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


    八月尾巴,在嬰兒嘹亮的啼哭聲中,已經二十有五的劉繼隆,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是小郎君!”


    “哈哈,郎君與女子,各有好處,不必強求!”


    內堂臥房中,張嫂高興抱著清洗幹淨的嬰兒來到劉繼隆麵前。


    劉繼隆沒有接過,他擔心自己把小家夥弄壞,因此隻是爽朗笑著,小心翼翼的湊近觀察。


    不得不說,剛剛生下來的嬰兒並不好看,和小老頭一樣。


    張嫂見劉繼隆不抱孩子,當即抱著孩子去稱重,隨後笑嗬嗬的說道:“節帥,小郎君重七斤八兩。”


    “嗬嗬,讓太醫院的人在東花廳弄個育嬰堂,每日安排六人三班倒,好好照顧著。”


    劉繼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感情淡漠,他雖然高興,但也沒有高興到衝昏頭腦。


    對於如何照顧孩子,如何保護孩子不會夭折,這點他早就在幾年前教導了惠民藥局。


    惠民藥局是劉繼隆在隴右開辦的惠民機構,取診金而不取藥費。


    除了麵向隴右百姓治病外,惠民藥局也負責培養醫生,研究疾病和藥理。


    這個時代,漢人在醫學上的造詣,肯定是遠遠高於世界各種文明的。


    饒是如此,漢人在內外科上卻並沒有形成體係的培養製度。


    劉繼隆籌辦的惠民藥局,便初步形成了內外分科的培養製度。


    各縣惠民藥局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學徒,學徒必須從小學畢業,隨後根據其興趣分科。


    學徒俸祿是每月六鬥米,基本隻能保證基本的吃食。


    五年學成後,便能算作醫生了,每月俸祿二石。


    到這裏後,他們可以自己選擇前往軍隊還是留在當地惠民藥局。


    前往軍隊後,便會成為軍醫,需要跟著軍隊上戰場,每月俸祿二石外,還享受兵卒的軍餉待遇。


    留任惠民藥局後,隻享受惠民藥局醫生待遇,每年歲末接受醫官考成,以免醫術倒退。


    若是醫術精湛,便能進入都護府擔任醫官,官職品秩從從九品到正七品不等。


    實際上,在這個大病治不好,小病不用治的時代,惠民藥局的支出並不大,八百多名留任醫生,每年俸祿支出也不過二萬石罷了。


    相比較之下,軍隊中的軍醫需求就比較高,開支也就比較大了。


    隴右軍中,有正兵二萬一千六百人,軍吏一千二百人,軍醫一千四百人,合計是二萬四千二百人。


    每年的軍費度支,光糧食就要發三十五萬石,其它柴油布鹽醬醋茶等物更是不用說,折錢後約二十四萬貫。


    算上衙門官吏、國子監教習、惠民藥局、養濟院等開支,隴右每年度支在四十萬貫左右。


    在此情況下,光憑隴右那五稅一的稅收,基本是養不活整個都護府的。


    更別提隴右還在進行口馬貿易、糧食貿易,這些隻出不進的大頭了。


    正因如此,劉繼隆也可以說是腳不沾地。


    正如當下,他才看完張嫂把孩子送走,後腳他就走進了臥房內。


    臥房內的婢女們正在端離血水,幾名負責接生的嬤嬤與女醫也在照顧封徽。


    劉繼隆沒敢湊上前,隻是隔著兩三步詢問道:“細君?細君?”


    他小聲詢問,但封徽並未迴應。


    她此時滿頭大汗,臉色蒼白,瞧得劉繼隆有些後怕。


    女醫見狀小聲提醒:“節帥,夫人剛剛勞累,一時半會恐怕醒不過來,您不如還是去東花廳等著吧?”


