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時至六月,隴西山中雷鳴不斷,煙塵使得四周山林蒙上一層白灰。
這是岷州與臨州交界處的山林中,而這些不斷作響的雷鳴聲,則是工匠與民夫在擴修官道的結果。
為了日後的防禦反擊作戰,劉繼隆命令各州利用火藥來擴修官道。
隴右原本的官道,大部分是兩丈寬,少量是一丈寬。
如今經過劉繼隆下令,所有官道都必須修出三丈寬。
正因如此,如今整個隴右地界,基本被火藥爆破的雷鳴聲所覆蓋。
好在擴修的官道都是對內的,距離邊境遙遠,所以也不怕被唐廷探查。
某處官道上,劉繼隆坐在馬背上眺望遠處漸漸熄滅的揚塵,而他身後是崔恕與曹茂。
二人此時正在匯報唐廷與河西的情報,其中最令劉繼隆在意的,還是高駢的調走。
“高駢帶著四千多成武遊奕軍與八千多家眷南下,沿途要平定湖南兵亂和嶺南兵亂,然後擔任嶺南節度使。”
“新到任的秦隴刺史、天雄軍節度使是原來涇原節度使的李承勳。”
“如今成武遊奕軍被高駢帶走大半,秦隴二州隻剩一萬天雄軍和一千五百成武遊奕軍。”
“李承勳抵達秦州後,便把成武遊奕軍並入天雄軍,額外又招募四百多人。”
“眼下秦隴的天雄軍有兵額一萬二,其中騎兵不足兩千。”
曹茂匯報過後,劉繼隆這才開口道:
“帶著這麽多番人南下嶺南,高駢這廝是帶他們去找死?”
西北和嶺南的氣候有多大,劉繼隆比高駢清楚多了。
這個時代嶺南的氣候,與後世的中南半島差不多,甚至還要悶熱。
高駢帶去的那批人,但凡能活下三分之一,都算老天開眼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搖搖頭,懶得管高駢的死活。
反正他離開隴右,換了個不知名的李承勳來秦州,這對於隴右而言是件好事。
“秦隴的事情暫且觀察著,如果天雄軍有擴軍的跡象,立馬告訴我。”
“是!”
曹茂迴應劉繼隆,而崔恕眼見劉繼隆沒有繼續說話,當即匯報道:
“張使君讓我們準備足夠的瓷器、漆器和絲綢。”
“各種香料的價錢也定下了,隻有長安香料價格的三成,我們倒手一賣就能賺七成。”
“另外,瓜沙甘肅四州都已經安穩,張使君派都萬孟帶兩千精騎、一千五百步卒和兩萬百姓前往瓜州和肅州安置。”
“安置過後,應該就準備出兵收複伊州了。”
“伊州人口不過七千多口,兩個縣的守軍不過八百人,索忠顗隻有獻城這一條路。”
崔恕說罷,劉繼隆整理了思緒,隨後開口說道:
“河西的事情不用管,隻需要盯著涼州就行。”
“另外遷徙蘭州的人口,安置的如何了?”
他把話題引向人口,崔恕聽後沉默,曹茂則是接上話茬:
“蘭州治下五泉有兩萬七千口百姓,在河穀平原布置了三個鄉,十八個村。”
“北邊的廣武縣,原本隻有八千多百姓,基本都是番口。”
“如今兩年不到,先後遷入一萬三千多人,人口二萬二千四百餘口,土地被二次分配,人均五畝二分。”
“以當地的情況來看,起碼能開墾五十萬畝,足夠養活五萬百姓。”
說到此處,曹茂頓了頓,接著說道:“山南西道這個月以來,基本沒有什麽人口流入了。”
“劍南道那邊,楊複恭倒是在和我們做口馬貿易,每日販往鬆州的口馬不少於一千。”
“至前日,楊複恭前後賣了一萬七千六百一十二口,基本都是青壯健婦。”
“這些人口中,還有九千多人沒有得到安置。”
“敢問節帥,這些人,也要向廣武安置嗎?”
