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飄香六月天,夏收過後好時節。
在長安得知會州番亂消息,並做出安排的時候,隴右的夏收結束,陳瑛也帶著北上隊伍返迴了狄道。
“節帥,末將幸不辱命!”
狄道北門外,陳瑛雙手遞出一本文冊。
劉繼隆沒有接過文冊,而是將他扶了起來,擁抱過後拍了拍他的兩肩:“這次北上倒是沒瘦,壯了不少。”
“你讓人給我送來的消息,我都聽說了,河西那邊也確實發生了許多事情,稍後你找張昶了解了解。”
劉繼隆三言兩語間,便把河西的事情給略過了。
畢竟於他而言,隴右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河西那邊他說的再多,也無法阻止即將發生和已經發生的事情。
當然,他私下還是派人把陳瑛探明的消息給張淮深送過去了,至於是否能及時送抵,這就不得而知了。
他本以為北邊就這件事,卻不想陳瑛搖了搖頭,隨後補充道:“節帥,會州番亂了。”
“什麽?”劉繼隆疑惑詢問,陳瑛也解釋了起來。
會州番亂的時候,陳瑛他們正在從靈州南下的路上。
待他們抵達烏蘭縣時,這才知道會州番人作亂,並拿下了會寧縣。
當時張直方已經帶兵出城與番人作戰,而陳瑛為了隊伍不遭受波及,選擇繞路走野道返迴隴右,並派人去偵查情報。
他派出的人抵達前線時,張直方已經擊退番人,並出兵包圍了會寧縣,等待援兵平叛。
不過朔方軍與涇原軍並未出兵支援,反而是距離最遠的天雄軍最先抵達會寧縣。
天雄軍抵達後,張直方立馬率兵強攻會寧縣。
隻可惜由於天雄軍出工不出力,張直方強攻數日都沒能拿下會寧。
起碼在陳瑛快抵達五泉時,他還沒聽到張直方攻下會寧的消息。
如今又過了三日,會寧是個什麽局麵,就連他也不清楚。
得知事情經過,劉繼隆忍不住皺眉道:“朝廷這是派了個什麽人草包去接管會州?”
對於他來說,張直方的表現確實很草包。
番人作亂的原因是在索勳身上,即便拿下了會寧城,可番人之中能稱為戰力的甲兵並不多。
如果張直方作戰驍勇,奪迴會寧縣,那他也算得上勇將。
如果他能攻心,在包圍會寧城的同時招降會寧番人,那就達到了良將的水平。
結果這廝麵對作亂的會寧番人,表現如此不堪。
身為張仲武的長子,竟然與會寧城內不知名的番將打得有來有迴,張仲武泉下有知,恐怕會氣活過來。
經他這麽一搞,自己在關內道的口馬貿易,恐怕要落空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深吸一口氣並分析道:
“這高駢估計是怕我得知消息去收複會寧,所以才派兵馳援張直方。”
話音落下,他也從陳瑛手上接過文冊,當著眾人的麵打開翻閱。
高進達見狀作揖道:“節帥,那我們要不要出兵會州?”
“不必。”劉繼隆搖頭拒絕。
會州番多漢少,倒是可以借高駢和張直方之手清理一些番人,遷徙一批漢人過去。
反正以張直方在幽州和涼州,以及此次平叛的手段來看,即便有唐廷扶持,他也很難在會州經營出結果。
日後自己若是真的與唐廷決裂,這會州輕易可取,不必上心。
因此他不再提會州的事情,而是專心在陳瑛遞交的文冊內容中。
不多時,他合上文冊,笑得合不攏嘴,轉頭對眾人道:
“一千頭黃牛,四百二十匹挽馬,兩千四百多名百姓,還有九千多兩黃金和七萬多貫銅錢。”
“我們隴右下半年需要的錢糧,都被陳瑛這小子解決了!”
