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棋觀人
下棋的人迴答別人的問話,大多是“修身養性”之類的自我褒獎。其實也不盡然。日常生活中,萬子寅完全是一個長者風範,待人豁達,喜怒不見顏色。有一天,他和他的兩個好朋友一邊下棋,一邊泛舟於河上。萬子寅棋力最弱,所以當看客的時間也最多。王樨和吳幼元棋力相當,所以下得難分難解酣暢淋漓。好不容易輪到萬子寅,兩人卻總是不肯手下留情,非殺他一個片甲不留才覺得過癮。
兩人是否事先商量好了什麽,當然不得而知。但從二人的眼神跟那股狠勁,顯然又有所預謀。不知萬子寅是否也察覺到什麽沒有,總之最後,他突然將眼前的棋盤掀了個底朝天,接著就站起來,提起兩腳惡狠狠地踩那些落在船上的黑白子。等他聽見王樨們的竊笑,忽然清醒過來,連忙又去收拾那些棋局。一切弄好,他再笑眯眯地一個個地請王樨他們坐到棋盤前,讓他們接著再下。由於棋子大多都掉到了河中,後來棋子就不夠用的了。萬子寅見王樨他們故意找他要棋子,隻好說了一句他們規定的話了事。
他說:“以前有天女散花,現在有子寅葬棋。”
曆史上曾有一個叫李杓直的人,什麽都不賭,卻偏偏偷吃掉了人家幾顆棋子。這局棋是贏了下來,可他卻沒有問過他的胃同不同意這個做法。現在,包括專業棋手在內對一步壞棋的描述,都是說出了“大漏勺子”。大概,此語出典於這裏不為過吧?
和“李勺子”這樣的賴皮比起來,萬子寅顯然要可愛許多。
但如何對待賴皮,有的人卻顯得有些“修養”得過頭了。
《玉泉子》記,呂元膺做東都留守時,有很多人來投奔。他一般都要安排的,但能夠留在他身邊的,大多是能辦事又能下棋的人。平時,各幹各的工作。到了周末,呂元膺就要將他們集聚過來,舉辦一個小型的比賽。這天,正好輪到他與一個他平日很喜歡的青年對陣。
快到終局,忽然有人送來了一份文件要呂元膺簽字。就在他低頭的瞬間,那個青年以為他不防備,便極快地在棋的要緊處拿掉了一個棋子。呂元膺處理完文件,不動聲色地接著又下了幾步,便推枰認輸了。那個青年最後如願以償地獲得了今天的晚飯杯冠軍。
第二天,呂元膺將這個青年叫到他的辦公室,說了很多鼓勵他的話,又送了他許多禮物,然後告訴他說,自己就要調走了,所以無法再照顧他,現在你就得趕快走,想辦法另外找一份工作。
至於為什麽要辭退他,直到十年後,呂元膺快要死了,才將他的兒孫們叫到他的床前,說出了他的想法。他說:“從今以後,你們交朋友都要以我為戒,以我為準繩。那個年輕人,多才多藝,若不是因為在棋上發現了他的劣跡,可能我就當他是我的人了。可惜啊,雖然是一顆小小的棋子,卻看到了他有一顆多麽可怕的心!當時,我沒有將這些告訴給你們,是怕你們找他理論,他反過來又會謀算你們。現在,我將這些告訴給你們,是怕我一死,這個教訓就再也沒人給你們講了。切記,切記啊!”
而我看到這裏,卻替棋手們出了一身冷汗。
棋如人生,卻又不是人生。人生如此,棋也如此。在路上,誰都難免走錯路,誰都不敢保證他不出“漏勺子”。對於出了“漏勺子”的人,不管是刻意為之,還是一時糊塗,都不應該將他一棒子打死。
如果說,那個青年是一塊璞玉,呂元膺放走的可能就是一塊寶石。那個青年是一隻猛虎,呂元膺放走的可能就是禍害。作為長官,他要承擔失察的責任。作為長者,他要承擔道義的責任。如此深刻的道理,他不對當事人而隻讓自己的子孫知曉,不說用心險惡也難逃自私的嫌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呂元膺最後的人生坦白,可以說才是他個人曆史上最大的一個“漏勺子”。
曆史如棋。正是呂元膺這樣的好好先生的層出不窮,才使我們的中國曆史“漏勺子”不斷。也正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漏勺子”,在中國的大地上,才觸目驚心地出現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恥辱,才有了日本伊藤老太太單騎挑翻中國棋壇的驕橫。我想,這才是值得我們在對局時謹記的。
下棋的壞人
常常聽很多棋友說這樣一句話:“別怕,下棋的沒有一個壞人。”
我知道說這些話的棋友一定是好心,而且還潛意識地希望,每個人都能喜歡圍棋。若以此推論,到人人都下圍棋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不就沒有壞人了嗎?
