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走出第一步
讓你當縣令,你開啟商業革命? 作者:江北送傘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越聽越生氣,就差暴起動手了,但是盛怒之下,麵對鍾年,他也隻能怒一下……
鍾年眼看著朱棣就要紅溫了,這才說但是:
“但是吧,如果朝廷願意收購的話,我倒是可以考慮給個低價,怎麽樣,要不要考慮考慮?”
朱棣唿吸一窒,旋即有些鬱悶地看了鍾年一眼。
他此時當然也反應過來了,鍾年本來就是打算拿來給朝廷開荒用的,剛才那魏滿說了一半但被鍾年給攔住了,結合現在鍾年的話,傻子也猜得出來。
但是……他還真不好意思白嫖,最可恨的是鍾年這廝根本就沒有忠君思想,拿臣子那一套理念跟他講完全就是對牛彈琴,這貨說白了就是個商人!還是個奸商!
朱棣捏著鼻子猶豫了好半晌才悶聲道:“一百兩銀子一石,我要七成。”
鍾年掐著手指粗略估計了下,捏了捏下巴,伸出八個手指。
“八百兩?你他娘的怎麽不去搶啊……”
“上一邊去!我是說給你八成,多了我也用不了,南方還是以經濟作物和細糧為主,紅薯這東西極易存活,對環境需求小,適合北方種植,南方的氣候鍾紅薯浪費了。
還有玉米和土豆,都放在北方種就行,南方的話,最好還是種植桑樹、茶葉、棉花、糖料作物比如甘蔗這樣的作物最好,開海肯定是以福建、浙江兩地為主,在南方種植經濟作物便於直接運輸出海進行貿易……”
“你等會,不是,你真打算靠著北方產的糧食養活全國人?南方全種經濟作物,先不說朕同不同意了,就算朕全權支持你,你覺得讓南方老百姓不種糧食去種什麽棉花……不是,你要有那能耐,能說的動南方那數千萬百姓,算我服你哈!”
鍾年撇了撇嘴,眸含深意地看了朱棣一眼,苦笑了下,沒搭這話。
他總不能說,他打算讓東南亞等國家幫忙種糧食,靠購買商品糧維持國內大規模工業化吧?
這麽搞,朱棣肯定不幹……當然了,他也知道,封建社會,告訴百姓不種糧食種經濟作物,這也沒人能接受,這事確實短時間內做不了。
“算了,一口也吃不成個胖子,先不說南方的問題,這個以後再說好吧,主要是眼下這些種子,也就足夠北方使用,等到來年出了貨,咱再說下一步的事,可以不?”
朱棣勉強答應下來,哼道:“八成的話,你得給我便宜點。”
鍾年臉一黑,“蹬鼻子你就想上臉是吧……”
“哎哎哎,你幹嘛,我好歹也是……也是你結拜兄弟的爹,哪有對長輩動手的……好好好,怕了你了,該一百兩就一百兩,行了吧?”
朱棣本想說自己是皇帝,但奈何他愕然發現,鍾年這個“文人”根本就沒有半點忠君思想,也就還算是孝順,結果鍾年愣是軟硬不吃隻認錢。
鍾年這才將手放下,哼哼道:“十萬兩銀子,對於尋常人不少,但是對於你來說,還不是灑灑水的事?”
“哎哎哎,你說話可要負責啊,還灑灑水……你灑一個我看看?皇帝是有錢,但是上次你也不是沒看到,我一跟戶部要點錢,老夏就跟死了……咳咳,那什麽一樣,哭的稀裏嘩啦的!我總不能直接要吧?到時候那群言官還指不定怎麽罵我呢!”
朱棣說的是實情,要說夏原吉這個人,其他的先不談,單論能力,特別是管錢的能力,終中國封建一朝,未有能出其右者,永樂一朝平均每年的花費都在四千萬兩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夏原吉還能保證戶部供應得起。
搞錢的方式說來說去無非那兩種,開源和節流,就這樣一個人,皇帝想要亂花錢那是門都沒有!
除非你皇帝不要臉硬要,那我隻是一個戶部尚書,這錢我肯定還得給你,但是你要是亂花那你絕壁挨噴!