“哈哈哈哈……”
眾人紛紛大笑,陳瑛則是有些不好意思道:
“本來想都換成黃金的,但關內道的黃金都被我們兩次貿易賺得七七八八了。”
“沒有辦法,隻能另外買四百多匹挽馬來拉拽錢糧。”
“你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啊。”劉繼隆拍拍他,隨後牽著他的手腕往城門口走。
乘馬已經準備好了,劉繼隆試圖扶著陳瑛上馬,而陳瑛自然不敢讓劉繼隆為他扶馬。
“節帥,如此不可……”
麵對他的擔憂,劉繼隆輕笑道:“沒有什麽不行的,你我都是為了隴右的百姓幹活,走!”
他催促著陳瑛上馬,陳瑛無奈翻身上馬,而劉繼隆把馬韁遞給他後,便自己另上了另一匹馬。
見劉繼隆上馬,城門口的百餘名將領、官員紛紛上馬。
他們朝著都護府前進,不多時就先後走入了都護府之中。
能夠容納二百多人的正堂在湧入他們後,稍顯擁擠,但依舊能夠容納。
在他們坐下後,劉繼隆也開口說道:“三天後我就要帶兵出征了。”
“在出征前,有些事情得敲定好,所以我召集大家前來。”
“夏收的文冊已經統計好了,今年夏收的夏稅是六萬七千四百五十六石餘二十四斤三兩麥。”
“除此之外,還有三十二萬畝的麻,但是處理麻杆需要時間,加上秋收後還有第二批麻杆要收獲處理,所以還是和以前一樣,等到明年元宵後收取麻布。”
“各戶的女子,還是按照曾經的規矩,在家中製作麻布。”
“各戶的男子,除了被征調為民夫的,其餘的還是繼續開墾公田,在水工的帶領下,檢修維護各州縣的水渠堰堤。”
“在座的大部分人,都經曆過吐蕃治理的時期,應該知道我們的百姓過的有多苦。”
“百姓的負擔很重,是他們養著我們。”
“現在他們的日子剛剛好過一點,能不能繼續好過下去,還得看我們各州縣的官員和直白是如何帶領他們走下去的。”
“我還是那句話,我們治下的百姓,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我們很多官員的水平也不高,做事情很容易急躁。”
“我們急躁,百姓也急躁,那就會有衝突,有矛盾。”
“事情如果可以放緩,還是要放緩一點才好,不要因為年末的考成,為了成績好看,就急急忙忙的帶著百姓去幹活,想著幹出一個好成績出來。”
劉繼隆說罷,正堂內的官員們紛紛作揖,表示受教。
對此,劉繼隆眉宇微皺,他不知道眾人是否聽進去了他說的話。
他很清楚,隴右百姓的負擔並不輕,除了五稅一的田稅外,女子還要種植麻,並將其織成麻布交給衙門。
雖然衙門會按照每匹麻二鬥糧的價格進行收購,但這個價格無疑是低於隴右境外市價的。
男子則是按照每月五鬥的工價,調去開墾公田或檢修維護水利等等。
正是憑靠著農民的剪刀差,隴右才能以二十四萬百姓,養活近兩萬軍吏。
當然,負擔是相對的,至少相比較朝廷與藩鎮治下的百姓,隴右的百姓還是很“幸福”的。
隴右基本沒有免費徭役這一說,所有的活都是需要給糧食的,隻是多寡問題罷了。
雖然負擔很重,基本全年無休,可每年到手的糧食卻很可觀。
土地的產出加上徭役、織布所得,每戶每年能到手二十八石糧食,加工過後能得到二十二石的成品糧,以及五六石的麩糠。
基本能保證每人每天有一斤五六兩的米麥,而那六七百斤麩糠,也能用來喂養挽馬和耕牛,額外養一些家禽和豬羊等牲畜。
對於隴右的百姓來說,吃肉很困難,每戶五六口人,每個月能吃兩斤肉都算富足了。
正因如此,隔三差五就能吃肉的兵卒,無疑是隴右的香餑餑。
但兵卒之所以能吃這麽多肉,也離不開隴右百姓的支持。
百姓養那麽多牲畜家禽,消耗的肉,基本都進了兵卒的肚子裏。
對於都護府而言,兵卒的軍餉開支並不大,日常養兵的開支比較大。
兩萬文武官員、兵卒直白,每年消耗四萬多隻羊,雞鴨鵝數以萬隻,黃牛肉豬各數百頭。
正因如此,隴右的牧群才遲遲沒有突破二十萬。
劉繼隆兩世的身份告訴他,他應該對百姓好一點,即便達不到近現代的標準,也不能按照封建時代的標準。
達不到近現代的標準,是因為生產力達不到,容易翻車。
不能按照封建時代的標準,是因為封建時代的“愛民”標準實在太低了。
哪怕是漢文帝、唐太宗這種以“愛民”著稱的皇帝,實際也並未把百姓當人對待。
劉繼隆對自己的標準,是要遠遠高過他們的,而他正在朝這個目標靠近。
隴右是一張白紙,可以供他寫寫畫畫。
但隨著時間推移,白紙也會出現問題,到時候再想修改就不容易了。
望著正堂內的官員們,劉繼隆沉吟片刻後看向陳瑛:“炒茶在關內道販賣的情況如何?”