    “好!”劉繼隆秉著專業事情交給專業人的原則,不舍的看了看封徽。


    好在她雖然沒有動靜,可唿吸卻十分均勻,不像有事的樣子,劉繼隆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他走出臥房,當即見到一名嬤嬤在外等待。


    “節帥,高長史請您去外院正堂。”


    “好,我這就去。”


    劉繼隆應下,隨後提醒道:“若是細君醒了,立馬派人告訴我。”


    他眼見嬤嬤應下,隨後才抬頭走向了外院正堂。


    待他抵達時,高進達、李商隱、崔恕、曹茂等人已經在此等待許久了。


    “節帥,夫人她……”


    “母子平安,不用擔心。”


    劉繼隆迴應眾人,隨後便坐在主位。


    主位案上已經擺上了許多文冊和書信,這些都需要劉繼隆處理。


    “節帥,這些都是東邊和南邊、西邊送來的消息,您恐怕得看看。”


    高進達作揖行禮,劉繼隆頷首後,當即將這些東西一份份閱覽。


    眼下已經是八月末,其中魏謨停罷口馬貿易的事情,已經通過楊複恭的書信告訴了劉繼隆。


    對此,劉繼隆倒是不覺得奇怪。


    魏謨雖然正直,但卻並不迂腐,並且很有政才。


    西川饑民在他的治理下得到妥善安置,加上秋稅收入府庫,西川錢糧即便起運長安,剩下的錢糧也足夠西川大修南部關隘了。


    東川饑民本就不多,加上崔慎由到任太晚,不等他做出安排,許多饑民便被官吏聯手販賣隴右。


    山南西道的盧鈞雖然不管事,但在賑濟災民這方麵還是很上心的。


    加上北部饑民逃入隴右,山南西道整體承平,府庫中積蓄的錢糧,足夠安置受災饑民。


    正因如此,湧入隴右的人口,也從每日上千人,變成了每日十數人。


    “七個多月時間,光山南西道就逃入一萬四千二百餘人,口馬貿易流入三千四百五十一人。”


    “東川口馬貿易流入五千七百六十五人,逃入九千四百餘人。”


    “西川口馬流入一萬九千四百五十七人,逃入七千二百餘人。”


    “在口馬這一項上,衙門便度支了七萬六千餘貫。”


    眼看劉繼隆合上最後一本文冊,高進達略帶感慨的匯報了口馬與人口逃入隴右的情況。


    七個月下來,逃入隴右的人口在六萬左右,直接讓除宕州以外的廓、洮、疊、鬆四州人口破兩萬。


    此外,蘭州人口破五萬,河州、岷州人口破四萬,成、武、蘭三州各破三萬。


    盡管今年的戶口圖籍還沒落實,但隴右人口是必然突破三十七萬了。


    隻是可惜,這樣的情況不可能每年都有,至少巴蜀已經十數年沒有遭遇如此大的災情了。


    “現在口馬和人口流入情況如何?”


    主位上,劉繼隆也知道這種情況可遇不可求,因此他詢問起了饑民安置好後的人口流入情況。


    曹茂聞言,當即起身作揖道:


    “每個月流入的口馬數量不過三四百人,逃入隴右的百姓更少,不過一百多人。”


    根據曹茂所說,如果長期維持這個數量,隴右每年從境外獲得的人口也不過四五千人。


    即便算上隴右百姓繁衍的人口,想要突破四十萬人口,最少還需要兩三年的苦功。


    念想此處,劉繼隆沒有著急,而是對崔恕詢問道:


    “俞從暉、王燾等人的商貨運抵沒有?”


    “昨日剛剛運抵,但現在已經來不及運往河西了。”


    崔恕恭敬迴答,劉繼隆聽後皺眉:“先運到鄯州,另外從府庫中再撥錢十萬貫,交給他們繼續采買商貨。”


    “等明年開春,一並販往河西張使君處。”


    “是!”崔恕應下,而高進達也開口道:


    “陳瑛帶去關內道的隊伍,倒是先帶迴了二十八萬貫錢財,不過朔方軍和會寧軍都不願意販賣口馬給我們。”


    “想來是朝廷往會州遷徙了不少漢口和黨項胡口,關內道已經沒有什麽漢口口馬了。”


    “此外,陳瑛眼下應該前往河東了,不知道進展如何。”


    麵對高進達的擔心和憂慮,劉繼隆倒是並不在意。


    陳瑛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即便遭了難,他也能跑迴來。


    眼下最令他在意的,還是涼州那邊的情況。


    迴鶻與嗢末遲遲沒有對索勳下手,而索勳治下的赤水軍也沒有騷動。


    如果不是唐廷沒有對涼州遷徙人口,劉繼隆都差點覺得唐廷是真的準備扶持索勳立足於涼州了。


    “岷州、洮州、疊州、臨州、廓州、蘭州各自再抽調一軍兵馬前往五泉集結。”


    “距離赤水軍戍期結束不過四個半月了,我們得做好準備,不能錯失良機。”