挨噴還不算,史官還得狠狠地記你一筆,再加上民間輿論……那玩意皇帝也扛不住。
所以夏原吉掐著朱棣的七寸這話並不是空穴來風,但……
鍾年卻是絲毫不給麵子,“不是,你看我像傻子嗎?我知道戶部的錢你平常調不動,我也知道你內帑窮,沒什麽錢,但是再窮我可不信你二百萬都沒有,就十萬兩,還是用來買種子這東西,你至於心疼成這樣?
唱戲你也用點心行不行啊?”
朱棣訕訕笑了下,沒接話,顯然被鍾年給說中了,皇帝再窮,也不至於十萬兩都要心疼,何況是用來買種子!
“行了,看也看了,咱們出去吧,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
朱棣緩緩吐出一口濁氣,沒有說話,但是通過那堅定的眼神,鍾年知道,這件事不會再有意外了。
……
八月初九,經過三天的扯皮,百官終於同意北方開荒政策,代價是:漢王就藩、朝五品及以上官員漲俸三成,五品以下官員漲俸而成、從今往後無論品級,俸祿全部由七成錢三成糧構成。
當然,這還不夠,在鍾年的授意下,朱棣私下召見了參與作亂的尚書,答應此事不予追究。
當然,其實這不是什麽籌碼,朱棣本來也沒打算追究下去,因為這種事情,既然沒鬧到明麵上去,那就沒有必要搞得人心惶惶,真要是上綱上線,六部尚書加一個行部尚書,這裏麵得有五個誅九族的!
朝堂必然要麵臨著一波大清洗,如此一來,朱棣的所有計劃都要暫時擱淺,朝局不穩的情況下去搞地方完全就是癡人說夢。
而且張三豐已經廢了,漢王也已經趕赴雲南了,同時紀綱帶著三個千戶也跟著去了,那地方根本也鬧不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沒必要上綱上線了,疏遠肯定要疏遠,但是當下,在沒有新人補充進來的前提下,這些人還是得用。
但對於參與進來的各部尚書來講,能活著就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了,自然不會再和皇帝唱反調,其實一開始他們也沒敢說話,都是下麵的人在抱團,現在老大迴來發話了,下麵那些人組成的“臨時小團隊”瞬間就潰散了。
武英殿內,朱棣罕見地沒有批奏折,躺在仿製的搖椅上,輕輕晃動著,手上捧著一杯茶,喃喃自語:“總算是走出第一步了……”
鍾年眼看著朱棣就要紅溫了,這才說但是:
“但是吧,如果朝廷願意收購的話,我倒是可以考慮給個低價,怎麽樣,要不要考慮考慮?”
朱棣唿吸一窒,旋即有些鬱悶地看了鍾年一眼。
他此時當然也反應過來了,鍾年本來就是打算拿來給朝廷開荒用的,剛才那魏滿說了一半但被鍾年給攔住了,結合現在鍾年的話,傻子也猜得出來。
但是……他還真不好意思白嫖,最可恨的是鍾年這廝根本就沒有忠君思想,拿臣子那一套理念跟他講完全就是對牛彈琴,這貨說白了就是個商人!還是個奸商!
朱棣捏著鼻子猶豫了好半晌才悶聲道:“一百兩銀子一石,我要七成。”
鍾年掐著手指粗略估計了下,捏了捏下巴,伸出八個手指。
“八百兩?你他娘的怎麽不去搶啊……”
“上一邊去!我是說給你八成,多了我也用不了,南方還是以經濟作物和細糧為主,紅薯這東西極易存活,對環境需求小,適合北方種植,南方的氣候鍾紅薯浪費了。
還有玉米和土豆,都放在北方種就行,南方的話,最好還是種植桑樹、茶葉、棉花、糖料作物比如甘蔗這樣的作物最好,開海肯定是以福建、浙江兩地為主,在南方種植經濟作物便於直接運輸出海進行貿易……”
“你等會,不是,你真打算靠著北方產的糧食養活全國人?南方全種經濟作物,先不說朕同不同意了,就算朕全權支持你,你覺得讓南方老百姓不種糧食去種什麽棉花……不是,你要有那能耐,能說的動南方那數千萬百姓,算我服你哈!”
鍾年撇了撇嘴,眸含深意地看了朱棣一眼,苦笑了下,沒搭這話。
他總不能說,他打算讓東南亞等國家幫忙種糧食,靠購買商品糧維持國內大規模工業化吧?