當然這是最美好的願望,隻是很難實現。說實話,當很多棋友將這句話當成了他們的口頭禪的時候,可能沒有意識到這句話裏隱藏著的危害性。所謂以棋會友,說的也就是大家開始誰都不認識誰,經過一段時間的圍棋交往,大家漸漸都熟悉起來,後來都成了朋友。問題是接下來該怎麽辦。
越來越多的朋友聚在一起,老的會向新的朋友介紹這個下棋的群體,是一個好人匯聚的群體。所以,他大可不必擔心,下棋會碰到壞人。但既身入社會,人生又不單純地隻是下棋。
所以,接下來的朋友相聚,可能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比如,一起去聽歌,見新的朋友,一起做生意,旅遊,或者一起突發奇想,幹點以前從未幹過的事情。這時,大家就會看人了。看人,實際就是大浪淘沙、物以類聚的過程。合則一起,不和則分開。合則有事一起做,不合有事就做不成。這個過程,也總會有人站出來對大家說:“怕什麽怕?看看我們,哪一個不是下棋的,下棋的人沒有一個壞人。”於是,大家都打消了顧慮,也達成了共識。至於什麽事情,那是下一步的事。不看僧麵看佛麵,恐怕每一個人都會在心裏這樣想:是啊,你看哪個不是下棋的,下棋的會害下棋的嗎?
果真如此嗎?我們且翻開曆史,從頭至尾看一看。
唐朝。有一人發現劉備墓,想掘墓盜寶又有些膽怯。於是,他就找了幾個朋友。而這幾個朋友想的就是那句話,所以連問都不問一聲便跟他一起去了。結果,幾個人打開墓地,就有人產生了幻覺,竟看見墓裏張燈結彩,劉備與孔明下著圍棋,張飛與關羽一左一右地在他們身後互護。幻覺裏,有人還聽見了張飛對他們喝罵,並逼著他們喝下了幾杯酒。這些人當時就嚇昏了幾個,出來才發現手裏盜來的寶物竟然都是張牙舞爪的毒蛇。
明朝。嚴嵩權傾一時,倒台後抄沒其家財,僅用作下棋的玉石、金銀棋具,就達數百副之多。很難想象,嚴嵩如果不酷愛圍棋,他的那些所謂的朋友怎麽能投其所好,送他如此眾多價值連城的“棋具”?清朝。和珅則更上一層樓,抄出的棋具之珍、之奇、之多,連那些見慣了寶貝的官僚們,一個個都在心裏罵娘。這兩人都會下一點圍棋,但誰會說這兩個就是好人呢?
近代的段祺瑞,一生酷愛圍棋。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可謂是形形色色,其中當然也不乏圍棋人士。但我們不能因為段祺瑞身邊有著眾多的棋士,就幼稚地將其簡單劃入到好人的行列。
而在當代,又有多少貌似棋手卻心如蛇蠍的歹徒。據近日報載,一兇徒在搶得朋友的錢財並將其殺害之後,竟然逃到北京,利用其高超的棋藝在一家圍棋俱樂部隱藏了多年。憑著業餘五段的棋力,他不僅靠下彩棋吃飽了飯,而且還當了那家俱樂部的圍棋教練。當很多人向他請教棋藝的時候,有誰能夠想到,與自己在傾心手談的那雙手會是血淋淋的呢?
