“不知道亓副使前來何事?”
“下官是來幫王公的!”亓元實語出驚人,這讓王茂玄忍不住笑道:
“亓副使莫不是來與我說笑?”
“如今局麵,難道還需要老夫與亓副使解釋不成?”
王茂玄本以為亓元實是來投靠自己,自此保全其富貴。
結果亓元實竟然這麽說,仿佛失了心瘋。
王茂玄搖了搖頭,起身就準備逐客。
對此,亓元實卻不緊不慢道:
“王公身為四貴,即便扶持夔王即位,也不過止步於此罷了。”
“況且相比較您,夔王似乎更信任馬公儒、王歸長、王居方幾人。”
“鄆王常年被陛下冷落,沒有什麽依托之臣助力。”
“您扶持夔王,不過錦上添花,可若是燒鄆王的冷灶,卻是雪中送炭,必然讓鄆王感恩戴德。”
“馬公儒等人雖然掌握樞密院,但決定是誰即位的,唯有兵權!”
“我家中尉說了,您若是願意與我家中尉燒冷灶,待到分功之時,隻需平分即可。”
“反觀若是您推立夔王的話,且不說人家是按照遺詔即位的正主,即便是分功勞之時,您還得跟內廷、外庭一眾人一起分,分到您這裏時,還剩多少粥,也未可知。”
“況且,從風險來講,即便有陛下支持,但您若是想拿下我家中尉,左右神策軍必然爭鬥,即便您應了,也隻是慘勝。”
“屆時神策軍死傷嚴重,您覺得以夔王和南衙的作派,還會讓您募兵恢複神策軍嗎?”
亓元實話音落下,而王茂玄的表情也不再平靜。
他不得不承認,亓元實所言很有道理。
左右神策軍實力相當,勝負五五開。
如果王宗實狗急跳牆,真的決定要兵變,並且已經做好準備的的話,神策軍內部的爭鬥,必然會損傷其實力。
即便自己贏了,恐怕也會遭到南衙和馬公儒等人的過河拆橋。
哪怕他們不對付自己,但自己也不過四貴,還得被馬公儒等人壓一頭。
相比較下,自己要是選擇跟王宗實合作,以他們手中兵權,不論皇帝如何安排,也無法阻止他們。
與王宗實平分功勞,總比被馬公儒等人強壓一頭要好。
因此,無論是從收益方麵,還是風險考慮,王茂玄最終都有了決斷。
他緩緩抬頭,隨後對亓元實作揖道:
“陛下明夜動刀切除背疽,然李元伯等方士並無把握。”
“正因如此,陛下今夜召北司南衙等一眾擁護夔王的官員入紫宸殿,說了遺詔的事情。”
“不出意外的話,明日便會有旨意將你家中尉罷黜,外放淮南為監軍。”
眼見王茂玄表明態度,亓元實來不及高興,便聽到了如此噩耗。
不過不等他開口尋求幫助,王茂玄便表態道:
“老夫會派人接管宣化門和銀光門,屆時馬公儒等人也會在暗中觀察。”
“倘若你家中尉不接聖旨,便會被左神策軍正法。”
“若是接下聖旨,則會被要求立即前往淮南。”
“不過在老夫這裏,王中尉隻需要接旨出城,而後在城外蟄伏即可。”
“屆時,你帶人更換右軍甲胄,駐守大明宮左銀台門處。”
“至於其它的,想必不用我多說了……”
王茂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亓元實也不曾猶豫,而是直接跪下叩首道:
“此間事若能成功,我左軍上下,定待王公若中尉般,若有違此誓,我亓元實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亓元實許下了毒誓,隨後便在王茂玄的安排下,走後門離開了其府上。
自認萬無一失的李忱,恐怕也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親自安排的托孤大臣當中,竟有一個內鬼,而且還是最重要的那個。
他還沒駕崩,對方就叛變了。
一場精心布置的身後局,也因此而變得撲朔迷離。
是夜,亓元實喬裝打扮前往了王宗實府上,而王宗實、王宗會及齊元簡等人早就翹首以盼。
隨著亓元實到來,王宗會最先沉不住氣,上前詢問道:“如何?”
亓元實頷首迴應,接著看向王宗實:“中尉,下官幸不辱命!”
不等王宗實三人高興,亓元實便將他與王茂玄交談的內容說了出來。
當眾人得知馬公儒等人居然借助聖旨,想要除掉王宗實的時候,眾人皆是臉色一變。
好在王茂玄的通風報信給了他們準備的機會,而亓元實若是能掌握左銀台門,則是給了王宗實率軍入宮的機會。
“此事是否有詐?”
王宗會有些膽小怕事,而齊元簡卻搖頭道:
“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反正局勢如此,還能壞到哪去?”
“隻要中尉明日正午能安全離開長安,左銀台門確實為亓副使所占據,那即便陛下無礙,我等卻也能逼宮陛下,立下鄆王!”