這麽搞,朱棣肯定不幹……當然了,他也知道,封建社會,告訴百姓不種糧食種經濟作物,這也沒人能接受,這事確實短時間內做不了。
“算了,一口也吃不成個胖子,先不說南方的問題,這個以後再說好吧,主要是眼下這些種子,也就足夠北方使用,等到來年出了貨,咱再說下一步的事,可以不?”
朱棣勉強答應下來,哼道:“八成的話,你得給我便宜點。”
鍾年臉一黑,“蹬鼻子你就想上臉是吧……”
“哎哎哎,你幹嘛,我好歹也是……也是你結拜兄弟的爹,哪有對長輩動手的……好好好,怕了你了,該一百兩就一百兩,行了吧?”
朱棣本想說自己是皇帝,但奈何他愕然發現,鍾年這個“文人”根本就沒有半點忠君思想,也就還算是孝順,結果鍾年愣是軟硬不吃隻認錢。
鍾年這才將手放下,哼哼道:“十萬兩銀子,對於尋常人不少,但是對於你來說,還不是灑灑水的事?”
“哎哎哎,你說話可要負責啊,還灑灑水……你灑一個我看看?皇帝是有錢,但是上次你也不是沒看到,我一跟戶部要點錢,老夏就跟死了……咳咳,那什麽一樣,哭的稀裏嘩啦的!我總不能直接要吧?到時候那群言官還指不定怎麽罵我呢!”
朱棣說的是實情,要說夏原吉這個人,其他的先不談,單論能力,特別是管錢的能力,終中國封建一朝,未有能出其右者,永樂一朝平均每年的花費都在四千萬兩以上,在這種情況下,夏原吉還能保證戶部供應得起。
搞錢的方式說來說去無非那兩種,開源和節流,就這樣一個人,皇帝想要亂花錢那是門都沒有!
除非你皇帝不要臉硬要,那我隻是一個戶部尚書,這錢我肯定還得給你,但是你要是亂花那你絕壁挨噴!
挨噴還不算,史官還得狠狠地記你一筆,再加上民間輿論……那玩意皇帝也扛不住。
所以夏原吉掐著朱棣的七寸這話並不是空穴來風,但……
鍾年卻是絲毫不給麵子,“不是,你看我像傻子嗎?我知道戶部的錢你平常調不動,我也知道你內帑窮,沒什麽錢,但是再窮我可不信你二百萬都沒有,就十萬兩,還是用來買種子這東西,你至於心疼成這樣?
唱戲你也用點心行不行啊?”
朱棣訕訕笑了下,沒接話,顯然被鍾年給說中了,皇帝再窮,也不至於十萬兩都要心疼,何況是用來買種子!
“行了,看也看了,咱們出去吧,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
朱棣緩緩吐出一口濁氣,沒有說話,但是通過那堅定的眼神,鍾年知道,這件事不會再有意外了。
……
八月初九,經過三天的扯皮,百官終於同意北方開荒政策,代價是:漢王就藩、朝五品及以上官員漲俸三成,五品以下官員漲俸而成、從今往後無論品級,俸祿全部由七成錢三成糧構成。
當然,這還不夠,在鍾年的授意下,朱棣私下召見了參與作亂的尚書,答應此事不予追究。
當然,其實這不是什麽籌碼,朱棣本來也沒打算追究下去,因為這種事情,既然沒鬧到明麵上去,那就沒有必要搞得人心惶惶,真要是上綱上線,六部尚書加一個行部尚書,這裏麵得有五個誅九族的!
朝堂必然要麵臨著一波大清洗,如此一來,朱棣的所有計劃都要暫時擱淺,朝局不穩的情況下去搞地方完全就是癡人說夢。
而且張三豐已經廢了,漢王也已經趕赴雲南了,同時紀綱帶著三個千戶也跟著去了,那地方根本也鬧不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也就沒必要上綱上線了,疏遠肯定要疏遠,但是當下,在沒有新人補充進來的前提下,這些人還是得用。
但對於參與進來的各部尚書來講,能活著就已經是天大的恩典了,自然不會再和皇帝唱反調,其實一開始他們也沒敢說話,都是下麵的人在抱團,現在老大迴來發話了,下麵那些人組成的“臨時小團隊”瞬間就潰散了。
武英殿內,朱棣罕見地沒有批奏折,躺在仿製的搖椅上,輕輕晃動著,手上捧著一杯茶,喃喃自語:“總算是走出第一步了……”