    劉繼隆對眾人吩咐著,眾人紛紛作揖應下。


    涼州對於隴右而言,不僅是次於隴西糧倉外的一大糧倉,也是馴養駿馬的好地方。


    拿下涼州,河西與隴右的貿易量會翻好幾倍,隴右也將有更大的戰略縱深。


    隻要涼州內亂,甘州迴鶻與涼州嗢末必然會想辦法南下,即便與唐廷撕破臉皮也無妨。


    反正唐廷根本管不住朔方、天德等軍牙商走私,他們也不怕唐廷製裁。


    現在隴右隻需要等迴鶻與嗢末行動,他們就能光明正大的拿下涼州。


    “今年支出如此多,還能否蓄滿另外兩個官倉?”


    劉繼隆目光看向高進達,高進達聞言搖頭道:


    “算上您剛剛準許的十萬貫,府庫中有四成錢財都壓在商貨上了。”


    “明年交給河西後,雖然能獲得不少香料,但最少還有七成貨物需要河西解決。”


    “好在這些貨物不愁賣,應該在明年秋收前就能換迴香料,運抵祁連城。”


    “至於蓄糧,恐怕隻能蓄滿半個倉。”


    河西的底子很厚,但都在與迴鶻、索勳、嗢末的爭鬥中被消耗差不多了。


    如今的河西,隻能靠劉繼隆先支援一批貨物,然後才能將貨物販往西域,拿出足夠的香料來迴款隴右。


    如此幾次過後,河西和隴右的情況都會變好。


    哪怕絲綢之路已經因為戰亂而殘破,但也足夠河西和隴右吃個油光滿麵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也不著急,隻是對高進達安撫道:


    “無礙,等明年秋收後再蓄糧也不遲。”


    他話音落下,熟悉朝廷做派的李商隱卻作揖道:


    “節帥,話雖如此,但朝廷今年加稅之舉,恐怕是針對我等。”


    “若不是三道發大水,逼朝廷不得不罷黜加稅之政,恐怕我等已然遭到朝廷逼迫了。”


    “下官以為,我等應該早做打算。”


    李商隱說罷,崔恕與高進達、曹茂紛紛點頭附議。


    劉繼隆聽後並不著急,而是看向崔恕:“尚摩鄢的情況如何?”


    “極好!”崔恕不假思索迴應,接著補充道:


    “他從疊州獲得兩千套甲胄和糧食後,立馬將多麥地區的大小部落壓服,至少名義上各部落都臣服於他了。”


    “眼下即將入冬,如果他不準備再興兵事,那應該很快就會送信來臨州,乞請互市糧食。”


    盡管眼下高原之上還有許多河穀能耕種糧食,但糧食的產量卻已經下來了。


    加上冬季很有可能爆發白災,因此尚摩鄢若是真的拿下多麥全境,那現在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把牛羊販賣隴右,以此獲得更多的糧食。


    事實證明,崔恕沒猜錯,因為眾人剛剛討論到此處的時候,正堂外便急匆匆跑入一名校尉。


    “節帥,疊州厝本刺史急報!”


    “呈上來!”


    劉繼隆目光看向崔恕,崔恕也輕笑掩飾其心中竊喜。


    待劉繼隆拿到厝本派人送來的急報並打開時,其中內容,果然與崔恕說的大差不多。


    “和你說的一樣,尚摩鄢以黃牛三千頭,犛牛七千,河曲馬一萬二千匹,羊群七萬互市,希望互市糧食七萬石,紮甲一千套,軍械各一千,茶一萬擔。”


    劉繼隆說罷,將厝本發來的急報放在桌上。


    按照當初定下的價格來說,這些牧群足夠換上述所說的物資,所以劉繼隆也沒有猶豫。


    “這些牧群吃下後,除了牛馬外,劍南、山南等道是否能吃下這七萬多隻羊?”