“迴節帥。”陳瑛眼見點到自己,他當即迴答道:
“我們這次隻帶了二百擔炒茶來試水,卻不想能以每擔二貫錢的價錢賣出。”
“以我隴右茶產,每歲向關內道販茶能獲利兩萬貫。”
“不過關內道的馬價迴漲了些,如今已經達到挽馬四貫,乘馬九貫,軍馬十二貫,黃牛七貫。”
“此外,關內道的饑民價格也漲了,加之會州動亂,我們在關內道的口馬貿易恐怕就要落空了。”
陳瑛的判斷倒是很對,以官軍的軍紀,會州動亂結束後,人口必然驟減,到時候朝廷大概率會招撫關內道饑民前往會州。
如此一來,關內道的饑民得到了安置,隴右再想招撫饑民就困難了。
不過對此,劉繼隆也早就在得知會州番亂的時候猜到了。
“無礙,口馬貿易做不了,茶葉和綢緞絹布等貿易還是能做的。”
劉繼隆安撫著他,同時看向曹茂:“口馬貿易就看你這邊了。”
“節帥放心!”曹茂作揖道:
“隻要錢糧足夠,劍南道和山南道的官員就能帶來足夠多的饑民。”
“哪怕是節度使換人了,也不影響他們與我們貿易往來。”
雖說裴休改革漕運和鹽鐵讓朝廷賦稅增加,但各州縣官員依舊要向京兆起運錢糧。
在維持州縣運轉的同時,還需要起運錢糧,這讓許多州縣官員,不得不加入到隴右的口馬貿易中。
由此可見,國庫早已入不敷出。
畢竟相比較曆史上的情況,由於劉繼隆的異軍突起,致使朝廷不得不在秦隴增設兵馬,財政負擔也隨之加重。
若是再起戰事,那朝廷便隻能繼續向百姓加稅了。
一旦向百姓加稅,那淮南、河南等道百姓,必然會不堪重負,隻能揭竿而起。
可以說,局勢發展到如今,哪怕劉繼隆什麽都不做,唐廷的滅亡也將提前。
不過他可不會老老實實的等待,而是會繼續推波助瀾。
想到這裏,他目光看向張昶:“磨禪川的論恐熱,近來可有異動?”