曹茂詢問劉繼隆,劉繼隆不假思索的點頭。
見狀,曹茂不再詢問,而劉繼隆也開口道:“賣了這麽多人,楊複恭手上的錢,起碼能買七八萬石糧食了。”
“現在他們還沒停下口馬貿易,恐怕俞從暉那邊消息屬實,魏謨不僅需要賑災,還需要籌措錢糧來修葺南邊的關隘。”
“估計再賣個幾千口人,他們就能湊夠修葺關隘的錢糧了。”
“鬆州那邊買入的人口,依舊按照我說的,盡數安置到廣武。”
“倘若廣武縣倉糧食吃光,便從河州和鄯州的州倉調糧,不能動官倉的糧食。”
“另外河西那邊所需的貨物都準備好,再籌措二萬石陳糧送給張淮深。”
劉繼隆沒有忘記當初張淮深借糧給他的事情,如今他手中糧草充足,雖然還遠遠沒有達到目標的二百萬石存糧,但送些陳糧給張淮深,還當初借糧的恩情也無妨。
反正隨著河西與隴右的香料貿易開展,隴右將會獲得一筆額外的收入。
這筆收入若是用來買糧,蓄滿另外兩個官倉不成問題。
當然,如今最重要的,還是趁早拿下涼州。
想到這裏,劉繼隆調轉馬頭:“迴狄道!”
在他的示意下,眾人調轉馬頭,往狄道折返。
為了及時拿下涼州,劉繼隆從各鎮抽調單獨抽調一軍。
十二軍三十六團,二千四百精騎與四千八百步卒在蘭州五泉縣集結操練。
盡管劉繼隆有指揮萬人的能力,但軍隊之間需要磨合。
正因如此,劉繼隆在五泉縣築練兵台,命張昶前往五泉操練大軍,而他則是在狄道教書的同時,時刻關注著封徽的身體。
六月中旬,封敖與封邦彥各自從長安、山南東道送來了兩名侍妾。
四名侍妾不論才藝還是容貌都十分拔尖,不過劉繼隆心思都在涼州,根本無心男女之事。
時間進入七月,首先是都萬孟將百姓安置在瓜州和肅州,以此平衡了兩個州番口過多的問題。
其次便是伊州的索忠顗交出伊州與五百河西歸義軍,帶著索氏的三百部曲從河西草原橫穿而過,帶著家眷抵達了涼州。
都萬孟率軍接管伊州,張淮深得知消息後,當即命酒居延與張淮澗率三千涼州兵馬遷徙番和、嘉麟人口前往沙州與伊州。
七月十五日,索勳終於入主涼州,將涼州較為重要的官職都授予了索氏子弟。
與此同時,索勳再度與涼州別駕王端章向長安請表遷入人口。
消息傳到長安時,長安卻再度亂成了一鍋粥。
“亂兵!亂兵!怎麽又是亂兵!”
七月末,咆哮聲與打砸聲從紫宸殿的偏殿內傳出,偏殿內的三相四貴紛紛噓聲。
李忱臉色略微蒼白,明明才是早秋,可他身上已然穿上冬裝。
漆器與瓷器被摔碎於地上,殿內十分狼藉。
見狀,李忱漸漸冷靜下來,養氣功夫極好的他很清楚這不是自己往日的性格。
剛才他看見奏表時,隻覺得整個人無比燥熱,故此才打砸了這些東西。
如今冷靜下來,他不免後悔起來。
不過皇帝不可能有錯,因此他沒有解釋,隻是將目光瞥向桌案上的奏表。
六月初六,江西軍亂,都將毛鶴逐江西觀察使鄭憲。
七月初八,宣州都將康全泰作亂,率牙兵驅逐宣歙觀察使鄭薰,鄭薰逃往揚州,得崔鉉庇護。
一年之內,四鎮牙將作亂,四鎮節度、觀察等使,一人被囚禁,三人被驅逐,這無疑是在打朝廷的臉。
關鍵在於,這些牙將驅逐觀察使及節度使後,紛紛請表自己為新的觀察使與節度使。
難不成在他們看來,朝廷已經軟弱到任憑牙將驅逐節度使而不敢鎮壓的程度了嗎?
想到這裏,李忱深吸一口氣,目光冷冽看向眾人。
令狐綯、蕭鄴,以及新擢升為相的夏侯孜,還有位置不變的王宗實等四貴。
“朝廷的威望已經跌落如此了嗎?”