所以,當有人邀請我們做什麽事情,並口口聲聲說著這番話時,我們一定要小心了。借用大家喜歡的東西來標榜什麽,表白什麽,那麽,這個人一定是對你有所用心。
我的建議是,如果是用心險惡,那麽遠離他,如果是用心良苦,那麽就問問清楚——畢竟,在我們身邊的確有一些隻會下棋而找不到工作的朋友,付給他一些對局費,可能他就能吃幾天飽飯了。
美容美心
江水易改,本性難移,說的是人性裏固有的東西,一般是很難改造的。極端的說法,當然就像罵人——狗改不了吃屎,說明一個人對一個人的痼疾已到了痛恨的地步。有的人可能會有所收斂,有的人則可能變本加厲,甚至還要故意激怒你:怎麽樣,狗是改不了吃屎,可是有的狗,想吃屎都趕不上熱的。顯然,矛盾在這裏激化了。
既然打罵不管用,那就要另想良策。或者寄情於山水,或者高懸一個大寫的“忍”字,是人的自覺行為。不自覺的人,也許時常就要靠他人的提醒了。
故人李訥,做事粗糙,脾氣也十分的暴躁。他自己不覺得,反而經常對勸他的人質問道:你們要是聰明一些,我會這樣對待你們嗎?我的聲音大,說明我有理,我有理,你們當然對我說話聲音要小一點了。他的這番詭辯,叫家人又可氣又可笑。
好在李訥酷愛圍棋,隔三差五地總要邀一些朋友到自己的房間去下。
慢慢的,他的家人就發現了訣竅。不管李訥當時的情緒有多麽激動,但隻要棋友一來,他會立刻躡手躡腳起來,嗓音自動降了一個八度,表情也由冬天轉到了春天。尤其神奇的是,手拈黑白子的李訥,不管誰跟他講話,他都會先對你“哦”一聲,然後會露出一些笑容給你,接著才是他要告訴你的答案。
開始家人很害怕,以為這是火山爆發前的寂靜。小心翼翼地觀察了幾天,便放下心來再看李訥,神態安詳,目光平和,雙唇微閉,臉上的橫肉沒有了,所以連他的皺紋也看不見了。
他的老母親曾經激動地對兒媳說,他要是天天這樣就好了。誰說他當官當老了,你看,他現在這個樣子,好像是年輕了十歲都不止哩。
別人拿李訥當笑話講,說他不找情人,不到發廊,不跟著潮流走,所以就惹惱了風流之神,派一隻狐狸變成了圍棋,硬是將他迷倒在了棋盤裏。否則,他那麽厲害的一個人,怎麽一見了圍棋就變得柔情似水?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嘛。
再說一個叫甄琛的廣東人。《魏書》說他年少敏慧,通曉經史,很早就考上了秀才。後來帶著書童到了京城,忽然迷上了圍棋。開始還有所節製,慢慢就通宵達旦地到處找人下棋去了。如此一來,別說學業,就連飯也懶得吃了。他的書童時常陪著,既要為他不斷地剪燭花,磕睡一下就要挨打,uu看書 w.uuansh真是苦不堪言。忍無可忍的書童,在一天的早上,突然出人意料地要求與他的主人對弈一局。甄琛很奇怪,說你連棋都沒摸過,怎麽跟我下。便胡亂和他下了幾手。結果,甄琛居然屢戰屢敗。
書童這時才不慌不忙地給甄琛跪下,磕了一個頭,說:先生啊,我有話要對你講。先生如果要打我,也請讓我把話說完。先生拋家室,遠父母,為的是要在京城有所作為。我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先生才讓我一起來的。若是先生徹夜攻讀,做飯,倒茶,侍候,我決不敢有一點懈怠。可是現在,先生丟了書卷拿起圍棋,日夜不息,我就不知道先生是什麽意思了。
想先生的聰明比我何止高萬千,如何在棋上連敗於我呢?其中的道理,請先生三思。
甄琛半晌沒有言語。第二天,他讓書童將自己捆在一張椅子上,並告訴書童,無論如何都不許替他解開繩索。一連三天,甄琛果然戒掉了棋癮,並讓他的書童跟著他一起,拜大儒許睿為師,兩人互助互進,後來都做了搞監察的官員。這真是圍棋史上的一段佳話啊。張學良先生為了戒掉毒癮,也曾讓衛士將他捆綁起來,並成就了日後“西安事變”的偉業。這種主仆間的義舉,美化了他們各自的心靈,也未嚐不可以美化他人的心靈吧。
下棋的人迴答別人的問話,大多是“修身養性”之類的自我褒獎。其實也不盡然。日常生活中,萬子寅完全是一個長者風範,待人豁達,喜怒不見顏色。有一天,他和他的兩個好朋友一邊下棋,一邊泛舟於河上。萬子寅棋力最弱,所以當看客的時間也最多。王樨和吳幼元棋力相當,所以下得難分難解酣暢淋漓。好不容易輪到萬子寅,兩人卻總是不肯手下留情,非殺他一個片甲不留才覺得過癮。