“沒有。”張昶搖搖頭道:
“磨禪川的那些部落本就是因為他的名氣才依附他的,去年他無功而返,那些部落雖然沒有直接脫離他,但也沒有那麽恭順了。”
“老馬今年朝磨禪川派出了不少行商,拉攏了不少人,隻要論恐熱有所動向,我們就能第一時間掌握。”
馬成依舊穩健,往磨禪川摻沙子這種事情,他倒是幹的十分熟練,比尚鐸羅和厝本還出色。
“盯緊他,等我們收複了鄯州,下一步便是將此人抹除。”
劉繼隆眼睛微眯,語氣平淡的說出了決定其生死的話語。
張昶點頭應下,劉繼隆也在之後談了不少事情,最後決定擺宴正堂,邊吃邊說。
倒是在他做足安排的時候,從臨州離去的楊複恭,也在同時抵達了成都。
隴右乘馬的質量,確實比關內道的軍馬還好,足夠讓白敏中為西川訓練一支精騎。
對此,白敏中十分滿意,忍不住的誇讚道:
“有子恪為西川奔走,西川的精騎也能早早編練,為朝廷守邊拓土了。”
二人站在成都城北十餘裏外的馬場內,望著從隴右帶迴的乘馬,臉上滿意之色根本藏不住。
楊複恭作揖行禮:“司空謬讚了,下官隻不過做了該做的事情罷了。”
“有了司空編練的這些騾軍、馬軍和精騎,西川也將銅牆鐵壁,即便昔年吐蕃強盛再複,也難以越過翼維二州。”
“嗬嗬……”白敏中輕笑幾聲,隨後問道:
“你能弄來這麽多馬匹也不容易,以劉繼隆的性格,恐怕不會輕易販賣這些良馬。”
“確實。”楊複恭承認了白敏中的猜測,同時將劉繼隆的那些話,轉達給了白敏中。
畢竟此前白敏中說過,西川與隴右的合作不會持續太久。
若是他不點頭,那兩方的貿易恐怕就此打住。
好在楊複恭的擔心多餘了,因為白敏中聽完他的話後搖頭道:
“他無非是想拖住我們,讓商道開辟久一些,遷徙更多的饑民和逸民罷了。”
“不過自從他遷徙逸民和饑民開始,西川的案子也少了許多,這倒是一件好事。”
饑民詞如其名,都是遭了難的百姓,隻要安置妥當,基本不會鬧事,但逸民就不同了。
逸民本是稱唿那些節行超逸、避世隱居的人。
但隨著時間推移,也漸漸開始泛指那些整日遊手好閑,不事耕種之徒。
這些人聚集成為團夥,常以打架時慣用的兇器為各自的綽號。
但凡人數多了,他們就會開始勾結底層吏員,對百姓收取保護費,用來賄賂各縣官員。
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刺探落腳州縣行商的信息,想方設法套取他們住址、父親、祖父姓名等私密信息,然後偽造這些商人父祖的借據,帶著團夥上門討債。
在客商感覺這些借據真偽難辨,不置可否之際,這群人便會惡言惡語的威脅客商,陳述利害,逼的客商“還賬”,自認倒黴。
當然,能做這些事情的逸民,都是有實力的逸民。
那些沒有實力的逸民,通常都是做些小偷小摸、吃白食和調戲女子,欺行霸市的事情。
對於這些逸民,以往白敏中也十分頭疼,抓了不能殺,又沒錢安置他們,隻能關些日子後放走。
如今有了劉繼隆願意接收他們,白敏中幹脆就讓人把這些犯了事的移民抓起來,貶為口馬,販往隴右去。
憑借這一手段,西川境內風氣澄清,而他也借此從劉繼隆手中賺取了些許錢財,充實了府庫。
不過這些錢財,大部分還是流迴了隴右,畢竟西川需要隴右的馬匹。
想到這裏,白敏中也沉吟道:“入春以來,有幾個縣遭了災,上萬災民需要安置,而府庫拿不出那麽多錢糧。”
“你派人去看看,將青壯安置,將老弱婦孺遷往隴右吧。”
他最終決定給劉繼隆一些甜頭嚐嚐,以此獲取更多的隴右良馬,編練他心心念念的精騎。
不過所謂的“遷徙”,卻並非是走正常渠道,而是依舊走的口馬渠道。
楊複恭也門清,所以他作揖承諾道:“司空放心,此事由下官操辦,定然不會出什麽岔子。”
“不過這件事若是被其他人知道,那……”
白敏中眉頭微皺,不假思索道:“過幾日老夫會派騾軍將文州、扶州、維州、翼州的兵馬替換下來,你看著辦。”
他提到的這四個州,都是西川與隴右接壤的州縣。
沒了這幾個州縣的兵馬通風報信,他們與劉繼隆的事情,自然無人知曉。
見狀,楊複恭緩緩作揖退下,而白敏中則是撫須看著遠處疾馳的隴右良馬,滿意之色溢於言表。
在長安得知會州番亂消息,並做出安排的時候,隴右的夏收結束,陳瑛也帶著北上隊伍返迴了狄道。
“節帥,末將幸不辱命!”