李忱質問眾人,眾人聞言紛紛行禮:“陛下息怒……”
話音落下,令狐綯首先表態道:
“陛下,牙將莽撞,故此才以為驅逐節度使及觀察使,便可得到朝廷擢授觀察使等官職。”
“此等歪風邪氣,必須扼殺於搖籃之中,避免其餘藩鎮有樣學樣。”
“臣以為,光祿卿韋宙之父韋丹曾為江西觀察使,治理有方,軍民至今懷念,不如以韋宙為江西觀察使,詔發鄰道兵以討亂兵。”
“鄰道?”李忱微微皺眉,令狐綯解釋道:
“此前本欲調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麾下兵馬入湖南平叛,而今湖南與嶺南平叛事宜既然交給高千裏,那不如派徐商出兵,協助韋宙平定江西叛軍。”
“至於宣州,陛下可詔令淮南崔使相征討叛將康全泰。”
令狐綯雖然不常開口,但能在大中年間相位穩固,其身上也是有些智謀的。
在他三言兩語間,江西與宣州叛亂的事情,便得到了解決的辦法。
李忱聽後頷首,深吸口氣道:“下詔,以崔鉉兼宣歙觀察使,即日出兵平叛。”
“另外,以宋州刺史溫璋為宣州團練使,隨崔鉉平叛後留任宣州。”
“陛下英明!”令狐綯等人見狀紛紛唱聲,李忱見狀,也覺得原本的焦躁症狀平靜不少。
他漸漸冷靜下來,而此時王宗實也連忙上前作揖:
“陛下,涼州奏報,安西副都護張淮深揮師西征,河西觀察使索勳率兵入駐涼州諸縣,請表遷徙人口,以實涼州。”
“……”聽到這話,李忱當即皺眉。
他忘不了張議潮對此事的支持,因此他始終覺得這件事有陰謀。
“張議潮、張淮深與索勳有舊怨,如今卻配合撤出河西,讓出涼州由索勳駐守,諸卿以為如何?”
李忱詢問眾人,眾人聽後,馬公儒率先站出來作揖道:
“陛下,臣以為,索勳入涼州之事恐有詐,王端章恐遭其收買,不如另派官員巡察如何?”
“陛下……”同為四貴的王歸長也站出來作揖道:
“即便沒有詐,也不應該留索勳此等反複之徒坐鎮涼州。”
“臣建議,下詔令張直方率軍入涼州,與王端章配合後,下旨調索勳入朝為官!”
“陛下,臣附議。”四貴之一的王居方也站出來附議,這讓孤立無援的王宗實怒從心起。
他將目光投向令狐綯,卻見令狐綯老神在在,沒有開口的意思。
“陛下,索勳此人確實反複無常,理應防範。”
蕭鄴倒是開口了,但也並不支持索勳坐鎮涼州。
王宗實目光移向夏侯孜,卻見夏侯孜躊躇道:“陛下,此事需從長計議……”
不是眾人小心,而是張議潮態度著實反常,加上索勳反複無常的事跡早就流傳長安,他們自然需要小心防備。
更何況在他們看來,隻要張淮深和劉繼隆不對索勳出手,索勳完全可以憑借手上七千五百名甲兵掌控涼州。
“陛下,倘若劉繼隆得知,率軍北上搶占涼州,那朝廷數年之功,便盡作無用了!”
王宗實隻能把劉繼隆扯了進來,但他話音落下,馬公儒便冷哼道:
“若是劉繼隆敢出兵攻打索勳,那朝廷正好有借口平叛!”
王歸長聞言也附和道:“聽聞劉繼隆派人傳流言於劍南、山南等道,甚至流傳至江西、淮南,其目的便是引誘百姓前往隴右。”
“三日前,西川節度使魏謨、東川節度使崔慎由聯合奏表百姓逃亡隴右一事,陛下龍顏震怒。”
“倘若劉繼隆出兵攻打索勳,此舉如同叛亂,朝廷可派兵馬討之!”