    劉繼隆在意的,是臨近隴右的這些道、州,能否吃下那麽多隻羊,畢竟他們上半年才賣了上萬匹挽馬及十萬羊群。


    高進達聽後卻道:“應該能吃下,即便吃不下,也能在隴西養著,等來年再販賣。”


    “不過尚摩鄢這次販賣這麽多牛羊馬匹,恐怕是把他圍剿各部所獲都拿出來了。”


    “此次交易若是達成,他麾下便有七千甲兵精騎。”


    “有尚婢婢為他坐鎮後方,他恐怕明年就要南下,對維西之地的西山八國動手了。”


    維西八州,也就是西山八國,指的是成都以西高原上的八個羌人部落。


    當然,西山八國從唐初發展到如今,早就不止八個部落了。


    真的要論據,大概有一十四個部落,每個部落都修建有自己的城池,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


    他們的統治範圍,從北邊的藥彌到南邊的大渡水,人口不算多,隻有數萬之眾,但位置易守難攻,不易攻打。


    對於西山八國,劉繼隆還是有些熟悉的。


    畢竟川西美景,他前世也沒少去逛,因此對於當地的情況,他也大概知道。


    尚摩鄢想要拿下此地,死傷恐怕不會少。


    不過拿下此地後,他就能一路南下,與南詔的香城郡接壤。


    以尚摩鄢如今的實力,即便拿下維西之地,也難以取代西山八國,給西川西境造成更大的威脅。


    因此在高進達擔心尚摩鄢坐大的時候,劉繼隆反倒覺得尚摩鄢實力不濟。


    想到這裏,劉繼隆開口道:“生意照常做。”


    “告訴尚摩鄢,要想更好的統治多麥,他的心得更狠些才行!”


    多麥廣袤,如果尚摩鄢能狠心解決那幾個大部落,拉出十幾萬牛羊馬匹與隴右貿易,那他的甲兵很快就能突破萬人。


    屆時,他能夠更多的本錢南下統治維西,與南詔貿易。


    待大唐與南詔鬧翻,對南詔進行貿易封鎖的時候,隴右就能靠著尚摩鄢這條道和南詔貿易。


    隻要南詔攻入西川腹地,屆時自己就能出兵了。


    這般想著,劉繼隆收斂了心神,與眾人簡單商議後續事宜後,便返迴了內堂去照看封徽去了。


    倒是在他遊刃有餘的時候,身處涼州的索勳眼巴巴等待許久,卻始終沒能等待朝廷的幫助。


    “狗腳朝廷!我就不該信他們!”


    姑臧城衙門內,索勳氣得將酒杯重重砸在桌上。


    自伊州走入涼州的索忠顗見狀,當即皺眉低喝道:


    “沉住氣,想想為什麽朝廷沒有出手。”


    “還能是什麽?肯定是不想讓我坐鎮涼州!”索勳咬牙切齒。


    見狀,索忠顗起身渡步,隨後搖頭道:


    “不對,這件事肯定有別人在阻礙,不然朝廷即便再不滿,也不至於一個人也不送來。”


    “對了……”索忠顗看向索勳,隨後餘光瞥向四周,壓聲道:


    “赤水軍的戍期已近,朝廷可有迴應?”


    “未曾!”索勳攥緊茶杯,將茶杯捏碎,紮傷了自己的手都不曾發現。


    索忠顗聞言也沒心思關注他的傷勢,隻覺得事情有些麻煩。


    “倘若他們營嘯而走,那我們恐怕攔不住他們。”


    “我走河西草原來時,甘州迴鶻與涼州嗢末對我們態度不善。”


    “如果赤水軍走了,他們必然會南下劫掠涼州,甚至搶占涼州。”


    “這件事,你必須立即奏表朝廷,讓朝廷知道此事十分重要,必須立即解決。”


    索勳聽著不耐煩道:“我已經奏表好幾遍了,狗朝廷就是不迴應!”


    “那就把事情往大了說!”索忠顗一咬牙,幹脆道:


    “你就說,赤水軍牙將王守文、吳煨對戍期極不滿意,有心揮師向東。”


    “我就不信,朝廷會放任五千甲兵橫行關內!”


    索忠顗說罷,索勳眼前一亮,馬上起身道:


    “好,我立即操辦這件事,另外向朝廷要兵要甲。”


    “哪怕赤水軍走了,我也能訓練新兵,守住涼州!”


    “糊塗!”索忠顗恨鐵不成鋼,他頓足幾下後才道:


    “你對番口過於苛刻,涼州番口對你態度不善,你發甲胄與軍械給他們,不是讓他們造反嗎?”


    “你就在奏表中寫……罷了!還是我來寫吧!”


    索忠顗無奈於索勳眼高手低,隻能親自寫了一份奏表,然後讓索勳去找王端章,讓王端章帶著奏表返迴長安。


    此事如果不解決,那麽他們幾年的謀劃都將在四個月後化作齏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歸義非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並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