狄道北門外,陳瑛雙手遞出一本文冊。
劉繼隆沒有接過文冊,而是將他扶了起來,擁抱過後拍了拍他的兩肩:“這次北上倒是沒瘦,壯了不少。”
“你讓人給我送來的消息,我都聽說了,河西那邊也確實發生了許多事情,稍後你找張昶了解了解。”
劉繼隆三言兩語間,便把河西的事情給略過了。
畢竟於他而言,隴右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河西那邊他說的再多,也無法阻止即將發生和已經發生的事情。
當然,他私下還是派人把陳瑛探明的消息給張淮深送過去了,至於是否能及時送抵,這就不得而知了。
他本以為北邊就這件事,卻不想陳瑛搖了搖頭,隨後補充道:“節帥,會州番亂了。”
“什麽?”劉繼隆疑惑詢問,陳瑛也解釋了起來。
會州番亂的時候,陳瑛他們正在從靈州南下的路上。
待他們抵達烏蘭縣時,這才知道會州番人作亂,並拿下了會寧縣。
當時張直方已經帶兵出城與番人作戰,而陳瑛為了隊伍不遭受波及,選擇繞路走野道返迴隴右,並派人去偵查情報。
他派出的人抵達前線時,張直方已經擊退番人,並出兵包圍了會寧縣,等待援兵平叛。
不過朔方軍與涇原軍並未出兵支援,反而是距離最遠的天雄軍最先抵達會寧縣。
天雄軍抵達後,張直方立馬率兵強攻會寧縣。
隻可惜由於天雄軍出工不出力,張直方強攻數日都沒能拿下會寧。
起碼在陳瑛快抵達五泉時,他還沒聽到張直方攻下會寧的消息。
如今又過了三日,會寧是個什麽局麵,就連他也不清楚。
得知事情經過,劉繼隆忍不住皺眉道:“朝廷這是派了個什麽人草包去接管會州?”
對於他來說,張直方的表現確實很草包。
番人作亂的原因是在索勳身上,即便拿下了會寧城,可番人之中能稱為戰力的甲兵並不多。
如果張直方作戰驍勇,奪迴會寧縣,那他也算得上勇將。
如果他能攻心,在包圍會寧城的同時招降會寧番人,那就達到了良將的水平。
結果這廝麵對作亂的會寧番人,表現如此不堪。
身為張仲武的長子,竟然與會寧城內不知名的番將打得有來有迴,張仲武泉下有知,恐怕會氣活過來。
經他這麽一搞,自己在關內道的口馬貿易,恐怕要落空了。
想到這裏,劉繼隆深吸一口氣並分析道:
“這高駢估計是怕我得知消息去收複會寧,所以才派兵馳援張直方。”
話音落下,他也從陳瑛手上接過文冊,當著眾人的麵打開翻閱。
高進達見狀作揖道:“節帥,那我們要不要出兵會州?”
“不必。”劉繼隆搖頭拒絕。
會州番多漢少,倒是可以借高駢和張直方之手清理一些番人,遷徙一批漢人過去。
反正以張直方在幽州和涼州,以及此次平叛的手段來看,即便有唐廷扶持,他也很難在會州經營出結果。
日後自己若是真的與唐廷決裂,這會州輕易可取,不必上心。
因此他不再提會州的事情,而是專心在陳瑛遞交的文冊內容中。
不多時,他合上文冊,笑得合不攏嘴,轉頭對眾人道:
“一千頭黃牛,四百二十匹挽馬,兩千四百多名百姓,還有九千多兩黃金和七萬多貫銅錢。”
“我們隴右下半年需要的錢糧,都被陳瑛這小子解決了!”