馬公儒與王歸長這話倒是說進李忱心坎裏了。
劉繼隆在隴右日漸強盛,朝廷幾次製裁都不起作用。
長此以往,等到劉繼隆羽翼漸豐,到時再動手,反倒有些遲了。
不過劉繼隆行事穩妥,以至於朝廷沒能抓住他的把柄。
加上國庫情況不佳,所以才拖到了現在。
如今自己的身體漸漸變差,若是把劉繼隆留給兒孫處理,恐怕會禍及子孫,波及自己的名聲。
這般想著,李忱沉吟片刻後開口道:
“人言劉繼隆有天日之表,恐有野心。”
“倘若劉繼隆果真覬覦涼州,朝廷自然要出兵。”
“不過眼下國庫空虛,若是劉繼隆動兵,朝廷恐怕沒有足夠的錢糧應對。”
萬般事情,最後還是在“錢”上打住。
令狐綯很清楚,皇帝是想加稅,但又不想親自開口。
畢竟天下情況在此,各地饑民不斷,淮南盜寇更是數以十萬。
時局如此,倘若再貿然加稅,恐怕會引起更大的動蕩。
想到這裏,令狐綯老神在在,假裝聽不懂皇帝言論。
蕭鄴、夏侯孜見令狐綯不開口,當即也沉默起來。
這般情況下,馬公儒倒是主動作揖道:
“陛下,若是劉繼隆兵亂而國庫空虛,關中恐有危。”
“臣建議增加鹽茶等雜稅,隻需供關中及京西北八鎮兵馬數月之用,便能應對劉繼隆之亂。”
令狐綯聞言,心裏暗自搖頭。
劉繼隆現在還好好在隴右待著,把他當做加稅借口,劉繼隆即便不反也要被逼反了。
想到這裏,他目光看向皇帝,好在皇帝雖然憤怒,但也知道此舉容易把劉繼隆逼反,因此他否決道:
“劉繼隆尚未叛亂,怎可以此等借口來征收雜稅?”
“臣糊塗……”馬公儒也果斷認錯,而李忱見狀看向蕭鄴。
“蕭相,以卿之見,該以如何?”
蕭鄴眼見跑不過,當即為李忱算了一筆賬。
“陛下,朝廷歲收雖廣,然常費少三百餘萬,有司唯遠取後年方乃濟。”
“今諸道用兵,月費度支錢一百餘萬貫,僅關中與京西北八鎮便度支四十餘萬。”
“若要籌措數月之用,唯有加鹽茶雜稅,亦或加稅三厘。”
蕭鄴是給出辦法了,關中神策軍和京西北八鎮,每個月要用四十餘萬貫。
這還是在鎮內養兵的情況,倘若出兵,費用說不定能翻一倍。
朝廷如果要收拾劉繼隆,起碼要積蓄幾個月的軍費,那就是二三百萬貫。
在河北普遍不交稅的情況下,這等於從大唐每個百姓身上搜過一百多錢。
蕭鄴的本意是讓李忱知難而退,卻不想李忱思考過後,竟然忍不住點頭道:
“詔令天下諸道,以賑濟劍南饑民為由,加稅三厘。”
令狐綯、蕭鄴、夏侯孜三人聞言心裏歎氣,但馬公儒與王居方、王歸長等人卻連忙作揖:“陛下聖明!”