兩人是否事先商量好了什麽,當然不得而知。但從二人的眼神跟那股狠勁,顯然又有所預謀。不知萬子寅是否也察覺到什麽沒有,總之最後,他突然將眼前的棋盤掀了個底朝天,接著就站起來,提起兩腳惡狠狠地踩那些落在船上的黑白子。等他聽見王樨們的竊笑,忽然清醒過來,連忙又去收拾那些棋局。一切弄好,他再笑眯眯地一個個地請王樨他們坐到棋盤前,讓他們接著再下。由於棋子大多都掉到了河中,後來棋子就不夠用的了。萬子寅見王樨他們故意找他要棋子,隻好說了一句他們規定的話了事。
他說:“以前有天女散花,現在有子寅葬棋。”
曆史上曾有一個叫李杓直的人,什麽都不賭,卻偏偏偷吃掉了人家幾顆棋子。這局棋是贏了下來,可他卻沒有問過他的胃同不同意這個做法。現在,包括專業棋手在內對一步壞棋的描述,都是說出了“大漏勺子”。大概,此語出典於這裏不為過吧?
和“李勺子”這樣的賴皮比起來,萬子寅顯然要可愛許多。
但如何對待賴皮,有的人卻顯得有些“修養”得過頭了。
《玉泉子》記,呂元膺做東都留守時,有很多人來投奔。他一般都要安排的,但能夠留在他身邊的,大多是能辦事又能下棋的人。平時,各幹各的工作。到了周末,呂元膺就要將他們集聚過來,舉辦一個小型的比賽。這天,正好輪到他與一個他平日很喜歡的青年對陣。
快到終局,忽然有人送來了一份文件要呂元膺簽字。就在他低頭的瞬間,那個青年以為他不防備,便極快地在棋的要緊處拿掉了一個棋子。呂元膺處理完文件,不動聲色地接著又下了幾步,便推枰認輸了。那個青年最後如願以償地獲得了今天的晚飯杯冠軍。
第二天,呂元膺將這個青年叫到他的辦公室,說了很多鼓勵他的話,又送了他許多禮物,然後告訴他說,自己就要調走了,所以無法再照顧他,現在你就得趕快走,想辦法另外找一份工作。
至於為什麽要辭退他,直到十年後,呂元膺快要死了,才將他的兒孫們叫到他的床前,說出了他的想法。他說:“從今以後,你們交朋友都要以我為戒,以我為準繩。那個年輕人,多才多藝,若不是因為在棋上發現了他的劣跡,可能我就當他是我的人了。可惜啊,雖然是一顆小小的棋子,卻看到了他有一顆多麽可怕的心!當時,我沒有將這些告訴給你們,是怕你們找他理論,他反過來又會謀算你們。現在,我將這些告訴給你們,是怕我一死,這個教訓就再也沒人給你們講了。切記,切記啊!”
而我看到這裏,卻替棋手們出了一身冷汗。
棋如人生,卻又不是人生。人生如此,棋也如此。在路上,誰都難免走錯路,誰都不敢保證他不出“漏勺子”。對於出了“漏勺子”的人,不管是刻意為之,還是一時糊塗,都不應該將他一棒子打死。
如果說,那個青年是一塊璞玉,呂元膺放走的可能就是一塊寶石。那個青年是一隻猛虎,呂元膺放走的可能就是禍害。作為長官,他要承擔失察的責任。作為長者,他要承擔道義的責任。如此深刻的道理,他不對當事人而隻讓自己的子孫知曉,不說用心險惡也難逃自私的嫌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呂元膺最後的人生坦白,可以說才是他個人曆史上最大的一個“漏勺子”。
曆史如棋。正是呂元膺這樣的好好先生的層出不窮,才使我們的中國曆史“漏勺子”不斷。也正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漏勺子”,在中國的大地上,才觸目驚心地出現了“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恥辱,才有了日本伊藤老太太單騎挑翻中國棋壇的驕橫。我想,這才是值得我們在對局時謹記的。
下棋的壞人
常常聽很多棋友說這樣一句話:“別怕,下棋的沒有一個壞人。”
我知道說這些話的棋友一定是好心,而且還潛意識地希望,每個人都能喜歡圍棋。若以此推論,到人人都下圍棋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不就沒有壞人了嗎?