“哈哈哈哈……”
眾人紛紛大笑,陳瑛則是有些不好意思道:
“本來想都換成黃金的,但關內道的黃金都被我們兩次貿易賺得七七八八了。”
“沒有辦法,隻能另外買四百多匹挽馬來拉拽錢糧。”
“你這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啊。”劉繼隆拍拍他,隨後牽著他的手腕往城門口走。
乘馬已經準備好了,劉繼隆試圖扶著陳瑛上馬,而陳瑛自然不敢讓劉繼隆為他扶馬。
“節帥,如此不可……”
麵對他的擔憂,劉繼隆輕笑道:“沒有什麽不行的,你我都是為了隴右的百姓幹活,走!”
他催促著陳瑛上馬,陳瑛無奈翻身上馬,而劉繼隆把馬韁遞給他後,便自己另上了另一匹馬。
見劉繼隆上馬,城門口的百餘名將領、官員紛紛上馬。
他們朝著都護府前進,不多時就先後走入了都護府之中。
能夠容納二百多人的正堂在湧入他們後,稍顯擁擠,但依舊能夠容納。
在他們坐下後,劉繼隆也開口說道:“三天後我就要帶兵出征了。”
“在出征前,有些事情得敲定好,所以我召集大家前來。”
“夏收的文冊已經統計好了,今年夏收的夏稅是六萬七千四百五十六石餘二十四斤三兩麥。”
“除此之外,還有三十二萬畝的麻,但是處理麻杆需要時間,加上秋收後還有第二批麻杆要收獲處理,所以還是和以前一樣,等到明年元宵後收取麻布。”
“各戶的女子,還是按照曾經的規矩,在家中製作麻布。”
“各戶的男子,除了被征調為民夫的,其餘的還是繼續開墾公田,在水工的帶領下,檢修維護各州縣的水渠堰堤。”
“在座的大部分人,都經曆過吐蕃治理的時期,應該知道我們的百姓過的有多苦。”
“百姓的負擔很重,是他們養著我們。”
“現在他們的日子剛剛好過一點,能不能繼續好過下去,還得看我們各州縣的官員和直白是如何帶領他們走下去的。”
“我還是那句話,我們治下的百姓,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我們很多官員的水平也不高,做事情很容易急躁。”
“我們急躁,百姓也急躁,那就會有衝突,有矛盾。”
“事情如果可以放緩,還是要放緩一點才好,不要因為年末的考成,為了成績好看,就急急忙忙的帶著百姓去幹活,想著幹出一個好成績出來。”
劉繼隆說罷,正堂內的官員們紛紛作揖,表示受教。
對此,劉繼隆眉宇微皺,他不知道眾人是否聽進去了他說的話。
他很清楚,隴右百姓的負擔並不輕,除了五稅一的田稅外,女子還要種植麻,並將其織成麻布交給衙門。
雖然衙門會按照每匹麻二鬥糧的價格進行收購,但這個價格無疑是低於隴右境外市價的。
男子則是按照每月五鬥的工價,調去開墾公田或檢修維護水利等等。
正是憑靠著農民的剪刀差,隴右才能以二十四萬百姓,養活近兩萬軍吏。
當然,負擔是相對的,至少相比較朝廷與藩鎮治下的百姓,隴右的百姓還是很“幸福”的。
隴右基本沒有免費徭役這一說,所有的活都是需要給糧食的,隻是多寡問題罷了。
雖然負擔很重,基本全年無休,可每年到手的糧食卻很可觀。
土地的產出加上徭役、織布所得,每戶每年能到手二十八石糧食,加工過後能得到二十二石的成品糧,以及五六石的麩糠。
基本能保證每人每天有一斤五六兩的米麥,而那六七百斤麩糠,也能用來喂養挽馬和耕牛,額外養一些家禽和豬羊等牲畜。
對於隴右的百姓來說,吃肉很困難,每戶五六口人,每個月能吃兩斤肉都算富足了。
正因如此,隔三差五就能吃肉的兵卒,無疑是隴右的香餑餑。
但兵卒之所以能吃這麽多肉,也離不開隴右百姓的支持。
百姓養那麽多牲畜家禽,消耗的肉,基本都進了兵卒的肚子裏。
對於都護府而言,兵卒的軍餉開支並不大,日常養兵的開支比較大。
兩萬文武官員、兵卒直白,每年消耗四萬多隻羊,雞鴨鵝數以萬隻,黃牛肉豬各數百頭。
正因如此,隴右的牧群才遲遲沒有突破二十萬。
劉繼隆兩世的身份告訴他,他應該對百姓好一點,即便達不到近現代的標準,也不能按照封建時代的標準。
達不到近現代的標準,是因為生產力達不到,容易翻車。
不能按照封建時代的標準,是因為封建時代的“愛民”標準實在太低了。
哪怕是漢文帝、唐太宗這種以“愛民”著稱的皇帝,實際也並未把百姓當人對待。
劉繼隆對自己的標準,是要遠遠高過他們的,而他正在朝這個目標靠近。
隴右是一張白紙,可以供他寫寫畫畫。
但隨著時間推移,白紙也會出現問題,到時候再想修改就不容易了。
望著正堂內的官員們,劉繼隆沉吟片刻後看向陳瑛:“炒茶在關內道販賣的情況如何?”