李忱輕微咳嗽幾聲,隻覺得喉嚨再度瘙癢難耐,擺手道:
“待秋收稅收入府庫中,盡數積存,待日後河隴有變,再行撥給。”
“臣領旨……”
蕭鄴無奈行禮應下,隨後便跟著令狐綯等人退出了偏殿。
在他們退出之後,李忱目光也看向馬公儒等人:“你們也退下吧,另外召太醫李元伯攜長年藥入內。”
“臣等領諭。”
馬公儒等人紛紛退下,並為李忱傳召了太醫李元伯。
與此同時,朝廷要加稅的消息也傳遍了朝野。
加稅三厘,若是天下太平時,倒也能收到近百萬貫。
可如今淮南大饑,百姓流離失所,而嶺南、湖南、江西、宣州各處兵亂。
這三厘稅是否能滿足朝廷的胃口,那還是兩說。
倘若各道又有遇災害者,這三厘稅恐怕都征收不上來。
對此,有人歎息,有人茫然,有人依舊不理,隻管過好自己的日子……
時至六月,隴西山中雷鳴不斷,煙塵使得四周山林蒙上一層白灰。
這是岷州與臨州交界處的山林中,而這些不斷作響的雷鳴聲,則是工匠與民夫在擴修官道的結果。
為了日後的防禦反擊作戰,劉繼隆命令各州利用火藥來擴修官道。
隴右原本的官道,大部分是兩丈寬,少量是一丈寬。
如今經過劉繼隆下令,所有官道都必須修出三丈寬。
正因如此,如今整個隴右地界,基本被火藥爆破的雷鳴聲所覆蓋。
好在擴修的官道都是對內的,距離邊境遙遠,所以也不怕被唐廷探查。
某處官道上,劉繼隆坐在馬背上眺望遠處漸漸熄滅的揚塵,而他身後是崔恕與曹茂。
二人此時正在匯報唐廷與河西的情報,其中最令劉繼隆在意的,還是高駢的調走。
“高駢帶著四千多成武遊奕軍與八千多家眷南下,沿途要平定湖南兵亂和嶺南兵亂,然後擔任嶺南節度使。”
“新到任的秦隴刺史、天雄軍節度使是原來涇原節度使的李承勳。”
“如今成武遊奕軍被高駢帶走大半,秦隴二州隻剩一萬天雄軍和一千五百成武遊奕軍。”
“李承勳抵達秦州後,便把成武遊奕軍並入天雄軍,額外又招募四百多人。”
“眼下秦隴的天雄軍有兵額一萬二,其中騎兵不足兩千。”
曹茂匯報過後,劉繼隆這才開口道:
“帶著這麽多番人南下嶺南,高駢這廝是帶他們去找死?”
西北和嶺南的氣候有多大,劉繼隆比高駢清楚多了。
這個時代嶺南的氣候,與後世的中南半島差不多,甚至還要悶熱。
高駢帶去的那批人,但凡能活下三分之一,都算老天開眼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搖搖頭,懶得管高駢的死活。
反正他離開隴右,換了個不知名的李承勳來秦州,這對於隴右而言是件好事。
“秦隴的事情暫且觀察著,如果天雄軍有擴軍的跡象,立馬告訴我。”
“是!”
曹茂迴應劉繼隆,而崔恕眼見劉繼隆沒有繼續說話,當即匯報道:
“張使君讓我們準備足夠的瓷器、漆器和絲綢。”
“各種香料的價錢也定下了,隻有長安香料價格的三成,我們倒手一賣就能賺七成。”
“另外,瓜沙甘肅四州都已經安穩,張使君派都萬孟帶兩千精騎、一千五百步卒和兩萬百姓前往瓜州和肅州安置。”
“安置過後,應該就準備出兵收複伊州了。”
“伊州人口不過七千多口,兩個縣的守軍不過八百人,索忠顗隻有獻城這一條路。”
崔恕說罷,劉繼隆整理了思緒,隨後開口說道:
“河西的事情不用管,隻需要盯著涼州就行。”
“另外遷徙蘭州的人口,安置的如何了?”
他把話題引向人口,崔恕聽後沉默,曹茂則是接上話茬:
“蘭州治下五泉有兩萬七千口百姓,在河穀平原布置了三個鄉,十八個村。”
“北邊的廣武縣,原本隻有八千多百姓,基本都是番口。”
“如今兩年不到,先後遷入一萬三千多人,人口二萬二千四百餘口,土地被二次分配,人均五畝二分。”
“以當地的情況來看,起碼能開墾五十萬畝,足夠養活五萬百姓。”
說到此處,曹茂頓了頓,接著說道:“山南西道這個月以來,基本沒有什麽人口流入了。”
“劍南道那邊,楊複恭倒是在和我們做口馬貿易,每日販往鬆州的口馬不少於一千。”
“至前日,楊複恭前後賣了一萬七千六百一十二口,基本都是青壯健婦。”
“這些人口中,還有九千多人沒有得到安置。”
“敢問節帥,這些人,也要向廣武安置嗎?”