“說的不錯。”王宗實認可道:
“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防備馬公儒等人狗急跳牆。”
“鄆王的安危格外重要,所以十六王宅的兵馬,必須換成我們信任的人!”
“此事不易,十六王宅的守衛,基本都是南衙的兵馬。”
“且若是挑選怯戰之徒,難免會失陷鄆王。”
王宗實說著說著,突然看向了王宗會:
“南衙之中,也就隻有張議潮所統的右神武軍能讓我高看一眼。”
“不過張議潮軟硬不吃,從不表態,所以想要得到右神武軍的支持,還得從他的子嗣下手。”
王宗會一點就通,隨即道:“您是說張淮銓幾兄弟?”
“你覺得如何?”王宗實反問王宗會,而他也沉吟道:
“若是說動張淮銓,那恐怕並不容易。”
“不過右神武軍內兵馬分為三部,除了張議潮及張淮銓外,還有張淮鼎手中五百兵馬。”
“張淮鼎此人利益熏心,若是能將其拉攏,那憑借其手中五百精銳,足夠守住鄆王府!”
“大兄放心,此事交給我去辦!”
“好!”眼見王宗會答應下來,王宗實點頭看向亓元實及齊元簡。
“明日亓副使率軍接管左銀台門,齊院使你假意投靠,以此迷惑他們。”
“六郎你說服張淮鼎後,便等待宮中消息,及時擁立鄆王。”
“至於我,我會在離開長安後,調集就近兵馬走左銀台門入宮。”
“若是陛下還活著,我便請陛下禪位鄆王!”
“若是陛下已然駕崩,你等便散播消息,以馬公儒謀害陛下,假詔傳位夔王,以此讓長安水渾,使令狐綯等人不敢輕舉妄動!”
王宗實將一切安排好後,當即令眾人各自散去。
長夜漫漫,但終究天亮。
大中十三年,八月初七,隨著聖旨傳出宮中。
整個朝廷內外,彌漫著一股極其詭異的氣息。
“門下……”
宣化門外,被緊急召入大明宮的王宗實跪在城門前,手捧皇帝將其罷黜外放的敕令,臉色蒼白。
宣化門四周聚集著馬公儒、王茂玄等人,皆在暗處窺探。
此時此刻,馬公儒等人十分希望王宗實抗旨不遵,隨後敕令右神策軍將其正法。
然而現實令他們失望了,因為王宗實在他們的目光下將聖旨接下並叩首,然後踉蹌起身,無奈走出了大明宮這個權力的中心。
“哼,本以為他會困獸猶鬥,卻不想如此軟弱。”
馬公儒冷嘲一聲,拂袖離去。
王歸長、王居方二人也是如此態度,轉身便走。
兩個時辰後,監視王宗實的宦官迴到了大明宮內,將王宗實帶領家人離開長安的事情交代給了李滋等人。
“如此一來,殿下即位無所阻礙了!”
馬公儒賀喜李滋,而紫宸殿前的李滋則是看向殿內:“此間事情,還得看阿耶才是。”
聞言,馬公儒幾人紛紛看向偏殿內,而此刻偏殿內的李忱也頂著幾個背疽,整個人蒼白無力,已然陷入了昏迷中。
與此同時,在右神武軍駐地的王宗會,也特意在張議潮、張淮銓領兵巡查的時候,派人請來了張淮鼎。
“參見王監軍,不知監軍請末將來此,有何用意。”
二人會麵,張淮鼎語氣不善。
對此,王宗會也心知肚明。
如果沒有他們在後麵推波助瀾,索勳也就不可能入主涼州,而張淮鼎他們也就不必入京。
京畿長安雖然富貴繁華,但張淮鼎在這裏不過是個微末小官。
可若是在河西,他張淮鼎卻隻在張議潮、張淮深及張淮銓之下,是名副其實的“小張河西”。
此等落差,若是想要張淮鼎毫無怨言,那反倒難成現實。
“嗬嗬,張押衙請坐。”
王宗會笑著起身,親自示意張淮鼎坐下。
對於王宗會的示好,張淮鼎也十分警惕,並未坐下。
“王監軍若是無事,那末將先行告退了!”
他作勢要走,王宗會無奈挨罵其心急,接著開口道:
“近來京畿情況,想必不用我多說了。”
“如今有一份從龍之功擺在張押衙麵前,不知道張押衙想不想抓住這個一飛衝天的機會!”
王宗會的話,讓張淮鼎離開的腳步停下,輕嘲道:
“末將不僅知道,還知道王中尉被罷黜外放了!”