當然這是最美好的願望,隻是很難實現。說實話,當很多棋友將這句話當成了他們的口頭禪的時候,可能沒有意識到這句話裏隱藏著的危害性。所謂以棋會友,說的也就是大家開始誰都不認識誰,經過一段時間的圍棋交往,大家漸漸都熟悉起來,後來都成了朋友。問題是接下來該怎麽辦。
越來越多的朋友聚在一起,老的會向新的朋友介紹這個下棋的群體,是一個好人匯聚的群體。所以,他大可不必擔心,下棋會碰到壞人。但既身入社會,人生又不單純地隻是下棋。
所以,接下來的朋友相聚,可能還有別的事情要做。比如,一起去聽歌,見新的朋友,一起做生意,旅遊,或者一起突發奇想,幹點以前從未幹過的事情。這時,大家就會看人了。看人,實際就是大浪淘沙、物以類聚的過程。合則一起,不和則分開。合則有事一起做,不合有事就做不成。這個過程,也總會有人站出來對大家說:“怕什麽怕?看看我們,哪一個不是下棋的,下棋的人沒有一個壞人。”於是,大家都打消了顧慮,也達成了共識。至於什麽事情,那是下一步的事。不看僧麵看佛麵,恐怕每一個人都會在心裏這樣想:是啊,你看哪個不是下棋的,下棋的會害下棋的嗎?
果真如此嗎?我們且翻開曆史,從頭至尾看一看。
唐朝。有一人發現劉備墓,想掘墓盜寶又有些膽怯。於是,他就找了幾個朋友。而這幾個朋友想的就是那句話,所以連問都不問一聲便跟他一起去了。結果,幾個人打開墓地,就有人產生了幻覺,竟看見墓裏張燈結彩,劉備與孔明下著圍棋,張飛與關羽一左一右地在他們身後互護。幻覺裏,有人還聽見了張飛對他們喝罵,並逼著他們喝下了幾杯酒。這些人當時就嚇昏了幾個,出來才發現手裏盜來的寶物竟然都是張牙舞爪的毒蛇。
明朝。嚴嵩權傾一時,倒台後抄沒其家財,僅用作下棋的玉石、金銀棋具,就達數百副之多。很難想象,嚴嵩如果不酷愛圍棋,他的那些所謂的朋友怎麽能投其所好,送他如此眾多價值連城的“棋具”?清朝。和珅則更上一層樓,抄出的棋具之珍、之奇、之多,連那些見慣了寶貝的官僚們,一個個都在心裏罵娘。這兩人都會下一點圍棋,但誰會說這兩個就是好人呢?
近代的段祺瑞,一生酷愛圍棋。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可謂是形形色色,其中當然也不乏圍棋人士。但我們不能因為段祺瑞身邊有著眾多的棋士,就幼稚地將其簡單劃入到好人的行列。
而在當代,又有多少貌似棋手卻心如蛇蠍的歹徒。據近日報載,一兇徒在搶得朋友的錢財並將其殺害之後,竟然逃到北京,利用其高超的棋藝在一家圍棋俱樂部隱藏了多年。憑著業餘五段的棋力,他不僅靠下彩棋吃飽了飯,而且還當了那家俱樂部的圍棋教練。當很多人向他請教棋藝的時候,有誰能夠想到,與自己在傾心手談的那雙手會是血淋淋的呢?