曹茂詢問劉繼隆,劉繼隆不假思索的點頭。
見狀,曹茂不再詢問,而劉繼隆也開口道:“賣了這麽多人,楊複恭手上的錢,起碼能買七八萬石糧食了。”
“現在他們還沒停下口馬貿易,恐怕俞從暉那邊消息屬實,魏謨不僅需要賑災,還需要籌措錢糧來修葺南邊的關隘。”
“估計再賣個幾千口人,他們就能湊夠修葺關隘的錢糧了。”
“鬆州那邊買入的人口,依舊按照我說的,盡數安置到廣武。”
“倘若廣武縣倉糧食吃光,便從河州和鄯州的州倉調糧,不能動官倉的糧食。”
“另外河西那邊所需的貨物都準備好,再籌措二萬石陳糧送給張淮深。”
劉繼隆沒有忘記當初張淮深借糧給他的事情,如今他手中糧草充足,雖然還遠遠沒有達到目標的二百萬石存糧,但送些陳糧給張淮深,還當初借糧的恩情也無妨。
反正隨著河西與隴右的香料貿易開展,隴右將會獲得一筆額外的收入。
這筆收入若是用來買糧,蓄滿另外兩個官倉不成問題。
當然,如今最重要的,還是趁早拿下涼州。
想到這裏,劉繼隆調轉馬頭:“迴狄道!”
在他的示意下,眾人調轉馬頭,往狄道折返。
為了及時拿下涼州,劉繼隆從各鎮抽調單獨抽調一軍。
十二軍三十六團,二千四百精騎與四千八百步卒在蘭州五泉縣集結操練。
盡管劉繼隆有指揮萬人的能力,但軍隊之間需要磨合。
正因如此,劉繼隆在五泉縣築練兵台,命張昶前往五泉操練大軍,而他則是在狄道教書的同時,時刻關注著封徽的身體。
六月中旬,封敖與封邦彥各自從長安、山南東道送來了兩名侍妾。
四名侍妾不論才藝還是容貌都十分拔尖,不過劉繼隆心思都在涼州,根本無心男女之事。
時間進入七月,首先是都萬孟將百姓安置在瓜州和肅州,以此平衡了兩個州番口過多的問題。
其次便是伊州的索忠顗交出伊州與五百河西歸義軍,帶著索氏的三百部曲從河西草原橫穿而過,帶著家眷抵達了涼州。
都萬孟率軍接管伊州,張淮深得知消息後,當即命酒居延與張淮澗率三千涼州兵馬遷徙番和、嘉麟人口前往沙州與伊州。
七月十五日,索勳終於入主涼州,將涼州較為重要的官職都授予了索氏子弟。
與此同時,索勳再度與涼州別駕王端章向長安請表遷入人口。
消息傳到長安時,長安卻再度亂成了一鍋粥。
“亂兵!亂兵!怎麽又是亂兵!”
七月末,咆哮聲與打砸聲從紫宸殿的偏殿內傳出,偏殿內的三相四貴紛紛噓聲。
李忱臉色略微蒼白,明明才是早秋,可他身上已然穿上冬裝。
漆器與瓷器被摔碎於地上,殿內十分狼藉。
見狀,李忱漸漸冷靜下來,養氣功夫極好的他很清楚這不是自己往日的性格。
剛才他看見奏表時,隻覺得整個人無比燥熱,故此才打砸了這些東西。
如今冷靜下來,他不免後悔起來。
不過皇帝不可能有錯,因此他沒有解釋,隻是將目光瞥向桌案上的奏表。
六月初六,江西軍亂,都將毛鶴逐江西觀察使鄭憲。
七月初八,宣州都將康全泰作亂,率牙兵驅逐宣歙觀察使鄭薰,鄭薰逃往揚州,得崔鉉庇護。
一年之內,四鎮牙將作亂,四鎮節度、觀察等使,一人被囚禁,三人被驅逐,這無疑是在打朝廷的臉。
關鍵在於,這些牙將驅逐觀察使及節度使後,紛紛請表自己為新的觀察使與節度使。
難不成在他們看來,朝廷已經軟弱到任憑牙將驅逐節度使而不敢鎮壓的程度了嗎?
想到這裏,李忱深吸一口氣,目光冷冽看向眾人。
令狐綯、蕭鄴,以及新擢升為相的夏侯孜,還有位置不變的王宗實等四貴。
“朝廷的威望已經跌落如此了嗎?”