張淮鼎將嘲諷的表情拉滿,但王宗會卻笑道:
“若是您眼界如此,那恐怕要錯過這機會了。”
“嗯?”張淮鼎皺眉,他想不通王宗會為什麽還敢如此跋扈。
他最大的靠山王宗實已經倒下了,接下來他們將被馬公儒等人清算。
如此局麵,王宗會卻穩坐釣魚台,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讓他理解不了。
對此,王宗會輕笑道:“今夜,右神武軍將巡守十六王宅。”
“若是您能接下這件差事,那天大的功勞便會輪到您的頭上。”
“您若是有後顧之憂,隻需觀望便可,不會牽連到您,但功勞也就沒有了。”
麵對王宗會的自信滿滿,張淮鼎反倒不自信了起來。
他想一走了之,但他卻放不下一飛衝天的機會。
“我若去了,又能如何?”
張淮鼎緩緩坐下開口,王宗會見狀便知事情成了大半。
“您若去了,事後最少拔擢兩個品秩。”
“您若是去了後並出手,留京則與你父平起平坐,外放則擔任嶺南、福建等地觀察、經略。”
王宗會的話,瞬間把張淮鼎的胃口吊了起來。
這些日子不是沒有人找過他,但都是想通過他來遊說他阿耶張議潮。
如王宗會這種尋找他,以他為主的人還是第一個。
正因如此,張淮鼎心動了。
他不為別的,就是想讓自家阿耶看看,他口中才幹不足的自己,也能做出衝天之事!
為此,他能與仇人合作。
“今夜我會去十六王宅,但願王監軍說到做到。”
張淮鼎起身走出牙帳,而王宗會見狀也輕笑舉杯抿了一口。
盡管他麵色從容,但握杯而顫的手還是出賣了他。
與此同時,身為宣徽北院使的齊元簡也在得知王宗實外放消息後,急忙帶著一群北司官員及禮物來到了馬公儒府上。
由於今日事關重要,馬公儒等人一直在宮中等待皇帝背疽切除的消息,所以齊元簡的事情,還是宮外派人前來,他們才因此得知。
“哼,這幾年他跟著王宗實沒少對付我們,如今眼見王宗實倒了,便想投靠我們了?”
“晚了……”
得知作為王宗實派係第二人的齊元簡投靠自己,馬公儒毫不猶豫的嘲諷了起來。
王歸長也笑著說道:“喪家之犬,等殿下即位後,一並收拾就足夠了。”
“隻是在此之前,還需要王中尉接手左軍兵權才是。”
他看向王茂玄,王茂玄則是頷首道:
“昨夜亓元實找過我,並且已經投入我門下。”
“左軍兵權一事,諸位無須擔心。”
“甚好甚好!”聽到左軍也被拿下,馬公儒及王歸長、王居方三人頓時高興起來。
如今兵權在他們手中,王宗實即便想要翻天都不可能了。
夔王繼承大位,已經是板上定釘的事情了。
聯想此處,眾人臉色皆是一喜,從而減輕了防備。
宮內的李忱得知消息後,也不再等到夜半,而是在申時(15點)便召來了李元伯、虞紫芝、王樂等太醫。
三名太醫忐忑不安的站在一旁,李滋等人則是站在另一邊。
“四郎……”
心許是壓力太大,亦或者是背疽折磨,李忱示意李滋上前。
馬公儒見狀,當即示意起居郎記錄當下。
起居郎提筆記錄,而李忱也握住了李滋的手。
“朕禦極一十三載,收複河隴,殫精竭慮,但仍有不甘。”
“其一,浙東叛亂未平。”
“其二,涼州丟失,未能趁勢將河西收入朝廷手中。”
“其三,劉繼隆兵眾數十萬,虎踞隴右,時刻威脅關中,而朕未能剪除。”
“你日後若是即位,當勵精圖治,將此三害除去,方能保住我李氏江山……”
“阿耶……”李滋連連點頭,眼睛紅腫。
“記住了嗎?”
“兒臣記住了,阿耶您會沒事的。”
李忱詢問,李滋迴應。
父子交談過後,李忱歎氣道:“都退下吧……”
“兒臣告退……”
“臣等告退……”
群臣退下,僅有李元伯、虞紫芝、王樂三名禦醫留下。
“開始吧。”
待眾人走後,李忱聲音幽幽傳來,李元伯三人麵麵相覷,最終由李元伯咬牙上前,將綾羅掀開。
展現三人眼前的,是李忱背部那如嬰兒拳頭大小的背疽。
背疽紅腫,頂部大半化膿,隻要輕微觸碰,便會潰爛流出。
“陛下,請用麻沸湯……”
李元伯端來湯藥,李忱也費力接過一飲而盡。
不到一刻鍾的時間,李忱便昏昏欲睡,漸漸響起鼾聲。
饒是如此,李元伯三人也沒敢輕易動刀,因為他們都沒有祛除背疽的把握。
如此僵持片刻,最終還是李元伯持小刀上前,用力咽下口水後,這才將刀伸向了李忱背部,輕輕劃開了那醜惡的背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