所以,當有人邀請我們做什麽事情,並口口聲聲說著這番話時,我們一定要小心了。借用大家喜歡的東西來標榜什麽,表白什麽,那麽,這個人一定是對你有所用心。
我的建議是,如果是用心險惡,那麽遠離他,如果是用心良苦,那麽就問問清楚——畢竟,在我們身邊的確有一些隻會下棋而找不到工作的朋友,付給他一些對局費,可能他就能吃幾天飽飯了。
美容美心
江水易改,本性難移,說的是人性裏固有的東西,一般是很難改造的。極端的說法,當然就像罵人——狗改不了吃屎,說明一個人對一個人的痼疾已到了痛恨的地步。有的人可能會有所收斂,有的人則可能變本加厲,甚至還要故意激怒你:怎麽樣,狗是改不了吃屎,可是有的狗,想吃屎都趕不上熱的。顯然,矛盾在這裏激化了。
既然打罵不管用,那就要另想良策。或者寄情於山水,或者高懸一個大寫的“忍”字,是人的自覺行為。不自覺的人,也許時常就要靠他人的提醒了。
故人李訥,做事粗糙,脾氣也十分的暴躁。他自己不覺得,反而經常對勸他的人質問道:你們要是聰明一些,我會這樣對待你們嗎?我的聲音大,說明我有理,我有理,你們當然對我說話聲音要小一點了。他的這番詭辯,叫家人又可氣又可笑。
好在李訥酷愛圍棋,隔三差五地總要邀一些朋友到自己的房間去下。
慢慢的,他的家人就發現了訣竅。不管李訥當時的情緒有多麽激動,但隻要棋友一來,他會立刻躡手躡腳起來,嗓音自動降了一個八度,表情也由冬天轉到了春天。尤其神奇的是,手拈黑白子的李訥,不管誰跟他講話,他都會先對你“哦”一聲,然後會露出一些笑容給你,接著才是他要告訴你的答案。
開始家人很害怕,以為這是火山爆發前的寂靜。小心翼翼地觀察了幾天,便放下心來再看李訥,神態安詳,目光平和,雙唇微閉,臉上的橫肉沒有了,所以連他的皺紋也看不見了。
他的老母親曾經激動地對兒媳說,他要是天天這樣就好了。誰說他當官當老了,你看,他現在這個樣子,好像是年輕了十歲都不止哩。
別人拿李訥當笑話講,說他不找情人,不到發廊,不跟著潮流走,所以就惹惱了風流之神,派一隻狐狸變成了圍棋,硬是將他迷倒在了棋盤裏。否則,他那麽厲害的一個人,怎麽一見了圍棋就變得柔情似水?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嘛。
再說一個叫甄琛的廣東人。《魏書》說他年少敏慧,通曉經史,很早就考上了秀才。後來帶著書童到了京城,忽然迷上了圍棋。開始還有所節製,慢慢就通宵達旦地到處找人下棋去了。如此一來,別說學業,就連飯也懶得吃了。他的書童時常陪著,既要為他不斷地剪燭花,磕睡一下就要挨打,uu看書 w.uuansh真是苦不堪言。忍無可忍的書童,在一天的早上,突然出人意料地要求與他的主人對弈一局。甄琛很奇怪,說你連棋都沒摸過,怎麽跟我下。便胡亂和他下了幾手。結果,甄琛居然屢戰屢敗。
書童這時才不慌不忙地給甄琛跪下,磕了一個頭,說:先生啊,我有話要對你講。先生如果要打我,也請讓我把話說完。先生拋家室,遠父母,為的是要在京城有所作為。我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先生才讓我一起來的。若是先生徹夜攻讀,做飯,倒茶,侍候,我決不敢有一點懈怠。可是現在,先生丟了書卷拿起圍棋,日夜不息,我就不知道先生是什麽意思了。
想先生的聰明比我何止高萬千,如何在棋上連敗於我呢?其中的道理,請先生三思。
甄琛半晌沒有言語。第二天,他讓書童將自己捆在一張椅子上,並告訴書童,無論如何都不許替他解開繩索。一連三天,甄琛果然戒掉了棋癮,並讓他的書童跟著他一起,拜大儒許睿為師,兩人互助互進,後來都做了搞監察的官員。這真是圍棋史上的一段佳話啊。張學良先生為了戒掉毒癮,也曾讓衛士將他捆綁起來,並成就了日後“西安事變”的偉業。這種主仆間的義舉,美化了他們各自的心靈,也未嚐不可以美化他人的心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