李忱質問眾人,眾人聞言紛紛行禮:“陛下息怒……”
話音落下,令狐綯首先表態道:
“陛下,牙將莽撞,故此才以為驅逐節度使及觀察使,便可得到朝廷擢授觀察使等官職。”
“此等歪風邪氣,必須扼殺於搖籃之中,避免其餘藩鎮有樣學樣。”
“臣以為,光祿卿韋宙之父韋丹曾為江西觀察使,治理有方,軍民至今懷念,不如以韋宙為江西觀察使,詔發鄰道兵以討亂兵。”
“鄰道?”李忱微微皺眉,令狐綯解釋道:
“此前本欲調山南東道節度使徐商麾下兵馬入湖南平叛,而今湖南與嶺南平叛事宜既然交給高千裏,那不如派徐商出兵,協助韋宙平定江西叛軍。”
“至於宣州,陛下可詔令淮南崔使相征討叛將康全泰。”
令狐綯雖然不常開口,但能在大中年間相位穩固,其身上也是有些智謀的。
在他三言兩語間,江西與宣州叛亂的事情,便得到了解決的辦法。
李忱聽後頷首,深吸口氣道:“下詔,以崔鉉兼宣歙觀察使,即日出兵平叛。”
“另外,以宋州刺史溫璋為宣州團練使,隨崔鉉平叛後留任宣州。”
“陛下英明!”令狐綯等人見狀紛紛唱聲,李忱見狀,也覺得原本的焦躁症狀平靜不少。
他漸漸冷靜下來,而此時王宗實也連忙上前作揖:
“陛下,涼州奏報,安西副都護張淮深揮師西征,河西觀察使索勳率兵入駐涼州諸縣,請表遷徙人口,以實涼州。”
“……”聽到這話,李忱當即皺眉。
他忘不了張議潮對此事的支持,因此他始終覺得這件事有陰謀。
“張議潮、張淮深與索勳有舊怨,如今卻配合撤出河西,讓出涼州由索勳駐守,諸卿以為如何?”
李忱詢問眾人,眾人聽後,馬公儒率先站出來作揖道:
“陛下,臣以為,索勳入涼州之事恐有詐,王端章恐遭其收買,不如另派官員巡察如何?”
“陛下……”同為四貴的王歸長也站出來作揖道:
“即便沒有詐,也不應該留索勳此等反複之徒坐鎮涼州。”
“臣建議,下詔令張直方率軍入涼州,與王端章配合後,下旨調索勳入朝為官!”
“陛下,臣附議。”四貴之一的王居方也站出來附議,這讓孤立無援的王宗實怒從心起。
他將目光投向令狐綯,卻見令狐綯老神在在,沒有開口的意思。
“陛下,索勳此人確實反複無常,理應防範。”
蕭鄴倒是開口了,但也並不支持索勳坐鎮涼州。
王宗實目光移向夏侯孜,卻見夏侯孜躊躇道:“陛下,此事需從長計議……”
不是眾人小心,而是張議潮態度著實反常,加上索勳反複無常的事跡早就流傳長安,他們自然需要小心防備。
更何況在他們看來,隻要張淮深和劉繼隆不對索勳出手,索勳完全可以憑借手上七千五百名甲兵掌控涼州。
“陛下,倘若劉繼隆得知,率軍北上搶占涼州,那朝廷數年之功,便盡作無用了!”
王宗實隻能把劉繼隆扯了進來,但他話音落下,馬公儒便冷哼道:
“若是劉繼隆敢出兵攻打索勳,那朝廷正好有借口平叛!”
王歸長聞言也附和道:“聽聞劉繼隆派人傳流言於劍南、山南等道,甚至流傳至江西、淮南,其目的便是引誘百姓前往隴右。”
“三日前,西川節度使魏謨、東川節度使崔慎由聯合奏表百姓逃亡隴右一事,陛下龍顏震怒。”
“倘若劉繼隆出兵攻打索勳,此舉如同叛亂,朝廷可派兵馬討之!”