“迴節帥。”陳瑛眼見點到自己,他當即迴答道:
“我們這次隻帶了二百擔炒茶來試水,卻不想能以每擔二貫錢的價錢賣出。”
“以我隴右茶產,每歲向關內道販茶能獲利兩萬貫。”
“不過關內道的馬價迴漲了些,如今已經達到挽馬四貫,乘馬九貫,軍馬十二貫,黃牛七貫。”
“此外,關內道的饑民價格也漲了,加之會州動亂,我們在關內道的口馬貿易恐怕就要落空了。”
陳瑛的判斷倒是很對,以官軍的軍紀,會州動亂結束後,人口必然驟減,到時候朝廷大概率會招撫關內道饑民前往會州。
如此一來,關內道的饑民得到了安置,隴右再想招撫饑民就困難了。
不過對此,劉繼隆也早就在得知會州番亂的時候猜到了。
“無礙,口馬貿易做不了,茶葉和綢緞絹布等貿易還是能做的。”
劉繼隆安撫著他,同時看向曹茂:“口馬貿易就看你這邊了。”
“節帥放心!”曹茂作揖道:
“隻要錢糧足夠,劍南道和山南道的官員就能帶來足夠多的饑民。”
“哪怕是節度使換人了,也不影響他們與我們貿易往來。”
雖說裴休改革漕運和鹽鐵讓朝廷賦稅增加,但各州縣官員依舊要向京兆起運錢糧。
在維持州縣運轉的同時,還需要起運錢糧,這讓許多州縣官員,不得不加入到隴右的口馬貿易中。
由此可見,國庫早已入不敷出。
畢竟相比較曆史上的情況,由於劉繼隆的異軍突起,致使朝廷不得不在秦隴增設兵馬,財政負擔也隨之加重。
若是再起戰事,那朝廷便隻能繼續向百姓加稅了。
一旦向百姓加稅,那淮南、河南等道百姓,必然會不堪重負,隻能揭竿而起。
可以說,局勢發展到如今,哪怕劉繼隆什麽都不做,唐廷的滅亡也將提前。
不過他可不會老老實實的等待,而是會繼續推波助瀾。
想到這裏,他目光看向張昶:“磨禪川的論恐熱,近來可有異動?”