馬公儒與王歸長這話倒是說進李忱心坎裏了。
劉繼隆在隴右日漸強盛,朝廷幾次製裁都不起作用。
長此以往,等到劉繼隆羽翼漸豐,到時再動手,反倒有些遲了。
不過劉繼隆行事穩妥,以至於朝廷沒能抓住他的把柄。
加上國庫情況不佳,所以才拖到了現在。
如今自己的身體漸漸變差,若是把劉繼隆留給兒孫處理,恐怕會禍及子孫,波及自己的名聲。
這般想著,李忱沉吟片刻後開口道:
“人言劉繼隆有天日之表,恐有野心。”
“倘若劉繼隆果真覬覦涼州,朝廷自然要出兵。”
“不過眼下國庫空虛,若是劉繼隆動兵,朝廷恐怕沒有足夠的錢糧應對。”
萬般事情,最後還是在“錢”上打住。
令狐綯很清楚,皇帝是想加稅,但又不想親自開口。
畢竟天下情況在此,各地饑民不斷,淮南盜寇更是數以十萬。
時局如此,倘若再貿然加稅,恐怕會引起更大的動蕩。
想到這裏,令狐綯老神在在,假裝聽不懂皇帝言論。
蕭鄴、夏侯孜見令狐綯不開口,當即也沉默起來。
這般情況下,馬公儒倒是主動作揖道:
“陛下,若是劉繼隆兵亂而國庫空虛,關中恐有危。”
“臣建議增加鹽茶等雜稅,隻需供關中及京西北八鎮兵馬數月之用,便能應對劉繼隆之亂。”
令狐綯聞言,心裏暗自搖頭。
劉繼隆現在還好好在隴右待著,把他當做加稅借口,劉繼隆即便不反也要被逼反了。
想到這裏,他目光看向皇帝,好在皇帝雖然憤怒,但也知道此舉容易把劉繼隆逼反,因此他否決道:
“劉繼隆尚未叛亂,怎可以此等借口來征收雜稅?”
“臣糊塗……”馬公儒也果斷認錯,而李忱見狀看向蕭鄴。
“蕭相,以卿之見,該以如何?”
蕭鄴眼見跑不過,當即為李忱算了一筆賬。
“陛下,朝廷歲收雖廣,然常費少三百餘萬,有司唯遠取後年方乃濟。”
“今諸道用兵,月費度支錢一百餘萬貫,僅關中與京西北八鎮便度支四十餘萬。”
“若要籌措數月之用,唯有加鹽茶雜稅,亦或加稅三厘。”
蕭鄴是給出辦法了,關中神策軍和京西北八鎮,每個月要用四十餘萬貫。
這還是在鎮內養兵的情況,倘若出兵,費用說不定能翻一倍。
朝廷如果要收拾劉繼隆,起碼要積蓄幾個月的軍費,那就是二三百萬貫。
在河北普遍不交稅的情況下,這等於從大唐每個百姓身上搜過一百多錢。
蕭鄴的本意是讓李忱知難而退,卻不想李忱思考過後,竟然忍不住點頭道:
“詔令天下諸道,以賑濟劍南饑民為由,加稅三厘。”
令狐綯、蕭鄴、夏侯孜三人聞言心裏歎氣,但馬公儒與王居方、王歸長等人卻連忙作揖:“陛下聖明!”
李忱輕微咳嗽幾聲,隻覺得喉嚨再度瘙癢難耐,擺手道:
“待秋收稅收入府庫中,盡數積存,待日後河隴有變,再行撥給。”
“臣領旨……”
蕭鄴無奈行禮應下,隨後便跟著令狐綯等人退出了偏殿。
在他們退出之後,李忱目光也看向馬公儒等人:“你們也退下吧,另外召太醫李元伯攜長年藥入內。”
“臣等領諭。”
馬公儒等人紛紛退下,並為李忱傳召了太醫李元伯。
與此同時,朝廷要加稅的消息也傳遍了朝野。
加稅三厘,若是天下太平時,倒也能收到近百萬貫。
可如今淮南大饑,百姓流離失所,而嶺南、湖南、江西、宣州各處兵亂。
這三厘稅是否能滿足朝廷的胃口,那還是兩說。
倘若各道又有遇災害者,這三厘稅恐怕都征收不上來。
對此,有人歎息,有人茫然,有人依舊不理,隻管過好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