“沒有。”張昶搖搖頭道:
“磨禪川的那些部落本就是因為他的名氣才依附他的,去年他無功而返,那些部落雖然沒有直接脫離他,但也沒有那麽恭順了。”
“老馬今年朝磨禪川派出了不少行商,拉攏了不少人,隻要論恐熱有所動向,我們就能第一時間掌握。”
馬成依舊穩健,往磨禪川摻沙子這種事情,他倒是幹的十分熟練,比尚鐸羅和厝本還出色。
“盯緊他,等我們收複了鄯州,下一步便是將此人抹除。”
劉繼隆眼睛微眯,語氣平淡的說出了決定其生死的話語。
張昶點頭應下,劉繼隆也在之後談了不少事情,最後決定擺宴正堂,邊吃邊說。
倒是在他做足安排的時候,從臨州離去的楊複恭,也在同時抵達了成都。
隴右乘馬的質量,確實比關內道的軍馬還好,足夠讓白敏中為西川訓練一支精騎。
對此,白敏中十分滿意,忍不住的誇讚道:
“有子恪為西川奔走,西川的精騎也能早早編練,為朝廷守邊拓土了。”
二人站在成都城北十餘裏外的馬場內,望著從隴右帶迴的乘馬,臉上滿意之色根本藏不住。
楊複恭作揖行禮:“司空謬讚了,下官隻不過做了該做的事情罷了。”
“有了司空編練的這些騾軍、馬軍和精騎,西川也將銅牆鐵壁,即便昔年吐蕃強盛再複,也難以越過翼維二州。”
“嗬嗬……”白敏中輕笑幾聲,隨後問道:
“你能弄來這麽多馬匹也不容易,以劉繼隆的性格,恐怕不會輕易販賣這些良馬。”
“確實。”楊複恭承認了白敏中的猜測,同時將劉繼隆的那些話,轉達給了白敏中。
畢竟此前白敏中說過,西川與隴右的合作不會持續太久。
若是他不點頭,那兩方的貿易恐怕就此打住。
好在楊複恭的擔心多餘了,因為白敏中聽完他的話後搖頭道:
“他無非是想拖住我們,讓商道開辟久一些,遷徙更多的饑民和逸民罷了。”
“不過自從他遷徙逸民和饑民開始,西川的案子也少了許多,這倒是一件好事。”
饑民詞如其名,都是遭了難的百姓,隻要安置妥當,基本不會鬧事,但逸民就不同了。
逸民本是稱唿那些節行超逸、避世隱居的人。
但隨著時間推移,也漸漸開始泛指那些整日遊手好閑,不事耕種之徒。
這些人聚集成為團夥,常以打架時慣用的兇器為各自的綽號。
但凡人數多了,他們就會開始勾結底層吏員,對百姓收取保護費,用來賄賂各縣官員。
除此之外,他們也會刺探落腳州縣行商的信息,想方設法套取他們住址、父親、祖父姓名等私密信息,然後偽造這些商人父祖的借據,帶著團夥上門討債。
在客商感覺這些借據真偽難辨,不置可否之際,這群人便會惡言惡語的威脅客商,陳述利害,逼的客商“還賬”,自認倒黴。
當然,能做這些事情的逸民,都是有實力的逸民。
那些沒有實力的逸民,通常都是做些小偷小摸、吃白食和調戲女子,欺行霸市的事情。
對於這些逸民,以往白敏中也十分頭疼,抓了不能殺,又沒錢安置他們,隻能關些日子後放走。
如今有了劉繼隆願意接收他們,白敏中幹脆就讓人把這些犯了事的移民抓起來,貶為口馬,販往隴右去。
憑借這一手段,西川境內風氣澄清,而他也借此從劉繼隆手中賺取了些許錢財,充實了府庫。
不過這些錢財,大部分還是流迴了隴右,畢竟西川需要隴右的馬匹。
想到這裏,白敏中也沉吟道:“入春以來,有幾個縣遭了災,上萬災民需要安置,而府庫拿不出那麽多錢糧。”
“你派人去看看,將青壯安置,將老弱婦孺遷往隴右吧。”
他最終決定給劉繼隆一些甜頭嚐嚐,以此獲取更多的隴右良馬,編練他心心念念的精騎。
不過所謂的“遷徙”,卻並非是走正常渠道,而是依舊走的口馬渠道。
楊複恭也門清,所以他作揖承諾道:“司空放心,此事由下官操辦,定然不會出什麽岔子。”
“不過這件事若是被其他人知道,那……”
白敏中眉頭微皺,不假思索道:“過幾日老夫會派騾軍將文州、扶州、維州、翼州的兵馬替換下來,你看著辦。”
他提到的這四個州,都是西川與隴右接壤的州縣。
沒了這幾個州縣的兵馬通風報信,他們與劉繼隆的事情,自然無人知曉。
見狀,楊複恭緩緩作揖退下,而白敏中則是撫須看著遠處疾馳的隴右良馬,滿意之色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